小议高等职业院校德育教育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议高等职业院校德育教育,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议高等职业院校德育教育

一、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现状

1、高职德育模式落后,缺乏创新

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已经对我国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模式提出严峻的挑战。网络在一定程度上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方便;但同时网络信息的混杂性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心理发展、价值观念和政治倾向等方面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导致学生价值观念冲突加剧、价值取向多元化,而高职德育教育模式基本上是沿袭传统的教育模式,少有创新,开设的德育课程也是教学内容陈旧,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具有滞后性。再加上传统的“满堂灌”“、说教”等教学方式无不侧重于知,忽略了行,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面前只是纯粹被动的教育对象,而不是自我教育的主体。

2、专业教育和道德教育相脱节

因为学生毕业后面临的是就业,生存,所以学校和家长潜意识中都会认为智育比德育更重要,学生更重要的是培养其专业技能,所以对于德育课往往要求及格就可以了,对于学生是否真的在道德上有提升则不去关注。高职人才培养规格是根据行业对从业人员素质和能力要求来设定的。在岗位的任职条件上强调实践能力和业务操作技能。但并不是说只要学一点专业知识,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就能胜任岗位工作,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综合素质培育同样很重要,没有这些做基础,是做不好本职工作的。

二、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一)高度重视,明确德育目标

学校要把德育教育当成和专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工作来抓,并依据高职院校学生的年龄阶段和身心发展现状,明确德育的目标,制定具有实效性的德育教育内容。我们的德育教育更应该考虑的是,作为一个普通人,尤其是未来国家生产第一线的职业技能人员如何面对他人、面对社会、面对未来,围绕这个问题制定更具体的德育目标,要重视日常行为的养成和教育,而不是只跟他们讲爱国主义,共产主义,这样的德育教育才会更贴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

(二)创新模式,深化德育教育改革

1.改进德育方法。

高职院校学生的理论基础较薄弱,理论化的教学方式显然不适合。在实际教学中,要实现从理论灌输到潜移默化的转变,大胆运用网络和先进科技手段来丰富和发展德育方法,启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利用运用网络、电视、报刊的前沿性,及时将社会的热点动态、国家的时政、等内容补充到德育教育中来。同时,对社会中的不道德现象,不要回避,要和学生共同讨论,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从而有效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道德思维。

2.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基本的素质要求,高职学生思想道德上的问题大部分由心理问题引起的,比如由于对环境不适引起的孤独、郁闷;由于自我定位不准确引起的忧虑、抑郁;受其他人影响产生的自卑或者自负等等。这些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困扰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少数严重的甚至走向极端,因此,需要在校园里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学校教育的始终,让困扰学生的心理问题能得到及时的解决。近几年来学院先后组织了优秀毕业生回校做报告、“拒绝,珍爱生命”主题班会“、远离网瘾,从心开始”主题讲座等活动。这些活动将时代的主旋律和学生的思想状况作为德育的内容,突出德育的时代性。

3.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高职院校要重于提倡一定的文化理念,优秀的校园文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的影响,并对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在学校开展各项文化活动,如结合电视、广播的报道,开展主题、专栏教育、主题征文、辩论赛;也可以在课堂内外通过播放一些体现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电影、电视剧以及一些与职业道德相关的节目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德育认知能力,在校园内形成多方相互配合、互相影响的校园文化氛围;制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倡导学生实行自我管理,树立典型,弘扬正气,提高学生追求真善美、抵制假丑恶的能力。

(三)校企合作,共同培养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社会性和职业针对性,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仅靠学校自身的资源是无法完成的。校企合作开展德育教育可以充分利用双方的人、财、物优势,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高职院校通过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企业也以定期派优秀员工到学校做报告,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什么样的人才才是企业所需要的,从而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的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达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真正培养出适应现代企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四)加强德育师资队伍建设

邓小平曾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关键在人。”德育工作也一样,能不能做好,关键在于从事道德教育的教师的素质。教师是学校实施教育的主体,教师的政治立场、品德修养、敬业精神、治学态度和行为举止,对学生都有着最直接、最强烈的影响。为此,我们一要切实加强教师道德建设;二要提高德育课教师中专业德育教师的比例:三要加强对现有道德教育课教师的培训和培养,建设一支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的德育教师。学校必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一支符合要求的职业德育的教师队伍,这是提高教育效果的关键所在。

作者:杨美霞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