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德育管理浅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研究生德育管理浅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研究生德育管理浅析

1、德育教育理念、方法和形式缺乏创新

高校对研究生的教育过多的强调规章制度,将德育教育工作过程概括为主体对客体施加影响以及客体接受影响的过程,德育教育主要依赖学校和老师的权威,双方间思想交流较少,研究生主观能动性和内在的需求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研究生缺少了实实在在的道德情感体验和实践。如今研究生教育迫切需要转变教育观念,加强人本教育意识,创新德育教育形式。既要重视研究生德育教育,也要重视研究生的修身养性。坚持政治思想正面灌输,强化研究生素质教育,避免德育教育抽象化、片面化,从而培养出健康向上、有竞争力的开放型人才。

2、运用人本思想对高校研究生德育管理的有效途径

2.1树立“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德育观,塑造学生完整的道德人格。高校在研究生德育工作中,通过人文关怀和人本管理,让学生从心理上认同和接受学校教育非常关键。只有让学生认识到德育不仅是社会的要求,而且也是他们自我发展、自我生存的需要,才能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学校德育教育的温馨并起到真正的作用。校园文化对研究生道德生活、道德发展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人本德育教育应以文化活动为载体,营造浓厚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通过开展研究生学术沙龙、学术论坛等活动,增进学术和文化交流,开展多姿多彩的文体和实践活动,丰富研究生课余生活。在研究生德育教育中,教育者要真正把学生的道德生活、道德发展置于核心地位,让研究生学会关心他人、学会自尊自爱。学生在这样的人本管理的德育中,才能真正领悟道德的内涵并不断超越自我,最终实现完整道德人格的养成。

2.2构建多元化德育活动体系,形成全方位育人的立体德育网络。大家都是社会人,学生同样每时每刻都受到电影、电视、互联网及报刊杂志这些信息的影响。这些信息良莠不齐,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信息在学生道德修养中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消极和负面的信息对学生的不好影响也非常之大。高校研究生德育工作者需正视纷繁复杂的现实,要理论联系实际,有计划、有目的地把社会的自发影响转化为学生的自觉影响。要充分结合校园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三方合力,正确引导学生思想成长,强化德育的综合效应,将人本思想贯彻到研究生德育教育中。首先高校在研究生德育教育过程中,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教育的全过程。德育教育不是以单纯的理论知识传授为目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能力,帮助和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加强研究生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研究生基层党组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开设党团学校和形势政策课,加强党员的入口关,并加强党员的监督考核和后续教育;三是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要结合研究生的思想、学习和工作实际,积极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建立实践基地,搭建多种平台,让研究生利用假期到实践基地去锻炼,长才干,在实践中不断发现自我、完善自我;四是应搭建网络教育平台,拓展道德教育多维空间,认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学生高尚的道德人格。利用校园网络,建立道德教育专题网站,宣传道德知识,加强学生道德修养教育。通过校园论坛,利用网络新阵地开展思政教育,用多种方式解决研究生的疑难问题。

2.3强调以人为本,改进道德教育方法。研究生道德教育应使研究生成为道德教育的主体,在新形势下,高校应认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改进道德教育方法,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同时大力推进德育内容优化,构建研究生德育工作的新格局。

2.3.1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变知识灌输为双方互动,让学生从被动到主动。目前,高校研究生道德教育主要为灌输形式,受教育者众多,缺乏交流互动。应走出“说教式”的固有教学模式,尊重学生内心,肯定学生正确的观念和行为,对于错误的观念和行为则要耐心引导,使他们在错误中得到纠正和成长。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动性,尽量以小班化和开放的方式进行教学,加强师生的互动和交流,把社会和学校的道德要求内化为学生的道德品质。

2.3.2引导研究生做好自我反省和自我教育。引导研究生通过反思、反省、自励等方式进行自我教育,主动将道德规范上升为自我的要求,把做一个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内化为自觉的追求。一方面,高校应不断加强对研究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激发他们完善自我、加强道德修养的内在动机;另一方面,还要多尊重他们、倾听他们内心真实的声音,要充分发掘研究生的自身潜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调动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主动性,这是教育的真正成功;要有针对性地引导研究生,培养他们的自觉性、能动性,从而让学生崇尚道德、遵纪守法。教育中不能简单地以学校和老师为权威,学生只是被动和无条件接受,教师的单向道德教育模式应改变为师生交流和互动教育模式,积极调动研究生的能动性以及自我管理能力。

2.4加强师德建设,发挥导师教书育人作用。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从事专业学习,高校现在都实行了老师和学生双向选择的综合导师制。导师和研究生的关系具有其特殊性,他们之间相处时间最长、接触最多,导师在研究生心目中最具权威性和感染力,导师的知识结构、治学态度、工作风格、处世经验、思想品德等各方面对研究生有着深刻乃至终身的影响,而研究生也希望导师成为自己事业和人生的引路人。因此,遴选德才兼备的研究生导师,切实做好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建设,对提高研究生专业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意义重大。一方面高校应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导师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水准。以德修身,以德育人,导师以自己的道德品质、人格魅力、学者风范、学识修养和治学精神感染学生。同时高校应将道德教育纳入导师的职责范畴,建立奖惩制度,把道德教育工作好坏作为考核导师工作的重要指标,明确研究生导师育人的具体标准和工作职责,把道德素质作为遴选导师的重要条件,和学校的其他工作相辅相成,共同做好学校的道德教育工作,真正发挥导师既教书又育人的作用。

2.5关注学生个体成长,完善道德素质评价体系。道德素质评价是研究生道德教育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完善研究生个体道德素质评价体系,有助于从纵向和横向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从而为正确地考评研究生道德教育工作打下基础,也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道德教育工作提供了更多的实际依据,能有效提高研究生德育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研究生的德育工作基于人本思想,更关注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发展性评估应取代传统的以鉴定、选拔为目的的总结性评估。道德素质评估主体应多元化,道德素质评价体系既有德育领导机关、学校和教育者的评估,也应有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估和学生的自我评估与反思,要注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引导学生善于进行自我评价。评估应具有层次性,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将评估的导向激励功能与学生的个别具体差异兼顾起来。

3、结束语

研究生这个特殊的群体,担负着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任,他们是社会的精英,是家庭的骄傲和寄托,吸引着社会各个阶层对他们的关注。在研究生德育中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就是以对学生的深刻理解和研究为出发点,最终目的或者主要价值是促进学生德育的发展,培养具有现代道德智慧的人。“以人为本”作为一种民主开放的教育理念,体现了研究生德育教育的时代性、科学性、创新性和人文性,在教育中,管理者发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尊重了学生的实际需求,让学生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也得以锻炼。建构以人为本新的德育模式,可以适应时展和人的发展的需要。总之,人本思想既是现代高校管理中的重要思想,也是现代高校管理模式的重要内容,对研究生的全面发展和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晓玲 单位: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