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开展德育对策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开展德育对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开展德育对策

摘要:小学道德法治是德育活动开展的重要载体,作为教师应该深入探究在教学活动之中开展德育的有效方法,为学生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提供必要的保障。在本文之中,笔者就从二者有机融合的重要意义出发,分析了当前教学活动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根据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引入生活化教学策略、引入情境化教学策略、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以及构建完善教学评价机制等多种行之有效的德育策略,希望能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道德与法治教学;德育

一、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德育的重要性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的,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中华优秀道德观念的集中体现。通过德育活动的开展,能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帮助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能够通过所学知识来约束自身的言行举止,让学生养成懂文明、讲礼貌、爱社会、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提升知识运用能力,这也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深入开展德育的意义所在。

二、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德育的开展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资源没有得到充分运用

德育是一项关系到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教育机制,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则是德育活动开展的重要载体。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更多的是传递一种意识形态,理论知识较多,这也导致学生往往难以对其产生应有的认同感。这就需要教师引入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强化学生对课程之中德育元素的理解和认识,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丰富的资料去补充和完善教材内容,达到教学活动开展的预期目的。同时,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之中,虽然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但是教学内容却缺乏应有的丰富性,多种教学资源没有得到全面的运用,这也将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造成负面影响,甚至会导致部分学生对学习产生一定的倦怠感。

(二)教学方法不够多元化

如何在强化教师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水平的前提下,不断传递德育知识是每一个教师应该深入探讨的主要问题。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以强化学生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的统一性而开展的科目,这种教学目的一定程度上会导致课程体系的生动性下降,需要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延续着传统的教学观念,形成了以教师讲解、学生听讲的单一教学模式,这也让很多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对教学内容之中蕴含的德育元素也不会进行充分挖掘,导致德育目标难以实现。教师没有将学生放在课堂主体地位之上,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丰富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机制,最终导致学生无法获取良好的学习体验,教学效果难以得到有效优化。

(三)教学评价机制不够完善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之中,受到教学进度的压力,教师会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知识的传递和理论的讲解上,这也导致教师无法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教学评价活动,学生难以明确本堂课之中涵盖的德育内容,对于自己是否达到了教学要求也缺乏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在这种情况之下,教师难以明确自身在教学活动开展之中是否存在着问题,不知道如何去调整和优化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想法和认知缺乏深入的了解,最终导致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无法有效地向学生传达德育理念,无法对学生道德情感以及道德行为的培养情况进行细致的分析。

三、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开展德育的有效策略

(一)引入生活化教学机制

德育的本质是让学生构建良好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更好地应用到生活之中,这就需要教师引入生活化的教学机制,为学生讲解道德与法治课堂之中蕴含的德育知识在生活之中的应用方法,让学生对德育知识产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为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推动学生综合能力和学科素养的不断提升。例如,在学到《家庭的记忆》这堂课时,这堂课的教学要求在于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彼此的称谓,能够通过采访和调查的方式了解自己家族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家庭归属感。而在教学活动开展之中,教师可以将本堂课作为载体,开展以孝悌文化为核心的德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可以引入生活化的教学策略,要求学生说说自己的家庭包含了哪些成员,与父母相处的过程之中有哪些难忘的事,让学生思考自己的父母是如何关心自己的,应该采取怎样的方式回报父母的关心。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德育中的孝悌思想将会全面地融入到道德与法治课堂之中,让学生能够设身处地地体会到亲情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明确家庭对自己的重要性,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之中,进而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与德育工作的有机融合。

(二)引入情境化教学策略

小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时间较短,且抽象思维没有得到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仍然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思维,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注意力无法有效集中,难以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之中实现德育的目的。而通过情境化的教学策略,能够为学生带来身临其境的教学体验,使学生对多种知识感同身受,强化学生的形象思维,确保德育的目的达到预期。例如,在学到《我很诚实》这一课时,这堂课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诚实的定义,明确诚实守信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根本,了解撒谎带来的负面作用,引导学生掌握克服胆怯和虚荣心理的方法,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诚信理念,而教师就可以以这堂课为载体开展德育之中的诚信教育。教师可以通过《狼来了》这一民间童话故事,为学生创设诚信方面的情境,让学生以喜闻乐见的方式体会诚信的作用和价值,感受失去诚信可能面临的后果。教师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情境创设之中,根据自己知道的诚实守信相关故事,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艺术加工,将其改编成为适合在教室表演的舞台剧,进而让学生明确故事背后蕴含的德育思想,是学生树立在生活之中诚实做人的理念,从而让情境化教学策略的作用和价值得到充分发挥,这也将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之中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三)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也开始引入信息化技术,切实达到了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目的。而在德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之中,教师也要认识到信息化技术的重要价值,加强课堂上地互动交流,提升知识的可视化程度,引入更加丰富的德育资源,为学生带来更加良好的学习体验,促进教学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促使德育工作质量不断提升。以《我们神圣的国土》这一课的教学为例,这堂课的核心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强化学生对祖国的理解和认识,明确我国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具体情况,了解国土有着神圣不可侵犯的特点。作为教师应将这一课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以信息化技术为学生展现祖国的大好河山,为学生呈现出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的盛况,让学生对祖国情况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教师也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为学生提供良性交流的平台,为学生展示我国地图,让学生认识明确我国的领土范围。这样,信息化技术的实时性特点得到充分发挥,为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树立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确保德育的预期目标能充分实现,从而为教师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开展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

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确自身与家庭、自身与社会、自身与自然之间存在的紧密联系,明确自身的地位,并将所学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运用到与其他人的交流过程之中,为和谐社会的构建贡献属于自己的力量。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生活较为封闭,缺乏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之中的机会。因此,教师应该以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为依托,帮助学生认识到知识应用的重要性,感受运用道德与法治以及德育知识的乐趣与魅力,解决传统德育的表面化与形式化问题。例如,在开展《网络新世界》这堂课时,这堂课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对网络与人之间存在的紧密联系有着深入的了解,并不断强化网络安全防范意识,认识到即使是在虚拟空间也要讲究道德,形成文明上网的自律意识。而作为教师可以将其作为德育活动开展的重要契机,要求学生以“网络文明”作为社会实践活动主题,通过问卷调研、访谈等多种方式,获取当前人们对网络的看法以及人们开展网络文明行为的实际情况,并结合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和要点,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将了解当前人们对网络的依赖程度,明确网络在日常生活之中的作用和价值,能对网络之中存在的不文明现象加以分析,提出属于自己的看法和认识,这也将对学生良好行为意识的树立和道德品质的提升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提升德育工作开展的深入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的日后发展提供保障。

(五)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机制

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之中,教师更注重的是知识的传递和理论的分析,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掌握程度和技能应用水平缺乏更加客观的评价,这也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难以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更不知道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而作为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更应该构建出完善的教学评价机制,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学习过程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以更高的道德标准来要求自身的言行举止,才能推动德育工作达到预期目标。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和教师总结评价的方式,打造一个更具交互性和全面性的教学评价体系,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评价之中,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举例而言,在学到《低碳生活每一天》一课时,这堂课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对全球变暖造成的危害和负面影响加以认知,对全球变暖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加以了解,从而使学生养成绿色环保的生活习惯。作为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之中,应该将环境保护、良好卫生习惯培养等德育知识融入其中,并在基础教学结束之后,邀请学生说说自己在本堂课之中得到了哪些收获,日后应该如何将本堂课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之中,并从实际情况出发,对比教材内容,说说自己日常生活之中见到了哪些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行为。同时,教师也可以要求其他学生参与到教学评价过程之中,说说这名学生对知识的总结和梳理过程中存在着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以及自己对其陈述的看法和意见。最后,教师要对总结评价过程进行梳理,说说学生当前学习之中存在的认知错误,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和策略。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学生更容易接受来自自己和其他人的评价,能够更加客观地看待自己,找到解决自身问题的有效手段,从而推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德育效果的不断优化。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德育工作开展的重要载体,教师应该认识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和德育工作有机融合的重要性,不断引入完善的教学机制和教学管理方法,为学生带来多元化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形成更加正确和积极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从而推动道德与法治课堂和德育有机融合的力度,为学生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提供全面的保障。

作者:杨利 单位:青岛西海岸新区香江路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