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教育在初中德育中运用探索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励志教育在初中德育中运用探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励志教育在初中德育中运用探索

德育结合励志教育可促进学生全方位良好发展。初中时期是学生思想、人格、综合素养及品质形成和完善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开展优质德育具有必要性。为了提升德育成效,应采用科学的教育融合方法,在德育中有效利用和融合励志教育。

一、初中德育中应用励志教育的必要性

德育是初中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德育的目标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心理素质,完善个体人格等。励志教育与德育存在相关性,通过励志教育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挫折,增强承受能力,构建积极心态,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初中生处于情感、思想比较敏感、稳定性较差的时期,来自学习的压力、生活中的挫折较易摧毁其信心,使学生产生自我怀疑或对社会关系失去信任,变得更加敏感和脆弱,甚至存在自弃、自毁倾向,发生严重的心理问题。针对当前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德育必须提高对励志教育的重视度,通过合理的挫折教育和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正确面对问题、认知困境和解决问题。在励志教育与德育融合中,应以德育活动为基础创建励志教育环境,积极促进德育教学创新,科学渗透励志教育,促进德育完善。在德育中,还应科学开展挫折教育,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对挫折的承受能力,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二、应用励志教育开展德育的方法

(一)教育实践原则

首先,在选择励志教育内容时应基于真实原则,优先选择实例作为教育素材。通过现实励志故事引起学生共鸣。从生活中的励志故事着手,促使学生相信励志故事,引导学生将励志故事主人公作为榜样,积极开展德育实践。其次,应坚持以人为本,从初中生特点出发,明确个体差异性,分析初中生心理共性,以学生喜好为切入点,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利用励志教育开展德育。学生个体心理素质不同,学习需求也存在显著差异,应因材施教。在以人为本的德育模式下,开展多样化励志教育,促进德育落实。例如,攀比之风盛行时,组织学生观看脱贫纪录片,使学生了解在偏远地区有许多同龄人刚刚解决温饱,上学路途遥远。一台游戏机相当于这些同龄人一年的生活费。了解贫困地区的学子是如何一步步艰难求学走出大山的,学习他们顽强的品质和执着求学的精神。通过此种教育对学生进行激励。最后,在选择案例时应选择教育性强的素材。融合励志教育开展德育,其根本目标是启发学生,促进学生与励志故事产生共鸣,引导学生学习正确思想,完善学生综合素质。在注重励志性的同时强调教育性,从德育出发科学地应用励志教育素材。

(二)丰富教学形式

理论教学中教学模式拘泥于常规形式,缺少创新,难以有效吸引学生。单一理论教学难以吸引学生,应丰富教学形式,通过多样化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德育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应结合教育心理学内容,客观分析学生个性特点,灵活调整授课形式,巧妙突出教学中心,合理创新德育教学形式,提高实践课占比。初中生通常活泼好动,乐于参与互动,理论教学较易使其感到枯燥,拓宽教学路径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度。为改善课堂氛围,教师应有效利用现代教学资源,结合图文、音视频等兼具趣味性与教育意义的内容,紧密结合主题开展教学活动。在德育中,应定期分享著名演讲、具有德育价值的趣味讲座等,激发学生自觉学习优良品质,提高自我要求。转变形式化励志教育局面,励志教育实践并非煽情,而是将励志故事作为教育依托,引导学生思考和自省,切实发挥其励志作用。在此过程中明确学习目标,设计合理的学习计划,选择可行性学习方法。与此同时,应使学生了解励志教育的意义,使学生明确励志教育与自身成长的密切联系。通过解决上述问题提高教育质量。采用引导教育模式替代形式化教育模式,避免激发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降低学生在德育学习中的抵触心理,从内因层面促进学生接受励志教育,积极完善自身道德品质。

(三)促进教育融合

励志教育与德育存在共性,德育以培养学生优秀道德品质为基础,励志教育以提升学生意志品质为目标,二者都对学生个人素质和核心素养提出要求,是人才培养教育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将励志教育渗透于德育中时,应基于此种相关性设计教学方案,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促进励志教育与德育紧密衔接。在德育中开展励志教育,通过励志教育增强德育影响力。在德育中,应加强教育环境优化,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在德育课堂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实践中了解学生,针对性开展教学引导。可通过张贴励志海报、宣传标语,分享励志故事,树立德育正面典型等方法,优化校园德育氛围。应定期组织主题班会,联系时事开展积极探讨,宣传健康价值观,促进学生交流与师生交流,引导学生行为。促进德育和励志教育的有效融合,不仅应通过励志教育促进初中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向学生灌输正确的道德观念,而且应明确励志教育在德育中的重要性,促进二者融合,在德育中将励志教育作为子课题进行研究,充分利用励志教育资源。

(四)优化评价机制

在初中阶段,学习评价对学生具有良好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应提高评价的科学性,结合德育实际制定科学的教育评价制度。在此过程中,应严肃处理与德育要求不一致的行为,更应及时肯定和奖励道德典范和励志典范。在教学管理中,应制定多维度评价机制,在评价指标中加入思想道德指标,在开展知识教育的同时,同步开展道德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应将思想教育作为日常教学重点之一,鼓励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关爱同学,自尊自强。此种评价机制不仅面向学生,而且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从德育实践情况、实践效果,以及教师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关注和引导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要求教师在重视理论教育的同时关注实践成效,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培养作为重中之重。积极创新评价体系,拓宽评价维度,构建和应用多元化、多层面评价模式。在教育评价中,丰富调查形式,鼓励教育实践,立足育人视角,科学评价励志教育成效。以德育目标为指导,明确励志教育开展形式,科学设计教案与整合教育资源。针对学生思想品行设置考核标准,构建动态评价模式。创建德育档案,深入分析考核结果,根据考核结果灵活调整教育方案。通过科学评价促进德育与励志教育高效进行,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提升。

(五)增强实践力度

常规德育中对励志教育的融合应用实践有限,主要停留在理论教学层面。在课堂教学之外,可定期组织开展主题公益活动等,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意志品质,促进学生自主思考,积极应对困难,在学习和成长中树立正确目标并且坚持不懈。在德育中,应理实结合,引导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通过实践培养自尊、自强、自立、自信的优秀品质。在此过程中,教师应予以科学引导,关注学生思想动向和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形成坚韧不拔的性格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应综合分析本校实际,结合校本教育理念编制德育教材,促使励志教育高质量开展;优化整合教育素材,从初中生心理特点出发,优化课程设计,提高教育成效;增强励志教育趣味性和参与性,创造多元教育形式。加强实践活动,保证教育持续性开展。综合评价教育质量,定位缺陷环节,积极开展教育创新实践,优化励志教育素材,拓宽教育路径,丰富教育形式;积极总结经验,弥补教育不足;加强教育反思,阶段性评价教育成效,分析实践优势和实践劣势,结合教育研究成果完善教育体系,有效体现教育优势。

(六)促进思想引导

应用励志教育开展德育时,主要是利用激励学、教育心理学以及教育管理学等多维度教育形式,开展综合性教育。在教育实践中,借助励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拼搏教育,激发学生内部驱动力,促进学生自觉努力奋进。利用励志故事增强学生自信心,提升学生求知欲与德育实践热情,引导学生在成长阶段激发生命自觉,提高自我追求。在素质教育中,励志教育是重要的教育补充环节,促使初中生在学习知识、掌握生活技能之外,促进思想升华,提高精神追求,树立正确的理想道德观念,构建良好的价值观。通过励志教育激发学生社会责任感与爱国情感具有必要性,因为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逐渐成熟的重要时期,为学生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对学生健康成长具有积极意义。在此过程中,应关注学生思想动态,促进学生奋勇争先、主动学习,增强自身综合素质。综上所述,在初中教学阶段,德育是重要的教育内容。德育与励志教育教学目标具有宏观一致性,其最终目的是为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意志品质等,促进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完善人格,具有良好素质。在教学实践中应丰富教学形式,加强实践教学,促进励志教育与德育融合,同时构建综合性评价机制,促进德育开展。

作者:李华山 单位:永登县武胜驿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