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德育融入班级文化建设的对策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从管理走向育人是班主任建设班级文化的一项重要工作,将德育融入班级文化建设以实现立德树人是班主任的重要使命。教师在将德育融入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价值导向、全员参与和活动多元这三条基本原则,重视班级精神、班级制度、班级活动和班级环境这四种表现形式,采用课程养德、文化润德、活动悟德、实践育德和治理赋德这五条策略,以更好地推动班级文化建设。
关键词:德育;班级文化;策略研究
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的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有机融合,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和价值形成有重要影响。在班级文化创建中,班主任要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方法,实现班级文化建设和德育工作的有机融合。
一、德育融入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涵
教育为先,育人为本。在班级文化建设及德育工作中,班主任首先要教育学生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班主任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班级文化建设中,并将其体现在班级教学和管理的各个环节,落实于道德培育的实践中,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班主任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建设班级文化,培养学生德行,引领学生价值观、道德观向正确的方向发展。班主任要践行立德树人,坚持价值导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班级文化建设的具体工作中,这对全体师生的思想、认识、观念及行为都会产生深刻影响。班主任要引导每一位学生养成优良品德,从内心深处增强提升品德素养的自觉性。
二、德育融入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首先是价值导向原则。学生时代的道德素养对个人的未来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未来会成长为什么样的人才。价值导向原则是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开展德育活动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班主任要用正向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行,使德育活动在学生心中播种、发芽和长大,引领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优良的品德,从而塑造美好的品质,并自觉落实到培养品德的行为实践中,实现价值导德。其次是全员参与原则。全员参与原则是班级文化建设中开展德育活动的重要依托,班主任要保障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班级活动的机会,并且能在活动中形成感悟、获得体验、提高品德。例如在班级标识的设计、班级规则的制定、班级活动的组织和班级环境的美化等过程中,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和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都能够深入其中。班主任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发挥每一位学生的长处,全体师生共同打造良好的班级文化。再次是活动多元原则。班级学生各有特点,班级文化各有不同,因此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德育活动也要采取多种形式,班主任要积极创新和探索,活动形式。从活动范围来讲,可以有小范围的相互交流,也可以有大群体的广泛参与;从活动形式来讲,可以是室内的图书角、主题班会,也可以是室外的实践活动、体育比赛;从活动内容来讲,可以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可以是对祖国未来乃至于全球发展的展望和憧憬。
三、德育融入班级文化建设的表现形式
第一,班级精神。班级精神是班级全体师生共同营造的价值观念和精神风貌,指导着整个班级的管理和发展。建设班级精神首先要确立班级发展理念,明确班级发展目标,确定班级发展方向,统一班级文化认同;其次要设计具有班级特色的标识,包括班名、班徽、班训、班歌等;最后要加强班风及班级凝聚力的建设,增强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培育积极向上、崇尚道德、努力进取的班级风气,打造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
第二,班级制度。班级制度是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为班级的管理和发展提供规则和约束。班级制度需要班级成员共同参与制定,从而提升学生对班级制度的认可度,并能自觉遵守,进而引导班级成员的行为规范。班级制度包括班级公约、班级组织结构、班级运作流程等,对班级制度的建设和执行,可以有效激发班级成员的参与度和认同感。
第三,班级活动。班级活动是在学科教学以外的时间组织的教育活动,可以加深学生之间的友谊,提升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引导学生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从而达到活动育人的目的。班级活动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能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并且乐在其中,这是学生自我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第四,班级环境。班级环境包括教室环境和物质设施等,能够提供教书育人的氛围。整洁、温馨的班级环境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开展学习,更快取得进步,而拥有良好精神风貌的师生又反过来可以推动班级环境的优化。班级环境建设要注重细节,包括教室墙壁的布置、桌椅的摆放等,班主任要带领学生努力创造良好的班级环境氛围。建设班级环境不仅要注重显性环境,更要注重隐性环境,要让学生在教室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班级环境建设要结合自身的发展理念和学生特点,打造具有特色的环境文化,推动班级发展目标的实现。
四、德育融入班级文化建设的实现策略
第一,课程养德。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育德作用,挖掘相关课程中蕴含的德育资源,将德育有机融入教学过程中。班主任要构建与核心素养相契合的课程体系,并结合班级实际和学生特点,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实现特色课程立德树人的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班主任要将课程教育作为促进学生道德提升的重要载体,在国家教育理念和学校教育目标的指导下,建构意义深远、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的德育课程,从而实现课程育人的终极目标。
第二,文化润德。班级文化润德是要在鲜明的价值认同中,持续发掘群体中的德育要素,包括心系国家、关心集体、团结友爱等,营造浓厚的班级文化育德之风,将自主育德的种子植根在班级文化深处。班主任要善于结合班风、学风建设,营造德育文化氛围,形成提升全体师生道德素养的精神力量,让班级成为育人场所,人人成为道德榜样。文化润德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不断为之追求和探寻。
第三,活动悟德。体悟式德育活动是一种充满乐趣、生动活泼的育德载体,能够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体验,提升道德素养。在活动中,教师需要精心设计系列主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要和学生相互尊重、共同成长、一起提高。在重要的节日、纪念日、主题日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集思广益设计主题、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以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并用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班级活动既要寓教于乐,又要防止流于形式,要强调活动取得的成效,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兴趣爱好,磨炼品德意志,提高道德修养。
第四,实践育德。品德培养要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因此教师要充分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重视社会实践对提高学生品德的作用,并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师要将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与参加社会实践有机融合,例如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爱国主题实践活动,利用博物馆、文物展览馆等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利用创新实践基地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等。
第五,治理赋德。治理赋德是通过推进班级治理现代化,改革班级德育教育模式,并在优化班级治理中,赋予学生必备品德养成的动能。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在班级共同事务管理中,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以激发班级活力,提高班级治理水平。治理赋德离不开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教师要制定完善的班级规则,在全体师生之间形成广泛认同,并让所有人自觉遵守制度规范,将德育工作的要求贯穿于班级管理的具体细节之中。
五、结语
文章结合班主任工作的实践,探索了将德育融入班级文化建设的模式。班主任要优选德育工作与班级文化建设有机融合的基本策略,充分发挥文化润德的育人功效,以班级文化润泽学生的道德品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切实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陈卉.价值导德: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班级育德[J].中小学班主任,2021(7).
[2]杨浩波.凭己所长,做有活动创新能力的班主任[J].中学教学参考,2021(12).
[3]辜伟节.“立体弘德”育人:中小学班主任使命担当的主旨选择[J].中小学班主任,2020(11).
作者:袁芬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