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构建对策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德育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构建对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德育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构建对策

摘要:在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始终紧扣学科教学与德育之间的关系,立足学科基础全面开展德育,不断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语文学科不只是一门语言学科,更是一门人文学科,教师应当围绕德育展开教学,不断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深刻内涵,把握重点,不断突出德育的教化作用,从而促使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情感以及思想品质上的双重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工作应当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为重点目标,同时,提升学生的审美趣味、品德修养,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使得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得以在积极、健康的状态下成长起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均衡发展。所以,教师应时刻把握教育教学的重点,突出语文学科中的育人、育智的双重作用,把握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思想品质、道德情感上的价值,让德育以润物无声的状态走进学生的心中,扎根发芽。

一、创设德育情境,培养道德素养

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融入德育元素,首要任务就是给学生创设有效的德育情境,让学生从心底意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并且对德育产生兴趣。情境教学法是很受学生欢迎的一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和参与度。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来为学生创设德育情境,激发学生对德育内容的学习兴趣,以此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行。例如,《司马光》这篇文章的教学,这篇文章主要的是讲述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赞扬司马光临危不惧、乐于助人的品质,这些品质正是学生应该学习的。笔者为了让学生不仅能够学到文章中的语文知识,还能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就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了真实的教学情境。首先,笔者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小孩被困水缸”的求救视频,将这紧急的状态生动地展现了出来。然后,笔者让学生以刚刚分好的小组为活动单位,根据视频内容进行表演设计,并且,在准备结束之后展示给其他同学。在学生表演的过程中,笔者看到了学生的不同状态和表现,有的会大声呼喊救命;有的会跑去赶紧叫大人来帮忙;有的愣在原地一动不动;有的在一旁出主意……学生的表演设计各不相同,但是,都表现出了要伸助援手他人的举动。笔者对学生的表演和反应进行了积极的评价,之后说:“同学们的表演都非常精彩,接下来就让老师带着大家回到古代,一起去看看司马光在遇到这件事的时候是怎么做的吧。”教师要通过这种方式来引出这篇文章的内容,不仅能使学生轻松地进入到学习状态,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最后,笔者再结合文章内容教导学生要乐于助人、临危不惧,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教育,这样不仅提高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还加强了德育效果。

二、结合教材背景,融入德育精神

教材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教材中的许多文章都是经典美文,也都有独特的时代背景。学生如果不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和作者情况,就难以理解文章的情感,对文章也不会产生自己的认识,不利于德育的开展。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知识的教学时,要关注文章的创作背景,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以作者的情感来影响学生的情绪,为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做好铺垫。例如,笔者在进行《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的教学时,在备课时就搜集了充足的背景资料。这篇文章的作者是陆定一,他是江苏无锡人,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在青年时就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参加了各种爱国运动,并且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了一条革命家道路。陆定一以笔作枪,创作的许多作品都成为了团结人民打到敌人的有力武器。陆定一始终坚持学习,将自己的毕生精力奉献给了中国共产党和伟大的教育事业。笔者在进行这篇文章的教学时,文章的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经历都给学生做了详细的介绍,让学生通过对文章背景的了解以及对作者的了解,来明确作者的创作目的,体会主人公的高尚品质,进而受到良好情感和道德品质的熏陶,体会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三、挖掘德育元素,培养道德品质

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材也在不断的改版和创新,教材中的德育元素也越来越多。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丰富教学内容,结合教材进行合理的拓展与突破,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例如,《手术台就是阵地》这篇文章的教学。这篇文章讲述了白求恩的故事,表现了白求恩医生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以及对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这些高尚的品质也正是学生需要深入学习和传承的。所以,首先,笔者就给学生呈现了几张白求恩医生的照片,并且询问学生:“老师相信大家在生活中也听到过白求恩这个名字,也知道国内有白求恩医院,那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白求恩,又是因为什么设立一个用外国人名字的医院呢?”笔者借助这个问题来揭示本节课的主题,并引发学生的思考。其次,笔者在讲解文章的过程中,将文章中描写危险环境以及白求恩医生如何在恶劣的环境中坚持手术的状态表现了出来,并且对白求恩医生为伤员做手术的片段进行重点的讲解。之后,结合视频以及图片,将学生带入到当时的情境中去,增强学生的体验感,让学生深刻地感受白求恩医生的伟大。最后,笔者还给学生进行了知识拓展,给学生讲述了白求恩医生的一生以及对中国的影响,让学生对白求恩医生有一个更加清晰的了解,让学生在心底树立一种缅怀白求恩医生并且向他学习的意识。

四、使用信息技术,赋能德育

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有部分学生会产生排斥德育的情况,究其原因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有着一定的关系。教师在进行德育的过程中,总是采用语言讲授的形式,导致学生在学习时不免产生厌倦情绪。教师可以在教学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借助声音、图片、视频等形式来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学习他人身上的优秀道德品质。例如,笔者在进行《慈母情深》这篇文章的教学时,就利用多媒体中的图文功能对文章进行了讲解。首先,笔者围绕“母亲”的工作状态来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对文章细节的品读来加深感悟。其次,笔者引导学生阅读文章,让学生透过多媒体图片以及文章的描绘去感受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了解“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感受“母亲”工作的艰辛,明白慈母情深的含义。最后,笔者带领着学生开展了朗读活动,让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文章所描写“母亲”背影、眼睛、衣着的细节,并且通过品读这些细节来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感受慈母情深。

五、举办多种活动,加强实践融合

小学阶段的学生有着活泼好动的特点,他们喜爱参加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所以,教师要将眼光放长远,扩展学习场地,在课余时间举办形式各样的文娱活动,培养学生的德育精神,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来提升自身的德育素养。例如,教师在端午节、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期间,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文艺汇演或者手工活动,让学生学习包粽子、包饺子、做月饼等,通过自己排练节目以及亲自动手制作,来增强自身的沟通能力与协作能力,在趣味的活动中学习和积累知识。“学雷锋月”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深入敬老院奉献爱心,用实际行动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爱心组织联手,组织学生将自己的旧衣物捐赠出来,增强学生的爱心;在环境宣传日组织学生进行环保宣传,提升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学习垃圾分类的方法,一点一滴地为保护环境贡献力量;在国庆节、建军节时举办演讲比赛、合唱比赛,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了解中华民族的奋斗史,燃起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党的情感。综上所述,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从小培养他们的德育精神,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能够引领其向上发展,对个人的健康成长以及优良品质的形成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德育元素,不仅能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还能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激发主观能动性,产生源源不断的感悟,不断形成健康的思想,为自身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刘立军 单位: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沿安乡川儿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