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德育视角下的小学音乐教学策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借助音乐艺术美感与思想教育的有机结合,实现学生心灵的净化。因此,教师应对音乐教育所具备的德育功能形成认知,借助教学方式的不断改进,促使学生在掌握音乐知识、音乐技能的同时,推动自身道德水平的提升。 一、德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原则 在小学阶段音乐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时,需遵循以下几项原则。一是开放性原则。现阶段我国音乐教育中的美育、德育普遍存在孤立现象。实际上,美育与德育之间的有效渗透及互相统一关系应为关注重点。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突破传统禁锢,摒弃墨守成规的传统教学思想,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教学观念,针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积极开展教学创新活动,重视面向生活、面向未来的开放性教学原则的应用。二是学生主体性原则。教师要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差异性予以尊重,为学生创建自由学习空间。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调动学生学习自觉性,推动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主观能动性的提升,将知识传输逐渐转变为启发引导,以形象教育代替说教,促使学生借助自我教育,将道德规范内化,提高学生道德素养。 二、德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音乐欣赏教学,强化爱国热情 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音乐欣赏教学是一项重要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欣赏民族音乐,帮助学生了解民族音乐文化,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如在教学《黄河大合唱》时,教师在课前应收集与歌曲相关的资料,在课堂中借助图片、文字、音频等形式,将所收集资料向学生展示,促使学生对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创作过程及作者生平经历有所了解,帮助学生认知音乐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学生还会深切感受人民群众获得战争胜利的感情,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二)利用多媒体,陶冶学生情操 教师将多媒体应用于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不仅可以推动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还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德育工作的开展创造条件。教师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活动中,向学生展示更为丰富的教育资源,不仅可以推动学生高尚审美素养的形成,还有助于学生知识视野的拓展、审美情趣的提高。如在引导学生学习《歌唱二小放牛郎》时,教师可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其中。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对音乐中所传达的快乐、悲愤等情绪加以体会,并有感情地参与演唱。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得以感知音乐学习的魅力,强化爱国主义情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三)设计音乐活动,培养团队精神 教师应组织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为学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创造条件,强化音乐教学的德育效果。小学生具有强烈的表现欲,乐于将自身才艺向他人展示。针对此特点,教师可设计多种艺术活动,师生共同参与,呈现完美的演出。如在教学《彼得和狼》时,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教师可组织学生排练音乐剧。这项音乐活动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学习,完成台词串联、头饰制作、剧情编排等任务。师生经过精心准备,共同完成音乐剧表演。通过此音乐活动,学生对歌曲形成了深刻印象,也对合作的重要性形成了认知,有利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教师还可组织合唱队、舞蹈队、鼓乐队等特色团队,开展相应课外活动,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推动德育目标的达成。 (四)讲述音乐知识,加强德育效果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音乐课堂教学应立足听觉,使学生借助教师的引导对音乐基础知识形成认知,实现自身德育素养的提升。如在讲授《理发师》时,教师可对学生展开课堂问答:“同学们,你们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心中是否产生了一些感想呢?”有学生答道:“歌曲中所描绘的老爷爷身体不舒服。”教师再向学生提问:“是的,老爷爷生病了,无法发挥自身的手艺为客人理好发,因此,老爷爷心中难过。假如你是理发师,此刻的你会怎么做呢?”学生思考后答道:“我会努力提高自身的理发技术,为客人提供更好的服务。”通过讲述音乐知识,加强学生的听觉感受,发挥音乐所具备的感染力,实现德育目的。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将学生德育作为教学重点,借助先进教育理念的应用,推动学生德育素养的全面提升。 作者:肖银霞 单位:江苏省如东县宾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