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德育素质教育考核评价体系构建,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学生德育素质教育和培养是学校教书育人的重要工作。它关系到学校培养的人才为谁服务,如何满足社会需求。而德育素质教育考核评价体系是落实德育素质教育的有效举措。本文在分析目前德育素质教育考核评价体系的不足之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构建德育素质教育考核评价体系的四个原则,并围绕该原则阐述了相应的构建方法。
关键词:德育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构建原则;构建方法
德育教育是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思想道德水准和心理品质的教育。对于学校而言,它关系到人才培养方向的问题。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由此可见,学校在学生德育教育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德育教育是学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开展行之有效的德育素质教育,制定切合实际的评价体系是当今形势下一项重要的工作,是落实中央和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德育素质教育的相关意见和建议、落实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提出的以德为先原则的一项重要举措。
一、德育素质教育考核评价体系现状分析
学生的德育和综合素质考核评价体现在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上,在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上均有明确的表述,即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掌握科学知识,具备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学校在具体的人才培养规格方面也明确提出了对学生的素质要求。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对学生德育素质进行评价,通常是量化具体的考核指标,如将各项考核指标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与不合格或按百分制进行考评。目前这些考核评价体系在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考核方面是比较成熟的,可操作性也较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达到了检查督促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目的,为专业人才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其应有的作用。在学生德育与素质评价方面,近些年相关教育工作者在不断地研究、探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如借助当今一些先进的网络技术,在德育载体方面进行创新;在德育课程中,通过相应的学分进行评价;德育课程结果考核和过程性考核相结合的评价体系等。在综合素质教育评价方面,各院校也均有尝试,如在每个学期或学年末,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情感、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及学习表现等)、参加各类活动情况及对班集体工作的参与情况等,通过细化评价指标内涵及具体分值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量化考核。教育部自2006年就启动了对全国初中毕业与高中招生制度的改革,增设了展现素质教育的测评。一些高校在自主招生方面,也对考生综合素质方面有一定的要求。一个人道德情操的高低和综合素质的优劣,是经过长期的虚心学习、认真实践以及良好的环境熏陶,逐渐内化于心的一种品质,其在考核指标的内涵、分值量化等方面较之知识与技能的考核有着较大的不同,也是不易直接检测出较为令人满意的结果的。因此德育素质教育考核评价体系仍有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德育素质评价结果不够精确。德、智、体、美等诸方面课程中“素质”部分占该课程的比例很难确定,需要将这些部分提炼出来并予以量化,最终将量化结果计入该学生综合素质部分。第二,德育素质评价结果反馈不够全面。在评价学生德育素质时,目前主要依据的是其在校表现、参加各类活动的态度及效果。对于有些学习成绩较好、平时表现一般、参加各类活动一般的学生,就会出现不好的评价,甚至是因为评价体系问题而无法评价,最终造成评价不全面或缺失。第三,德育素质评价结果反馈不够及时。在各种评优、选拔以及学生就业时,该项结果的权威性往往受到质疑。更多地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优秀的唯一标准。这就导致了学生对学习成绩的关注程度大于德育素质,造成了部分学生“功利主义”思想比较严重,最终会使德育素质评价偏离其初衷。
二、德育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1.德育教育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播者,还应该将思想政治工作、德育教育融入相应的课堂教学之中。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渗透品德教育,让学生吸取精神营养的精华,形成美好的心灵品格。学校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育人的全过程,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即文化育人、课程与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和活动育人等。
2.素质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中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受教育者全方位、多方面能力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注重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综合能力、身心健康,同时注重学生的个人差异,提倡因材施教、个性发展。职业教育应将工匠精神融入专业教学,将“双创”能力培养贯穿于全过程,将职业素养嵌入课程之中。
3.素质教育纳入学生日常考核中
素质教育主要包含了社会公德教育、学习创造能力的培养、人生观、世界观以及劳动观念等方面的教育。将这些教育纳入考核、监控及反馈范畴,将其量化,管理者制定相应的考核内容、保障和检查反馈机制,使受教育者在这些方面能够有所作为。
4.学生个性发展理念贯穿于培养全过程
学生此时的人生观已初步形成,这一时期的个性发展主要表现为自我意识的发展,即关心自己成长的兴趣日益增长,能够根据自己所确定的生活目的或未来的理想认识自己,具有自我分析的能力。因此,本着“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提高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最好体现。
三、德育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构建方法
根据德育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我们在对学生实施德育素质教育时,做了以下尝试和探索。
1.德育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
除了在德育类相关课程中,如《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在其他课程中也融入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如学院目前正在实施的“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活动,其主要宗旨:一是提高相关思想政治课程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二是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新途径。此外,通过各种德育教育活动,如专题讲座、第二课堂、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考核及各类活动等,与课堂教学的内容及学分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综合的评价。
2.素质教育渗透到各专业课程中
在各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在学完该课程之后应具备的素质进行了明确。如在机械制造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沟通和协作精神、爱岗敬业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效益观念,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等,并通过相应的指标对本门课程学习之后应具备的具体素质进行考核评价。
3.素质教育“学分制”细则的实施
为了规范学生素质教育,确保教书育人功能的实现,通过学分制教学管理,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纳入学分制管理范畴。如学生可通过参加集体活动、为班集体做贡献,在弘扬社会公德、传统美德方面涌现出的先进事迹者或在参与思想品德建设方面做出成绩者等予以加分;在受到各类批评教育方面者予以减分。学生管理部门每月将学生的表现进行汇总(参见表1),上报教务部门进行审核,最终纳入学生素质教育学分学期汇总表中(见表2)。
4.个性发展学分细则的实施
个性发展学分分为:科技创新学分、竞赛学分、社会实践学分、志愿者服务学分以及社团活动学分等。学生通过参加由团总支、各专业组织完成社会实践活动的,需提供由团总支批准的《社会实践服务立项审批书》,并提交不少于3000字的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或心得体会),由团总支认定结项完成任务,每学期最多可获得3学分。参与科技类社团活动每学期可获得1.5学分,其他社团每学期可获得1学分。每次活动不得少于2小时,每学期不得少于48小时,方可获得学分。学生个性发展学分的计算方法见表3。
四、总结与思考
通过几年的实践,特别是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的实施,将德育素质教育的实施和评价进行了量化,克服了目前学校对学生德育素质教育实施中遇到的一些诸如评价结果不够精准、不够全面以及不够及时等问题,使德育素质教育能够更好地落实。学生在此方面更加明确了目标和路径,学校管理更加具体,效果更加显现。此外,学生专业社团的活动,使其专业技能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一点在近几年学生参与的各项技能大赛中取得的成绩中也说明了这一点。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也说明了学院在近几年通过实施德育素质教育有了一定的成效,有些单位已连续三年招收笔者学院毕业生。通过认真总结分析,笔者认为下一步应针对该体系的不足在以下几个方面作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第一,德育素质教育有机地、全面地融入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如各专业课程中如何针对课程特点融入德育素质教育,制定相关的评价内容与标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探索和实践,并总结出规律性的结论。第二,如何针对学生的差异制定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实施方案,使学生通过学校的学习生涯在各方面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田琼.探索构建新时期大学生德育评价体系[J].前沿,2013(6).
[2]段会利.浅析职业素质培养目标下的高职德育模式[J].卷宗,2018(22).
[3]喻勇.基于德育视觉下的大学思政教育研究[J].青春万岁,2018(17).
[4]吴文浩,糜莉,马晖.高职院校学生德育档案的建立与管理体系构建[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3).
[5]王翔.浅析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与德育之关系[J].黑河学院学报,2018(5).
作者:欧阳志红 诸刚 单位: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