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传统道德教育与初中德育教育的融合,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我国传统道德教育一直沿袭的都是儒家思想,而儒家先祖所倡导的思想是求真务实、立定中道、处变不惊、贫贱不移等,为古代人们的道德思想和品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目前,我国的教育改革依然是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充分发扬历史文化“古为今用”。因此,教师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中学生的德育教育相结合是很有必要的。
一个民族的道德建设是发展经济的基础,而当代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对我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种继承和发展。教师对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恢复诵读经典的德育教育传统,是古为今用的最好体现。
一、传统道德教育与初中德育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意义
(一)传统道德教育中的美德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
古今中外所记载的传统文化内容主要包括美德与价值观念,这些都为中学生的德育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基础。儒家思想下的四书五经主要论述的就是“仁、义、礼、智、信”这五种思想道德品质,其中也有提出德育教育的出发点就是家庭,父母作为学生的学习榜样,必须先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典范,在此基础上才会出现“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价值规范。从古至今,我们都是以儒家思想作为评价一个人道德品质好坏的标准,其中的一些道德教育内容俨然成为我们德育的重要核心。虽然社会在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但是儒家思想所提倡的道德观念和为人之道都没有被淡忘和丢弃,这些标准依然是家庭美满、社会和谐的有效保障。
(二)诵读经典,规范行为能够帮助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语言通俗易懂,道理深入人心,引导学生从小做起《三字经》当中有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也是对儿童进行德育教育的最初形式,其中的一些观念至今对人们仍有极大的启发作用。明代王阳明在其著作《训蒙大意》中说过“古之教者,教人以伦。”这些人事都是通过古代能人的故事警醒,不论是通过《诗歌》《三字经》《童子礼》《弟子规》这些来传递经典,还是通过故事来引人深思,其最终目的均是引导一个人在最单纯的年纪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2.出口成歌,方便传颂,能够形成潜意识不单单是小孩子,针对当代的中学生,教师如果能依据这些经典来进行心灵的洗涤,帮助他们培养形成道德习惯,还能激励他们树立读书的意识。韵律跌宕,让学生不论身处何时何地,都可以进行阅读。特别是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万事万物都存在强烈的好奇心,一旦教师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也就为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提供保障,他们因为好奇想要去了解除了自己经常品读的那几句经典句子外,其它内容是什么,往往会使得学生爱上传统文化,使学生的思想品行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熏陶,得到改善。3.受教学形式的影响,传统文化普及广泛德育教育不仅仅是学生的任务,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所有人的责任,也是每个人都需要进行的教育,为我们营造良好社会风气、和谐社会的形成提供保障。在《礼记•学记》当中,也强调过对人民进行德育教育,移风易俗的内容。由于地区的差异性,各地的教育条件和教学设备都存在差异,在针对新课标的教学任务进行时,可能会有好坏之分,但是,诵读经典的德育教育方法却对这方面没有要求,只要有学生有教师,就可以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发扬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传统文化教育是将道德教育和艺术熏陶相结合的有效方式
我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其中不乏一些具有德育教育的科学理念,注重的是进行言传身教,对听者进行内心的熏陶,从而启发读者进行行为、思想的纠正。但是他们对一些思想观念却一直精益求精,希望可以因材施教,给不同的人带来不同的教育,不论是审美、礼仪、还是智慧、情操等都有涉及,注重对人的全方面素养进行培养。青少年在这个年龄段,对外界事物的接受能力是最强的,处于黄金可塑期,古代贤人也对这些成年人的德育教育进行了总结,主要是通过阅读经典来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端正他们的心态,树立一个高远的志向。教师通过名言警句和名人故事可以对中学生进行启发教育。儒家智慧以及经典史料记载承载的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经验,为我们目前的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是圣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资源。
二、浅谈传统道德教育与初中德育教育的融合
(一)传统文化思想是德育教育的珍稀资源
德育教育作为一项综合性教育,其主要目标是主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然后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改造主观世界。它在教学方法是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有鲜明的区别。德育教育强调的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比如:教师在进行爱国主义内容的教学时,培养的是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另外,还有尊老爱幼内容的教学,主要呈现出“孝”文化之外的思想品质。教师要想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首先需要培养一个人的尊老爱幼的精神,一个热爱他人、热爱祖国的人,才会成为一个有用之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抱负,促进学生形成坚强的毅力,从而使得学生拥有“任重道远”的精神。
(二)传统文化中诵读经典对现代的公共教育课具有影响意义
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需要面对一整个班,不仅仅是一两个人,很难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单单只是通过口头讲述,很难对学生产生熏陶作用,教学效率会显得很低。这时候就需要引入传统的经典诵读内容,来取得高效课堂的构建。比如:教师在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时,可以借助孔子所说的“仁者爱人”来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爱护他人,见德思义。另外,孔子在《论语》中针对不同的人,讲到的关于义的内容大概重复过24次,这就是因为因材施教的教学目的所导致的。
(三)俗话说“艺术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
古代圣贤经过几千年的智慧积累,才能将中华的思想果实和道德智慧都编制成书,为我们现在的青少年留下了珍惜的学习资源,可以为我们的人生带来无限的可能。其中“孝道”作为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观念的基石,被古代圣贤进行重点的强调,主要是根据这一道德思想的共性:每个人都有至亲至爱的人,孝道也是其他传统道德思想的源泉。孔子说过:“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另外一些经典著作中也有对孝这个内容的讲述,比如《后汉书》和《孝经》等。
(四)传统道德教育与初中德育教育的融合促进社会的和谐
在现代化的教育当中,孝道依然是一个重要的道德标准,也是构建社会良好风气的关键所在。教师在中学生德育的教育课中讲解孝的知识,可以让学生将课堂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出发,从学生自己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为其他良好品质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弘扬孝文化可以引发社会的共鸣,得到更多人的支持,从而为学生的德育教育营造一个社会、学校、家庭相结合的学习氛围。古代圣贤将智慧道德相结合,说明了只有具备智慧的人才会领悟到道德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升华自己的思想品质。教育中学生成为一个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养的人,就必须努力学习,只有拥有更多的智慧,才能克服更多的困难,比别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道德是“道”和“德”两个重要内容的融合,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必须通过两种教育,才能使学生成为一个具备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栋梁之才。因此,教师要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弘扬,帮助学生认真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美德。
参考文献:
[1]张茜.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在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研究[D].2016.
[2]蘖.浅析中华传统美德与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深度融合[J].中国校外教育,2017(35).
作者:杨星建 单位: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波罗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