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德育教育对学生价值观建立的重要性,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当今社会一个人拥有一个良好的品质我们可以说明这个人是一个有灵魂的人,对于国家而言这个民族也是具有灵魂的。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与变化,德育教育必然也要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也必将被国家和社会所关注。道德教育的培养至关重要,它的好坏对于一个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强烈的影响,同时也是一个人要养成良好习惯和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教育,对于德育教育的加强,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必备工具。所以笔者通过此文章阐述了道德教育的概述、功能及其对社会和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来表达自己对于德育教育中对于当下学生的价值观影响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德育;教育;发展趋势;重要性
1德育教育的概述
德育教育的概念从本文中我们从宏观和微观来进行的分类,其中从宏观角度来说,德育教育指的是教师与学生已经都具备了一定的思想道德意识,通过国家层面的道德、社会层面的道德、学校层面的道德以及家庭层面的道德等学习、认识、理解他们都是不可或缺的。其次从微观角度来说,我们在这里主要说的就是学校层面的德育方面的建设和有关作为,学校的德育指的是按照学校预定的要求,在已知的思想道德认知下对于学生的影响,加强了学生对于思想道德的认知,更加注重了学习生活的体验,给出实践的重要作用,是学生形成了能够融入社会的道德层面的垫脚石,为学生今后更好地进入社会提供了一定的保障。由此可以看出教育在学校教学的地位是至关重要的,也同时是学校对于学生健康发展的有效评判标准。
2德育教育的功能
2.1导向功能
德育教育对于学校教育是一个具有引领性、指导性、选择性和调节性的作用。它可以为一个个体也可以为一个整体的行为做出导向,还可以为学校、班级的思想教育活动作出指导。例如,学校的德育可以帮助部分学生改正一些不当的行为,帮助他们归回正常的学习生活中去。同时也产生了一定威慑作用,让另一部分没有做过不良行为的学生在看见其他学生不良行为之后,他人不敢轻易再犯,更不能挑战。因此,对于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解决方法,学校的德育应当有着一定的导向作用,所以学校应该把德育放在首位其次才是对于学习的教育。
2.2动力功能
当下的学生群体,他们的心智发展仍然处于一个发展阶段,思想道德不够成熟,所以对于他们的教育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学生年代正是德育教育的关键时期,德育能够强化人们的心理素质,能够产生对于行为的导向,在学生未来的道路上提供了良好的指引,同时能够在人的行为上起到了支配的作用。思想道德是被人称为人类的灵魂,是为人们的行为提供的精神的动力,正确的思想道德灌得建设可以帮助培养正确的思想道德意识,也就具有了良好的价值观念。学生在此基础上就会对于学习有了较强的兴趣,在学习生活中就会不断地努力进取,不怕危险,为更好的明天而拼搏。
2.3目标功能
学校的教育目标笔者本文从两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①将学生今后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向什么方面进行培育;②对学生的道德培育要达到什么养的一个标准,也可以说对于德育教育培育的质量问题。我们响应国家的号召,全面的贯彻教育的大计,努力提高其教育教学质量,使学生可以在德智体美劳多方面发展,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社会主义新型的人才建设。这是学校培育质量和培育方向方面的要求。同学生们的全面发展相辅相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谁也离不开谁,对此双方形成了一种制约的关系,同时又会形成一个统一的教学目标,如果有一方出现了问题,那么其他的方向也会受到影响,也会影响到整体的发挥。
3德育教育对社会及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德育是从事教育工作者对于受教育者品德培育的活动的总称。其中德育教育里面涵盖的比较广泛,如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形式来构成。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基础就是广泛的进行德育教育的建设,德育可以说是我国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积累堆积而成的一种教育的总汇,有利于促进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有利于促进中国生产力的思想解放。其中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的培养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奠基作用,所以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把道德教育放在首位,也是教育工作的核心位置。判断一个人能否成功地被培养出来就是进行德育教育。德育教育注重的是一个人的内在修养,是对人的灵魂教育。从古至今,我国从孩子出生就一直强调我们国家是世界上现存唯一一个拥有五千年文化的国家,教导他们要尊老爱幼、尊师重道。我国传统的思想教育大体主流是通过儒家为体现,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道德实践和道德规律认识中逐渐地形成了现在既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思想道德教育的伟大思想。古人早就阐述了,要以德服人,以仁治国。从古代小说中也曾有体现,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七擒孟获”等相关材料当中都可以体现出我国在德育教育当中培养。由此可见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通过思想道德教育,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高尚品德和有先进思想的社会人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其精神力量对于社会发展进行促进作用。由此可见,德育教育是促进人们全面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下的教育核心就是教会学生如何更好地融入社会,更好地发散思维,其中道德品质的健康的发展就是核心的地位。拥有一个好的思想道德就会使人拥有远大志向、高尚的情操、和博大的胸怀,反之将会小肚鸡肠,思想不健康失去方向和动力,很难成功。
4现今大学生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的德育教育的问题主要出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社会方面,一个是家庭方面。
4.1社会问题
①现如今社会上的普遍现象就是价值观的扭曲,社会利益分配不均匀,给学生们带来了诸多不好的影响,让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出现失衡现象。②当下的就业问题也是国家一直所重视的问题,如当下普遍的现象最为突出的就是大学生很多依然找不到工作,很多家长和学生都认为多读书并没有什么用。这也会给一些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认为学一门技术或者培养某种才能才是最重要的,这种现象的出现也导致部分同学出现了不愿意学习的现象。③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很多影像、娱乐场所、电子游戏等的存在多多少少的都会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侵蚀他们的思想和意识,不断地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对于良好德育的养成。
4.2家庭问题
①说到德育教育我们第一想到的因素就是家庭因素,家庭是一个学生成长的最关键的地方,也是对于孩子起初德育教育的发源地。因此家庭因素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很多家长不怎么关心孩子身心教育问题和思想教育问题,认为孩子的考试成绩才是最重要的,认为成绩好的学生就什么都好,用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好与坏。这样一来给学生心理的压力带来巨大的负担,这样长久以来孩子的心理状况就会发生变化影响孩子健康的成长。②家庭环境中亲朋好友都功利化,认为能挣钱就是好的,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对于学校在德育教育的实施带来了困难,很难发展下去。这样已来对于学生心理会影响很大,不利于学生全面的健康发展。
5进行“养成教育”方针
所谓的“养成教育”就是德育教育中一个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有效地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习惯,这就是养成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目标。下面几点是笔者对于大学生德育教育所总结的几点建议。
5.1端正态度,养成习惯
我们首先要从态度上来帮助学生们,端正一个好的学生态度那么就要明白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定要从最根源来开始转变那就是从思维上开始转变。我们可以根据常见的一些生活事情来刺激学生,激发学生们的情感,让学生自觉的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学校应该定期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或者福利院进行亲身实践,去帮助老人洗衣服、做饭、打扫房间等。培养学生们的团体意识,从而有效的增加了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让学生以后进入社会不会出现价值观的扭曲,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道德的人。
5.2规范行为
各个院校都会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些校规校纪。例如,《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基本道德规范》等一些相关条例。通过这些具体的相关条例,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具体来进行约束,让学生们熟读熟记相关的内容,根据其内容实施,帮助学生们培养出良好的行为习惯。
6诚信教育
所谓诚信教育就是德育教育的基础,也是人与人之间最基础最根本的教育。一个人只能使拥有诚信,注重诚信才能够得到别人的赞扬和欣赏,才会有更大的发展,前途发展不可估量。入伙一个人没有诚信,那么将会被社会抛弃被他人抛弃。将无法在这个社会上立足。现在的普遍想象就是当今大学生当中出现“欺骗”的不雅行为,抄袭实践作业、欺骗家长、欺骗教师、考试作弊等一些不良行为,这些状况当代的大学生都已经心中自知。往往学生会出现多面性,在学校一个样子、在家庭中一个样子。首先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不断地要求提高自身的德育建设。我们还要密切的和家长保持联系并且进行长时间的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随时沟通。德行缺失的家长们的知识教育只停留在纸面上,我们要转变一些错的影响让学生能够自己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并且帮助改正。诚信是一点一滴所积累出来地把它融入到社会当中、日常生活当中让孩子成为一个诚实守信的好学生。
7结语
德育教育并不是随时能完成的,是通过日常生活积累的。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读懂,能够理解明白的。一个好的德育教育对于学生的未来展望是格外突出的,所以我们学校要对德育教育引起充分的重视,帮助学生们能够成为一个行为、一个拥有极高品德教育的人才,培养他们好的生活习惯和好的优秀品行,为了学生以后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才进行了铺垫。
参考文献
[1]相丽.谈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2009(10):2.
[2]泽旺罗布.浅谈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17):47.
[3]孙彩云.浅谈加强德育教育对于小学生成长的重要性[J].科教文汇,2013(1):18.
[4]周耀虎.论小学生德育教学的重要性[J].小学教学参考,2011(36):110
作者:仲地锋 单位:天津体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