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社会实践德育功能提升目标机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社会实践德育功能提升目标机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社会实践德育功能提升目标机制

【摘要】高校德育社会实践从社会学上说就是高校在校学生道德社会化的载体,从辩证法的角度上看,高校德育社会实践是一种实践方式,是通过理论得出,通过实践进行检验,进而达到教育的具体效果,因此具有一定的辩证性。

【关键词】高校;社会实际;德育;目标机制

针对当前阶段我国高校德育社会实践工作中体现的问题和上述对于问题原因的分析,笔者从以下几点入手,从科学性、行为之主体性以及环境对其的影响进行整理分析,从而希望对于当前的高校德育社会实践工作有所帮助。

一、专业化整合目标

专业化整合模式是指以各高校现有的科技、人才、信息、设施等软硬件为基础,以各高校自身专业特色为出发点,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为目标,打破之前的闭门造车、各自为政的局面,实现各高校直接的资源互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形成合力,将高校德育社会实践做精、做强、做专的一种社会实践模式。其天生具有三个特点:其一是,必须突出专业特色。各大高校不仅要在各自擅长的传统优势专业方面继续深化,进行内部重组、优化,让其专业成为具有一定社会效益的品牌,从而在纵向上起到龙头作用。其二是,必须进行优势互补。各高校需要打破壁垒,不吝啬各自的资源,也要吸取其他高校的成功经验,做到取长补短,进行内部机制的改革、创新,并注重系统内部的接轨,为专业化整合奠定基础。其三是,需要形成合力,各高校联合出击。各高校需要加强沟通交流,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计、实践基地的建设、项目的申报方面注重资源的合理分配,形成强强联手的形势。并且在此过程中建立学校与学校直接统一协调的机构部门,社会服务项目按照各学校的专业优势及自身特色进行分配,达到信息共享、统一调度。总而言之,现今社会是经济全球化和知识专业化、多样化的社会,地方经济建设的需求已经不是一所高校能够完全承担的,同时这样的单一的模式也无法满足现阶段高校社会实践的需求,更加无法形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所以,只有通过各高校之间的协同合作,实现专业、资源互补及共享,才能够组织大规模、专业化的、高质量的、节约型的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各高校专业系统集中、优势互补、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才能使社会实践得到最有力的支持,从而更加有效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经济建设、服务改革开放。

二、技能实战型目标

“技能实战型模式”是指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双管齐下,强化专业的对口,以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更好的掌握专业理论,能直接从事操作为目的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主要强调的是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其目的是在实际生产中提高大学生的专业操作水平。其具体形式有:顶岗实习、校外导师制、见习、企业调研、勤工俭学等等。

三、全员参与,落实责任,建立完善的领导机制

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遵循大学生的成长轨迹及教育规律。这就要求我们需要从高校德育社会实践所存在的问题入手,根据现阶段及将来的社会发展形势为依据,结合高效、地方、大学生自身的需求及发展入手,建立统筹协调的领导机制,同时不断发展和创新教学模式,完善社会实践内容,进行科学设计,优化评估机制,建立基地,整合资源,完善保障制度,使得高校德育社会实践能够更好地体现时代的特色,更加广泛、深入、持久的开展下去。各高校需要建立“社会实践领导小组”来对各高校的社会实践工作进行领导。其组长最好是由校党委书记或者校长担任,副组长则由校党委及各分管领导负责,其成员主要包括各院系支部书记、校团委、党委宣传部、教务部门、学工部门、就业部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等部门的负责人,并明确分工,责任落实到位。各部门以及负责人需要从为国家培养优秀的建设者接班人为出发点,重视社会实践的,建立和完善指挥有力、分工明确、措施有效的组织体系。统筹规划,统一调度,加强高校德育社会实践的对内组织及对外联络。同时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完善的制度,并且抓好落实,从而保证社会实践的指导思想、战略规划、组织管理、实施、验收考核等步骤的有效进行。

四、开拓实践基地,规划资源利用,完善社会实践保障机制

高校社会实践基地是各大高校通过整合可利用资源而建设起来的,是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环境基础,是社会实践的重要场所。而稳定、健康的社会实践基地可以让高校所开展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以及规模化,与此同时也有利于社会实践形式的创新与进步,有利于参与者的经验总结与累积,这是社会实践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现阶段高校在基地的建设与管理方面存在相当多的问题,已建成基地仍然存在使用与划分单一的问题,没有做到良好的资源整合。所以各高校应当在原有社会实践基地的基础上,利用各方资源,找到能够稳定合作并且双方均能受益的单位,从而形成稳固的实践基地。确保高校德育社会实践能够长期、稳定的发展下去。与此同时,学校需要加强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以优势互补、双方受益为原则,建立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基地,并且主动了解用人单位对于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评价,做到有什么问题就马上解决什么问题。完善各类社会实践基地的资源共享,并且对各类社会实践基地做出及时的评估。还要发挥典型模范作用,以点带面,以优秀基地为榜样建立多层次的基地网路。

【参考文献】

[1]李琳琳高校德育模式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桂林高校为例硕士毕业论文

[2]陈灿军、黄波《大学生德育实践的内容与形式的整合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7月第27卷第7期

[3]叶澜.思维在断裂处穿行—————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的再寻找[J]中国教育学刊,2001,(4):2.

[4]张聪崔国涛当前我国教育实践评述[J]现代教育科学2012

作者:龙呈 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