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数学德育渗透的缺失与重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在教育的过程中,尤其是小学教育过程中,德育教育是最为关键的组成部分,所以德育教育更应该从小抓起,只有在小学生的认知过程中提升思想道德教育水平,才能为祖国的进步与发展提供重要的帮助。在小学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中,都可以对德育教育进行渗透,而小学数学作为小学阶段重要的基础课程更是可以对德育教育进行渗透。为此,本文就将对小学数学的教育工作展开研究,进一步分析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缺失,从而提出相应的重构方案,希望对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大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德育渗透;缺失;重构
德育教育是当前教师在实际教学环节中需要达成的一项基本教学目标。德育教育在学生的启蒙教育中就被放在了首要位置,由此可见这项教学工作的重要性。一个学生无论是在学习上取得了多么优异的成绩,但是如果其德育方面缺失,也就意味着教育的成果是失败的。所以在实际教学环节中不仅要在思想品德课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还需要在各个课程的教育环节中加强对德育的渗透,确保这项教育工作可以贯彻于学生的学习生涯。但是经过笔者的实际研究发现,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德育渗透缺失的问题,为此,下文也将对其进行研究,进一步分析重构措施。
1小学数学德育缺失的表现
1.1教师自身对德育缺乏认识
在开展数学教育活动中,很多教师的教学工作只抓住了教材中的德育知识,但是并没有在教学中探索深层的德育内容,甚至只是为了片面追求教学进度与效果,所以在课堂中对数学课本这种所提及的德育知识也是一句话带过,无法满足德育教育的基本要求和标准,一味地让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掌握,德育教学没能成为课堂教学工作中的重点[1]。
1.2德育教育渗透的方式欠佳
一些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虽然对德育教学有所渗透,但是由于所举的教学案例难以理解,所以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很难对其进行理解和掌握,超越了学生自身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甚至一些教师在实际教学的环节中还用成人理解问题的方式对小学生进行教育,这也造成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全面。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知识的渗透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当前很多教师在教学环节中都没能对这一问题进行关注,使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出现了明显的德育渗透缺失问题[2]。
2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进行重构的对策
2.1提升教师教学素质,培养教师在教学中对德育教学渗透的能力
在当前社会的实际发展中,教学能力逐渐得到提升,并且随着当前新课程理念的提出,教师自身的素质也应该得到进一步提升,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教育要求和发展。数学学科作为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教师不仅应该确保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同时还应该在教学环节中有效对德育教育进行渗透。比如,在小学五年级对应用题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乒乓球这项运动为学生介绍我国著名乒乓球运动员张继科,在世界比赛中荣获了世界冠军,不仅给自己带来了荣誉,也为我国争光,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同时还能在应用题教学中对德育教学进行渗透,有助于学生对学习兴趣的提升。
2.2针对数学教学课程,在实践中对德育教学进行渗透
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学习中,课本内容相对比较丰富,数学教科书的教学内容也十分广泛[3]。比如在小学五年级下册中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进行学习的环节中,第一个教学案例就讲述了什么是生活垃圾,哪些垃圾是我们回收的主要对象。在教会学生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前提下,对德育教育进行渗透,不仅能帮助学生对生活垃圾进行辨认,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小学数学教育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做到和实际生活的有效连接,在教学中对德育教育进行构建,才能对学生的德育素质和能力起到更为显著的帮助和影响。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德育渗透,不仅能帮助学生的数学成绩得到提升,同时对于教师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升也将奠定稳定基础。德育教育在学生的启蒙教育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由此可见这项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因此一个学生无论是在学习上取得了多么优异的成绩,但是如果其德育方面缺失,也就意味着教育的成果是失败的。所以在实际教学环节中,教师就需要从多个方面和角度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确保对学生实际需求的掌握,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更有效的教学方案,避免在教学中出现德育缺失问题,为我国教育工作的稳定发展提供更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郭公梅.巧妙融合,综合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缺失与重构策略[J].新课程•上旬,2016,42(12):267.
[2]李宝碧.做好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缺失与重构研究思考[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57(39):137.
[3]王仕明.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缺失与重构策略[J].速读(下旬),2017,51(12):21.
作者:邹绮云 单位:重庆市云阳师范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