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路径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专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路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大专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路径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家的教育工作也进一步深化和落实,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今时代,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传统大专院校思政课程教学中,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使思政教育流于表面,没有真正落实。而在课程改革的新时代背景下,对思政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即采用思想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因此,本文将系统性地阐述当今大专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革方向和对策路径

【关键词】新时代;思政课程;实践教学

由于大学生大多都刚刚成年,还处于从中学教育逐步向更高等教育转变的过程中,新的环境会给学生的心理带来一些变化。大学的管理比较宽松,但学习任务繁重,更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作为辅导员和思政课老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和思想变化,及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十分重要,只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更好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成为对社会和国家有贡献的时代新人。

一、高校思政课程概述

高校的教育不仅是要完成学生对科学文化等专业知识的学习,还需要在思想道德和政治方向上进行教育引导,才能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大学生处于身心发育较敏感的时期,第一次离开家庭开始独立生活,其心理变化和思想动态值得关注,新闻报道中也频频出现由于心理问题引发的高校安全事故。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要求高校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重视实践教学的作用,完成国家培养要求。高校思政课程是完成国家对大学生思政建设的主要途径,学校应该正确认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做好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工作。教师要摆脱传统教育中照本宣科的缺点,带领学生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使学生能够身体力行地体会思政教学的目的,完成对学生成才的培养。学生应该配合教师的工作,积极参与课程教育与实践活动,对自己的学习和成长负责。

二、思想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

高校思政课程的开展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多维角度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首先,实践是获得知识最直接的方式。当学生亲身经历了一些实验环节或实践内容,就会产生一定的行为或心理上的感受,教师可以适时地进行正确引导,这样给学生能够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单纯的照本宣科学习效果更加明显。其次,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只有在教学的过程中创新深化实践方式,教会学生如何从生活实践中将有用的知识抽象化,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第三,缺少一定实践教学经验的老师在授课时无法较好地进行理论阐述,而学生的思维较活跃,一些问题不能单纯地运用课本知识进行解答,因此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实践教学经验,才能更好地完成授课任务。

三、当下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理论与实践脱节。在传统的大学思政教育工作中,由于学校和教师的不重视,很容易使思政教育停留在理论上,不能对学生的思想形成有效的刺激。在过去,教师讲授思政课程的主要方式是依据教材来讲解,而教材的学习有时让人觉得过于枯燥,纯理论性、文字性的课程逐渐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无法完成有效的思想教育工作。另外,教师由于自身长期从事教学与教学研究工作,和实践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无法在教学过程中很好地运用实践经验,教师的知识结构单薄,课堂表现不够突出。还有一些教师因为自身的教学经验不足,不能从多角度、多层次传递思政教学的理念。思政教育的本质是把正确的思想融入实际行动中,以思想道德观念规范人的行为,因此实践活动有着极重要的地位。2.教学手段单一。目前,在大专院校的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教学手段比较单一的现象。尽管高校已经全面配备了多媒体设备,方便教师进行授课,但同时也带来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一些年纪较大的老师对电子设备的运用能力较差,无法依靠自身能力完成电子课件的制作,因此多使用传统的板书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虽然也有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多方面展示教材的方面不够完善,教学的手段变得单一,逐渐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使用多媒体教学使一些教师产生了怠惰的心理,认为在课堂的教学中可以完全依赖多媒体设备,甚至出现了整堂课给学生播放红色教育电影的情况,这种方式虽然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在从形象化知识转变为内化知识的过程中引导不足,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处于模糊认识阶段。3.课程内容枯燥。在学校的思政教育中,教材的编写偏重于理论知识,而一些教师照本宣科式的讲授方法使课堂缺乏生气,加剧了学生的枯燥感,使学生很快就丧失了对思政课程学习的兴趣。一些教学案例甚至沿用多年未作更改,学生面对这样具有“历史感”的案例无法产生应有的共鸣,通过案例学习知识更无从谈起。现今社会发展飞速,尽管一些流传数千年的道德教育标准亘古不变,但是相关的政治时事需要及时更新,才能保证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否则即使学生填鸭式地学进去了,也无法真正内化于心。4.教师育人思想落后。尽管我国提倡素质教育和德育的观念已经在逐步深入落实,但仍然有许多教师的思想还没有真正转变过来,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中的“副科”,不应该花费学生过多的精力和时间,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敷衍了事的情况,对于学生的期末考察也较为宽松,不能起到真正的教学评价作用。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只有不断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才能完成育人工作。另一方面,教师有责任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学生对教师有天然的信赖感,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还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和情绪。许多校园内的安全事故都是因为学生的心理出现了问题,如果教师及早及时发现,并对学生进行适度的心理辅导,可以将这种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5.实践机会较少。高校在组织学生学习主要依靠课堂,而课堂教学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很难使学生有实践活动的机会。首先,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和教学资源,一些学校认为在思政课程上的经济投入没有必要,因此取消了思政实践的相关内容。其次,由于实践课程存在一定的不可控因素,无法像课堂教育一样保证学生的安全问题,出于这种考虑,学校会降低教学中实践环节的比例。最后,学生由于缺乏实践教育,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在面对一些问题时会产生模棱两可的情况,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种纸上谈兵的教育违背了学生成才的初衷。

四、思政课程改革方向

1.坚持课堂为主。在进行思政课程改革的方向上,要明确把握课程内容坚守党性,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首先,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任课教师,都必须坚定地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使高校思政教育与党的教育方针保持一致。思想政治建设的内容包括爱国教育、爱党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教师必须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提高教学中灌输思政的意识,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四有人才。作为毕业生,必须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为实现国家富强发展而努力的意识。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只有学生真正将爱国主义情怀融入骨血,才能在步入社会后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2.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在讲授思想政治课程的时候,不能照本宣科,不能过度依赖教材。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该具备能够通过自身知识储备和教学经验开发课程的能力。首先,教师可以根据网络的相关手段进行时事资讯的收集,并参考这些信息,发散思维,联系实际事件与理论知识,以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式,在课堂上引入新鲜案例,使学生能够有兴趣进行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其次,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经验,运用情境教学法,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学习,给学生身临其境般的感觉。第三,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教材,包括PPT、视频、音频等,借助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完开展思政教学。3.健全基础配置。学校应该转变思维,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性,加大应有的资金投入,健全校园基础设施配置。首先,定期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烈士陵园扫墓活动、敬老活动、支教活动等,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可以设置专项资金,专门用于组织学生的实践活动。其次,学校可以成立专门的教师教研室,组织教师进行思政课程教学的讨论和研究,以相互学习的方式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和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再次,学校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利用好心理辅导咨询室,当学生的情绪出现问题时,可以得到专业的引导和排解,防止因学生心理问题产生校园安全事故。第四,学校可以建立校园讨论平台,允许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同时也要注意舆论引导和对平台进行适度监管,确保校园气氛轻松和谐。4.改革教学模式。在思政课程的改革中,教学模式的改革十分重要,教学模式上的转变可以带动教师和学生思想的转变。一方面,要构建大思政体系,形成全员育人氛围。教师应该明确,每一位教师都有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义务,而并不仅仅是思政老师和辅导员的工作。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为人师表,需要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当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带着全员育人的教学理念,学生可以在学习任何科学文化课程的过程中感受到思想政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学习兴趣,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更好地完成思政教育。另一方面,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不能照本宣科,要灵活运用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有感受、内化和提升的过程,才能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5.加强教师培训。教师的知识储备量和业务水平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尽管教师的能力已经满足日常教学需要,但仍然需要继续学习,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填充知识空隙,使课堂教学更加丰满。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学习和培训,思想政治建设的工作不仅要面向学生,还要面向教师,鼓励教师进行钻研学习。另外,思政教研室还可以组织课程研讨,教师之间就会有充分的交流,针对课堂中的不足之处,通过群策群力的方式进行改造,不断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改革。

五、思政与实践结合方法

1.开展校园活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只依靠课堂,构建浓厚的校园文化和学习氛围也十分重要。学校可以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积极号召学生参与,在活动的过程中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如进行诗歌朗诵比赛,组织学生学习爱国诗人的经典诗篇,使学生感受作者强烈爱国情感。或号召学生参加城市博物馆的义务讲解工作,在为城市经济建设发展做出努力的同时,学习相关的文化知识,感受祖国发展的迅速,激发学生在思想观念上的转变。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敬老、支教的活动,让学生懂得尊老爱幼、关爱他人,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2.加强校内宣传。学校应该适度在校内进行思想政治的宣传工作,使学生能够意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一些学生在出现心理问题时,处于羞涩胆怯等原因,不愿意育人分享,甚至不愿意对心理辅导老师倾诉,久而久之,心理情况逐渐恶化。学校应该进行适度的宣传,使学生明白存在心理困扰是十分正常的情况,应该积极配合心理辅导老师的工作,将困难告诉老师,并接受老师的帮助,一起解决心理和情绪上的不稳定。另外,学校还应该对校园网络平台实施监管,针对一些过激的言论应该予以重视,仔细调查后做出妥善处理,引导校园舆论和风气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3.扩大实践课程比例。学校应该在学生课程的制定上适度扩大实践课程的比例,增加学生接触社会实践的机会。一方面,实践课程有着课堂教育不能代替的优越性,这种由学生亲身感受和经历过的知识会永久地留在学生的心中,并对其产生持续性的影响。另一方面,有社会实践经验的学生能够更快地适应由校园生活到社会生活的转变,且很少会产生心理问题。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创新型和实践型的人才,扩大学校实践课程的比例正是符合课改要求的举措。4.适应学生发展。学校在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时要注意活动的内容和活动的形式要适合于学生的发展和实际情况,不能过分理想化。如在组织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学习时,可以进行遗址参观和学习,通过讲解员的讲解来了解历史,通过对展品的参观感受改革开发的艰难不易。也可以组织学生在进行树木栽种活动,并在树苗上挂上学生的姓名和寄语,使学生体会环保事业的重要性。实践活动有十分重要的教育作用,需要教师进行适度的教材开发、学校给予相应的支持,共同为发展高校思政教育做出努力,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总之,高校思政课程的开展是符合国家开展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重要途径,是符合德育观念中对道德修养的培养。学校应该为思政教学提供相应的资源,健全基础配置,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不足,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工作。高校教师应该正确认识思政课程开展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将内容枯燥的理论课程与学生乐于接受的实践课程相结合,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思想政治的升华,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学生应积极配合学习,加强思想政治理论修养,树立远大抱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刘建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深度融合的再思考[J].青年时代,2018(08):80-83.

[2]蔡榕津.高校思政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的路径[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36):172-175.

[3]凌总成,苏立公,姜林丽.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对策研究[J].红河学院学报,2014(02):101.

[4]朱红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研究[J].梧州学院学报,2012(06):80.

作者:刘贝 刘敏 单位: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