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对策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专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对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大专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对策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肩负着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重任,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实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大专院校体育课程是学生身心素质和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载体,有利于推动人才培养工作的全面推进。然而长期以来,体育课程不受重视,教学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不健全,体育服务职业发展的作用未能得到良好发挥。大专院校体育教学需以就业为导向,立足校本校情加强体育教学改革力度,围绕职业能力需要制定体育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专业属性规划体育课程体系,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保障体育教学质量,调动多种教学手段提升体育教学效能。

[关键词]大专院校;体育;就业;职业能力

在经济社会深度发展的新时代,职业人才标准已逐步由“看学历”向“讲能力”转变。高等职业教育以职业人才培养为目标定位,既迎来发展机遇,也面对挑战。如何在新形势下顺应就业和职业发展需求,是大专院校人才培养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体育教学在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保障学生职业发展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加强体育教学改革和建设工作是大专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体现。体育教学改革就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在体育技能习得和运动水平提高的基础上,更为注重对学生的体育素养提升和体育能力培养,实现体育教学与学生职业能力需要无缝连接,以体育教学为学生职业发展贡献力量。

一、立足校本校情加强体育教学改革力度

长期以来,体育课程在我国教育范畴中处于边缘化地位。在基础教育阶段,体育课程成为“鸡肋”,“体育老师生病了”“体育老师又生病了”“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吧”的段子,苦涩地映照了体育教学的现状。在高等教育阶段,体育课程地位有所改观,但多数情况下仍被学校用来凑学时,学生拿来凑学分。学校不重视、学生无所谓,是当前体育课程的基本现状。此外,体育教学存在目标不明确、内容随意散乱、秩序不规整等问题,严重阻碍体育教学实效性的提高。大专院校体育教学与普通高校相比,具有特殊性和自身发展特色,是职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推手。在人才需求趋于高素质、强能力、综合性的新形势下,体育课程愈发凸显出其重要性。重视和加强体育教学改革力度,是大专院校人才培养全面推进的不可或缺的环节。大专院校应把体育教学改革摆在学校发展的重要位置,立足校本校情,予以重视,不断加强。第一,更新对体育课程的认识。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大专院校要改变以往对体育课程的错误观念,认识到体育课程不是“不得已而为之”,而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必要条件”。清楚认识体育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认识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和课程特色,以端正思想认识促行为实践落实。第二,从学校层面强化“顶层设计”。体育课程的育人作用能否发挥,关键在于学校是否做好课程规划的“顶层设计”。大专院校要积极把体育课程改革纳入学校人才建设规划中来,从整体上促进教学资源整合,损有余而补不足,强弱项,补短板,实现体育教学课程体系的合理化、高效化。第三,体育教学改革须立足校本校情。各大专院校发展水平有所差异,专业设置亦各有其特色,因而体育教学改革不可千篇一律,不能一刀切,要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学校发展水平为导向,以学生实际需要为导向,切实把体育教学改革工作落到实处。

二、围绕职业能力需要制定体育教学内容

大专院校体育课程“在实际教学上更加重视学生的职业属性”,其教学改革实质上就是在体育技能习得和运动水平提高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学生的体育素养提升和体育能力培养,为学生的就业和未来职业发展添砖加瓦。因而,体育教学内容应牢牢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紧紧服务于学生职业能力需要这一个中心任务。确保体育课程所供正是学生实际所需、体育教学职业能力供给力与社会职业人才需求度相吻合。大专院校一般以三年为学习年限,第三年学生要进行一整年的顶岗实习,体育教学学时是有限的。加之部分专业学习任务重,体育课程更被进一步压缩,所以体育教学内容必须围绕学生的职业能力需要,目标明确,一箭中的。体育教学内容的制定要讲求“供需平衡”,以需求激发供给,以供给满足需求。第一,以学生长期发展为本,提升学生的身心综合素质。大专院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促进知识技能和身体适应能力发展,更要立足于立德树人,促进优秀人格发展和心理素质提升。体育教学中含有团结互助、合理竞争、坚韧不拔、勇敢奋斗等积极精神因子,正可以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滋养。第二,以学生实际身心水平为中心,抓住关键,补齐短板。由于相当一部分学生成为“低头党”,沉迷于手机、网络、游戏,忽视体育锻炼,加之学校对体育教学重视乏力,学生的身体素质总体较弱。简单体育运动致中暑、千米长跑致猝死的新闻并不鲜见。同时,学生的抗击打能力、抗挫折能力、抗压能力明显不足,难以适应未来长期的职业发展。体育教学要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方面用对力气、下足功夫。第三,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服务学生就业岗位需要。专业决定学生学习方向、就业决定学生发展方向,不同专业对学生体育能力要求不一,不同岗位亦然。体育教学内容要依学生专业而定、依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特点而定。

三、紧密结合专业属性规划体育课程体系

以就业为导向的大专院校体育教学突出特色在于“实用”,教学内容须确保与学生的未来就业和职业发展相挂钩。这就要求体育教学应因材施教,因专业施教,与时俱进,与事俱新。各专业及其引导的未来就业方向各有不同,对职业人才的体育能力和身心素质要求也相应有所差异。然而,长期以来大专院校对不同专业学生增强就业优势目标模糊不清,对发展学生职业需求的体适能等针对性不强,因此,大专院校的体育教学要从专业特色出发,在开设体育基础课程的前提下,做到一个专业有一个专业的体育教学目标,一个就业方向有一个就业方向的体育教学内容,以专业属性为依据逐步完善体育课程体系。在这个课程体系中,学生的身心素质应不断得到提高,就业和职业能力发展需求应不断得到满足。不但要预防学生未来“职业病”的发生,更要为学生的专业发展创造条件、提供保障。不同专业和就业岗位对职业体适能要求不同,规划课程体系要从职业能力需求和体育运动项目自身两个层面着手。第一,对于未来职业可能久坐的专业学生来说,更易出现头晕头痛、腰颈肩不适、消化不良、心脏功能衰竭等问题,可在体育课程中加强健美操教学、太极拳教学,养成学生慢跑或长跑的习惯;对于未来职业可能久站的专业学生来说,更易出现静脉曲张、下肢水肿、腰背疼痛等问题,可在体育课程中增加按摩操等教学内容;对于未来职业可能从事野外工作的专业学生来说,更易出现各种突发状况,对吃苦耐劳的品质要求更高,可在体育教学中增加野外生存拓展训练、力量和耐力训练、抗击打能力训练。通过体育教学,为学生奠定良好的职业基础。第二,不同体育运动项目对学生素质提升的效果存在差异。篮球可培养学生自信心、意志力和进取心;排球能提升学生的沉着冷静和集体主义精神;乒乓球可养成学生灵活果断的品质;健美操和武术能够锻炼学生的持之以恒和吃苦耐劳品格;轮滑可锻炼学生的平衡协调能力和灵敏性。大专院校规划体育课程体系,要结合专业特点,充分整合体育教学资源,形成“守好一段渠”和“用好多段渠”的良好教学态势。

四、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保障体育教学质量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深刻影响着教学质量。教师优秀则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师不佳则教学效果事倍功半。对于体育教学而言,亦是如此。没有优秀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体育运动缺乏科学性,体育学习缺乏目标性,体育服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效果必将不佳。体育教师相较于其他教师而言,具有一定特殊性,既要通熟体育理论、体育保健等相关知识,还要有过硬的体育运动技能,能产生较强的示范效应;既要自己的专业素质强,还要能教得会、教得好学生。当前,体育教师大多只具备体育技能,在综合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因此,保障体育教学质量须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增强教师教学素养。体育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体现在主客观两个方面,既要尊重教师地位,为教师发展创造平台,又要激励教师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教学素养。第一,大专院校应加强对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构建人才激励机制,改变以往的体育教师边缘化地位,提高体育教师待遇,尊重体育教师地位。为体育教师提供发展平台,通过校内听课、校外进修、出国学习等形式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第二,体育教师自身要加强学习,以渊博的理论知识、高超的体育运动技能、平易近人的教风、崇德向善的师德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教化学生。注重个人魅力建设,以“吾日三省吾身”的状态加强学习,以“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心态增强理论素养,使教师成为名副其实的教学主导者、指导者、引导者,以体育教师作用的发挥保障教学质量的提升。

五、调动多种教学手段提升体育教学效能

教学手段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桥梁,教学手段好不好,直接影响着教学效能高不高。大专院校的体育教学要发挥服务学生职业能力需要的作用,就必须确保学生愿意学、学得进、能接受、肯实践。体育教学手段在其中必然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多种媒体快速发展,学生受手机、网络裹挟,对传统教学手段逐渐抵触,单一式的教师讲、学生听;枯燥式的一个手段、一种教具已不能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专院校体育教学是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形成以及良好身体锻炼技能习得”的重要载体,大专院校要抓住这个关键时期,用好这个重要载体,调动多种教学手段,形成体育教学合力。调动多种教学手段,既包括创新传统教学手段,又包括用好多样教学手段。第一,继续发挥好体育课堂教学的基础性作用。课堂教学是体育教学的最基础手段,要在坚持基础的前提下,进行改革创新。改良师生关系,尊重和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更多自我表现、自我发展的机会,让学生在体育教学课堂中展现风采、张扬个性,激发学习积极性。第二,用好新媒体教学方式,以图片、音乐、视频的多样化、立体化形式使体育课堂教学生动起来、鲜活起来。如在讲述体育精神时,可播放运动竞技场上运动健儿们团结奋进的视频,还可为学生呈现平凡人坚持不懈、不畏失败的事例,使学生在多种感官刺激下学好知识、陶冶情操、提升品格。第三,注重实践教学,提供锻炼平台。大专院校的体育教学服务于学生职业能力提升,要侧重情境教学,将生活与体育结合起来,通过体育活动、模拟训练,创设生活和工作情境,让学生在切身体验中学知识、长本领、树理念,从而提升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任延东,陈晓丹,连文冲.关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2):163-164.

[2]李志成.高职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就业竞争能力的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7,19(9):97-99.

[3]戴显鹏.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9):63-64.

[4]邱丽.以职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实用性体育课程内容优化与实施构想———以山东省高职院校为例[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6(3):113-118.

作者:李存东 单位: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