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大学语文小组活动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小组活动及其优越性
小组活动也可称之为小组合作学习,它是指教师将学生分到异质小组中,学生通过个体努力和组内成员间的互助、合作从而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合作学习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新课程基本理念。这个理念同样适用于高职大学语文课程。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推进,传统的大学语文教学方法已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项目教学法,这是一种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教学模式,它倡导“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教学理念。而小组活动则是最契合项目教学法的一种教学方式。我们的做法是: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高职生语言能力与人文素质的社会需求进行分析,了解各专业特定与共通的语文能力目标,再根据能力目标确立相应的教学项目,组建语文学习小组,要求以小组活动的形式来完成教学项目(学习任务)。具体点说就是以小组成员分工再合作准备最后推代表上台展示的形式组织实施。有效的小组活动让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参与者、接受者,而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学习成果的展示者。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以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彰显。在有效的小组活动中,小组成员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优势互补,荣辱与共,彼此增进了情感,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目前高职大学语文小组活动存在的问题
尽管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小组活动有着诸多优点,教师对小组活动的期待也很高,但在实施过程中却不容易成功,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小组之间水平不均衡,影响积极性。
无论是以寝室为单位还是自由组合,成立的项目小组总体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小组成员几乎个个活跃甚至优秀,而有些小组成员性格相对内向,语文素养欠佳。尽管每次活动挺努力,但活动成绩都不尽如人意,组员积极性受挫。
(二)对有些活动项目兴趣不高,质量不保。
比如工科男生多,文科女生多,同样是经典诗文朗诵赛,工科男生的兴趣就不及文科女生。缺乏兴趣也就缺乏动力,所以工科班的朗诵活动质量就差强人意。但比起演讲比赛,无论工科还是文科学生,都对朗诵赛更感兴趣。不仅因为朗诵比演讲更具观赏性,而且因为朗诵材料不需要动笔写,只要找来经典、感人的诗文熟记背诵再朗诵即可,而演讲稿则要自己写作,熟记后再脱稿演讲,相对较难。所以往往仓促准备,甚至敷衍了事,质量当然不高。
(三)单打独斗,影响质量。
在教师布置下一个活动项目后,有些小组会抓阄决定谁代表小组参加,或组内成员轮流,一旦定下来,这次活动就成了某位同学一个人的事了。失去了小组成员间的分工再合作的准备,光是推选某个同学参赛,没有发挥团队的力量,也就难以保证活动的质量。(四)认识有偏差,参与面不广。有的学生认为活动是寝室长或组长的事,是好学生的事,跟自己无关,消极对待每次活动。有的学生生性内向、胆小,每逢活动,能推则推,能躲则躲。所以有的小组每次活动都只局限于素质相对较好的学生或个别积极的学生参加,甚至寝室长全包。参与面不广,违背小组活动初衷。在目前的高职语文小组活动中,小组成员没有充分发扬团队合作的精神,影响了小组活动的有效性。
三、影响小组活动有效性因素分析
根据对小组活动的研究与观察,我们发现影响小组活动有效性有以下几个因素。
(一)学习任务因素
任务因素是影响小组活动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因为学生就是围绕学习任务开展小组活动的。在任务因素中,要考虑任务的复杂性程度,如是否需要学生具有较复杂的思维过程,是否要求学生用复杂的语言表情达意,是否需要较复杂的双向互动形式。任务的复杂性直接影响小组活动的有效性。应该做到难易结合,按一定的梯度有序进行。比如我们设计的训练项目“自我介绍”这种单向的信息输出训练任务就相对简单,而演讲赛包含多个子任务(写演讲稿和上台演讲)就较复杂。辩论赛对思维和语言的要求最高,而且是双向互动,双方需交换观点,针锋相对,进行争辩,所以这个任务最复杂。除了任务的复杂性外,还要考虑任务的意义,也即设计的学习任务是否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的作用,是否与学生的学习和将来的工作生活紧密相关。学习任务因素的这几个方面将直接影响小组活动的有效性。
(二)小组成员及合作关系因素
小组成员及其合作关系因素也是影响小组活动有效性的重要因素。这一因素包括小组成员的语文素养主要是语言表达能力高低、小组成员学习动机的强弱、小组成员的性格特征及其参与程度、小组成员间的合作关系等。一个活动小组,组内成员语言表达能力参差不齐,我们教师希望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能帮助带动表达能力欠佳的学生进步,但现实可能会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表达能力强的垄断了发言机会,表达能力欠佳的学生却不敢发言,不敢上台展示自己。小组成员学习动机的强弱和性格特征直接影响着他们对活动的参与程度。文科学生认为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对他们很重要,所以学习动机较强,参与程度较高。而理工科的男生,他们认为工作后更多的是与机器而不是与人打交道,所以对这些培养语言能力的活动兴趣不大,学习动机不强,参与程度不高。小组成员的性格特征也会影响活动参与程度,有些成员活泼外向,能说会道,善于表现自己,便能积极参与活动。有些成员则文静内向,胆小甚至木讷,不敢也从未在公众场合表现自己,当然也就不愿参与活动。小组成员之间如果人际关系融洽,那么合作关系就好,团队的凝聚力就强,活动的有效性也高。相反,小组成员间合作关系不佳,小组活动有效性也就打了折扣。
(三)教师角色因素
在高职大学语文课堂中开展小组活动,师生的角色都要发生转变。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课堂的掌控者,而是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活动的引导者、监控者,活动展示的评价者。教师在小组活动中的角色直接影响小组活动的有效性。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后如果就放任不管,活动质量肯定不理想;相反如果能全程参与把控,积极指导点拨,活动的有效性会大大增强。在学生合作准备过程中,教师是否提供了充足的学习素材、学习资源,将影响活动能否顺利开展。教师如果不鼓励表达能力不佳、胆小内向的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他们将会不断推诿、逃避直至学期结束。相反如果能积极鼓励并加以个别辅导,将会提振他们的自信心。教师如能随时掌握小组活动准备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帮助一起解决,鼓励组内成员积极合作,也会让活动质量更高。在活动结束后,教师是否能及时以各种方式评价、反馈,是否把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结合起来,是否兼顾评价小组集体和小组个体,教师的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小组活动的有效性。
四、提高小组活动有效性策略探究
(一)有效设计任务
要提高小组活动的成效,学习任务的设计是首要环节也是关键的环节。本文所提及的学习任务就是我们根据学生能力目标确定的几个训练项目,不包括课堂上的问题讨论。基于我们对市场需求的调研和学校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我们认为,高职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应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尤其是口头表达能力)和人文素养。根据任务因素中任务的意义和相关性等因素,我们确定了自我介绍、读书报告会、经典诗文朗诵赛、主题演讲赛、社会热点辩论赛、求职面试等训练项目。根据任务复杂性的因素,按照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我们把单向性的信息输出训练如自我介绍、读书报告会、诗文朗诵等训练任务放在课程前半段,把对思维和语言要求较高的、需要双向互动的较复杂的任务如辩论赛、求职面试放在课程后半段。前文已提到,学生喜欢参加朗诵赛而不愿参加演讲赛,因为演讲还得写演讲稿。找出问题的症结后,我们在重新设计时就把演讲赛分成写(演讲稿写作)和说(上台演讲)两个学习任务,两个任务互为先后,互相联系。每小组成员先围绕主题分别撰写演讲稿,再评选出一篇优秀的演讲稿。在此基础上,小组再推选一位擅长演讲的同学演讲。任务分解之后,训练难度降低,训练更有序,活动质量也更高了。社会热点辩论赛就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和工作实际,考虑学生的兴趣关注点设计辩题,可以提供多组辩题供学生选择,这样才有可能辩得激烈,论得深入。另外也要考虑不同专业、不同学制学生语文基础的差异,对语文基础薄弱的学生在设计辩论训练时可以改变辩论规则,可以以行政班级(一般是两个行政班组成一个教学班)为单位进行辩论,只设一个主辩陈辞,一个总结陈词,其他学生都可以参加自由辩论。规则灵活,要求降低,参与面更广,“人人参与”的初衷也就达到了。
(二)有效组建小组
分组需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要充分考虑语言能力、性别、性格等各方面的因素,以学生自由组合和教师适当调整相结合的方式为好。自由组合后,每组确定一个组长,组长人选可以由组内成员举荐或个人自荐的方式产生,原则上由组织协调能力好、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成员经充分酝酿讨论后给小组命名,力求组名有创意,富有个性或鼓动性。自由组建的活动小组,一般来说凝聚力更强,参与度更高,活动有效性也更佳。当然也可能出现有个别小组不积极、不合作的现象,这时教师就要做思想工作、课外辅导或对小组成员进行调整以提高活动的成效。
(三)有效组织实施
活动小组组建完成后,教师要向学生强调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开展项目训练,要求每个成员在一学期中必须代表小组至少参加一次活动,至少上台展示一次,且个人的成绩与小组成绩息息相关,旨在激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布置一个训练项目,给学生一周的准备时间。教师同时尽可能提供完成任务所需的相关素材及资源。要求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比如张爱玲的《倾城之恋》读书报告会活动,每小组选择教师给出的系列问题中的三个问题,小组成员先分头查找相关资料,独立思考。再集中分析讨论,得出相对统一的结论,不能统一就都保留。再分头搜集相关的图片、声音、视频等素材,推选擅长电脑的同学把小组讨论的结果制作成PPT,最后由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同学上台展示、汇报。这样一种组织方式能避免个体成员的单打独斗,能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活动的成效就得以保证。在小组准备过程中,教师需全程跟踪、参与和把控,随时向组长了解该组的活动进展情况。学生遇到困难,适时跟进辅导;发现矛盾,及时帮助化解。合作不积极,动员加鼓励。组内鼓励合作,组间强调竞争。每小组在展示合作成果的同时也要进行组间的比赛,促使每小组拿出高质量的成果来竞争。所以为使活动(比赛)更有效的组织和实施,还需要节目主持人。可以事先在全班范围内推举两位主持人,最好是男女搭配。让他们设计活动方案,对赛事作精心策划。优秀的主持和策划能组织好整场赛事,能调动现场气氛,保证比赛顺利进行。
(四)有效总结评价
小组活动一结束,教师就要及时总结反馈。肯定每个小组的优点,指出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会使小组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特别要肯定态度端正、积极合作但成绩不够理想的小组,让他们对小组活动保有信心,再接再厉。还要表扬此次活动表现突出或有明显进步的个体,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感。在评价方面,首先倡导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师不再是唯一的评价主体,学生也成了评价的主体。学生通过自我评价能达到自我反省的目的,对今后的学习能起到调整或鞭策的作用。而且学生参与了项目活动的整个过程,对组内成员的表现比较了解,所以学生的互评也有相当的说服力。其次倡导评价内容的多元化。无论是教师评价还是学生评价,既要重视对小组活动质量的评价,即终结性评价,也要重视对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及与组内成员合作情况的评价,也即过程性评价。这样能避免单打独斗,扩大参与面。最后倡导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可以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组内互评和组间互评等多种方式。这些评价模式的改变将大大提高小组活动的有效性。
五、结语
总之,小组活动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新理念,也是高职大学语文课程采用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要想提高小组活动的有效性,教师必须分析清楚影响小组活动的因素,并能采用相应策略控制好这些因素。当然要想使小组活动发挥最佳效能,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反思、摸索、探究。
作者:潘美明 单位: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