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学人文素质培养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语文教学人文素质培养,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大学语文教学人文素质培养

一、大学语文教学人文素质特性

(一)大学语文教育具备人文特质:

随着现代人对语文这门学科的研究不断深入化,人们对于语文的认识也越来越具体了,语文对于大学生们而言,除了扮演教育工具的角色外,其本身所隐藏更多的,就是其所散发出来的人文教育特性,语文作为我们国家的母语,对我们的精神成长有着先天的帮助作用,而与此同时,大多数的语文教材本身,也充满着人文素质的教育思想;学生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往往能够伴随着对教材的听、说、读、写,而潜移默化的接受语文中人文素质思想对其的影响,从而使其自身的价值得到明显的提升,使其能够得以全面的发展。除了让学生们进行语文专业能力的学习外,对语文的学习,还能够帮助学生们学会认知美、欣赏美,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帮助大学生们培养出健康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品格,其本身的人文特质不容忽视。

(二)大学语文教育具备人文精神:

大学的语文教学,其本身与其它低层次的语文教学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大学的语文教学当中,蕴含了更多的人文精神,所为我们展现出来的是一种博大的人文思想和情感;究其本质而言,大学的语文教学,早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交流工具了,它更是一种人文情感的载体,是人类用来进行事、理、情、志等思想传递的重要桥梁,同时其自身也传递了先人们和现代人们的精神文明,实现了艺术家与学生情感上的碰撞,将许多人生哲理和人性、人道展现了出来。通过对大学语文的不断学习,大学生们能够逐渐的具备更为高尚的人格,同时也能提升其对生活的热爱和观察力。

二、实现大学语文教学与人文素质培养结合的途径

(一)拓宽视野,实现结合: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而言,良好的人文素质体现在其优秀的理解能力以及能够包容万物的博大胸怀上,一个具备良好人文素质的优秀大学生,能够更好的与他人进行合作,并且能够在任何环境当中将自身的优势和价值充分的发挥出来,这一切都需要良好的语文教育做前提才能够完成;然而,我国一直以来,在大学的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引导都不够重视,教学的过程很难做到如同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那样细致的深度精讲了,这也使得学生们的文学视野拓展受到了较大的限制;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所教导出来的大学生,往往都能对文学作品的文化背景和专业知识有着较强的掌握能力,然而他们却失去了对文学作品深层次人文内涵的发现和挖掘能力;正是因为如此,我们的各大高等院校才必须要对一直以来的大学语文教学进行变革,只有使学生们的文学视野得到不断的拓展,学生们才能够从语文教学的框架牢笼当中走出来,并以文学、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角度去对待文学,挖掘出文学作品当中的真、善、美、恶、丑,使其能够看到文学作品所反映出的真实人文情感,真正的感受到蕴涵在文学作品当中的人文内涵,从而达到汲取精神食粮、陶冶情操、培养人文素质的目的。

(二)培养情感,完成结合:

大学的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彰显学生个性、培养人文情感与文学热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学语文教学想要实现对学生们人文素质的培养,首先就需要使其具备更为宽广的文学视野,同时还需要使其拥有能够足以挖掘作者内心世界以及文学作品背景内涵的能力;想要使其能够具备这些能力,我们的教职人员就必须对其情感方面进行更多的关注与培养,并通过较为完善的语文教学手段,使教师能够真正的走进学生们的内心深处,了解这些学生心中的真实情感,从而通过文学教育的手段,帮助学生对自身的情感进行培养。国外某位著名的文学家曾经说过:“情感,是人类立足于世界,并建立出一切文明的源头。”由此可见情感的培养对于促进大学生语文教育与人文素质培养相结合的重要意义;想要将大学的语文教育与人文素质的培养进行充分的结合,除了需要利用教科书对学生们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外,还需要成功的唤起学生自身的真实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其主动的将大学语文教育与人文素质培养进行结合,从而向着更为健康的高层次进行发展。另一方面,教师们还需要通过语文教材的沟通桥梁,与每一位学生的内心世界紧密相连,不断的挖掘出学生对文学、对人文的真实情感,并因材施教,站在人文的角度上,对学生内心世界的真实情感给予认可和尊重,并加以适当的引导和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大学的语文教学与人文素质培养相结合,最后完成教学。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量和要求也都越来越高了,当前我国的市场,早已不再单纯的需要那些具备专业技能却不具备其它能力的人才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如今更倾向于多元化、综合化;在这样的形势下,大学的语文教学就必须充分的与市场需求相迎合,除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功底和专业能力外,还需要通过语文的教学,使学生们能够养成人文素质情怀,只有二者之间进行充分的结合,才能够为社会培养出同时具备专业技能、文学底蕴以及人文素质的优秀综合性人才,同时也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尽快的适应并立足。

作者:刘瑞敏 单位: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