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学论文(5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语文教学论文(5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第一篇:大学语文教学合作学习反思探析

一、新方法

1、大学语文的定位

语文活动是就是生命的活动,人类文明的精神果大都沉淀在语言的文字当中。人们通过语文活动,吸取了前人创造的文明结晶,使自己成为有教育文化的人。因此,将大学语文完全定位于人文素质教育课。所以,将教材的编写、教学设计上将人文素质教育放在第一位。但是我认为,这样定位固然固然可以提高文化素养和人文素质,但完全将其定位与人文素质教育课,却有失偏颇。我虽然在这个领域工作时间不长,但对其定位也有深入的探究。我认为,大学语文既不能讲成纯粹的工具课,也不能为了所谓的人文素质而讲成文化课。因此就要求老师在讲课的时候要突出语文的基本特点。既要讲得有文学性,使同学们对这门课产生兴趣,又要渗透进去文学色彩。所以,教导大学语文的教师应当由富有教育经验、文化素养、师资品德高的教师来掌舵。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也会将大学语文的作用和意义更好的发挥出来。

2、大学语文的教育方法

传统的大学语文的教育方法大致是按照教育要求按部就班的教学。但是我觉得,大学语文教育不应该死守教条,远离现实,是文学脱离现代社会,远离对象,使课程苍白贫乏,缺少生机与活力。对于大学语文的教材,我觉得不能拘泥于此,大学语文需要的是与现实的融合,与实践的接轨。能够更好的教育好大学教育的方法也有很多,比如:

1、关注社会热点。

对社会问题回应可以吸引足够多的大学生们的眼球,抓住学生们的兴趣点,使学生凝神静气的沉入到课堂当中。

2、善于利用多媒体等教学。

充分的利用多媒体可以是大学生们的兴趣提高,可利用经典音乐、影视娱乐、网络文学等文化元素纳入课堂,为学生连身打造属于他们的课堂。不仅仅是老师的职责,也是我们作为大学语文老师兴趣的起源。因此,会更加提高了听课效率,也打造了真正的大学语文教育。

二、新思路

1、教师思路改革

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师,如何看待学习,这一点将直接影响着对学生应当学什么以及如何进行教学的看法。布鲁纳认为:思想不仅在本质上是主动的,它更致力于与其它主动思想对话和议论。而通过这些对话,通过这些反复的讨论过程,才能对其他人的观点进行了解。那么作为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师,我们要做的就是彻底的改头换面。放下老的、陈旧的观念,去迎接新时代的大学生们。

2、学生思路改革

十年寒窗苦读,为的就是踏入大学校园,使自己比别人更高了一个台阶,将来有所作为、大展宏图。所以会选择技术含量高的专业,所以对于大学语文,觉得有十几年的铺垫足够,根本不需要再继续学什么,即使是学,那也只是死记硬背,毫无新意。这种想法应该是每个大学生们共同的想法,正因如此,学生们的相当也亟需改头换面。例如:例如(1)明确语文学习的现实意义,提升语文学习的兴趣:要让学生明白语文课学习对他们以后工作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才有可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尝试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增强学习过程的趣味性:高职大学生在学习上缺乏耐性,对单一的教学方式很难产生长久的兴趣,应当让学生经常有新鲜感。(3)课外作业的多样化,用有趣的形式巩固上课所学习的内容,对于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来说,新鲜的生动的事物更容易被接受,这样才能使他们保持学习的兴趣,并提高自身对大学语文的学习态度。只有大学生真正喜欢,才会改变自己的思路

三、新尝试

高等教育是社会发展所必须的,其任务在于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强的综合性人才。在这种背景下,大学语文的教学既要坚持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针,又要积极的进行改革与创新,不断拓展教学方式,使其与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相统一,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1.高职教育环境下,大学语文的界定

大学语文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对我国传统文化和文学精髓有着更深一步的了解,同时在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品德方面发挥着积极而又重要的作用。

2.高职教育环境下,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构想

在新高效教育体系下,大学语文的课程设置就是要以学生的实践为中心,人文精神为指导,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文学修养为目标。将模式教学融入到大学语文的教学中,无疑是提高大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

四、总结

实施大学语文教育这种形式的好处:一是有利于确定一种语文学习的统一标准,便于人们参照执行。二是从硬性条件上约束人们的母语学习行为,防止母语水平再度下滑局面的出现。

作者:华向娟 单位:辽宁建筑职业学院

第二篇:国学文化在大学语文教学渗透反思探析

一、国学文化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分析和意义

经过高考的激烈竞争,莘莘学子步入大学的校园,大学的课程设计主要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除了中国文学等专业将大学语文设置为必修课程外,其余的专业都将大学语文作为辅助课程,对大学生学习的要求也不高,在高度重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的大学校园里,大学语文可有可无,不管是教师也好还是学生也好,都将大学语文视为非重点课程。在大学语文课程设计时过于肤浅,何谈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国学文化,自然也不会通过渗透国学文化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情操。而且,随着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迫使学生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增强自身的技能性,以求在就业中能够突出自己的特长,因而会占用更多的时间去学习专业知识,甚至学生选择在大学语文课堂上学习英语、计算机等知识,教师对这种情况也是视而不见,根本无法在大学语文课堂上有效渗透国学文化。另外一方面,即使大学语文教师对大学语文课有足够的重视,教学方式也是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上,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内容缺乏新意,不能融合国学文化的优点,发挥国学文化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和道德品质培养的重要作用。随着中国经济逐步走向世界,西方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深远,中国传统文化反而受到冷落,对于其精髓更是不甚了解,导致大学生的价值观偏向西方文化,因此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国学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需要让大学生在大学语文学习过程中,更深层次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吸收中国优秀的历史文化,探索国学文化背后的深层意识和其精神实质,从而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将中华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二、国学文化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途径

虽然我们一再强调国学文化在大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但是并非是要教师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一味的向学生灌输中华传统文化,而是要从多方面多角度渗透国学文化到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大学语文乃至国学文化产生全新的认识,进而激发学生学学语文的兴趣,以国学文化为契机,提升大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在传承中国民族优良文化,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正确认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完成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重任。那么如何才能够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成功渗透国学文化呢?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正视中华传统文化,激发国学兴趣

大学语文不同于高中语文,重点强调的是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不需要因为要应付考试而采取程序化教学和学习,所以在大学语文课本的选择上更偏重于大学生的整体素养,大学语文教材的选择应向国学文化靠拢,选用对大学生具有启发作用的,可以提升大学生为人处世能力的经典教材,不在于教会学生多少文化知识,而是在于让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以及传统文化对我们所带来的积极向上的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已日趋成熟,具备自己独立思考和辨别的能力,通过国学文化的渗透,让学生懂得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是其根本,培养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但是,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国学文化渗透的方式方法,不能为了追求和强调国学文化的重要性,而将国学文化硬性的讲述给学生,要挖掘适合大学生心理的国学思想,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适当的适时的将国学文化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当中,这样才能够引起学生对国学文化的好奇和兴趣,进而主动去学习和探索国学文化的奥妙之处。

(二)充实国学内容,多方面渗透国学文化

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国学文化,丰富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很重要,其中应该充实一些具有鉴赏意义的国学作品,教师在选择渗透国学文化内容时,着重考虑到国学内容是否情感丰富,足以满足提升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鉴赏能力的需求。传统的大学语文教材多以培养大学生语言的综合能力为主,很少涉及到可以发掘中华传统文化的学术作品,不能够起到提高大学生对文学作品欣赏的能力,因此,大学语文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尽量充实国学文化作品,以达到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作用。同时,在大学语文课程设计过程中应以国学文化为基准,向横向和纵向多方面发展,不拘泥于中国文学,适当的引入外国文学,要融通中外文学的精髓,以中国文学为主,外国文学辅助的课堂内容编排方式,让学生对国学文化有一个完整清晰的了解,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总结

总之,国学文化对于大学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以大学语文教学为载体,通过渗透国学文化知识,不仅能够提升大学生的个人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而且还可以通过国学文化的渗透过程,让大学生传承中华文化美德,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将中华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作者:郭德珍 单位:山东省潍坊学院

第三篇:大学语文教学项目教学法应用分析

一、什么是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起源于美国,是一种以项目任务为驱动的教与学的实践教学模式。它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积极的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在教学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通过分析教学内容,设置教学任务,将要讲授的知识蕴含于学生完成的任务中,学生自觉的投身到学习当中,通过完成任务掌握所学知识。项目教学实践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打破了大学语文教学的传统授课方式。

二、在语文教学中使用项目教学法的好处

(一)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学习中主要是靠自主思考,老师在旁协助,这种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加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项目教学法一般都是以小组形式展开,学生通过对老师布置的任务进行分析,然后制定相应的计划加以实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有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还要针对问题与同学进行交流,各自负责相应的部分收集信息,最后将信息整合解决问题。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还锻炼了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行动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使用项目教学法对教师自身素质要求比较高,老师要合理的选取项目,选取的项目要与教学内容相符合,同时要清晰的了解所选项目的特点和要求,综合考虑学生的特点设置任务,让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应变能力。教师在发现学生遇到困难时,要加以指导,及时解决问题。此外,还要在整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评价,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表现,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学习状况。由此可见,项目教学法不但要求教师有专业的文化素质,还要求教师有其他方面的素质,因此,在实施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三、项目教学法的应用分析

(一)备课环节

大学语文老师要对其他学科有所了解,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选择一些与学生的专业知识或者是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内容对教材进行补充。例如:屈原的《湘夫人》一课,老师要让学生从这篇文章中挖掘出楚文化的内涵,可以补充阅读王国维的《屈子文学之精神》,帮助学生学习。

(二)教学环节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让学生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自主性,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例如《湘夫人》一课,老师在进行导入时可以先从身边的生活逐步过渡到所学课文,然后让学生对所学课文进行朗读,知其大意,接下来就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合作探究学习,最后学生归纳、老师总结并布置作业,在整个过程中老师要注意把控课堂的氛围,保证课堂活跃但不喧闹。

(三)评价环节

传统的考核方式并不适用于项目教学法,对学生的评价要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态度、表现、方法和最终的学习效果都要进行评价,这就要求老师在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学生,将学生的表现和出现的问题都记下来。老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评价环节。

1、对学习进度进行检查

对学习进度进行检查可以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中做好记录,老师对学习记录进行检查,不但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还能够看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本组的问题分析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领导能力、执行能力等,可以体现出整个学习过程。

2、让学生对学习成果加以展示

在项目教学法实施完成后,除了老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还应该让学生自己对学习成果加以展示并做出自我评价,老师要给每一个学生阐述自己学习成果的机会,使学生从中感受到自己的成就,并对自己的表现、组员的表现、学习过程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加以分享,这样学生不但能够正确认识自己,还能够在对学习成果的阐述中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的优势有很多,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现代教育中已经充分认识到项目教学法的优势,项目教学法被广泛应用于很多课程中,但是在语文学科中的应用还不普遍,大学语文教师要结合实际,充分引入项目教学法,发挥其作用,逐步提高我国大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潘梦鹄 单位:云南省昭通卫生学校

第四篇:大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一、新媒体背景下大学语文教学现状

新媒体可以储备大量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互相交错,而且覆盖率高,具有相当快速敏锐的应变能力。在信息时代新媒体对大学语文教学的双刃剑效应日趋凸显。一方面,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的复杂化,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低俗化效应,对学生的生活、学习、心理和价值观产生了重大影响,教育面临严峻挑战;另一方面,由于新媒体技术在信息收集与传播渠道等方面的快速发展,以及形式和内容的新颖性特点,新媒体为大学语文教学提供了各种新的多样化的媒介,诸如网络、微信、博客、在线课程、慕课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整体素质、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学习方式都有着积极的影响。比如前段时间关于鲁迅作品是否适合进教科书的问题成为教育界、文学界的重要话题,引发了社会各界的讨论,大学语文教材也收录了鲁迅作品。在中华论坛、网易新闻中心、中国日报以及腾讯网等多家媒体都关注此事。东方早报网的一段访谈录,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原北京鲁迅博物馆馆长孙郁说:“面对鲁迅我很惭愧。我们当下的话语方式被权力、欲望……各种东西污染,要还原鲁迅的原本,他的真实的心态、纯粹的精神的清洁性,对当下的学者很难,包括我自己也在内。鲁迅这样的人,前无古人,到现在也没有来者。好在我们有他,民族才有闪光点”。于是我选取了这个话题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让他们分别陈述各组观点。结果发现,有的学生观点偏激,把鲁迅彻底否定了。

二、新媒体背景下大学语文策略研究的意义

在新媒体背景下,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更好地掌控课堂教学、更好地利用资源推动学生的学习就成为一个教师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与教育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时代需求,教师不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其教学效果必然会失去其应有的效力。Plato说:“心灵在思想的时候,无非是在内心里说话,我认为思想就是话语”。这就要求教师要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好好研习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传播学相关知识,端正自己的思想,做正确的、正能量的价值取向引导。然后很好地利用新媒体这一便利条件,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模式,提升教学效果。“教育是诗性的事业”,这是著名作家梁晓声在中国教育报上公开的观点。诗性事业的最佳载体莫过于大学语文教育,学生经过文学语言的洗礼,使他们得到民族文化和人文精神的滋养,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一个有公德意识的身心健康的国家公民。

三、新媒体背景下大学语文教学策略

1.结合教学内容,教师实时发掘新媒体资源进行针对性引导

“从语文的本体来看,语文不仅是一种工具,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的构成,即语文是文化的存在,文化是语文的‘底座’”。大学语文教育肩负着审美、思想提升和语言文学知识突破的多重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在立足教学安排的基础上要结合时代、社会、青少年心理需求寻找突破点。传统教学中,通过网络资源中的信息查找、检索、整合等相关内容扩展知识面,学生早就耳熟能详。在大学语文具体教学实践中,可以向学生有目的的推荐一些新媒体并布置相应的作业任务,通过深入学习,从而实现引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比如本着文史哲不分家的观点,结合教材发掘新媒体影响下的新动向和新触发点。大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古代文学作品需要学习,从先秦到元明清均有所涉及,而每一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作品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特征是息息相关的。只有充分领略和把握时代的脉搏,才能站在一个高度上充分理解其作品。所以,要求学生抓紧时间梳理一下大脑中的史学知识就尤为必要。针对一些有探究能力和想法并且对史学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向其推荐去听网易公开课邓小南的“中国古代史”。再比如讲到老庄哲学的时候,推荐学生去“懒人听书”听老子;进而去百家讲坛听于丹教授讲的庄子心得。另外学习到唐代作品的时候,可以给学生推荐百家讲坛的“蒙曼说唐”,让学生在充分领略唐代各个时期气象的基础上再学习其作品就得心应手。在讲唐宋诗词部分的时候,可以要求学生上古诗文网和学习网学习诗词鉴赏。在讲到司马迁的《史记》时,向学生推荐百家讲坛的“王立群读史记”,通过学习和引入大家思想来提升学生的认识高度,真正理解《史记》史学与文学集大成的特色。学习现代诗歌的时候,要求学生上超星学术视频观看李怡的现代诗歌。学习外国文学作品时,为了更好地理解古希腊神话中神灵形象和中国神话中神灵形象的差异,要求学生们课后观看史诗级电影《特洛伊》。

2.通过阅读电子图书进行专题研讨,培养学生的思维和研究能力

“语言与人类的精神发展深深地交织在一起,它伴随着人类精神走过每一个发展阶段———局部的前进或者后退。从语言中可以辨识出每一种文化状态。”由此可见,阅读语言文本就当仁不让的成为语文教学和学习的主要任务之一。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探究生命的意义,品味和触摸其蕴含的那个世界。先哲们的哲思经久不衰,至今仍熠熠发光,令后代景仰观止,千百年来滋润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田,永远不会过时,更是当代大学生最好的精神营养。通过对大学语文课的调查显示,受新媒体尤其是网络文化的冲击,大学生阅读量普遍较低,对经典名著的阅读更是薄弱环节。鉴于新媒体背景下手机阅读量已经超过传统纸质阅读量,可以推荐学生们下载“人生必读的60本书App”,这样可以有效利用碎片时间,随时阅读,方便快捷。在学期末的时候组织进行读书交流活动,让阅读不同书目、不同学籍地、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做报告,交流阅读心得体会。通过活动,使学生们认识到了手机阅读的方便,明白和理解了不同背景对于人的思想的影响,并进一步理解了不同的人对同一部书的解读存在很大差异的深层次原因。而且通过聆听他人的报告,对于自己有阅读欲望还没有去读的书目有了初步了解和感知,能进一步确定阅读方向。

3.结合媒体热点,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2014年,莫言老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振奋人心,各媒体纷纷予以报道。莫言的《红高粱》家族系列对中国当代文学产生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为世界人民所青睐,被翻译成将近二十种各国文字。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给学生观看电影《红高粱》,让他们通过优秀影视作品直观感受莫言老家“高密东北乡”的乡土特点,体会抗日战争的轰轰烈烈、如火如荼,感受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奋勇杀敌的方刚血气。在他的作品中可以触摸到民族的脊梁。观看结束后再认真阅读教材所选其作品《命若琴弦》,课后学生们可以进一步拓展阅读他的其他作品。巴丹说:“阅读的意义在于,他在超越世俗生活的层面上,建立起精神生活的世界。一个人的阅读史,即是他的心灵发育史”。通过对莫言的近距离接触,提高了学生观察和理解世俗生活的能力,充分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特质,使得他们的人生阅历更为丰富。

4.利用媒体自我补习,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寻找学习重点

在学习的过程中,免不了有学生因各种各样的原因请假,虽然通过他们的自学也能达到一定效果,但是收效普遍甚微。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教师做积极的指导,在单位时间内及时查缺补漏。同时教师还需要制作精品ppt和利用新媒体来促进教学。具体到大学语文教学中,有以下一些策略。比如在补习庄子的《逍遥游》的时候,为了节约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建议学生只听于丹教授百家讲坛讲座“庄子心得”的第一集和第二集。在补习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时,推荐学生到图书馆或者书店阅读蔡志忠的漫画,通过图形与文字相结合来加深理解。补斯《谏逐客书》的时候,推荐学生听百家讲坛李斯部分的第二集“力谏逐客”。补习陆游的《钗头凤》的时候,推荐聆听百家讲坛孙丹林教授的第三集,直接有的放矢,从作者介绍到篇章讲解直接解决。凡此种种,充分利用新媒体这一有效资源,使得学生学习效率大幅提升,能够轻松愉悦的掌握知识,增长见识。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背景下大学语文教学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更好地将传统教学理念和新媒体有机结合,努力开拓新的课堂教学方法和课后自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规划引导其学习取向是每一位大学语文教师应思考的问题。大学语文教育真正意义是要实现让学生在感受诗情画意和深刻理解人生哲理基础上达到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的结合,以高品位文化浸润学生精神世界,以无用之形担当大用。

作者:林娜 单位: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

第五篇: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究

一、大学语文教学内容的调整

目前大学语文教材有一千多种,这些版式不一的教材尽管编撰宗旨、编选内容不尽相同,但基本上都是以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为主要内容,各教材在篇目的选择上与中小学语文教材内容重复率很高,内容陈旧乏味。为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第一步应做的就是改革教学内容,应加入一些新鲜而富有启发性的篇目。笔者认为教学内容在兼顾知识性的同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颖性

在文学理论中有“陌生化”这一概念,即强调人们对陌生、新奇的事物往往会产生强烈的兴趣。古今中外文学作品浩如烟海,其中名篇更是数不胜数,所以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选择一些新鲜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陈洪教授主编的《大学语文》中所选的《杂说》《个狗主义》《我的四个假想敌》《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等篇目对学生来讲就极具吸引力。

(二)实用性

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注重选择实用性较强的内容。陈洪教授主编的《大学语文》教材就非常实用,比如《语言的功能与陷阱》《我学国文的经验》《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专家与通人》等课文,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且对其在大学四年中应树立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很强的指导意义。除了具体篇目应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之外,教材中还应适当增加对实用性文体的写作指导内容。由史丰教授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教材在这方面做得较好。此教材以附录的形式增加了“应用文写作基本常识”,介绍了行政公文、事务文体、经济文体、法律文体四类应用文的基本写作知识,这种做法值得肯定。在教学过程中,也应有一些课时用来指导学生写作应用文。

(三)时代性

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应与时俱进。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中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就在不断调整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多年来,22篇古文从语文教材中消失。陈洪教授主编的《大学语文》收录了罗大佑的《现象七十二变》这首流行歌曲,虽然这种现象引起了“去中国化”的讨论,但也是语文教学与时代要求相结合的必然结果。大学语文教学内容的转变是院校转型这一时代背景对语文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但我们不能为了片面追求时代性而求奇求新,而要在兼顾传统与时代的前提下革新语文教学内容。

二、大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以问题引领教学

即通过课前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比如在《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相关材料,了解知识青年下乡(插队)等背景知识,然后让学生思考以下四个问题:1.你是否认同文章所展示的人的生存境遇?面对这种处境,你有何想法?2.你认为人的生命和生活应该属于谁,实际上又属于谁?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3.你认为文章中那只“特立独行”的猪的最终结果是什么?如果是“特立独行”的人又将怎样?4.从本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展开讨论完成对本文的学习。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对于知识的应用能力。

(二)模块式教学

即每名教师选择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对应的教学内容,由数名教师共同完成一个班级的教学任务。传统的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是一名教师从头带到尾,承担古今中外各个时段、各种文体的教学任务。但事实上,每位教师都有自己最熟悉、最有深度的研究方向,因此笔者正在摸索应用模块式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师将各自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三)情境教学

所谓情境教学,就是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情绪的一种教学方法。学学语文的都是非中文专业的学生,他们没有系统的文学理论知识,因此在品读文章时必然存在一定困难,运用情境教学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理论知识的不足,有助于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意。比如《春江花月夜》一诗意境优美、哲理丰富、情感至深,但学生却很难理解此诗的深邃文化内涵,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声情并茂的朗诵和一些与诗歌意境相吻合的图片资料,帮助学生准确把握诗歌的意境美、音乐美及思想内涵。

三、大学语文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目前学校的考核方式是:期末卷面成绩占总成绩的60%,平时表现占40%。为了凸显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笔者认为应提高平时成绩所占比例,当然平时成绩不能仅限于出勤率和课堂纪律,更应考核平时的应用能力,比如参与征文比赛、演讲比赛、辩论会、社会调查等。笔者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在每堂课的最后阶段都会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课的学习体会,让他们学会思考问题、总结问题。每人每周还须交两篇读书笔记,以提高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每学期进行一次社会调查,以提升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此外,还经常在班级范围内举行辩论赛,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四、总结

以上只是笔者对于改革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一些粗浅想法,笔者希望通过大学语文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方法的革新、考核方式的变革,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王丽芳 单位:安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