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维教学视域下大学语文论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新思维教学视域下大学语文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新思维教学视域下大学语文论文

1高校语文课改现状与问题分析

笔者以为,下述原因是目前国内高校语文教学处境维艰的关键:

1.1教学师资队伍不稳,水平良莠不齐,课程性质定位模糊

设立中文系的高校,基于职称、职务晋升以及未来学生就业等诸多现实考虑,大部分人拒绝教授语文,新人则缺乏高校语文教学能力、课堂教学经验及把控能力,教学质量不高,长此以往,高校语文课程遭到边缘化,沦为配角;众多高校对语文课程的开设意图不明,对于高校语文课程将要解决的问题模糊不清,部分高校甚至仅停留于为一些中学、高中阶段语文没学好的学生补课,只进行基础知识教授,形成事实上的课程设置的不清,性质定位不明。

1.2高校语文教学创新意识、理念不足,地位摇摆

当前,国内社会、经济、文化都在发生巨变,外国流行文化纷至沓来,对国内文化形成强烈冲击,改变了年轻一代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他们的生活、思维方式均有质的转变,以往教学所禀持的纯文学教学语境荡然不再。全球文学探索转变显著,文学从精神转向了物质层面,生存成了第一要义,因此,文学时不时地越界、拓宽非文学的发展空间,学科边界模糊化,文学讨论转向艰难。

2高校语文教改新思维

2.1充分创新高校语文教学思维,打造与时俱进、面向世界的大众文化语境。

沿续传统时不忘求新求变,关注教学内容、形式的新颖性,保持与世界高校语文教学的同步,从思想上、内心深处激发大学生学学语文欲望。

2.2准确定位课程设置目标,遵循既不重复中学、高中语文内容

又不偏离大学生的语文水平现实这个原则,让学生感觉高校语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确实在提档升级,注重大学语文的人文教学属性,形成大学语文以传播文化观念、人文思想为主旨。坚持“文化语文”教学观,充分把高校语文教学与史、哲、艺术等学科实现联结、融合,构建以高校语文为主的“大语文”架构,进而使得高校学生于此架构内全面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让大学生从内心真正意识到语文是百科之母这个事实,明白高校语文课程对于学生人文精神培养所负的重任,也就是说,务必紧抓“文化”主线,打破学科间、特别是语文与专业课程之间泾渭分明、互不相干这种事实,构建以高校语文为主的知识“共同体”,以便新型、复合型高级人才培养,构建学生的长远意识,打造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

2.3坚持高校语文教学时代性、趣味性、应用性、学术性等原则。

第一,要有专业、称职的教师队伍,以保证高校语文课程具备相应的学术品位。第二,注意学术性,讲究趣味性,增强课程吸引力。本来高校语文教材及教学要求就强调了史料丰富、内容新奇、异彩纷呈等潜在意蕴,称职的教师会让这些书本中的浓香有效地向学生灵魂深处进行浇注。第三,高校语文的生命力体现在其时代感。没有时代感的语文教学要么充满历史的霉味,要么充斥未来的虚幻。所以,高明的教师会借用历史的沉淀及未来的多元,酿制当前的高校语文教学,让其充满时代的新鲜、有趣与正能量,让学生觉得学了很管用,能借由大学语文的引导,深思过去与未来,创造美好现代生活。老师借由高校语文课程讲授,阐释当前社会现象、问题,培养大学生的理性思考历史、现在与未来能力。

2.4进行专题性、发散性教学,提升文学欣赏水平。

教授高校语文课程,务必遵循文本内容这个中心,进行发散思维引导、养成,收集与课程教学有关知识、内容,积少成多,集小为专,形成专题化教学。要求语文教师要具备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样的综合能力,非如此,不足以发挥大学语文的引领功能。通过专题化引导、发掘,发散性讲授,诱导学生深挖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在时代的高速发展中把握文化发展脉搏,而不是迷惑于浩如烟海的古今中外文艺作品中。高校老师务必注意,方法传授远胜知识给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以此提升大学生文体鉴赏水平。

2.5实行开放式教学、考核体系。

打破单一课堂教学环境,充分利用网络、图书馆、社会资源,拓展教学渠道,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等的关注,增强学生洞察力。社会天地广阔,知识体系丰富,进行开放式教学对于学生视野拓展大有裨益;与此同时,改变既往单调、枯燥评价、考核机制,构建灵性、全面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考核、测度系统,实行学在平时、考在平时,而不是学期结束,出几道题,检查知识记忆,形成一种真正的素质养成与运用。将知识考察、创新相结合,强调学生的挑战、超越意识。

作者:付地娟 单位: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基础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