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化教育反思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化教育反思,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大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化教育反思

【摘要】大学语文学习中,学生需要接触丰富的文化内容,教师则需要有效讲解经典文本,让师生在互动和探索中发展文化素养,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对于教师来说,需要认识到文化教育的重要性,通过积极拓展教学内容,革新教学理念,可以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掌握文化知识。

【关键词】文化教育;大学语文;模式研究

大学语文教师需要担负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责任,利用优秀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学生在感悟和阅读文章内容的时候,会产生对传统美德和优秀文化的深度理解,进而产生进取心和爱心,有利于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发展。

1、大学生文化意识的现状分析

1.1缺乏美德意识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栋梁,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发挥着传承文化的重要作用,因此,引导学生热爱和认同自己的文化有着重要意义,他们的文化意识发展对于我国文化的传承和进步有着重要作用。我国有着优秀的文化传统,其中包括温良恭俭让等传统美德,属于我国儒家待人接物的重要方式。但是,当前一些大学生沉迷于攀比,受网络生活的虚拟,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希望过贪图享乐的生活。部分学生产生了道德品质下滑和诚信意识薄弱等问题,这影响到他们的健康发展,容易使他们成为道德认识不足、自制力差和缺乏自我判断的人。

1.2缺乏文化知识

我国的应试教育思想影响着学生的方方面面,部分学校并不重视文化教育。一些学校为了提升就业率和学生分数,在教学计划安排方面重视专业,轻视人文知识的教学,存在重视智育,忽视德育的问题。这种教育模式的功利性比较强,不仅不利于学生的人文素养发展,还可能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急于求成的想法,他们也不会主动积极了解文化知识内容。

1.3缺乏文化责任感

当前的大学生有着张扬的个性,受到多元文化以及部分学校不重视文化教育等因素影响,导致部分大学生文化责任感比较薄弱。一些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不较了解,但是对待西方节日的态度就比较好,在学习生活中流行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等节日,我们自己的文化被学生们淡化。我国的饮食文化也受到了冲击,一些在国外属于垃圾食品的麦当劳、肯德基,在有些学生心中成为了高档食品。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导致部分大学生对于自己文化的发展漠不关心,并且没有认识到自己传承优秀文化的责任。

2、大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化教育策略

2.1保障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大学语文有着一定的工具性,同时也有人文性的一面。教师需要切实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通过对学生的道德培养和人文熏陶,可以让学生发展文化素养。一方面,通过语文教学,可以让学生夯实语文文化基础,在学习和生活中使用语文知识。工具性的一面指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接触大量的资料和生动的内容,通过阅读和聆听等形式,感悟和感受语言的魅力和丰富内涵,并且结合语言的表现规律进行表达和展示。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人与人沟通的桥梁,并且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同时,让学生通过阅读丰富的人文知识,体会文学中的人文精神和人生价值,思考人生的价值、意义和目的,进而形成完善的人格,发展自身的境界,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如果撇开了人文教育,仅仅进行语文工具教育,或者反过来仅仅强调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就难以获得良好的效果,不利于大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发展,难以从根本上发展大学生的人文精神。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要体现人文性的特点,有效统一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在动态平衡中促进学生的进步。这样的教育目标取向,决定了教师在传输人文知识的过程中,不能忘记了基础知识的讲解,避免顾此失彼。教师需要有机结合各种教学资源,促进两个方面的相辅相成,相互渗透和促进。

2.2指导学生阅读课外经典书籍

课外阅读属于重要的语文学习方式,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进行阅读,这个过程中可以积极使用学校的图书资源。学生可以在书籍中获得自己的养分,并且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避免仅仅在课堂中吸收有限的知识。课堂中的教学时间比较有限,有时只能发挥指导作用,教师需要让学生通过课外的自学来发展酿成素养,在课堂之外下功夫。学生在课外的语文学习可能难以把控,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做好准备,推荐一些优秀的阅读材料,并提供相关的经典名著信息,在课堂中选择合适的时候进行推荐,可以让学生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和视野。如果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那么可以把这样的兴趣延伸到课堂之外,让学生利用读书查找的模式,领会和思考课堂教学中的核心内容,可以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方向。通过有效课外阅读,学生可以在教师的耳濡目染之下发展人文素养。

2.3在专题教学中进行文化教育

大学语文的教学时间比较有限,教师可以打破系统性的教学模式,遵循以点带面的理念开展专题教学。第一,教师可以把语文课程划分成多个模块,在教学中不仅使用讲授的方法,还可以利用分组辩论、情景创设和旁征博引等方式,结合主题进行教育。还可以使用读写训练等方式,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小组讨论学习,进而在合作中分析文学作品并且写出读后感。第二,经过专题教学之后,可以组织学生总结和归纳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而有效应用。专题教学中包含的知识比较广泛。学生需要通过实践等方式,研究专业相关的知识,这个过程中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专业知识。例如,可以把语文教学分成多个专题,着眼于学生的能力提升来进行教育,专题可以是:历史回声、喜剧人生、诗情画意、花木寄情、辩证思维、立志成才、故乡情深等题材,教师可以结合教学计划有选择性地安排教学内容,同时给学生安排一部分自学内容,让学生可以自己进行体会和研究。比如可以结合具有丰富人文情感的作品,让学生关注当前的热点文化现象,让学生结合个人感悟和文章内容,促进能力培养和知识讲解的整合,促进道德教育和审美教育的融合,显著提升文化教育的效果。第三,重视培养实践精神。比如,在讲解应用文的写作方式之后,可以为学生布置课题“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专业人才”,让学生围绕课题内容进行探讨和研究,接着撰写计划和报告,结合研究效果和结果进行评价和分析,接着教师给出自己的专业化建议,这样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让学生思考自己的发展路线和方向。这样的教学,能够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发展踏实严谨的学习精神,有利于文化素养的发展。

2.4利用多媒体培养文化素养

利用多媒体可以创设生动教学情景,通过引入具体生动的情景来培养学生的能力素养,让学生结合情景产生丰富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进而让学生的心理获得发展。情景教学法的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切实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对象特征以及教学目标,通过合理使用信息化设备,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进而完善当前的课堂教学结构,显著提升教学效果。多媒体包括视频图像、音乐旁白、图画音乐等内容,可以让教学内容具体化和生动化。例如,在讲解关于端午节的文化内容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关于端午的庆祝活动、曲谱和唱词。让学生通过音画内容了解端午节的几种来源和意义,了解屈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对于中国乞巧节的讲解,可以展示坐巧、迎巧、祭巧、拜巧、娱巧、卜巧、送巧等传统活动的内容,让学生可以了解这其中蕴含的文化内容,包括活动道具、服饰、纺织女工等方面的知识。在课堂之后,可以引导学生搜集关于七夕的音乐,并且归纳相关的唱词,了解我国人民在节日中的丰富情感和美好愿望,能够发挥良好的教育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情感。在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下,大学语文教师需要明确文化教育的意义,通过实施针对性策略解决大学语文课堂中的难题,提升学生的探索兴趣,让学生接触优秀的文化作品。通过这样的教学,能够实现传承文化的目的,符合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苏军茹.情感教育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语文教学通讯(学术刊),2020(02)

[2]张妮.浅论大学语文的现状及其发展途径[J].现代交际,2020(01)

[3]柳文华.创新发展背景下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与探索[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01)

作者:刘康民 单位:娄底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