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语文教育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语文教育,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语文教育

摘要:“课程思政”倡议提出之后,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课程思政”在高校呈现出快速普及之势。从大学各科课程的内容看,大学语文与“课程思政”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教材中很多内容都含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因素。因此,如何将这些因素进行归纳整合,更好教育引导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真践行者,已成为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本文就此展开探讨,以期对“课程思政”背景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融入大学语文课程,提升课堂教学实效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关键词:“课程思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语文教育;融合

在相关会议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了思政与教育相结合的观点,学校作为教育的主要渠道,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要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具体的教学科目相结合,在教学方式和引导方向上形成合力,在做好基本学科教学工作的同时,保证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步发展[1]。但是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顺利且有效地融入大学语文教育,还缺乏具体的理论指导,本文着重对其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课程思政”的发展及对大学语文教育的影响

1.“课程思政”在教学领域的发展情况

2017年教育部党组织对“课程思政”的发展指出了新的方向。在具体的发展方向上,要通过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学方面的改革,树立“课程思政”的导向作用,不仅要在课程的设置上进行优化,还要将教材的内容进行完善化处理,在教学设计方面要更加贴近“课程思政”的大背景。通过对一系列环节的优化处理,梳理各科目课程中所涵盖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做到专业知识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并重。在具体的要求上,各高校要对教材内容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并归纳整理,将其运用到课堂的学科教学当中,要细化到每一个章节,并作为重要的讲授和考核内容。在这种情况下,“课程思政”的发展也有了相应的参考依据。

2.“课程思政”在大学语文教育中实施的路径

通过国家层面出台的一系列文件内容可以看出,文件对于各学科教育过程中实施“课程思政”的指导主要分为三个方面:教学环节、教学管理和教学内容。本文主要针对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进行探讨。

3.“课程思政”对大学语文教育定位的影响

传统的大学语文教育,其公认的定位包括两个方面,即学科基本知识的教育和语文科目特有的人文教育。作为一门主要的学科,大学语文的基础性在于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并教授给学生基本的语言和文学类知识;而在人文教育方面,大学语文中的传统文化可以起到陶冶学生情操的作用,并让学生在精神品格上得到升华,这也是广大教师所认可的。在“课程思政”这一概念提出并推广之后,大学语文又多了另外一个定位,那就是德育功能[2]。德育功能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在于,如何将大学语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

二、大学语文教育适合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因

1.教材内容的适用性

虽然各高校语文教材的内容不尽相同,但是在语言的形式上却趋于一致,基本都是以文言文为主。从语文教材编排的具体内容上来看,一本教材中,中国的古典文学占比能达到三分之二以上。这就意味着,在一学期的课堂中,学生有超过一半的时间来学习经典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顺利传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展过程中的核心指导思想,其中包含着对经典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包含着对新时展嘱托。“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24字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从中也能看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家、社会、个人价值观要求的高度聚合[3]。再从大学语文教育的角度来看,通过详细分析教材的内容可以发现,这些课程大部分都含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思政元素,可以对学生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2.思政教育元素在教材中的广泛体现

议论文模块,在《季世将伐颛臾》中,这样写道:“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强调了文治教化对于文明凝聚的重要性。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以民为本的思想被体现的淋漓尽致,同时也体现出孟子对于国家和谐以及繁荣发展的期望。“谨痒序之教……不负载于道路”,体现出要在潜移默化的教育当中,提升人们的孝道意识,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进而达到和谐社会的理想。从记叙文模块看,《李将军列传》的作者司马迁对李广将军进行了评价,司马迁觉得李广将军,看起来不像个将军,反而像是一介草民,忠厚朴实,不爱说话。但就是这么一个人在死去之后,全天下的人都为他的去世表示哀痛。司马迁觉得李将军之所以能取信于他人,大概就是因为他的忠实厚道。由此可以看出,一个人哪怕是他沉默少言,但是只要在精神品格方面具有高尚的情操、忠贞的爱国情怀、忠实厚道的人品,也能获得众人的认可。从曲赋模块看,《陌上桑》讲述了罗敷这一乡下女子,不畏权贵,在男女地位差距很大的古代社会,对女性地位平等和自由的追求;《山居秋暝》中,王维描述的宁静而祥和的竹喧浣女图,是对和谐社会的一种向往。

三、课程思政背景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语文教育的措施

大学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是保证专业知识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前提。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很好的融合在教学的过程中。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层面划分来看,主要分为三个层面,即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4],因此,教育目标也应根据具体的层面来设置不同的目标。

1.教材中国家层面的教学目标设计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层面来看,可以将其归纳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古至今,人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理想的国家状态的追求,无论是普通的老百姓,还是名流人物。语文教材中能很好反应这些思想的文章有《季世将伐颛臾》、《陈情表》、《山居秋暝》、《寡人之于国也》、《大同》、《香市》、《杜陵叟》等。在教学目标的设计方面,教师应该做到,通过上述几篇文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人们从古至今不懈的追求。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艰苦奋斗,才得来今日我们看到的和谐、繁荣的新时代。古人理想中所描绘的以及所追求的“大同”社会,也已经在现阶段成为现实。让学生明白这一过程的漫长和来之不易。从国家富强的角度来看,我国的GDP已经占据世界第二位,而且还在保持稳定的增长。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化、全面小康计划的不断推进,人们的物质生活还会越来越好。从国家的精神文明程度来看,我国的教育力度逐年加大,高等教育逐渐普及,社会的文明程度越来越高。学生应该深刻认识到当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在深感骄傲的同时,加倍努力学习,争取为和谐社会的繁荣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教材中社会层面的教学目标设计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层面来看,其概括性词语是:“自由、平等、公平、法制”。对这方面的追求上,东西方国家虽然在具体的内容上稍有差异,但是大体相同。如在对“自由”的追求方面,亚里士多德在古希腊时期就提出了“人本自由”的命题(但是并没有脱离奴隶制的大背景),“文艺复兴”运动则更能体现出对人权解放和自由平等的追求。再看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体现的是对种族平等的坚定追求。此外,以拿破仑的《民法典》为代表的一系列法案的颁布,是国外人民对法制和公平等方面的不懈追求的体现。上述这些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都具备一定的先进性,但是从本质上来说,都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所表述的这样详细而具体,在实施的彻底性上更是没有可比性而言。从语文教材的内容上来看,很多篇目都与社会层面核心价值观相关联。如鲁迅的《风波》、老舍的《断魂枪》、汉乐府诗《陌上桑》、李斯的《谏逐客书》等。因此,在设计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应将西方国家在社会层面各方面权利的局限性展现出来,让学生在中西方文化的对比下,清楚的了解到现阶段社会的和谐与美好,并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用实际行动维护祖国的和谐发展。

3.教材中个人层面的教学目标设计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层面来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对其最好的概括。从爱国的角度来看,这一主题是古今中外的主流情感,同时也是最美好的情感流露。敬业精神是个人赖以生存的基石,同时也促进着国家经济发展;诚信是为人之本,是树立个人形象的关键,也是个人长远发展所必备的品质;友善的情感促进了关系的和谐,是繁荣发展的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这些情感详尽地归纳整合在一起,对人们的美好生活有着很好的引领作用。在大学语文教材中,屈原的《国殇》、郭沫若的《炉中煤》、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司马迁的《李将军列传》等,各自从不同的角度体现着这些美好情感。因此在对这些文章进行课程教学目标设计的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端正学生的品行,做人正直讲诚信。

四、结语

大学语文作为大学阶段的一门基础性学科,不但有着学科本身基础性和人文性的教导作用,同时也肩负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任。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途径的便利性上来讲,大学语文有着难以比拟的优势。因此,要在课程目标设计环节和具体的内容教学过程中有效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王国庆.“课程思政”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融入大学语文教育[J].语言文学研究,2019(17):32-33.

[2]王聪,姚桃娟,牛浩昌.“课程思政”引导下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探究[J].才智,2018(13):41-42.

[3]邓滢.浅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大学语文教学的意义[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7(2):88-89.

[4]李恒.大学语文与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6(4):28-29.

作者:施静 单位: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