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语文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大学语文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职大学语文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

【提要】面对新时代高职教育,高职“大学语文教师队伍中有部分教师存在政治方向不够坚定、日常学习力度不足、教学缺乏人文关怀、教学内容选择不尽合理、学生管理不够严谨等影响教风、师德师风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应把良好师德师风的养育当作第一要务,始终坚定政治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把自己置身于创新型学习型队伍当中,以人文关怀为“大学语文”教育的主轴,引导学生学习习惯、生活作风向真善美发展,始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一个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新时代教师,新时代高职教师。

【关键词】新时代;高职;大学语文;教师队伍;师德师风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精神文化的传播者,是学生前进道路上的指明灯。如何做一个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新时代教师、新时代高职教师,是每一个为人之师应该认真研究的课题、应该认真思考的主题、应该认真讨论的话题。因为,我们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责任,肩负着培养具有良好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的可持续发展人才的责任,肩负着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责任,肩负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其中对师资队伍建设有明确的要求;2018年11月,教育部印发了《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和了《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指出,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2018年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发〔2018〕4号)中明确指出,“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推动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可是,在高职“大学语文”教师队伍中却有部分教师政治方向不够坚定,日常学习力度不足,教学缺乏人文关怀,教学内容选择不尽合理,学生管理不够严谨,存在着严重的教风、师德师风的问题。本文将就以上问题展开论述,并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

一、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治方向不够坚定

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中明确规定,坚定政治方向是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的第一项准则。然而,少部分高职“大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某些历史事件、作者观点和现实现象不能客观公允地分析评价,带有极强的个人感情色彩,甚至偏执于错误认识,并进一步把这些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广而宣之。这既不符合教师的职业操守,更是政治方向不明确,有把学生思想认识带偏、带歪的倾向。这部分教师不知道或者偶尔偏离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职业教育的正常轨道,忘记了我们要培养的人才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

(二)日常学习力度不足

正如美国学者珀金斯所说,“也许,我们需要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教育,在教育中既关注已知,也关注未知。也许,我们需要一种更具有‘未来智慧’的教育视角,在复杂而多变的世界努力培养人的好奇心,启发人的智慧,增进人的自主性与责任感,引导学生积极地、广泛地、有远见地追寻有意义的学习。”而少部分高职“大学语文”教师似乎只关注已知,不关注未知;似乎只懂文学史知识,对科学精神、科学文化则知之甚少;似乎只知道讲解历史上的作家名篇,缺乏对当下社会的实践认知、体验感受。作为教师,没有持续学习的动力,没有对未知的渴望与探求,没有对世界的足够好奇心,没有对工作与职业的自主性与责任感,谈何启发人的智慧,谈何引导学生积极地、广泛地、有远见地追寻有意义的学习!教师停止了学习,也就停止了教育,停止了为人之师,接下来有可能就是机械性地重复知识、复制课堂,让学生变成知识的储物柜,而不是懂学习、会学习、活灵活现的人。特别是极少部分高职“大学语文”教师,出身文学专业研究生,竟然连一本像样的名著都没读过,就完成了研究生学业,从教之后也不及时充电、深入学习。当然,由于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从事高职“大学语文”教育的教师80%都是女性,且绝大多数都面临着结婚生子、养育儿女,走上潜心学习、认真研究这条道路,对她们来说,似乎是坎坷而曲折的。同时,受当下功利价值的导向,一大部分教师读书、学习仅仅为了写论文,为了评职称,这在无形中也削弱了“大学语文”教师读书、学习的审美性、趣味性、思想性、人文性,更别提丰富自己、完善自身,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了。

(三)教学缺乏人文关怀

教师人文关怀的基本特质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与群体共性、理解学生的独特审美诉求与文化审美需求、认同学生的现实感受与独立思考批判能力、亲近学生的内心世界与情感天地、善引学生的精神困惑与迷茫失落。实际情况是,某些高职“大学语文”教师,要么思想过于消极悲观,要么思想过于自由散漫;或与学生的关系保持着一种不可逾越的鸿沟,甚至有轻视高职学生的倾向;仅仅把课堂变成传授文学知识的场所,没有很好地给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发展和展示才能的机会与平台;要么以学生考试分数高低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要么太过学术化地教授高职“大学语文”课程。这部分教师缺乏对学生内心世界的理解、认同与对话,缺乏对学生人格的平等尊重、关爱与呵护,缺乏感染与唤醒学生精神主体意识的能力,说到底,是缺乏人文关怀。他们忘了,育人之后才是教育,教育之后才是某门课的具体教育。而“大学语文”应该是与人的内心世界、情感天地、精神素养、现实困惑、人性探索、终极追求等息息相关的一门课。

(四)内容选择不尽合理

教师讲授内容选择不尽合理,是政治方向不够坚定、日常学习力度不足与教学缺乏人文关怀的一大表征。高职“大学语文”教材琳琅满目,高职“大学语文”教师素养参差不齐,部分教师选取和教授的内容不能很好地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很好地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能很好地引领学生求真、向善、致美。或者说,部分内容只能作为参考资料,不适合在课堂教授;或者说,教师对于课堂内容的某些表述方式有失为人之师,远离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按常理,为体现高职“大学语文”教育的开放性、包容性、人文性、探索性与创新性,鼓励教师围绕人才培养方案与教材,针对授课对象充分掌握学情,自由、自主选择教学内容,试图体现个人风格,展示个人魅力,综合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文化素养与人文精神,回归“独立之精神、自由之人格”。可是,部分教师却变自由为随便,变自主为自以为是,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与授课内容的表述方式上偏离主渠道,甚至越轨行车。这样做,于己、于学生、于学校、于社会、于国家、于教育,都是失职的。

(五)学生管理不够严谨

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大学生来说,高职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作风都不太良好。比如说,很少有学生会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一大部分学生做作业采取应付交差了事甚至抄袭的态度,期末考试要么毫不在意,要么抄袭他人,少部分学生不愿意参加课堂实践互动,甚至有极少部分学生穿拖鞋进入课堂,迟到、早退、睡觉、玩手机等现象更是屡有发生。面对这些不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作风,部分高职“大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置之不问,问而不管,管而不教,课堂教学秩序散乱无纪。这势必会对学生的基本素养、良好思想道德的养成造成恶性循环。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呢?应该采取哪些对策措施呢?这是本文第二部分所要论述的内容。

二、优化师德师风建设的对策措施

(一)始终坚定政治方向

大学生“毕竟还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过程中,而且现代社会又存在这样那样的风险和诱惑,因此教师的守护人、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十分重大。”为此,高职“大学语文”教师必须坚定政治方向,自觉爱国守法,传播正能量,讲课内容要客观、辩证、理性,讲课表述方式要正面、美好、向善地引导学生,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热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锄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土壤上生长的杂草、野藤,让其茁壮、健康成长。

(二)建设创新型学习型教师队伍

学习是灯,让我们认清前进的方向;学习是路,使我们抵达理想的彼岸;学习是魂,令我们神清气爽,步伐昂扬。学习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教师队伍永葆青春活力的法宝。建设创新型学习型教师队伍是实施“大学语文”教育的前提与保障,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终身学习意识的助推器,是新时代赋予教师的历史使命。要做一个有扎实学识的新时代高职“大学语文”教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充足电、加满油,必须把学习排在自己的工作表上,加在自己的日程中,这是“大学语文”教育的题中应有之意。当然,学习分很多种类,可经常跟班听教研室其他教师的授课,进行学习,借鉴教学方法、课堂管理、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组织与实施、教学内容的表述方式,增强课堂的知识性、趣味性与审美性;可广泛阅读各类型教育教学相关书籍,各类型中华经典书籍,各类型世界文学名著,努力开拓视野,提升认识,丰富思想,完善自身,教研室主任可规定各位教师每学年看书不少于6本,撰写论文不少于1篇,每2年参研课题或编写教材不少于一项;教研室每个月召开不少于1次教学研讨会议;可每次开会前集体朗诵一首诗歌或一篇美文,以雅兴,以正风,以增强团队凝聚力,以彰显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除此之外,还应积极参加部门、学校、社会或政府组织的各类型比赛、培训、进修、校际交流等,进一步做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大学语文”教师应做终身学习的第一实践者、传播者与分享者。

(三)把人文关怀作为“大学语文”教育的主轴

要做一个有仁爱之心的新时代高职“大学语文”教师,就必须把人文关怀作为“大学语文”教育的主轴,就必须“以人的生存、安全、自尊、发展、享受等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以充分尊重人、理解人、肯定人、丰富人、发展人、完善人,促进人的建设与全面发展为内在价值尺度”,教授学生人文知识,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涵养学生人文精神,化育学生人生境界。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应关心爱护学生,坚持言行雅正,尊重、理解、认同学生的内心世界,平等对待青年学生的人格;既带学生遨游精神的天空,也领学生扎根亲民的土壤,既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也引学生洞明世事;与学生做良师益友,在课堂上采取互动式、交流式、对话式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团队交流与沟通互动中学习,确实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视学生为兄弟姐妹,循循善诱,规范其接人待物之礼、为人处世之道,引导学生具备良好的个人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真真与共,善善与共,美美与共。

(四)把立德树人作为选择教学内容的指导原则

教学内容是开展教育教学的主要依据,是教师走进学生、学生走近教师的桥梁,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关心与理解的核心话题。高职“大学语文”应把立德树人作为选择教学内容的指导原则。“立德树人”思想“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不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高等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而且反映了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理论精髓,也是对国际高等教育实践经验的吸收借鉴,是新时代全球高等教育改革的共同追求和方向”。可见“立德树人”思想具有历史性、时代性、国际性与实践性。它不是无中生有、空穴来潮,不是一隅之见、空中楼阁,它是中国共产党教育思想的核心体现,是培养知行合一、德才兼备、治国平天下之才的不二法门,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体贴与回应。围绕“立德树人”来开展教育教学就要“培养具有正确价值观念、完善知识结构、扎实创新能力、宏大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这是高校的职责与使命,是高校教师的目标与任务。高职“大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更应该把立德树人作为指导原则,多讲有崇高理想信念的人物、有美好道德情操的故事、敢为天下先的实例,引领学生诵、写、讲中华经典篇目,积极推进课程思政的改革与实施,做到课堂讲解与实践活动相统一、历史关照与现实关怀相统一、精神情怀与技术技能相统一、自我成长与家国命运相统一、自我完善与宇宙大我相统一,融知识性、审美性、思想性、人文性、趣味性为一体,培养“有德行、有才学、有根基、有格局”的社会主义新人。

(五)严格课堂管理,从点滴小事做起

面对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与生活作风,高职“大学语文”教师应该严格课堂管理,从点滴小事做起。古语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想,这既是对学生的要求,也是老师应该有的作为。在日常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杜绝学生抄袭作业,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思维创新创造;杜绝学生考试作弊、窃取他人劳动成果,教导学生公平竞争,步入社会、进入企业公司要有社会良知;教育学生要有责任担当意识,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价值观。在高职“大学语文”课堂上可循环采用“听、说、读、写”的基本教学方式,使学生动嘴,动手,动脑,动心,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实践、交流,增强课堂趣味性与实践性,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面对新时代高职教育,高职“大学语文”教师应把良好师德师风的培养当作第一要务,始终坚定政治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把自己置身于创新型学习型队伍当中,以人文关怀为“大学语文”教育的主轴,引导学生学习习惯、生活作风向真善美发展;始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坚持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高职“大学语文”教师要做到以德立身,感染学生正直诚信、勇于担当;以德立学,浸养学生积极好学、奋发向上;以德施教,化育学生真实谦逊、朴素自然;以德育德,温润学生美好认知、柔和以待。

作者:陈道雷 邓萍 单位:重庆电讯职业学院基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