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思政教育融入高校大学语文教学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隐性思政教育融入高校大学语文教学,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隐性思政教育融入高校大学语文教学

摘要:如何将“隐性思政”融入高校语文教学,是需要关注的话题。本文对此进行讨论。要认识“隐性思政”融入高校语文教学的意义。要具体阐述融入思路,发挥语文学科优势,推动全方位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隐性思政;高校语文;融入思路

一、将隐性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将隐性思政融入高校语文教学过程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因为隐性思政和大学语文教学的融合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学到具有两种性质的文化知识,另一方面借助教学融合、学科跨界的形式可以深化学生对语文学科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对提升其知识层次大有裨益,是培养思维和拓宽视野的一种有效方式。基于隐性思政和语文课堂教学融合的背景,语文课堂教学不只表面的文化知识学习,更使语文学科的优势得到更好的体现。

(二)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将隐性思政融入高校大学语文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借助融合为高校学生正确思想道德观念的培养建构起良性平台。从社会角度而言,仅仅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但是缺乏道德修养的人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甚至还会给社会带来威胁,影响其和谐发展。因此,将隐性思政融入高校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借助语文学科的特性实现对学生道德修养的培养,从这一角度而言,隐性思政在语文教学中的融入显得尤为必要。

二、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思政教育存在的不足

(一)课程定位有所偏移,妨碍大学语文教学中思政教育优势作用的发挥。目前某些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过于侧重职业技能培养方面,人文素养、道德情操等方面的教育则有明显的缺失[1],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有所偏移,呈现边缘化的发展趋势,部分高校甚至将大学语文课程由最初的公共必修课改为选修基础课,即使未更改的学校,大学语文课程的课时量也有了明显缩减,这从一定程度制约大学语文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发挥。

(二)教学内容出现偏离,大学语文思想政治教育根基被弱化。大学语文课程是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依托形式,教学内容选择得是否合理、科学与课程思政教育质量的高低有着紧密联系。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大学语文教材在大纲编写和内容选取方面有失严格化和规范化,致使大学语文大纲、课程设置和教材存在不统一现象,现有的大学语文教材质量参差不齐。虽然由于编写目的不同,各版本大学语文教材存在差异性,但是没有将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融入其中确是当下大学语文教材的通病。在此背景下,不仅大学语文具有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文载体功能被弱化,还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期全面开展产生阻碍。

(三)教学模式老化,思想政治教育质量难以得到保证。近年来,各高校在隐性思政融入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做了许多努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部分大学语文教师受以往教学理念影响较为深远,没有从传统理念中解放出来,错误地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教师的事情。第二,部分大学语文教师不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依然采用以往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忽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第三,一些教师缺乏创新和开拓意识,无论是教学模式还是教学方法都呈现单一化特征,无法吸引、引导和感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无从谈起。

三、隐性思政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入思路

(一)创新教学理念,使大学语文课程的隐性思政优势得到有效发挥。无论从大学语文课程本身还是思政课角度来讲,最终目的就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要求,如果能将两者融合,将达到1+1>2的育人效果。同时,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各高校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特征,及时对固有的过度追求职业技能教育的传统理念进行调整与改革,充分发挥大学语文课程的人文素养培养、道德情操培养等优势作用,并明确其学科定位和功能定位。大学语文教师应秉承与时俱进的思想理念,及时转变思政教育是思想政治教师的教学任务这一错误观念,明确大学语文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优势,充分展现大学语文课程隐性思政教育功能,推动大学生职业关键能力的提升和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除此之外,还要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和增强四个意识等内容悄无声息地融入语文知识学习和能力提升过程中,保证其得到有效落实。

(二)提高教学内容的规范性,对其中涵盖的思政教育资源的人文范本进行深入挖掘。要遵循整体规划、有机融入的原则,制定隐性思政在大学语文教材中的具体融入方案和实施图谱,从而推出集文学性、工具性和审美性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具有高品质特征的语文教材,并以具体需求为依据完成统编通用。同时,还要注重对教材的深入挖掘,将富有思政教育功能的名篇佳作作为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关键形式,以此保证融入效果和教育效果。除此之外,还要以大学语文教材为主体,以思政审查和学科审查为方向和目标,严格把关大学语文教材中包含的政治内容、科学内容。以课程内容为平台,推动大学语文教学目标和思政教育目标的有效整合,搭建起良好的教学平台,引导学生逐渐朝“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方向发展。

(三)对教育方法进行创新,创设良好的课程思政教育情境。要认真学习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学科的指导思想和要求,并以此为导向,对隐性思政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入路径和方式进行深入探索[2]。充分认识和了解大学语文在课程思政教育方面的优势,并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主动承担起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职能。始终以知识传授与思想引领的统一、能力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统一和价值引领和培养学术精神的统一为秉持思想,并在此基础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使固有的“我教你学”的灌输式教育模式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的现代化教育模式转变,实现隐性思政在大学语文教学全过程的人文性和科学性融入。同时,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个性特征,以大学生实际需求和期待为方向和依据因材施教,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实现对大学生的引导和启发,最终实现全方位培育。除此之外,还要勇于创新和尝试,挖掘出多形式、多类型的活动和情境,使学生在融入情境的过程中增强触碰历史、感知现实的自觉性。另外,教师还要注重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的充分运用,使隐性思政在大学语文中的融入更具时代感和吸引力,将以往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以全新的面貌展示在学生面前,不仅可以提升大学语文固有的教育价值和文化价值,而且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也可以得到有效提高。

(四)提高教师素质,为隐性思政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入提供良好的保障。大学语文教师要明确自身的岗位职责,并逐步培养隐性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开展协同育人的现代化教育理念[3]。高校要建立相应的机制,推动大学语文教师在课程思政教育方面的规律探索,牢记自身教书和育人两方面职责,始终以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作为主要教育目标。同时,严格限制大学语文教师准入标准,这是提高师资队伍质量的重要途径。另外,对于大学语文教师的教育培训要给予高度重视,除了开展关于专业知识能力方面的培养外,还要围绕德育对其进行指导。大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行为的规范性,使课堂具有纪律性、公开言论具有规矩性,逐步建立起防止不良思想意识渗透的职业本能,并清晰认识到自身在保护传统文化方面的使命和职责,以良好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载体,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和弘扬,并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与实现贡献自身的力量。总之,要想将隐性思政更好地融入大学语文教学中,必须立足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和成长需求因材施教,并以坚持求发展、以发展求改进、以改进求强化,将隐性思政润物无声地融入大学语文教学中,以此获得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实现大学语文和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王岚.将思政教育融入大学语文课程的条件及路径[J].陕西教育(高教),2019(04):24-25.

[2]罗文.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语文教学中[J].语文建设,2017(17):13-14.

[3]潘美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语文教育的价值研究[J].语文建设,2016(17):13-14.

作者:施静 单位: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