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大学语文教学转型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民族地区大学语文教学转型,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民族地区大学语文教学转型

【摘要】教育是育人的重要事业,在教育的过程中应遵循因材施教的策略,作为高等教育殿堂的大学更该如此。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采取适合学生发展的不同教学策略是当代大学教育中需要重视的地方。以新疆地区少数民族学生为对象的大学语文教育为例,由于民族和地区的特殊性,老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调整思路,把教学的重点从对语言的学习调整到审美,最后再上升到文化学习的层面。同时,高校还应该实施更为细致的分层教育,根据不同的学生类型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升少数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参与感。

【关键词】文化认同;民族地区;大学语文;教学转型

1.民族地区大学语文教学转型的背景

面对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弱化,文化审美能力欠缺的普遍现象,大学教育增设语文教学的呼声是不绝于耳,大家对大学语文教育的重视与日俱增。可是,实际情况中,大学语文教育讨论的重点大多是以汉语为母语的大学生教育,极少有针对少数民族(母语非汉语)的大学语文教育的研究。而且,大学语文被很多人简单的理解为对语言、文字的学习,没有更深层的意义。高校中的大部分研究也是侧重于语言的交流功能,而忽略了对语言中文化和审美的研究以及教育,在这种情况上,自然达不到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和提升审美能力的目的。本文我们就将依据因材施教的方针,对大学语文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使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学语文教育能够真正提升文化素养,增强少数民族学生对中华主体文化的认同感。

2.按照学生类型分别进行教学

从上述问题我们可以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语文教育存在着重大的盲区,真正的大学语文教育不仅应该包含母语为汉语大学生们的语文教育,而且应该包含母语为非汉语同学们的教育。当然,对于母语为非汉语的少数民族学生而言,作为审美和文化的语文观念未必适合,讲授式的课堂教学也不适用。在大多数人看来,母语为非汉语的少数民族教育应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听、说、写技能的学习;第二个阶段是对中华主体文化的学习。第一个阶段是第二阶段学习的基础,第二阶段正是大学语文教育初衷的体现。依据这样的教学思路我们才能在具体实践中达到教学目的。不断提升少数民族学生对汉语言文化的情感认知和高度的参与感、认同感。

3.实行新的教学模式:讲授实践结合

依据上述教学思路,我们应该积极探讨一种能达到预期的有效教学模式。以新疆的大学语文教育为例,学生从语言角度来分类的话至少包括四种:母语为汉语的学生、民考汉类、双语生以及民考民类。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就必须逐个分析四类学生的基本情况,量身定制合理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对于前两种情况而言,学生本身已经具有一定的语言功底,可以合并在一起进行教学,提升教学难度,让他们接触到更为深层次文化理论和思想,深入浅出,不能仅仅将知识停留在中学水平;对于双语生来说,应该在其语言基础上通过大学语文教育提升文化认同;对于民考民学生,不能操之过急,最重要的是培养基础,学习文化基础知识,体验文化情感,参与到文化实践过程中。在此基础上才能寻求更为深入的学习。将学生分类之后,就有最基本的教学模式,在这个基础之上,再对各类学生细化,进行分层教学。新疆部分高校已经有了这种模式的实践,也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但是不足的是,这些实践是为了提高汉语成绩或者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考试成绩,功利性太强,以至于培养出了某些汉语水平高但是对中华主体文化的认同感并不强的学生,他们并没有深刻领悟到文化的深层境界。这样的问题提醒我们应该注意,在大学语文教育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同学的汉语水平,还应仔细考量学生的地域、文化认同度等等更为细致的因素进行分层教学。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就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种类采取不同的策略。例如,如果将大学语文教育划分为以教师为主体的讲课型和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型的话,那么从民考汉到双语班再到民考民的类型,应该逐渐增加讲课的内容,同时,也要做到对语文的教学从实用性到人文性的逐渐过渡。

4.结论

要充分达到大学语文教育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和文化修养的目的,面对不同民族地区学生就应该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以新疆少数民族学生为例,我们就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把教学重点逐步从语言到审美最后提升到文化高度。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参与感。我们必须重视民族地区大学语文教学转型,这是丰富大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百年大计。希望民族地区的大学语文教学能够逐渐成功转型,为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认同而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莹莹.基于文化认同的民族地区大学语文教学转型[J].汉字文化,2017(11):15-17.

[2]李智勇.浅议语文教学中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培养[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4(9):114-115.

[3]黄倩.大学语文教学在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高专的必要性[J].青春岁月,2015(21).

[4]崔荣,魏永贵.论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地区《大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建构[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7):89-91.

[5]汪海涛.民族文化认同与民族传统体育转型发展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5(11):17-19.

[6]任勇.认同序列、市场转型与公民教育:以民族地区为研究对象[J].广西民族研究,2012(03):67-76.

[7]王霞.民族地区中华文化认同与边疆文化安全[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2(05):52-57.

作者:马金月 单位: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