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信息化教学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互联网+教学”时代,高职大学语文课程面临信息化教学改革。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是提高高职院校课程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对高职信息化教学优势、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进行了分析,并以大学语文课程中信息化教学设计为例阐述如何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优化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强化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教学特点;教学资源;教学设计实例
“互联网+教学”时代,信息化教学成为当今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的热潮。信息化教学模式突破时间性和空间性,有利于师生共享优质课程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作为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也给传统教育提出挑战。信息化教学突破千篇一律的培养模式,推进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培养多样化人才。教学过程中师生要构建学习共同体,加强教师培训,改变教学方式,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和合作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应用信息化资源教学,要创新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体制,优化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课程考核标准,重视学生学习效果反馈和综合评价体系的建设。
一、高职信息化教学的优势
(一)促进教师的自我提升
应用信息化教学,无疑给教师提供了学习、成长和创新的空间。教师在实施信息化教学之前,要具备信息收集整合能力,掌握相关计算机软件和多媒体技术;在设计导学案时,要获悉大量的学情研究;在开发微课时,视频制作要精益求精;在构建网络教学平台时,要不断学习、研讨和创新。信息化资源开发和研究的过程成为教师自我提升的过程,较好地助推了教师的成长和信息化水平的快速提升。
(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特点
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查找资料、教学设计、教学实践、教学评价、教学反思。其中,教学设计这一环节最重要。传统的教学设计是面向知识点,以讲授重点难点为中心展开教学,突出教师的“教”;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基于各类资源的利用而面向过程,突出学生的“学”。信息化教学设计注重运用科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全面系统地设置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宗旨是应用信息技术创造信息化环境,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获取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强化教学效果。
(三)强化教学效果
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有着许多独有的优势: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主体的讲授型教学,学习环境单一,学生是一种固定的、复述式的学习,主要通过独立学习完成学习任务;信息化教学模式是基于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交互式的教学,教师在特定意义的情境中确定和教授学习策略与技能,学生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探究的目的,学习环境丰富开放,学生主要通过合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信息化教学使教师成为指导者,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例如可采用课题式教学法、情境式教学法、小组协作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一改传统的静态传统教学变动态信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课堂充满活力,教师将传统教学设计转变为信息化教学设计,让学生单一模式地解读教材变为引导学生自发研读学习;学生从集体统一学习转变为个性化学习;教学成果从重视结果评价转变为过程评价,强化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二、高职信息化教学环境和资源建设
(一)教学资源共享
大学语文是高职院校的专业基础课,教学资源丰富,涉及知识面广,课程性质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内涵建设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教师广泛使用信息技术,快速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把微课、微视频、动画及虚拟仿真技术等各类资源带入课堂。这些资源的广泛应用,拓宽了学习者的视野,丰富了课程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信息化教学平台资源共享,让教师能够及时高效地分享教学资源,收集名师课堂、教学课件、课程习题,建立习题库、教学资源库,随时为教学教案提供第一手资料。同一课程教师可以组成课程群,分工收集整理资料,集思广益、资源共享,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环境的最优化和学习效率的最大化
首先,信息化教学的场地由课堂转向全程。传统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只能掌控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从学生课外学习中却很难得到及时准确的反馈。信息化教学借助网络数据平台,教师可以全程掌控学生的课内外学习情况,实现教学环境最优化。其次是信息化教学成效由粗略转为精确。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很难掌握教学效果和及时获知学生的学习效果,往往是出现问题才会补救,使用信息技术的交互反馈系统后,教师可以同步获知学生的学习情况,实现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最后,教学诊断与个性化辅导成为现实,针对学生某一课程或某一阶段的学习情况,如何作出全面、科学的结论,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信息化全程、全面、综合性评价系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同时,针对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教师可以和学生开展在线交流,教师也可提供资源,对其进行个性化辅导,达到教学环境的最优化和学习效率的最大化。
(三)强化信息化教学基础建设
深入学校不难发现,一些教师的计算机水平仍停留在00年代,电脑里的office系统还大多是03、07版本,手机上的APP大多用来娱乐和生活,真正把信息化完全运用到教学中的教师还是少数。然而,信息化时代要求并强调通过数据采集与分析进行教学,因此,完善稳定的信息化教学数据平台是高职院校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地基。以我校为例,为普遍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校,建成了“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引入了超星泛雅网络教学综合平台、超星学习通APP等一系列教学平台,这些网络教学平台为每位老师提供了一个个性化课程网站,可供教师真正开展个性化教学。
三、大学语文课程信息化教学实例分析
大学语文学科的多样性和开放性特点,要求在语文信息化教学中的过程与方式需要有融合与创造性。以古典诗词单元的《短歌行赏析》教学设计为例,阐述如何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优化大学语文课堂教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
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属于专业基础课程,授课对象一般是一年级的新生,他们虽然有一些基本的信息技术基础,但是对文史知识了解不够、阅读面较窄、灵活驾驭知识的能力不强,学生习惯了“注释+导读”的范文讲解模式,不善于自主学习和实践体悟,缺乏学习语文的活力与创新思维。然而,值得肯定的是他们团队竞争意识较强,表达能力普遍比以前的学生强,竞争意识和表现欲都较强。因此,本次课程以古典诗词赏析为载体,整合了学习软件、微课素材,以小组学习的方式,给学生提供读书报告、登台展示的机会,开发其思维、激励其创新,改善传统教学方法的单一性和枯燥性,培养学生自主采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根据大学语文课程标准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教师制定了本次《短歌行赏析》教学的知识、能力、素质和技能目标。其中教学重点是以文本分析为切入点,体会古典诗歌用典与比兴的艺术特色;教学难点是感悟诗人求贤若渴的独特思想感情。
(二)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线上自主学
课前教师向学生发送课程预习通知,学生通过“学习通”教学软件登录教学平台,查看课前预习任务。课前线上自主学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自主预习:学生登录课程教学平台,通过教师的自制课件预习《短歌行》全篇,观看微课视频熟悉全诗内容,初步了解乐府诗的写作特点,并完成平台课前测试。(2)分组制作课程PPT:根据课前预习情况,教师指导学生课题小组根据乐府诗的发展概况、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学生根据自学认知和查找的资料,分组制作课程PPT,并上传至课程教学平台。(3)完善课程PPT:学生将课程PPT上传至教学平台,教师对各小组的PPT进行评阅,并与学生进行针对性交流,指导学生进一步完善课程PPT。
2.课中师生互动学
基于“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课堂教学设置为以下5个师生互动环节。(1)环节1:展示预习成果,梳理诗歌常识。课上,首先用网络教学平台展示课前测试,回答相关知识点。通过师生讨论,帮助学生对诗歌知识有系统的把握,为诗歌鉴赏奠定必要的基础。(2)环节2:走近作者,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根据学生课前作业完成情况和收集资料情况,走近作者曹操,知人论世。学生进一步了解曹操,正确认识及评价历史人物。(3)环节3:把握内容,探究问题。学生分组上台讲课、演示课程PPT,讲解诗歌内容。教师点评学生的讲解,讨论分析本诗艺术特色。这一过程既能加深学生对《短歌行》的知识的理解,又能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考验学生对课程重点的掌握和探究,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本诗的艺术表现手法。(成绩计入最后总评)(4)环节4:品味意蕴,渲染气氛。教师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曹操吟诵《短歌行》视频片段,再现曹操吟诗剧情。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增加感性认识。(5)环节5:情景模拟,领悟情感。教师指导学生设置场景扮演曹操吟诗,学会朗读诗歌和欣赏意境。学生通过情景模拟,进行艺术再创造,一方面引导学生解决本课程的难点,另一方面加深学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激发学生兴趣、学会语文学习。(成绩计入最后总评)
3.课后交流拓展学
(1)教师布置课外拓展作业。布置学生课后登录学习通,通过网络课程教学平台,观看易中天品曹操相关视频,并写出曹操其人的读后感,上传至课程网络平台。(成绩计入最后总评)(2)职业素养提升。教师在网络课程平台上传曹植《白马篇》与曹丕《燕歌行》课后拓展微课。学有余力的学生继续讨论交流,感悟建安文学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效果与反思
本次大学语文课程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诗歌鉴赏网络学习平台,打造立体化课堂教学空间,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借鉴微课,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课堂讨论、登台讲演、情景模拟等模式,改变传统教师“一言堂”模式,培养学生的小组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诗歌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登台演示自己制作的PPT,并情景模拟,训练朗诵技巧,运用视听资源,实现知识可视化,将信息技术手段与古典诗歌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巧妙解决了教学重难点。用丰富的媒体资源和学习通软件,改变传统教学法,使用APP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通过网络平台在线知识测试、课堂模拟、PPT展示、诗歌诵读、课后作业实现过程评价、多元评价,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习成果,实现学习目标。实践证明,信息化教学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具有可行性。《短歌行赏析》这一课的课程设计探索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方式,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探究学习本课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既提高了语文素养,又锻炼了发展能力。总之,信息化教学使学生学习参与度更高、积极性更强,学习成果及教学评价展现更直观,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还提升了教师的课堂教学的综合业务水平。高职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已经从基础的建设应用进入了改革的融合创新。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昔日知识源自教师;现今,教师已非源头,对学生少讲授一点课,他们学到的会更多。
参考文献:
[1]牛小平.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3(34).
[2]王瑛.高职院校教学信息化发展难点及应对策略探索[J].现代教育技术,2015(9).
[3]田海燕.信息化教学在高职院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16.
[4]张一春,王宇熙.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及提升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15(6).
作者:杨靖 单位:苏州市职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