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语文教学困境与化解,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在多元文化共同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大学语文教学出现了人文性缺失、教学与传统文化相背离的问题。大学语文教师教学方法单一以及网络信息的冲击,导致了学生不上课的现象。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转变师生关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0引言
当下的时代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与之相伴而生的是信息化、智能化。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联系紧密,相互接触进而出现了文化多样化的趋势,这种现象就称之为“多元文化”现象。当下中国正在经历多元文化的冲击,来自世界各地观念、思想、文化、技术在智能网络的汇集下冲击着当代的中国人。中国传统的文化观念正在被来自世界各国的文化所影响,尤其是新一代的年轻人更是被互联网时代下不同国家的文化影响至深。例如,情人节、感恩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盛行,而中国传统的节日却逐渐被冷落。正因如此,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大学语文教学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众所周知,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智能化最终导致一个结果就是资源的共享化。复杂的社会结构、多元的文化,给我国大学语文教学出了一个难题———如何走好大学语文教学之路?
1大学语文教学之困境
大学语文是培养学生人文性的重要学科,是培养学生语文专业性的专门学科,但是当下我国大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显得并不顺利,出现了诸多问题。
1.1人文性缺失,传统文化相背离
中国自古就有着非常浓厚的人文精神,孔子曰“仁者爱人”,墨子曰“兼爱非攻”,老子曰“无为”。传统文化教化民众与人为善,安身立命,延续至今依然有着非常重要的教化作用。大学语文教学承担着传递人文精神、教化学生良知的重担,面对的都是本专业或者相关专业的学生。教学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使学生的专业素质得到提升,根本目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学会如何为人处世、与人为善、安身立命。大学语文教学更是承担着教授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职责。但是,现实中的大学语文教学现象令人堪忧,人文性缺失已经非常普遍。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用语已经被网络用语所“侵略”“吃鸡”“王者荣耀”“双击666”等网络用语已经成为大学生甚至是中小学生的“口头语”。大学生无时无刻离不开手机,完成作业离不开电脑,直接导致大学生文字书写能力下降。离开了手机、电脑,大学生有时甚至会忘记日常汉字的书写。网络的随意性和便捷性使得学生长期依赖网络,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渐下降和逻辑思维逐渐弱化,这些都制约着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1]同时,学生过度依赖多媒体教学就会在固定的模式下对多媒体产生依赖,根本无法兼顾对大学语文的学习。[1]大学生长期面对多媒体教学,又无时无刻不被手机、电脑所支配,导致他们的言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都越来越网络化。智能化的时代,众多的APP直播软件在手机中大量涌出更是给大学生带来冲击,许多大学生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直播之中完全忽视了自己的学业。人文性缺失在大学生群体当中已经相当严重,传统文化的影子在大学生的生活中已经很难看到。
1.2课堂中学生的缺失
课堂中学生的缺失,顾名思义,指的就是在大学课堂之中学生经常不在课堂的现象。在某些大学中,学生逃课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现象了。大学生中还流传着“没有逃课的大学不是完美的大学”这样的话语。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许多学生熬夜打游戏或者看剧,导致第二天早上无法起床,干脆选择直接逃课;其次,大学中许多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参加许多社团,社团举行活动的时间有时候是跟上课时间相冲突,多半会选择逃课;第三,许多学生会在大学期间担任班干部,许多班干部会被辅导员老师或者学院老师叫过去帮忙干活,占用很多正常的上课时间。而在诸多逃课的学科之中,语文课的逃课现象则是比较严重的。
1.3教学方法单一性
大学生大部分都已经形成了独立的人格和思维能力。大学语文教学方法应更加适用于成年人。但现实中许多大学的语文教学模式和方法依然跟中、小学一样,教师播放多媒体,学生跟着多媒体学习。大学中课程人数众多,师生之间很难互动,因此学生只能通过有限的课堂时间获取知识。大学语文课堂实际上是填鸭式的,面对众多学生大学教师没有过多时间给学生课堂提问时间,反而要争分夺秒传授知识给学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使得许多学生觉得课堂没有什么太大意义,许多知识自己看书也能学到,因此也直接导致了课堂中学生的缺失现象。
2大学语文教学困境之原因
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中国当下复杂的社会结构和当下复杂的国际经济背景有着密切联系的。认真剖析它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2.1应试教育对人文性教育的制约
应试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中的核心,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才。大学教师队伍中的教师是应试教育培养的最典型的人才,大学校园里的学生又是应试教育体制下的新一代人才。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无法摆脱考试这个重要环节,因此大学语文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缺少了对文化的钻研精神。教师年复一年地教,学生年复一年地学,在教师和学生的心目中语文不是培养学生人文性的学科,而是考试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学生的学习过程缺乏人文素养的熏陶。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的学习以考试为目标,学习紧密围绕教学大纲进行。而大学的语文教学目的不是为了应试,而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及人文精神。但是,现实中的大学教师的教学模式仍然延续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这直接制约着学生文学性的发展乃至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2.2信息化网络化对学生的制约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也是网络化的时代。网络化、信息化背景下智能手机如潮水一般涌向了人们的生活。大学生群体是智能手机重要的拥有者,手机、电脑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大学语文课程资源除了学校的课本之外,学生用智能手机或者电脑都能直接搜索,这就导致了一个非常严重的现象———逃课。大学语文教学模式单一,许多教师的教案多年不换,导致学生对教师产生不满情绪,教学矛盾随之产生。学生可以直接通过手机、电脑搜索,搜索到的内容有些甚至比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更加丰富和富有趣味性。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也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接受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经济全球化甚至导致了中国本土文化的弱化,大学生群体对于情人节、感恩节、圣诞节比较热衷,但是对清明节、中秋节、春节潜意识里恐怕只是一个可以放假的理由。语文课程只是成为了考试中必须要通过的科目,语文学科人文性已经被严重弱化,只是被看作是一个工具,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分数。大学语文教学过度关注其工具性也是导致学生人文性缺失和传统文化缺失的一个主要原因。
2.3教师队伍对学生的影响
大学语文教师队伍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直接决定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与效果。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性学科,语文学科的好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其他学科的好坏。当下大学语文教师队伍中许多教师的教案多年不变,甚至教材更新了,教案还是延续前几年的老教案。当教案与教材出现矛盾时,许多教师不及时更新,最终导致学生与教师之间出现了矛盾。学生觉得教师讲的不好因而开始出现不去上课的现象;教师觉得学生不好好学习,因而对学生时有批评责问。长此以往,语文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可见教师队伍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大学语文教学效果好坏。
3大学语文教学困境之化解
我国大学语文课程面临的诸多问题与陈旧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有着密切关系,教师队伍的职业素养直接决定着学生学生语文学科的好坏。因此,在我国的大学教育过程中要从诸多方面寻找解决方案。
3.1改变教学理念,注重人的发展
教学是一个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边过程,而教学理念是引导教学如何发展的关键性指导方向。传统的应试教育背景下,分数至上,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分数。大学语文教学虽然注重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但是分数仍然是无法逃避的问题。大学语文课程如果仍然延续分数至上的教学理念,则会进一步影响大学生的语文学科专业性发展和学生的人文性发展。因此,大学的语文教学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提高学生期末考试的分数,而是提高学生的文学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是为了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的人,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大学生最终是要走进社会的,因此,大学语文教育最终的目的是要促进人的发展,是教会学生有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和与人为善、安身立命的态度与能力。因此,大学语文的教育理念必须改变,从分数至上向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转变。
3.2改变教学方法,适应时展
传统的应试教育遗留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在大学中被广泛应用。大学语文教师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完成教学计划,在课堂中向学生灌输课文知识,导致大学语文课堂出现了只有教师的教而没有学生的学的现象(学生的学指的是自觉地主动地学)。除了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之外,多媒体教学也是一直延续的方法。应当承认,多媒体教学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直观性,学生通过多媒体可以更加直观清楚地了解教师的教学方案PPT,但是许多教师的教案常年不变,也导致了PPT的一成不变,这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因此,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在改变教学理念的同时,必须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时展的需要。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时代需要与时俱进的教学方式。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变化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计划和课件,使学生接受新的知识。信息化、智能化的时代学生离不开手机,甚至有的上课都在刷手机,教师可以利用手机这一重要的工具建立共享的QQ群或者微信群,师生在群里一起讨论语文话题。学生可以将平时看到的文章或者自己写的文章或者话语分享到共享空间供大家一起学习探讨,这种教学方法既符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又符合学习要求,能有效地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网络化时代,教师还应改变教学评价方法。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能过多依赖期末考试成绩,评价的重点应该向平时学生的学习态度、分享成果的积极程度以及平时作业的好坏方面倾斜。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文学素养的探讨和追求的兴趣,还可以在无形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度。
3.3转变师生关系,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
学校应加强对语文教师队伍的建设,从源头上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学校引进的语文教师必须是专业性语文教师,尽量减少跨学科的教学现象出现。大学语文教学是需要专业的语文教师队伍进行教学的,这样才能培养更具较高文学素养的人才。抓队伍建设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对教师的专业素质的培养。各高校必须对现有的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人文素养、职业素养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提升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素养的提高直接影响着师生关系的转变。师生关系转变的关键因素在于教师,教师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学生的出勤率以及师生之间的关系。语文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建立一种良性的教学关系,师生之间不只是授受关系,更是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学生和教师之间能够针对关键性的语文课题相互学习,共同探讨,共同提高,由此师生之间的矛盾才能得以化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方向性的主导作用,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在师生关系得以转变的同时,教师要善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信息化时代的多种教学资源提高自身的语文专业化水平和人文素养,使学生充分利用手机、电脑的优势,在网络化的时代冲击下能够重视传统文化,重视自身人文素养的培育与发展。
4结语
美国作家亨廷顿在其著作《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这样讲到:“冷战”过后,世界冲突将要转到文化上来。他认为,中国的“儒家文化”是引起文化冲突的根源,国与国之间的文化的博弈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前进的主要动力。[2]当下,大学语文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理念落后,导致了师生关系不和谐,学生不上课的现象,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生语文专业性和人文性的提高。因此,转变大学语文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素养成为当下改善大学语文教育的当务之急。中国目前正面临着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对大学语文教学进行探讨,既是自我反思、提高大学语文教育水平的需要,又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需要。大学培养着中国最优秀的人才,国家之间的博弈在于文化的博弈,文化之间的博弈在于人才的博弈,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对于大学语文教育的问题切莫等闲视之。
参考文献:
[1]吴渊.浅谈大学语文教育中文化的缺失[J].语文建设,2016(5):7-8.
[2]李艳,王飞.多元文化背景下当代大学语文教学的困境与突破[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11):121-124.
作者:张志文 单位:滇西科技师范学院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