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建设(6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建设(6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建设(6篇)

第一篇:大学英语微课混合式课程教学应用

[摘要]

通过定义和阐述了微课、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的基本概念,其目的在于探索基于FCM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EGP课程的应用。通过研究微课制作、自主学习、知识内化、练习外化,实现FCM,构建网络教学和传统面对面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关键词]

微课;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通用英语(EGP)

一、前言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历经多年,教学模式和评价方法各地有所不同,分级教学、网络化教学,网络和传统课堂结合的混合式教学都有所尝试,但是收效因地而异。改革过程中,地域性差异很明显,因为各地的生源和教学条件等多种内部和外部因素存在差异,如果只是按照国家的统一标准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实践,势必存在一定困难。研究校本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有其紧迫性。正如钟秉林(中国教育学会会长)所说的:“高校招生录取机制的改革,将使未来高校生源发生新的变化,高校应根据自身的目标定位和社会需求,探索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正制定和准备出台《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中强调,现代信息技术和外语课程的融合,促使大学英语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变化,以实现有效教学。它鼓励教师使用微课,利用网上优质资源,改造和拓展教学内容,倡导基于课堂和在线网上课程的翻转课堂(FCM)等混合式教学模式。《指南》还指出,大学英语要分类教学,因材施教,以适应个性化的实际需要。因此,研究基于微课FCM的混合式教学,实践适合于民族落后地区的校本特色个性化教学研究,符合《指南》的原则和指导意见。因为民族地区的高校,受到外部和内容条件的各种制约,如果照搬其他发达地区高校的翻转课堂模式,以该校的教学条件、生源条件,在实施过程中,定会存在很多困难和不切实际的情况。完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存在一定困难。因此,研究翻转课堂和传统课堂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有现实意义。本文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探索微课为基础的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EGP(通用英语)课程的应用和基本操作方法,为民族地区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尝试新途径。

二、基本概念和定义

(一)微课

微课即基于微型视频的网络课程,它通过运用微视频制作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技术手段,把碎片化的学习内容通过一定情景和教学环节的优化设计,以在线的方式呈现给学习者的一种网络课程资源[1]14。微课内容知识点集中,一般包含1-2个知识点,而且针对特定的学习群体、传递看似没有系统化和全面性的知识,但它确是微缩的课堂,是精心设计、环节清晰、内容完整的教学情境再现。微课有以下明显特征:1.以流媒体为依托,以视频、动画等为呈现形式。2.时长短、教学内容集中。一般最短为1-2分钟,最长也不超过20分钟。内容集中在1-2个知识点的教授。3.设计精心,体现具体化、典型性、生动性特点。4.信息相关度高。在微缩的课程时间内尽量呈现知识点相关的信息,做到主题突出、内容具体。5.针对特定学习者。以学习者自主学习为主要形式,及时反馈而且针对性强。

(二)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也称为翻转课堂模式,其英语表达是FlippedClassroomModel(缩写为FCM),是指教师制作和创设微视频,通过流媒体方式,传送给学生,学生根据教师要求,自主完成指定知识点的学习任务,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师生面对面的交流和讨论的一种教学形式。翻转课堂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教师信息传递、学生自主学习;二是师生课堂交流讨论、学生吸收内化知识。第一阶段发生在课前。学生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视频、动画等微课形式以及图书资料、网络资源等手段,完成知识点的学习。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自主学习规划和个人学习风格、理解能力、学习进度等情况安排和调整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和地点,使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变成学生的自主学习,更符合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第二阶段是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进行。指师生在课堂上的交流和讨论。但这也有别于传统的课堂讲授。它更关注学生课前学习的情况反馈,集中于项目学习更深层次的探讨和交流,以促进学习者的知识内化过程。简而言之,翻转课堂,是基于建构主义的“颠倒”课堂形式。它体现了互动性和个性化学习特点。

(三)混合式教学

“混合式教学”最早由国外的培训机构提出,Singh[2]51-54提出,混合式学习就是在恰当的时间,结合恰当的技术和学习风格,向学习者传递恰当的能力,以达到最优学习效果的一种学习方式。国内学者华南师大的李克东认为混合式学习就是将传统的面对面课堂授课方式和网络在线学习两种模式的优势整合起来,以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主体效应[3]9-12。基于以上的定义和解释,本文对混合式教学的定义理解为几个结合:1.教学形式上,传统面对面教学与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的结合;2.教学技术上,网络技术和视频、音频、文本等多种媒体技术的结合;3.教学手段上,传统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结合;4.教学目标上,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结合;5.教学评价上,过程和结果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的结合。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1.微课研究

美国学者LeRoy提出的60秒课程和英国学者T.P.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是微课发展的雏形[4]67-73。2004年英国的教师电视频道,开播时长约为15分钟的系列教学视频,节目播放后收到师生们的欢迎。2008年,美国的戴维•彭罗斯(DavidPenrose)最早将微课这个概念用于教学中,Penrose提出的微课(Microlecture)即“一分钟的微视频”,核心观点就是通过微课这种“知识脉冲”课程把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产生“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5]65-69。国外对微课的研究越来越重视,但是其核心资源的组成不一样,教案或视频等方式都有,课程结构偏松散,微课应用领域不宽,主要应用于学习、培训。

2.翻转课堂

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SalmanKhan)2004年在为其侄女辅导数学时,通过电脑画图工具和讲解,把过程录成视频,想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其学习,后来视频传到了YouTube网站,很受欢迎[6]93-98。2007年,他建立了可汗学院,通过学院的网站,上传很多自己制作的微教学视频。同年,为了帮助学生补习功课,美国林地公园高中的两位化学老师也将补习课程相关的课件和教师讲解过程录制成微视频,上传到网上,辅助学生学习和补课[7]121-126。没想到,其他学生也对视频很感兴趣,这一举措,也使得美国的林地公园高中成为FCM的起源地之一。之后,麻省理工学院、可汗学院、耶鲁大学等学校纷纷以微视频、公开课以及TED演讲视频等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和信息,为FCM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FCM受到美国许多学校的欢迎。据统计,2007年有15%的学习者通过在线观看视频进行学习,到了2010年,这个数字就增到了30%。FCM在美国主要集中在中小学校,应用的科目主要是数学和科学。同时,国外其他教育技术界也对FCM进行相关应用和研究。研究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FCM三个主要模块,即在线课堂、交互平台、问题导向式学习(PBL)在课程体系中的权重研究和案例研究[8]350-359;二是FCM终结性评价的实证研究(MarceyD.J.,BrintM.E.)。FCM构建了创新性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破坏式创新”,有其独特的优势,将之引进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解决教学发展之困境。

(二)国内研究现状

1.微课

2011年微课在我国逐渐受到关注,2012至2013年发展为研究的焦点。较早关注微课的是学者关中客的论文“微课程”[1]14,它阐明了微课的基本概念和定义,并指出微课是教学模式发展的趋势,但是它也指出,微课不一定适合所有学科,学科中的哪些内容适合使用微课,也需实证研究。此后,国内高校学者、区域教育研究者、一线教师等对微课程进行了研究或实践。胡铁生、詹春青[5]65-69在其论著中介绍了微课的基本定义,并以广东佛山市的典型案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微课建设与应用的现状,以及深入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梁乐明等[4]63-73阐述了微课程理念,并采用对比分析法,依据网络课程评价标准,对比分析国内外典型微课程网络学习资源及其设计,旨在探讨国内外微课程的异同。卢海燕[9]33-36研究了微课和翻转课堂的概念和特点,分析国内高校大学英语课程中教师、学生的特征以及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和教学环节等因素,讨论了微课为基础的FCM在我国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应用的可行性。国内微课研究者认为,微课程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教师成长的新范式。

2.翻转课堂

国内对FCM的应用和研究起步较晚,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1)FCM的基础研究[10]40-45;(2)FCM的应用研究[11]116-121;(3)FCM的技术研究;(4)FCM的教学设计研究;(5)FCM的课堂评价研究[12]104-109。FCM越来越受到高等教育界的关注。然而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证研究还很少。研究也存在一定不足。文献类研究较多,实证研究较少,数据支撑比较薄弱。此外,FCM实践的外部条件因地而异,基于地方性高校的大学英语FCM教学实证研究几乎是空白。因此,研究地方特色的基于FCM的混合式教学有应用价值。

四、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

(一)更新教育观念,营造翻转课堂学习氛围

教师提高认识,加强学习。通过学习,认识翻转课堂的作用及意义,并在此基础上了解翻转课堂实施的必要条件、方案、方法等。成立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师队伍。通过开展翻转课堂培训和研讨,培养这一方面的骨干教师,带动其他团队成员参与翻转课堂教学,为大学英语翻转课堂实施奠定基础。

(二)精心设计与制作微课,并搭建翻转课堂精品资源平台

教师根据知识点的需要,制作10分钟左右的微视频。通过个人构思、设计教案、交流讨论、录制视频等完成微课视频的制作和剪辑。以微课为中心,构建精品资源平台,平台的设计考虑个性化设计,体现教学内容的正确性、导航的规范性、学习的便捷性以及教学过程的合理性。设计和实现开放模式的精品资源平台,包含学习点、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教学反思、联系、测试、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功能。

(三)构建混合式教学框架

微课程,作为一种新的学习工具和学习方式,给我们带来教与学手段的重大变革。在混合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学习和应用先进教育思想、技术和手段,改变固有的课堂模式,逐步实现从“教”到“学”的转变,对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合作探究的终身学习能力有积极作用。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微课为基础,课前自学与课上强化为主要形式”的翻转课堂模式,并通过网络教学和面对面课堂教学方式,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课前,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教学任务,学生接收教学任务、自主学习、完成作业,师生实现在线交流、解决问题。课堂中,学生展示作业、提出问题、学习交流,教师帮助和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检查成果或进行阶段性测试与评价。

1.借助录屏软件和视频摄制技术,开发和制作大学英语EGP系列微课程,并搭建课程学习资源平台。

2.通过教学研究,更新教师教育理念,提高教师教学研究、视频摄制和课件制作等方面的能力。

3.以四个环节为基本框架(即微课制作、自主学习、知识内化、练习外化),构建FCM,并应用于大学英语EGP课程。以学生在线学习和教师面对面教学为模型,紧密结合教学目标、内容和综合评价,构建和实践符合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学习特点的大学英语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

五、结语

互联网的发展,移动终端的应用,为实现混合式教学带来契机。FCM和传统课堂教学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正如火如荼。国外学者正在发展和完善FCM理论,并将微课应用于“翻转课堂”、“混合学习”等教育改革项目中,但是在国内高校,尤其是西部民族地区的高校,基于微课和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研究刚刚开始。大规模应用方面的研究和成熟模式较少,具有一定理论研究价值。基于微课的FCM大学英语教学混合式教学,关注的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全面发展,力求实现微课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效能的最大化。它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信息传递、知识内化和练习外化紧密结合起来,为进一步探究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模式,构建多重交互、资源共享的协作学习模式提供依据。

作者:邓杏华 单位:广西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

[3]黄荣怀,马丁,郑兰琴,张海森.基于混合式学习的课程设计理论[J].电化教育研究,2009(1).

[4]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2).

[5]胡铁生,詹春青.中小学优质微课资源开发的区域实践与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1).

[6]马明山,乔丹丹,汪向征.公众视野中的可汗学院课程评价及其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4(1).

[7]吴忠良,赵磊.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2014(4).

[9]卢海燕.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14(3).

[10]胡杰辉,伍忠杰.基于MOOC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4(6).

[11]崔艳辉,王轶.翻转课堂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

[12]翟雪松,林莉兰.翻转课堂的学习者满意度影响因子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4(4).

第二篇:大学英语课程社会服务功能

摘要:

大健康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是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文章以大健康产业集群时代为背景,分析了新时期下高等教育社会服务功能的内涵,大学英语课程的正确定位,并进行市场调研,剖析了大学英语课程和社会服务之间的关联性,提出课程改革方案,以期实现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

大健康;大学英语;社会服务;应用型

一、大健康产业的兴起

随着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将建设“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大健康产业这一有巨大潜力的新兴产业正引领着新一轮经济发展浪潮,根据产业信息网的《2015∼2020年中国大健康行业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策略研究报告》,2016年我国大健康产业规模约3万亿,位居全球第一。大健康产业指的是维护健康、修复健康、促进健康的产品生产、服务提供及信息传播等活动的总和,包括医疗服务、医药保健产品、营养保健产品、医疗保健器械、休闲保健服务、健康咨询管理等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大健康产业链主要有五大基本集群:一是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医疗产业;二是以药品、医疗器械和耗材为主体的医药产业;三是以保健、健康产品产销为主体的保健品产业;四是以健康咨询、评测为主体的健康管理产业;五是健康养老产业。以泰州为例,打造大健康产业,正是目前泰州推进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现阶段,泰州已拥有扬子江药业、济川药业等中国医药百强企业,医药产业销售已连续14年领跑全省,并在全国地级市排名第一。泰州的中国医药城更是全国首家部省共建医药园区,拥有完善的平台功能和专业化服务水平,是中国医药产业的“梦工厂”。2016年,医药城园区内已有登记企业218户,比去年同比增加66.99%;其中医疗器械、生物制药、基因科技等专业医药类企业达120户,占比55.05%。全区共有药品生产企业27家、药品批发零售企业59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02家,医疗器械经营(批发)企业265家,以阿斯利康药业、康淮生物、美时医疗等为代表的高端制药和体外诊断试剂企业已成为带动园区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领跑者。在新时代下,泰州的大健康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

二、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

1904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提出一项重大改革方案,将服务社会置于重要职能地位,这一改革开创了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打破了高校的封闭体制,让高校彻底走出“象牙塔”,至此,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被公认为是高校的三大功能。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显得更为重要,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内容也并不仅限于培养人才、传播知识,而是要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提供多样化和全方位的服务。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地方性。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高校在诸如政府决策咨询、高层次人才培训、产业结构规划、社会软环境建设方面发挥其社会服务的功能予以支持。在这一过程中,高校应紧扣地方发展实际,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

(二)多元性。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客观上也导致了高等教育社会服务功能的不断细化和拓展,呈现出技术支持行业化、智力需求多样化、政策咨询专业化等多元特征。而高校的自身特征也使其社会服务功能实现方式多样化,可以采用联合办学、联合技术开发、咨询服务、社会实践与服务等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三)特色性。我国高校种类多、数量大,因此,走特色化发展道路是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其提出的客观要求。这需要高校以专业特色来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充分发挥“本土优势”,融入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中,成为直接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动力。

(四)学术性。社会服务的实现方式是多样化的,但高校不可能也不适宜全面参与地方所有的社会活动,其社会服务可依托其综合性、前沿性的研究成果而建立一种示范。因此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带有一种学术性。综上所述,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可以界定为: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为需要,以教学科研为依托,发挥高校的专特色优势,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一系列活动。

三、大学英语课程定位

目前,我国中学生的英语水平在不断提高,大一阶段已基本通过英语四级甚至六级水平测试,不少大学的大学英语课程和学分因此压缩,大学英语课程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在这样一个时期,很多专家学者都讨论过大学英语课程的定位问题(束定芳2011;龙芸2011;蔡基刚2010、2011、2012、2013、2015;贾国栋2012;杨小惠2014;沈骑2014;裴霜霜2015;张海明2016)。而笔者认为一门课程的定位,应取决于学校的定位,不能一哄而上,盲目仿效名牌院校的教学方式。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变成大众教育,学生的选择是自由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更为挑剔,高校应该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走出自己的特色。参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标准分类》,高校可以分为学术研究型大学,专业应用型大学和职业技能型院校。现阶段,全国本科院校有700多所,其中应用型本科院校有600多所,占据了招生规模的大多数,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定位。应用型本科重在“应用”二字,培养的是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要求各专业紧密结合地方特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学体系建设应体现“应用”二字,其核心环节是实践教学。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大学英语不同于研究型大学,也不同于高职高专,它强调英语的实用能力,而实用能力的培养又是为专业服务的,其专业目标是其服务的职业取向,因此要求学生掌握的不仅仅是一般的听说读写能力,而是强调英语和专业的对接,以英语为工具来学习专业课程,实现专业的显性学习和语言的隐性学习,成为社会需要的和国际接轨的知识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四、英语课程和社会服务的关联分析

语言和经济是相辅相成的,语言对于社会的发展水平,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经济文化交流都具有重大意义。美国经济学家JacobMarschak就认为:语言除了作为获取信息、交流信息的工具和媒介外,还具有费用和效益,语言本身是一种“高含金量”的人力资本,而学习语言就是对人力资本的一种经济投资。英语作为一种世界性语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它的应用领域和范围也在逐渐扩大。

(一)英语促进社会发展的必然性

英语为经济发展提供国际信息和技术保障。从英语的应用范围来看,英语已应用到社会经济建设和事业发展的各个领域。英语语言的经济价值决定了英语在各种职业及活动中的使用强度是最高的。以泰州医药城为例,2016年春季招聘会上,76家医药企业参会,有25家对英语能力提出明确要求,除能阅读检索专业英文文献外,还要求沟通能力强,能够开展国际贸易。英语课程给各种专业人才提供专业的英语教育,如医学英语、机械英语等。而人才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促进对外经济交流,推动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引进外资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减少国际摩擦和争端中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英语也促进文化繁荣,通过对外交流和学习国外先进经验,人们更能了解英语国家文化背景,同时也把自己国家的文化传播出去,招商引资的同时还可以壮大旅游业。

(二)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的促进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企业对从业人员的英语应用能力要求也随之提高,还会加强员工的再教育和培训,这也为高校的英语课程提供了生源市场。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闭塞的密集型企业逐渐被技术型外向型取代,对英语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客观上增加了社会对英语应用能力强的毕业生的需求,扩大了毕业生的就业市场。而根据市场需求科学地进行英语课程的改革,能够适应在全球化过程中用人单位对英语人才的多层次需求,培养出英语能力强的高级专业性人才,形成人力资本,实现开设大学英语课程的经济效应。

五、基于大健康产业视角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

以泰州为例,目前泰州拥有扬子江药业、济川药业等中国医药百强企业,医药产业销售连续14年领跑全省,并在全国地级市排名第一,中国医药城是全国首家部省共建医药园区,拥有完善的平台功能和专业化服务水平,一个国字号医药城,加上以扬子江药业为代表的本土制药企业,这一产业集群链构成了泰州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是服务于地方经济,在这样的大健康视角下,大学英语课程要能面向区域经济社会,以英语学科作为依托,以相关专业教育为基础,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进行改革。目前,在泰州各大本科高校中,大学英语实行的是分级教学,所谓分级教学,是以学生知识基础为依据,兼顾学生的差异性特征,在教学中能够做到因材施教。这种“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改革中是有一定成效的,但是忽略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改革成本大,收益低,能够适应市场需要的外语人才并不多。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不应该盲目模仿其他高校,应该在对地方经济充分考察后设立正确的培养目标,继而制定教学目标和规划。而泰州学院,作为一所新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区别于传统的研究型高校,在当前大健康产业集群的背景下,要探索出符合自身发展的教学之路,能够体现学科的应用性和工具性。

(一)教学模式

笔者走访泰州医药高新区,发现对于英语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六大专业:药学、生物、免疫、化学化工、国际贸易和英语,2016年春季医药城招聘会需要各专业英语类人才总计121人,本科以上91人。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要将服务于课堂对接,可以在分级教学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实际需要实行分段和分模块多元教学。初级阶段:大一阶段,教学活动可以分为两个模块,三个阶段。视听说模块和读写译模块;基础阶段、巩固阶段和提高阶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和课程安排灵活调整教学活动。这一阶段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为主,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强化英语的听说能力,做好高中和大学英语学习的过渡和衔接。中级阶段:大二阶段,这一阶段可以分为两大模块:高级技能模块和文化课程模块。高级阶段和大一的EGP英语教学不同,大一学生基本完成四六级考试,这时的英语教学应区别于公共基础英语教学。此时不能沿用传统的语言教学,应针对市场需求,着重进行高级技能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鼓励学生参与英语实践活动。高级阶段:大三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为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此阶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兴趣进行ESP选修学习。基础阶段的主题学习基于CBI理念,在大健康集群的时代,可以设定课堂主题讨论和学习,如“公共健康卫生”“中医文化传播”“医学成就与问题”,以内容为载体,继续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学术技能训练也可以分主题进行,如新能源、计算机技术、基因工程、生物化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选择适合的文献和讲座进行学习,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文献收集和综述等。专门用于英语选择的教学材料不必过于高深,主要考查学生如何运用英语解决和专业相关的问题,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交际能力。

(二)教材建设

当下大学英语课程使用的教材多为外研社和外教社出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新目标大学英语》和《全新版大学英语》,这三套教材还是应用于基础性英语教学,在高中词汇量增加的基础上加以适当听力和大量阅读练习。此类教材纯语言类叙事材料占比重较大,在大学英语初级阶段可以胜任,但是进入中级和高级阶段显然不能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不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此时的大学英语教学需要的是应用提高教材和专业英语教材。从社会服务的角度出发,可以由专业教师和英语教师合作编写、校企联合共同开发,立足地方特色,开发出合适的校本教材,以英语为工具和载体,拓展专业知识,培养综合语言技能,体现出教材的“应用型”“交际性”“趣味性”“跨文化性”,让教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提高学习者的主动性。

(三)英语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要突出大学英语课程的服务功能,原有的教学模式必须进行改革,与此同时,课程的变化对英语老师也提出更高的要求,由于教学超越了单纯的语言训练,教师的科研方向也从原有的语言分析转向特定学科的英语表达和学术英语交流策略,大学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也得到了可持续性发展。英语教师的研究方向有三大类:文学、语言学和翻译。在大健康集群时代的背景下,英语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进行专业能力拓展。文学方向的教师可以在医学文献研究、哲学宗教领域拓展自己的学术能力;语言学方向的教师可以研究不同专业领域的语言表达和语言特色;翻译方向的教师可以研究比较文化,文献翻译来促进专业文化的发展。英语教师也要适应时展的要求,改变英语教师边缘化和英语课程被压缩化的现状,既不脱离自己原有的专长,又能学习新的专业,实现跨学科发展,教师还可以在学校的帮助下联系一些医药企业,让企业走进课堂,让学生近距离感受时展对人才的需要,从而激发英语服务意识,而教师在社会和学生之间起“桥梁”作用,这一角色也拓展了大学英语课程服务意识的外延。

六、结语

对应用型本科高校来说,课程的设置和建设更应该突出其社会服务功能。大多数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多为2000年后的“专升本”学校,而升本之后这类院校就应该重新认识自身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角色定位,确立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价值理念,就大学英语课程而言,改革的方向并不在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上,而是应该强化英语的应用能力,而英语能力的培养服务于学生的专业技能,要将大学英语教学和专业知识相结合,在当下大健康产业集群的背景下,教学的重点应培养学生在医药、器械、商务、旅游、文秘等方面的英语技能,实现英语语言的经济价值和为社会服务的功能。

作者:徐佳 单位:泰州学院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刘畅.区域高校社会服务功能的基本特征与实现途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2).

[2]董鹏.高校教学改革中加强优势学科建设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4(15).

[3]张振元.系统看待“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问题[J].职业技术教育,2014(16).

[4]董艳,柯应根.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定位研究[J].江苏高教,2014(04).

[5]石卉.国际语言文化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功能及策略——基于语言经济学视角[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5(04).

[6]徐君.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索[J].英语广场,2015(10).

[7]孙倚娜,李翠英.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优化与大学英语教师的可持续发展[J].中国外语,2016(01).

第三篇:大学英语课程实证研究案例

摘要:

由互联网带来的信息革命给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文章对大学英语课程提出了“课前慕课知识输入+教室课堂知识输出”的新模式并进行了深入阐述。

关键词:

慕课输入;课堂输出;新模式

在信息化社会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着教育改革的持续创新。麻省理工学院于2002年实施了课件开放活动,通过互联网,与全世界的学习者共同分享教学资源。同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发起了开放教育资源运动,接着,英国的开放大学和我国的网易公开课将这一运动传承下来。2012年MOOC便应运而生。MOOC的英语全名是MassiveOpenOnlineCourse,直译为“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中国学者焦建利首先把它音译为“慕课”。慕课的出现说明了现代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举足轻重。另一方面,2011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在建设目标中提出:“引导高校加强课程建设,形成一批满足终身学习需求,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网络视频课程和一批可供高校师生和社会人员免费试用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同时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共享中,指出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高校人才优势和知识文化传承创新作用,组织高校建设一批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广泛传播国内外文化科技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展示我国高校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独特的教学方法、丰硕的教学成果。按照资源共享的技术标准,对已经建设的国家精品课程进行升级改造,更新完善课程内容,建设一批资源共享课程”。由此可以看出,作为网络时代的产物,慕课已然成为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MOOC模式课程的特征

(一)教学资源丰富

由斯坦福大学的SebastianThrun教授创办的Udacity,由斯坦福大学的AndrewNg教授创办的Coursera和由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共同注资成立的EDX是世界知名的三大慕课平台。其中,Coursera是目前拥有课程数量最多的平台,共有六百多门课程,涉及的门类比较全面,涵盖了文、理、工、艺、医五类学科,授课语种丰富,大部分为英语,但也有中文、法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等十来种语言。有了互联网这样一个载体,慕课的教学资源不仅丰富多样,而且还会不断更新、层出不穷,教材和教参内容得到无限延伸和扩展,获取方式也快捷方便。

(二)学习管理自主

慕课中的课程均是由视频形式呈现,每一章节课程讲解结束后还会附有课后练习和家庭作业,学生可自主安排时间学习视频,在听课或做作业时遇到问题还可在公共论坛上提出来,与其他学习者共同讨论或由辅助教师进行答疑。除了学习时间的自由外,学生还可根据自身的学术水平和兴趣来选择不同内容的视频来进行学习。互联网的宽松环境可以使学习者自主选择什么时间学、学什么、什么地点学以及怎样学,也就是说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和方式都可以有学习者自主管理安排。那么,学习者就可以遵循自己的学习轨迹,最大限度地获取自己所需的学习资源。

(三)授课形式多样

在传统的教室课堂中,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安排每节课的讲授内容,无论是面对的几十名学生还是上百名学生,教师的讲授内容都是一样的,以教材为主,教参辅助,PPT呈现,同时由于时间有限,讲授内容也不可能过度拓展或深挖,此外由于地点受限,授课形式也很单一。而慕课由于其丰富开放的网络资源作为支撑,授课形式呈多样化,同时其以微信、QQ等社交媒体作为平台,学习者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讨论和分享,交流学习心得、体会、观点和见解。慕课的以上特征给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学生就会认为都是坐着听老师讲,相对于固定的时间坐在固定的教室听不知名的老师讲课,何不选择坐在屏幕前听名师讲呢,听不懂的知识点还可以反复学习。这样一来,我们就应该认真思考如何将丰富的网络课堂资源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慕课课程新模式。

二大学英语课程MOOC新模式的四大主体因素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新教学模式在技术上应体现交互性、可实现性和易于操作性。另外,新教学模式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和合理继承现有教学模式中的优秀部分。”我国的大学英语教育正在逐步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寻求新的发展之路。笔者以湖南文理学院部分大一新生为实验对象,选取了三个班级,覆盖了文、理、工专业,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第一册为教材,在大学英语课堂实施了慕课新模式:课前慕课知识输入+教室课堂知识输出。

(一)教师的参与

传统的教学课堂一般由教师构建教学资源,以教材和教参为蓝本。教师在课前备好课,制作好PPT,在课堂上按照教学步骤从导入到生词到课文到语法再到作业整齐划一地一步一步往下走,一堂课下来几乎都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在记,有时候甚至感觉教师就是在唱一出独角戏。在慕课新模式中,教师的角色彻底颠覆,由传统的管理者、组织者演变成了协助者,这并不是说教师的任务变轻了,反而责任更加重大,对教师的要求更加高了。大学英语读写的课时量仅为每周两个课时,仅仅靠一周一次的学习对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是及其有限的。这就需要教师花更多的时间和经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习惯。在慕课新模式中,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成员为五名,设一名小组长,教师提前下个星期学习的单元课文和主话题,可以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自己拟定相关的子话题。为了更好地监督管理学生自主网络学习的成果,教师选出两名成绩较好的学生作为助教,帮助其管理和沟通工作。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问,首先在组内解决,也可由助教负责收集再在教师的辅助下给出答案。

(二)学生的主宰

在慕课新模式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他们成为了学习的制定者和实施者。《新视野大学英语》的每一单元都有一个不同的主题,以第五单元为例,本单元的主题是sports,TextACliffYoung,anunlikelyhero说的是一位传奇的马拉松选手的故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与英语基础确定自己想学的内容,可以是马拉松,也可以是其他的运动项目,还可以是运动员,甚至可以扩展到体育赛事等等。确定好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后,学生就以小组为单位在网络各种慕课平台上搜索与自己确定的学习内容相关的两至三个教学视频,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在观看学习视频的时候做好学习笔记,如遇到疑问,可以在班级微信群和QQ群中提出来,有同学们共同讨论,最后由老师或两名助教来解疑答惑。

(三)教学环节

慕课新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环节。首先由教师确定单元学习计划和内容,然后学生根据自身情况确定具体学习视频,学完之后在论坛上提出见解和问题,供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和解答,再由助教进行抽查,最后在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和汇报。在以上五个教学环节中,前四项都是学生课前自主网络学习的过程,只有最后一项是课堂输出的过程。这样的教学环节使从前的教师告诉学生你们应该学什么转变成了学生告诉教师我们需要学什么。

(四)评估体系

笔者所在的学校的大学英语实行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70%的评估体系。以往的平时成绩基本由出勤率、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来衡量,而在慕课新模式中,平时成绩则由学生互评、论坛发言和课堂汇报三大部分组成。这样的评估模式将传统课堂内教师负责的评价活动包给学生,引导学生使用预先设定的评分标准为彼此的作业进行打分和提供反馈,因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是最互相了解的学习伙伴,这不仅减少了教师的参与,更能真实地反应学生学习过程,提高评估的准确性、有效性和及时性。

三大学英语课程MOOC新模式的优点与不足

经过一个学期的慕课新模式的教学实验,期末给学生发放了如下调查问卷,共发放117份调查问卷,收回117份。通过调查问卷可以看出,首先,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来说,大学英语慕课新模式使得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从学习的内容到学习的方式都由学生自主安排,这样自由的学习环境就使得学生具有了更强的学习动力和更为明确的学习目标。其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分工协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论坛上进行学术讨论,弥补了传统课堂中“生生互动”缺乏的不足。然后,传统的课堂学习时间和内容都很有限,互联网的丰富多样和快捷方便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内容。最后,作为独立的学习个体,学生的能力和需求是各不相同的,这就给学生提供了一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针对自己的不足有目的地进行学习。在信息爆炸化的今天,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运用慕课新模式是适应时展,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需求。但是作为一种新兴的课程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清华大学教育技术学学科负责人程建钢教授在接受《中国教育报》记者访问时强调,我们需要根据我国高等教育实际情况辩证的看待MOOC的教学改革和商业运作模式角度以及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吸取国家精品课程的发展经验教训。

作者:冉力 单位:湖南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老松杨,江小平,老明瑞.后IT时代MOOC对高等教育的影响[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3,(3).

[2]饶岚,龚双萍.MOOC时代的大学英语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4,(4).

[3]王守仁.以提高我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为出发点,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外语界,2006,(5).

[4]王欣.MOOC视域中的大学外语教学模式的路径选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8).

[5]张华.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索[J].外语电化教学,2003,(2).

第四篇:大学英语翻译课程有效教学

摘要:

大学英语翻译课程的设立不仅是培养优秀翻译人才的重要途径,而且对于大学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也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在国际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英语翻译教学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各高校也越来越重视英语翻译教学。但从目前的教学现状分析来看,大学英语翻译课程的教学模式仍然有待进一步的完善与提高,因此,如何改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方式方法,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大学英语;翻译课程;教学模式;必要性;困境与现状;良好途径

一、开展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必要性

1、大学生自身发展及将来工作的需要。在我国加入了世贸组织的背景下,我国的经济逐步融入国际社会,而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的语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当今社会,要想更好地了解世界,就需要运用英语去了解与掌握更多他国的文化与风俗。大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有网络、电影、电视、杂志等,这些媒介上大多都是英语,因此,学好英语翻译,有利于大学生了解更多的内容,为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打好基础;与此同时,作为一名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学好英语翻译,能够促使自己又掌握了一项专业技能,也在更大的程度上提高了自己的英语水平,为以后的顺利就业埋好了伏笔。

2、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与考试大纲的要求。从1996年的全国四级英语考试开始,全国大学英语考试委员会就对考试的题型进行了适当的增加与调整,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增加了“英译汉”的考试内容。该考试题型的重要目的是通过“译”去考察学生目前的翻译能力,对考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这从一定意义上说明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还有,翻译与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听说读写”等是息息相关的,主要体现在:“听”,在大多数情况下,大学生可以听懂英语也是一种对英语进行“心译”的过程,每听到一个句子,学生就会用自己的所学将其翻译成中文;“说”,不少学生在开口说英语之前都是先想好汉语的;“读”,学生在读的时候脑海里会通过运转浮现出汉语的意思;“写”,学生在写英语作文之前,是先构思好大概汉语意思的。因此,翻译在学生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开展有效的大学英语翻译课程的教学模式,是践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考试大纲改革的必然要求,更是进一步提升大学英语教学水平的关键步骤之一。

3、历史与社会的重要使命。历史需要更多的人去欣赏,而社会也促使我们更加努力创造。我国历史要想走进世界,就需要借助于语言的重要媒介(翻译)去传播开来;而社会要想逐渐融合,就需要不同语言之间的持续碰撞和交流。汉语和英语作为应用较为广泛的语言,联系了中国与世界,让外面的人了解更全面的中国,也让中国人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开设英语翻译课程,能够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加强传统文化素养的同时,借鉴更多良好的国外人文知识素养,为其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不可多得的活力源泉,也促使英语教学获得更为理想的成效。

4、时展对翻译人才的需求。翻译是一项重要技能,更是一门科学。自从我国加入了WTO之后,英语的工具性与实用性的功能在我国变得越来越明显,中央领导也结合我国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新趋势,提出了要加快外语教学改革的要求。近些年来,对外交流已经拓展到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在更多的西方人到中国开实业、办公司,和进行信息、文化、经济交流等各种投资的背景下,英语作为一门世界性的语言,不但可以在对外交流合作、学习与借鉴他国优秀成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体现出更重要的价值。

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困境与现状

1、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困境。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大学英语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但是,在我国外语教育水平日益提高的情况下,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工作所面临的压力与挑战也越来越多。现如今,大学生的入学英语水平逐步达到历史性新高,从最初的要求掌握1800个英语词汇提高到了大约3500个词汇,这和学生在中小学阶段所受到的英语基础教育是息息相关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学的英语教学逐渐失去了作为基础课程存在的重要理据,同时由于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不健全,与未来职业的关系也没有理清,促使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不高,因此,英语翻译教学的开展就缺乏良好的环境与氛围,不利于优秀翻译人才的培养,需要借助于合理的途径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提供更多的便利。

2、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从当前的大学英语课程的设置分析来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还没有跟上最新形势的发展步伐。在英语课程设置方面,翻译教学重点是英语专业学生的专利,很多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缺乏机会去上专门的翻译课,即便有选修课,也无法接触到系统性的翻译技巧知识与翻译理论,并且翻译实践的机会也很少,这促使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很难得到较大程度上的提升。再有,翻译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仅要求掌握不同语言的基本知识,还要学习一定的翻译理论、民俗文化、专业知识与翻译技巧等,实质上是一种综合能力的培养。从目前的英语教材编写来看,还没有专门的英语翻译教材,同时也缺乏相应的评价体系与科学教学模式,诸如此类的问题都需要通过教学工作的完善进行整改,以便发挥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更大作用。

三、有效地开展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良好途径

1、完善课程设置,补充教材内容。要想在更大的程度上提高大学英语翻译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就要重视课程设置的完善以及教材内容的进一步补充,为翻译课程的科学教学模式创建打下坚实而有力的基础。详细一点来讲,首先,在课程设置的完善方面,大学英语教学开展的进程中,要保证翻译教学有足够的时间和力度投入,具体做法可以考虑为:大学英语教师可尝试从单元的总课时中抽出半个课时用来讲授翻译技巧的相关理论等,并与学生分享自己在英语翻译方面的心得;平时的教学中在分析长句与难句之时,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开展翻译讲练活动,鼓励学生在讲台上尝试长难句的翻译,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而且增添了学生敢于开口讲英语的自信心;在大学的三、四年级阶段,除了专业英语的阅读外,翻译课程应当作为一门重要的英语后续课程,这时除了系统性的学习翻译的理论知识、技能技巧之外,还要适当的增加简明译史、佳译欣赏以及口译等方面的教学指导,为学生翻译技能的提升提供有效的帮助;其次,在教材内容的补充方面,教材的内容要进行适当的更新,传统的翻译教科书中所涉及到的内容大多都以文学作品为主,这种情况已经促使翻译教材远远地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因此,大学英语翻译教材要在内容上与时俱进,要和实际应用相结合,比如,关于当代经济、政治、商贸、法律、教育以及科技等领域的话题都可以作为翻译学和练的良好素材。

2、转变与优化教学模式。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学模式是否合理,学校和英语教师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不断地转变与完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组织,开展高质量的英语翻译教学。其一,教师要善于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构建英语教育网络互动平台,此平台为学生提供了诸多的翻译技能、学习方案以及翻译题库等,供学生在线进行练习和翻译训练,并以完成训练作为教学效果的反馈,教师可以在参考众多学生的学习反馈中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其二,大学英语教师要善于转变教学模式,要打破传统意义上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借助于翻译接龙游戏、电影字幕翻译、课堂记者招待会表演、英语演讲比赛等多种有效的方式,充实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使得大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更扎实地掌握有关翻译的技能技巧,也有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便于今后各项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其三,在引导与帮助学生进行翻译训练时,除了翻译传统的文学作品之外,还要加大应用文的翻译比重,比如政府文件、科技论文、产品说明书、商贸信函以及新闻报道等,并且以适当的物质奖励或者精神鼓励的方式,奖励表现突出的学生,在激励作用下激发学生更多的翻译热情和积极性,也为教学模式的优化埋好伏笔。

结束语:

伴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快,我国外交领域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迅猛,这催生了我国翻译产业的蓬勃发展,促使社会发展需要更多优秀的翻译人才。所以,我国高等院校应当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借鉴精华,改革与完善英语翻译教学模式,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为社会发展培养优质的翻译人才。

作者:盛雪滢 单位:汉口学院

参考文献:

[1]李莎,马利娜.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J].考试周刊,2011,(38).

[2]赵俊.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与对策探析[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2,(01).

[3]张建英.新型翻译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尝试[J].中国成人教育,2010,(09).

[4]张琬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考试周刊,2015,(16).

第五篇:大学英语课程设计叙事教学法研究

摘要

叙事可以将枯燥、无序的语言材料重新整合,用有趣、有序的篇章加以呈现,丰富语言材料的内涵及可读性,增加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本文运用叙事教学法指导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探讨了叙事教学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并以具体课程教学为例,阐释了叙事教学法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过程。

关键词

大学英语;叙事教学法;课程设计

1引言

在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也越来越频繁,这就要求国民具备良好的外语素质。大学英语课程担负着提高大学生英语水平、培养大学生外语综合素质的重要使命。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普遍采用大班授课的形式,学生基础不一,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参差不齐,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所有学生都能成为课堂的参与者是大学英语教师所追求的理想状态。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不断经历着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的变革,在变革与创新中寻求新的生机,谋求新的发展。在此背景下,本文从叙事教学法出发,对大学英语课堂的每一步进行了设计。

2叙事教学法及其优势

2010年我国学者熊沐清、邓达首次提出了“叙事教学法”这一概念:“叙事教学法是关于语言教学的一种思路或理念。它主张在外语教学中运用叙事化手段,将教学的某一过程及教材(一篇课文或一段材料、一个语言点、一个语法或语言教学项目等)尽可能以叙事的形式设计和呈现,营造出一个真实的情境或可能世界,使学生在身心方面最大程度地投入学习情境……它是思路、方法和技巧有机融合的综合体。”(熊沐清,2010:105)简单地来说,就是以叙事的形式来设计课堂。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大学英语教学界过于重视对议论文的学习与训练,强调其逻辑性、论证性和缜密性,而忽视了叙事体裁对学习者思维训练的重要性。(汤敬安,2012:151)叙事教学法的提出是基于认知科学和叙事理论而提出的一种认知教学法,以叙事教学法来指导大学英语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1有利于营造互动和谐的教学情境

故事是极为贴近日常生活的艺术形式,具有生动性、连贯性的特征。人类在认知初期,都是以故事的形式来探索世界,对故事的渴望和亲近源自于人的天性。因此,故事是最容易让人接受并从中学习的方式,可以带给学生一种个人化、情感化的体验。讲故事的形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心智、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能更好地完成认知活动。一线教师多能注意到一点:当教师讲述故事时,很容易抓住全班学生的注意力,当故事结束时,又会失去一些学生的关注与参与度。叙事化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参与者。教师与学生同时或交叉来扮演故事的讲述者、聆听者、评论者及反思者,在这样的“对话”中实现语言的习得。教师需要做好话题的引导者,将课堂教学营造成一个和谐的教学场,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与共同提高。

2.2有利于促进素质教育及人文关怀

大学英语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殿堂,也应是教育人性、净化心灵的所在。在物质至上的现代社会,大学教师应肩负起价值引导、道德肃正的重要责任,在教学中不仅实现“教书”的功用,也要实现“育人”的价值。故事的可塑性使叙事教学法可以将知识传授与素质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教师可以在叙事话语的构建、故事的塑造中渗透真善美的价值导向,无形中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人文功用。

3叙事教学法实例

笔者以《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Unit8ProtectingOurEnvironment中的TextAAFableforTomorrow为例,以课前———课堂———课后为节点,具体阐释整个课堂过程。该篇文章是美国著名海洋生物学家、环保斗士RachelCarson的代表作SilentSpring中的第一章。Carson虚构了一个美国城镇,描述了其环境优美、适宜居住的原貌以及环境被污染破坏后的巨变,并一针见血地指出真正的始作俑者是人类自己。全文用词简洁,表意直接,寓意深厚,为世人敲响了环保警钟。

3.1根据话题,布置课前任务

首先要阐明的是,笔者在学期开始时,以宿舍为单位将学生分组,每组以自荐或推选的方式选出负责人,以备在以后的教学中完成学习任务。本课开始前,笔者根据本文的环保话题,布置课前任务,选出一组学生,要求其利用网络资源,提前查阅关于作者RachelCarson的生平简介,并制作ppt,做好课堂汇报的准备。笔者在备课时,也准备了一个简短的故事作为引入,这是一个正在发生的真实故事。在一个交通闭塞、朴素的山村,村民们从大山深处将山泉水引入村里,作为饮用水。泉水清冽甘甜,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但随着山里泉流两岸果树的种植,大量的农药进入泉水中,使泉水的水质发生了恶变,村民中患病尤其是癌症的人越来越多,大家开始意识到泉水已经无法饮用,只能再挖井水维持日常饮用。

3.2导入课文,创造共鸣话题

课堂开始,笔者先叙述了山泉水的故事,并提问学生:1)Whathascausedtheincreaseofcancercasesamongthevil-lagers?2)Cantheirwaycompletelysolvetheproblem?3)Haveyounoticedthechangeinyourhometown?通过对三个问题的讨论,一是将学生带入环保的语境中,二是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有话可说、有话愿说,打破学生在课堂开始即习惯沉默的僵局。

3.3分析课文,构建和谐的教学场

引入课文主题之后,简单介绍其题目及作者,由汇报小组上台以图文或者视频的形式,介绍作者RachelCarson的生平,尤其是她为环保所作的努力,从而引出本文的创作背景,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在这一部分,由于部分学生的水平有限,为了预防出现照本宣科读ppt材料的情况出现,笔者提前设置问题,使学生的汇报主题集中,观点明确,大致包括以下问题:作者的出生地、家庭背景、受教育情况以及创作背景。本文发表于20世纪中期,当时在美国甚至是全世界,杀虫剂的大量使用对鸟类、家畜家禽、野生动物,甚至人类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就像Carson在文中所说,“扼杀新生命的……是人们自己的所作所为”。这个背景的阐释帮助学生对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课文的主旨都有了深入的了解。在学习课文时,笔者在讲授之外让学生分组以文中的某一侧面为切入点,改编成具备人物、情节的小故事,以讲故事或角色扮演的方式演绎出来,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成为语境的创造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叙事教学法不只运用在课文内容的阐述上,也应用在语法和词汇的教学中。传统的语法教学只是直接罗列一些抽象枯燥的语法规则,让学生背诵,效果不尽如人意。叙事教学法则是要营造出一个“可能世界”。语法和词汇的学习离不开句子,这个“可能世界”为这些句子提供了语境。教师对这些语境的呈现有助于学生对语法和词汇的理解和记忆。

3.4课后反思,强化叙事情境

课后练习也依赖叙事教学法的指导。每学完一篇课文,笔者要求学生复述课文内容,采用组内自查的方式,自行检查组员对课文的掌握情况。在语法和词汇的复习中,设置一些小的故事单元,以故事填词的方式,将文中的主要词汇和语法现象串联起来,深化并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此外,可以要求学生用所学词汇撰写小短文,笔者进行批改并点评。通过利用叙事教学法来指导大学英语教学,笔者发现,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即使是基础较差的学生,也改变了以前“默默无闻”的常态,变得活跃起来,课堂气氛不再枯燥沉闷,各环节运作也较为顺畅,叙事教学法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4结论

叙事教学法为大学英语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不是流于理论和形式,而是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快乐而有效地学习。当然,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经验、知识积累及充分的课前准备,才能把控全局,使课堂有序、高效地运作。

作者:杜良霞 单位: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

参考文献

[1]邓达,熊沐清.外语教学的叙事表达:一种教学论视角[J].外国语文,2010(3):105-110.

[2]黄慧.叙事教学法视域下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J].长沙大学学报,2013(3):150-152.

[3]汤敬安.叙事化视角的外语教学[J].外国语文,2012(6):149-152.

[4]熊沐清,邓达.叙事教学法论纲[J].外国语文,2010(6):104-113.

第六篇:大学英语课程因子分析法研究

[摘要]

通过需求分析,课程设置能否更好地反映并满足学习者需求成为语言研究关注的焦点。现有的研究中,关于大学英语课程的需求分析有很多重复之处。由于各个因子之间通常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增加了教育工作者分析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难度。因此,本研究通过因子分析法将众多因子进行归纳,萃取几个主要的因子,并有针对性地对大学英语课程的改进给出建议。

[关键词]

需求分析;因子分析;课程设置

一、引言

近年来,需求分析广泛应用于外语教学中,并且已经成为课程设置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外语教学领域,需求分析是教学改革的首要条件,是通过系统地收集信息和全面地分析信息来确定和检验课程。文献表明,目前为止在语言界里,需求仍然被认为是一个广泛的术语。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在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方面要求: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下,学生对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满意度如何?大学生的学习需求是什么?通过学习需求分析,对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有什么建议和意见?本文就以上问题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分析研究。

二、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某大学261名在校学生进行了结构式调查问卷。在问卷的编制上主要以Dudley-Evans&St.John和Hutchinson&Waters的分析模型为依据并通过目前情景、目标情景等维度设计问卷,采用SPSS22.0对问卷数据进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信度检验、效度检验和描述性统计分析。本研究问卷采用5分制Likert量表的形式。(1=非常不符合,2=不符合,3=一般,4=符合,5=非常符合)因子分析法的目的是用少数几个因子去描述许多指标或因素之间的联系,换而言之,将相关比较密切的几个变量归在同一类中,每一类变量就成为一个因子,以较少的几个因子反映原资料的大部分信息。考虑到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影响大学生对英语课程的需求,因此,本研究主要采用因子分析法去提取公因子进而将学生的需求归类和分析,归纳出影响学生学学英语课程的几个主要需求因素,从而为以后的教学给予合理的建议。

三、数据分析

(一)信度检验

检验调查问卷信度的方法有很多种,本论文采用Cron-bach’sα值来检验调查问卷的信度。如今,Cronbach’sα是来计算Likert量表的可靠性系数最常用的方法。人们普遍认为,当Cronbach’sα值达到0.9时是具有非常高的可靠性;当Cronbach’sα值介于0.8-0.9之间意味有较高的内部可靠性;当Cronbach’sα值介于0.7-0.8之间说明其内部可靠性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当Cronbach’sα值低于0.7时,代表了量表的设计存在了某些问题。结果表明,本研究调查问卷的Cron-bach’sα值是0.825,表明了本次的调查结果具有较高的内部可靠性。

(二)效度研究

在本研究中,采用了KMO样本测度和Barlett球形检验来判断数据是否适合用来作因子分析。通常情况才,当KMO的值不小于0.7,同时Barlett球形检验的P值小于0.01,表明各个变量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适合做因子分析。本研究利用SPSS22.0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的结果如下。KMO值是0.723,相应的显著性概率P小于0.01,因此,本研究的调查问卷适合做因子分析。

(三)因子分析

提取因子的方法有很多种,我们可以观察碎石图选取公共因子和因子累积贡献率中提取因子。根据相关性分析和每个变量最终归结为某个提取的因子的方法,因子分析将问卷中观察到的变量划分为几个类别。本论文采用了萃取因子来计算累计贡献率的方法。本方法主要选取了载荷值大于0.5的因子。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原始变量(对应于每个旋转因子载荷矩阵前提取的因素)的载荷值没有明显的差别,因此很难清晰地定义提取的因素的意义。所以,通过旋转成分矩阵来提取因子和原始变量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图可以看出,提取的因子中每个变量的载荷值大于0.5,一些交叉负荷的因子和另一些因子的载荷值小于0.5的被舍弃。在这项研究中,七个因子被确定,并且这些因子可以解释总变异的75.813%,问卷效度的测试结果是好的。

(四)因子命名

使用主成分法计算的因子载荷矩阵能放映每个因子在各变量上的载荷。本研究中,对初始因子的载荷矩阵进行了最大方差旋转(目的是为了其载荷矩阵系数向0-1分化)。因子1是一个混合量,包括了“我能听懂老师讲授的不涉及学术性和专业性的英语内容”“我能听懂涉及专业方面英文讲座的内容”“我可以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我能用英语参加非学术性话题讨论”“我能流利地参加学术类英语讨论”这五个变量,这五个变量都是和交际能力有关,因此,可以概括为“口语交际能力”因子。因子2也是一个混合变量,包括了“我阅读课本不费力”“我能不费力地阅读英文专业期刊和文献”“我可以翻译大学英语课本句子”“我可以翻译专业相关的英文句子”这四个变量,这几个变量和“应用能力”相关,可以概括为“英语应用能力”因子。因子3由“我最想提高的是英语听说能力”“我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我最想提高的能力”“学习英语是希望以后出国学术交流或深造”“我最想提高的是考试所需的阅读和翻译能力”“我最想提高的是与专业相关的英语应用能力”变量组成,因为这五个变量和“愿望与动机”有关,因此,命名其为“愿望与动机”因子。因子4由“我希望老师能把专业知识和英语教学有效地结合”“我们的老师英语口语好,但专业知识欠缺”“希望老师多讲解听说读写的基础英语知识”“我们期待老师既懂专业又懂英语”“我们老师专业知识好,口语欠佳”组成,其变量均和教师有关,因此因子4命名为“教师资源”。变量“我们上课时师生以英语交流为主,必要时使用汉语解释”“我希望学校能定期举办学术模拟研讨会”“我们课外有丰富的英语课外活动”“我希望课外有丰富的科技英语类比赛、英语角的活动”构成了因子5,命名为“能力培养环境”。因子6涵盖了“我希望学习多开设与专业相关的英语课程”“我们的教材实用性强,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我对视听资料、工作场景交际语料和业务工作资料很感兴趣”“我们在多媒体环境中教学”这些变量,都是和学习环境与教材有关,所以,命名因子6是“学习资料与教材”。最后变量“我希望考试方式多样化”“目前我们的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目前的考核方式能测出我的真实水平”组成了因子7,由于其均和评估相关,所以命名为“评估模式”。通过因子分析,我们可以将学生对大学英语课程的需求归纳为七个因子,分别是:口语交际能力因子、英语应用能力因子、愿望与动机因子、教师资源因子、能力培养环境因子、学习资源与教材因子和评估模式因子。所萃取的七个因子可以使教师在教授大学英语课程时更明确学生的需求,以及更加有的放矢地进行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来提高教学效果。

四、结论与建议

数据显示,由于现行的英语教材不能满足大多数本科生的学习需求,因此他们对其不满意。学生们更倾向于与其专业相关的英语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传统的单纯讲授基本英语技能的教学材料上。从问卷调查中发现,学生们对视听材料、交际语料库材料和商务英语等教材颇感兴趣。所以,学校应该为学生配备多元化的教材,满足不同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需求。其次,学生们反应目前的英语教师只是擅长口语和基本的听说读写技能,而不擅长与学生专业相关联的英语,使得学生在写论文或者阅读文献时遇到困难。进一步调查发现,英语教师几乎来自于英语系,不具备与学生专业相关的英语知识。因此,建议学院能将英语教师和其他系别的专业教师相结合,制定出合理的教学方法,共同参与教学。其次,学生们反应目前的英语教师只是擅长口语和基本的听说读写技能,而不擅长与学生专业相关联的英语,使得学生在写论文或者阅读文献时遇到困难。进一步调查发现,英语教师几乎来自于英语系,不具备与学生专业相关的英语知识。因此,建议学院能将英语教师和其他系别的专业教师相结合,制定出合理的教学方法,共同参与教学。最后,针对学生的评估系统过于单一,仅仅参照期末成绩作为评定条件。这样不仅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感,在某种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制定新的评估模式时,可以将大学英语四、六级成绩、参与院级或省市举办的,例如演讲比赛、英文歌曲大赛、辩论赛、阅读比赛和翻译比赛等的与英语相关的竞赛成绩等加入评估范畴里。这种综合性的评估模式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作者:徐颖 程晓芳 单位:郑州工商学院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学术英语”课程需求分析和教学方法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2(2).

[2]陈冰冰.国外需求分析研究评述[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1(2).

[3]束定芳.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和定位———德国高校英语授课学位课程及其启示[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