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分析(4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分析(4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分析(4篇)

第一篇:互联网+大学英语课堂环境教师分析

摘要:

在“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盛行结合的当下,本文基于对“互联网+大学英语课堂”中“互联网+”和“大学英语课堂”两部分的详细分析,指出了当下大学英语教师角色转变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试着进一步总结出其更为科学的角色定位。

关键词:

互联网+;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角色

201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正式提出“互联网+”概念。随后,社会各界对此概念引起了极其高度的重视,也纷纷对其进行解读。“互联网+”后面“+”的是传统行业的各行各业。如今,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多项成熟技术的基础上,再加上“免费使用”的互联网思维,“互联网+”在教育行业的应用甚为广泛,并积极探讨在此大环境下,大到教育体制、教育观念,小到具体的教学活动、学习习惯,会在迎合和适应“互联网+”的同时,发生怎样的改变。因此,“互联网+大学英语课堂”就是大学英语课堂和“互联网+”环境的结合。

一、“互联网+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大学英语课堂”

从传统意义上讲,作为育人的主要渠道,课堂指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在教师的指导和引领下,学生集中学习的场所。在现代科技飞速发达的今天,课堂,特别是大学英语课堂历经了数次巨大的变化。教学目标上,虽然集中的课堂学习不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途径,但仍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面对面交流的宝贵途径。因此,语言课堂上,不再以教师将知识点快速有效的传递给学生为目的,而是尽量开展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引导和启发学生积极对语言知识和应用的思考和探索,解决重点难点,激励课下的继续学习。教学内容上,着重对精选典型的语言知识点及常见错误分析,适当减少了重复性的语言训练部分,相应地大量增加相关的背景知识的材料,力求从历史、文化、文学等知识素养等方面全面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多选择了适合思考、讨论的专题性或社会现象为话题,并注重时时紧扣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及人文热点问题。教学方法上,相比传统的语言课堂,学习气氛更加轻松,更加注重语言的实际应用,课堂大部分时间多以师生之间的互动为主,多采用以任务型和交际型为主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实现锻炼、检验、纠正和熟练语言应用的目的。

二、“互联网+大学英语课堂”中的“互联网+”

早在互联网,甚至是计算机刚刚兴起的时候,其在教育,特别是外语学习领域中的应用就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由此在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领域中,产生了计算机辅助英语学习(CALL),移动辅助英语学习(MALL)之类专门研究新技术带给外语教学变革的分支。如今,“互联网+”是集绝大多数为免费的全球资源、数据库、时时通讯等为一体的平台,而且已经渗透到大学英语课堂上下的方方面面,已相互融为一体,成为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作用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类:为大学英语课堂提供资源。目前几乎市面上的教材及英语出版物都配有相应的电子光盘,而且在网络上,师生随时几乎可以搜索到文字类、音频类(听力、有声杂志等)、视频类(在线课程、公开课等)等任何学习资料。为大学英语课堂提供工具。电脑及移动设备上的在线字典、句法库、范文库、百科类等,使得师生几乎无需依靠纸质工具文献就可以时时查阅到任何知识点。为师生英语学习提供技能性的知识。可以利用互联网上的相关产品,在课余时间,模拟真实的语言使用场景,并提供大量的相关词汇和指导练习。为师生提供考试辅助的知识。“互联网+”使各类语言等级考试的各类多媒体材料、应试技巧、经验交流等唾手可得,使得师生及时掌握各类考试的政策变化,题型调整及最佳复习方法。为大学课堂某教学方面提供评价。越来越多的评测网专注于语言学习的各个部分,如“批改网”、“雅信机辅大学英语写作端”等,为课堂作业提供快捷、科学、数据化的分析和评价。为师生英语学习提供交流平台。如今的微信及公众号、腾讯、论坛等社交终端都已成为师生随时随地教学信息、实施互动的重要渠道。且打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极大限度的营造了真实的语言学习及应用环境。由于“互联网+大学英语课堂”兴起后,师生在大学英语课堂上下的教学及学习方式和途径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这使得当代大学英语教师一改之前单一的角色定位,面临着多重角色的严峻挑战。而其教师角色可大致分为由“大学英语课堂”和“互联网+”的多重定位构成。在“互联网+大学英语课堂”环境下的“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现有语言水平的基础上,设计开发能够最大限度及其学生参与兴趣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开展对话、自学的互动活动,并及时给予正确的反馈、评价和总结;对语言中重点难点精讲精练,并激发学生课下自学的积极性。在“互联网+大学英语课堂”环境下的“互联网+”环节中,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现代科学技术,不断的尝试新的技术,特别是着重利用学生群体中广泛使用的软件或平台,基于教学方法、结合学生“快餐式”阅读和获取信息的习惯及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开发、多媒体方式的相关学习资源和练习,以更好地引导、掌握、监督、评价学生课前、课后的学习。

总之,是由简单的学习资源的“灌输者”转变为系统的“提供者”,以弥补其对课堂与课堂间知识传授的脱节,和对学生课余时间指导的缺失。综上所述,只有深刻理解“互联网+大学英语课堂”的特点和当代大学生特有的学习习惯,转变在其新环境下的角色定位,大学英语教师才能够充分利用发达的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和课余时间迎合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更为高效的进行语言学习。

作者:谷倩 单位: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曲大为,赵福政.“互联网+”对高等院校教育改革刍议[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5(9)

.[2]解继丽.“互联网+”引领教育改革新趋势[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5(2).

[3]靳琼.微课时代大学英语教师角色的转变[J].学校管理,2015(11).

第二篇:MOOCs大学英语课堂环境生态研究

摘要:

近年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s对我国高等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冲击了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本文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出发,提出MOOCs背景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相关策略,系统化知识结构,促进学生构建严密的英语知识体系;激发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大班教学小班化,维护教育系统生态平衡;解决好评分问题,建立生态化教学质量测评体系,以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

MOOCs理念;教育生态学;大学英语教学

2007年,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课程研究》提出,“高等院校发展教育必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计算机与英语教学一体化,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网络技术为支撑[1](P7)”,使英语教学摆脱了时空限制,让学生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而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技术衍生出了MOOCs这一新的教育形式,对大学英语教学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结合MOOCs这一全球教育大背景,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对大学英语教学课堂活动进行分析,针对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利弊,除旧布新,提出有利于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策略,以实现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新一代大学生的目标。

一、概念界定:MOOCs和教育生态学

(一)MOOCs

MOOCs,即“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它具有规模大、共享性强、个性化突出、互动性优良、社会性广等特征。MOOCs是一种参与者和课程资源都分散在网上的课程,只有当课程是开放的、参与者达到一定规模时,这种学习形式才会更有效。MOOCs不仅是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的聚集,更是一种通过共同话题或某一领域的讨论将教师和学习者连接起来的方式。目前,占据主流地位的三大网络学习平台分别为Coursera、edX和Udacity,三者并称为拉动MOOCs全速前进的“三驾马车”。

(二)教育生态学

教育生态学是交叉学科之后衍生出的新研究领域,其主要特点是应用生态学理论,研究教育实践活动和教育问题,探索教育策略。生态学理论中的基本概念主要为:种群、生态链、生态环境、生态系统、生态平衡和生态因子等;其基本理论有限制因子定律、生态位理论、花盆效应、群体效应等。教育生态学中,大学课堂生态环境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把一个课堂当作是一个生态系统,只有不断开放更新,才能有更好的状态,更强的生命力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生态环境现状

(一)大学英语教学课堂生态化环境单一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班级生态环境发展不良,“花盆效应”明显。多数学生的英语学习局限于教师安排的特定教学内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虽然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应付短期内的考试,但我们发现,当学生离开校园进入社会后,往往觉得自己所学有限,知识结构零散且体系松散,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是“局部生境效应”带来的后果,学生在人为创造的条件下学习得不错,一旦离开设定好的环境,就失去了学习能力,容易被淘汰。

(二)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较差

目前,大学生们学习英语的主动性普遍不高,多数学生学习英语的功利性强,缺乏学习兴趣,内生动力不足。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群体效应”尤为凸显。面对着索然无味的课堂,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导致课堂参与度低,学习效果差。由个体影响群体,群体再影响整体,从而对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产生不利影响。

(三)教学规模超过耐受范围

现行的大学英语大班教学,虽然经济效益较高,但由于班级规模过大,甚至超过了课堂这一生态环境的耐受范围,成为限制英语教学的限制因子,难以实现师生生态位的优化。在大班教学的环境下,学生和教师作为英语课堂的两大重要因子,未能及时、合理地进行有效互动,导致师生距离感较大,学习气氛不浓,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四)评估体系缺乏科学性

据调查显示,在多数院校的评估体系中,课堂表现、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的分数占比较大,而网上自主学习的权重却很低,甚至为“零”。这样的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虽然“大家对评估性的理念接受度很高,但将学生的网络自主学习成绩纳入到整个评估系统的后续工作却不到位”[2]。导致评价体系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英语教学效果不佳。

三、借鉴MOOCs优势优化大学英语课堂生态

借鉴MOOCs的优势,“使一定时间内课堂整个生态系统中的学生个体和学生整体之间,通过相互交流学习和信息传递,相互联系,达到协调统一的状态”[3](P20-25),需要对当前的大学英语课堂生态进行反思和改进。

(一)系统化知识结构,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英语知识体系

受上课时间限制,教师教授的知识零碎,缺乏完整的体系,而学生学习英语基本是过目就忘,学习效果较差。MOOCs课程严格依照知识单元标准来安排,能够打破“花盆效应”给英语学习带来的负面影响,消除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弊端,让英语学习者系统性地复习和巩固自己想要学和正在学的东西,从而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借助MOOCs的优势,合理利用英语教学网络资源,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MOOCs自由登录课程网址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英语知识体系,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二)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生态学中有生物多样性和生物主导型原理,而主导性和多样性的合理配备是实现持续发展的前提。”[3](P20-25)根据生态学理论中的生物多样性原则,大学英语课堂除教授学生课堂知识外,还要以课外知识为辅,让学生主动学习其他知识,如时政热点、科学原理、社会常识等,实现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及学生能力的全方位发展。MOOCs平台上,网络教育资源多样且专业化程度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利用这些有利资源,使其在完成日常英语课堂学习任务之余,涉猎其他方面的知识。此外,MOOCs环境下的外语自主学习是依托网络学习平台进行的,学习者通过自主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式、安排学习任务、监控学习过程、评估任务完成情况;熟练运用各种学习技能,如视听技能、阅读技能、翻译技能等;同时熟悉如何在线求助、主动参与讨论、分工协作等方法,从而实现“自定步调、自选时间、自觉作业和自由交互”[4],有效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实现大班教学小班化,维护教育系统生态平衡

“教育生态过程中存在着社会群聚性现象,个体趋于群聚,因而影响整个群体的状态。根据生物圈里优胜劣汰的原则,大学英语课堂这一生态系统的资源承受力、环境容量总是恒定的。”[5]当个体总量超出环境所能承受的最大范围时,正常的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运转不协调,甚至崩溃。因此,大学英语教学采用大班教育并不可取。高校应自足大学英语教学现状,通过其他渠道解决教学资源和教师资源有限的问题,实现课堂人口密度的生态平衡。MOOCs背景下,教学资源全球共享,全网互联,教师可依托MOOCs的大规模、开放性等特点,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资源,通过合理利用资源,在互联网这一虚拟空间中实现大班教学小班化,把大班分解成几个小组,组成网上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和测评,进行个性化、针对性强的教学,保证学生学习环境的稳定和学习主动性的提高。

(四)解决好评分问题,建立生态化教学质量测评体系

陈坚林教授[6]曾说,“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人际关系中同时出现学习者和计算机时,计算机要被容纳入教育体系内,作为这个生态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生物链,不该被排除在外。”网络作为教育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应被接纳并发展成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部分。例如:通过设计网络英语学习评价表,对学生的单词量、实际运用技巧及学习态度等进行评估,使学生客观认识到自己现有的英语水平,以及自己未来职业对于英语水平的要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紧迫感;通过建立学生网络自主学习情况统计电子档案,对学生借助网络学习的英语知识进行统计和储存,为学生呈现一个直观的英语学习变化统计表,使他们切身感受到自己英语能力的变化。同时,档案还应包括对学生英语学习的问题分析和改进建议,使学生能通过这些建议自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授之以渔”的方式提升其英语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建立网络英语学习互动交流体系,开设网络英语交流论坛、组织网络语音交流活动以及网络英语知识问答等活动,使学生在交流中看到自身缺陷,通过彼此之间的互动互助找到自主学习英语、提升英语水平的方法[7]。

四、结语

运用生态学的相关理论解读MOOCs背景下的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环境,对指导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意义深远。这是顺应当前英语教学实际的需要,也是大学英语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尽管目前的理论还有待进一步构建和完善,但随着更多研究和发现的深入以及大学英语课堂环境生态的重塑,大学英语教学将翻开新的篇章。

作者:黄杉杉 单位: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王守仁,王海啸.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现状调查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方向[J].中国外语,2011,(9):4-17.

[3]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4]王萍.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新发展与应用:从cMOOC到xMOOC[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3):13-19.

[5]刘长江.信息化语境下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的失衡与重构[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6]陈坚林.从辅助走向主导——计算机外语教学发展的新趋势[J].外语电化教学,2005,(4):9-12.

[7]王理娜.艺术专业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形成性评估模式的实证研究[J].高教学刊,2016,(9):55-56.

第三篇:大学英语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研究

[摘要]

当前的大学英语课堂中师生的互动意识普遍不强,频繁的出现学生参加互动的机会不均等问题,这些问题也正是我们亟需解决的新课题,当前的趋势要求我们不断的反思,找到问题的关键,交往行为理论正是我们思考的重点,该理论中理性交往、平等对话等观点同我们的需要精神不谋而合,为我们提供有效策略。

[关键词]

交往行为;大学英语教学;师生互动;理性交往;平等对话

一、引言

当前的教学环境亟需我们构建新的师生互动结构,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社会竞争的本质是人才的竞争,大学教学是培养人才的基本单位,但是现今的课堂应该如何改革,值得我们深刻反思。传统的教师主体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合教学的发展,不再适应课堂教学的需要,要想实现真正有效的教学,就应该将学生作为重点,为其构建一个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实现人才的培养。而第一步就是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英语是语言的教学,语言学习者的表现直接影响教学效能,交往教学迫在眉睫。在我们提到的交往行为理论中,提倡主体之间相互信任、平等对话、民主合作,以及要互相理解。这些精神与我们要努力的方向而言是有益的指导,也能够提出相当强大的借鉴价值。

二、交往行为理论核心内容

(一)生活世界

此概念指的是社会、文化以及个性这三个层次结构,社会是制度规范化的社会整合;文化是交往主体自身所具有的传统和信仰,语言结构或者知识储备等;最后的个性指的是每个主体在语言和行为两个方面的特点。生活世界就是要求成员协商,从而顺利地同他人互动生活,进一步维持社会的良好秩序。

(二)交往行为的类型分类

同躯体运动有所不同的是,行为是要求个体遵循一定社会规则的,有目的地完成一系列动作。第一种是目的行为,这种类型主要是为了达到目的,就是运用有效的方式,达到最为理想的效果。第二种是规范行为,指的是社会成员在社会的生活中是遵循规范的,超脱规范之外的行为是不被允许的。第三种是戏剧行为。具有这种行为的人经常在别人面前表演行为,参与者与参与者之间是互相构成观众关系的。

(三)合理交往

理性,一直都是我们探索的一部分,主要是通过自由和发展,达到人与世界的和谐统一。交往合理性基本要素第一点是语言性,交往必须存在于语言当中,语言是交往的基础。第二点交往合理性同时要具有主体性,并且互为主体,这是交往合理处理也是解决问题的条件。第三点要素是交往合理有着暂时性和可变性,通过交往合理达到的共识不是绝对的,而是暂时的、脆弱的。

三、目前大学课堂中存在的互动问题

伴随着将学生作为主体这一个教育理念的发展,课堂教学问题不仅是关注教师如何教学,而且同时注意学生如何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言语和肢体也是师生交流的重要途径。当前大学课堂教学,由于学习压力不大,更容易扭曲师生互动形式。教学中教师授课本应该对于学生产生无限吸引,这样才能够在认知和情感双方面产生愉悦互动,而现今有的课堂中,师生气氛相当沉闷,这与教师的互动意识存在相当直接的关系。首先是教师对于学生主体的认识存在偏差。以往传统的教师教学是以自身为主体的,通常否认学生互动和合作的本质,甚至忽略了学生的平等,教师在课堂上往往是一言堂,占据大部分甚至全部的话语权,只有很少的学生能够受到教师的重视,课堂失去了应有的生机。第二点是老师对于学生缺乏应有的人文关怀。很多教师认为教学中课堂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场所,将大纲和教学计划作为重点,只是关心学生成绩的高低,而不是关心学习效果的优劣,这种缺乏关爱的课堂,使得学生更加不愿意同其他人进行沟通,十分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第三点是教师模糊互动意识,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方式对于互动效果影响很大,有很多的教师对于互动性的理解相当模糊,粗略地认为师生之间问答就是所谓的互动,丝毫没有考虑到互动对于学生的发展,还有一部分教师将师生互动认为是用热闹的环境完成教学任务。因此,互动的概念被认为是一种完成任务的手段,工具性的认知要提升到交往理性的高度上。师生间的关系一定是互相尊重互相理解,这是我们要构建的目标。

四、交往行为理论对于课堂教学的启示

(一)新型师生互动的基本特征

首先就是教学中师生互动要强调学生个性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发展学习者的个性,使得学生能够在我们高校的教育中不断成长,成为具有独立和健全人格的人。其次是师生互动本质上是交往过程,教学过程中的交往是十分重要的,没有沟通就没有课堂,互动就是交往的过程,师生之间要通过各种媒介,比方说语言或者动作,实现多维度的互动。第三,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改变以往教学结构。以往的课堂在空间上的结构是秧田似的分布,十分不利于学生之间的沟通,也不利于教师主动拉近距离,新型的师生互动形式就是要改变这种空间的形态,从而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二)师生互动实现科学与生活的结合

因为其贴近生活,不是死板地按照学校教材统一安排的设定标准,能够体现广阔的互动背景,让学习者带着问题去思考,在生活中寻找答案,同时在生活中发现科学的问题,在课堂上得到解答。

(三)新型的师生互动要加强对话

要想实现交往,就必须通过对话的形式,交往理性是共识的关键。师生间的对话要重视同生活的联系,并且要营造出一种适合学习者发展的教育氛围。这就要求教师要全面地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注意到每个个体之间的差异。还要避免刻板记忆以及死记硬背等传统方式的出现,用交往对话的方式达到学生理解知识的目的。最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提问,知道学生不理解的知识点是哪方面,在讲解的基础上激励学生多去实践,建立认知与实践的联系。教学中的对话通常有三种形式,一种是师生之间对话,这是最基本的形式,另一种是学习者之间的对话,这是平等交流的重要手段,也是对于师生对话的补充。最后一种是教师和教材之间的对话,这种对话的抽象性在于超越时空,教师要有着对于历史和现实双方面的理解能力,这才能够作为一个合格的教授者,将经验传授给学习者,提高学生认识的水平。

(四)师生关系应该向主体间性转换

教学中师生交互的概念就是要在教学中产生有益的作用,强调互动的教学关系,本质上是以人文本的教学理念的实现,这就要求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要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课本,教师在这个时候就要有相当强大的专业知识和人格魅力。同时,要开始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共鸣,教师不能忽略同学生的交流,应该正确地表达自身对于学生的情感,使得学生受其感染带动学习。具体的重构课堂上师生互动模式的策略有以下四种:第一种就是创造情景策略。指的是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状态,为学生营造一种课堂氛围,这也是启发教学的重要组成的部分,激发学习者动机,促使其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第二种是动静结合。这一策略讲的是教师要时刻注意丰富教学形式,要将讲授、倾听以及思考和讨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课堂的节奏带动得松弛有度,充满韵律。第三种是营造氛围策略。和谐的氛围有利于更加有效的学习,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或者是音像等作为直接的感官,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并且用积极的氛围催人上进,多采用正面态度,使得学生主动地参与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优秀的合作品质,这样才能够使得学生面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时,用合作的品质对待人,用合作的目光看待人,用合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五、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在本质上是一种交往行为,教师和学生之间本应该是相互尊重,平等沟通的,但是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使得互动的教学效果并不是十分的明显,交往行为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如上述的解决方式,教育者应该将其融入到自身的教学活动中,用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达到良好师生关系的重构。

作者:王璐 单位:齐齐哈尔医学院

[参考文献]

[1]威廉•奥斯维特.哈贝马斯[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8:2-6.

[2]夏巍.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探析[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3]曹卫东.曹卫东讲哈贝马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3-9,11-14.

[4]欧力同,张伟.法兰克福学派研究「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23-28,98-104.

[5]贺天忠.本体论的现代语用及内在学理透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6).

[6]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第一卷)[M].曹卫东,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303-312.

[7]王玉平.全球化视野下的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07.

第四篇:“讨论”与“演讲”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

摘要:

“讨论”和“演讲”已成为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文章阐述了“讨论”和“演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探讨更有效的课堂教学互动方法,指出了这一模式下的教学实践对进一步改善课堂教学效果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

英语课堂;讨论;演讲;互动;反馈

作为一门国际化语言及重要的交流工具,英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同时也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特别强调教学模式的改变,提出以学生为中心,在传授一般语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1]。因此,本文结合我校学生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特点,以教材为依托,尝试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讨论”与“演讲”相结合的活动方式,改进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1“讨论”与“演讲”教学模式的设置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和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2]。“讨论”和“演讲”正为学生提供了这样的真实环境。“讨论”是英语课堂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而“演讲”能使讨论结果得到验证和升华。“讨论”是过程,“演讲”是对结果的展示。

1.1讨论任务的布置

大学英语为大班授课,人数在60人以上,小组讨论活动以6~7人为佳。讨论内容以所学课文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环境设计讨论题目,或鼓励学生在此范围内自拟题目。在讨论活动进行之前,教师应向学生说明“讨论”本身不是目的,它是“演讲”的序曲,是展示讨论成果的途径和手段。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课程设计者,为学生提供和创造语言实践机会[3]。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后阅读,查找与讨论主题相关的材料信息,以及面对众多的材料如何思辨、如何取舍。在最后的演讲阶段,学生要借助PPT完成展示和陈述。教师要为学生讲解和演示PPT制作要求,如关键词、字号大小、背景颜色等,为学生的精彩演讲提供帮助。

1.2相关主题问题的设置

在讨论中,师生通过设计与主题相关的问题,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建构与讨论主题相关的更有意义的信息。美国教育家本杰明•布卢姆认为,问题的设置分为2个层次,低层次的提问包括知识和理解提问,高层次的提问包括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提问。低层次的提问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高层次的提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4]。随着讨论活动的深入,学生思考的问题不再停留在低层次阶段,学生会更积极地思考生活、社会和人生,将思考的问题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教师有意识地增加高层次的提问,训练学生如何做出对高层次提问的反应。本文以《新标准大学英语》第3册第1单元课文“抓螃蟹”为例。课文内容介绍:儿子即将大学毕业,各种压力接踵而至;对毕业后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职业,父子各有想法,但父亲没有强行否决儿子的选择,只是通过“抓螃蟹”的故事让儿子明白一个道理,即:不要受别人的影响,了解自己的能力更为重要。结合课文内容,合理设置讨论的问题。(1)设定讨论主题。讨论主题为“大学生活和职业选择”。(2)设置低层次的问题。①学生毕业在即,与以前相比大学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②学生们如何忙于规划自己的未来?③父亲讲了什么样的故事?故事使儿子明白了怎样的道理?(3)设置高层次的问题。①学生应该怎样规划自己的未来?②学生如何更好地了解自己?③帮助学生就业是大学教育的一部分吗?讨论过程中,教师的监督和指导尤为重要,通过观察,教师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纠正。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扮演积极的角色,善于发现学生富有创造性的观点,并适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1.3课堂演讲

“演讲”是实现从语言输入向语言输出转变的最佳途径,更是一个小组综合能力的体现,小组成员应在“演讲”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5]。“演讲”分为“表演”与“讲谈”2个部分。英语教学内容大多与日常生活相关,所以角色表演必不可少。语言教学也是在传播不同国家的文化和各种风俗礼节,所以应让学生在理解的同时学会比较,并鼓励他们“讲谈”自己的想法。(1)表演。对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内容,要求学生以短剧的形式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欣赏。学生经过讨论、整理笔记和编写剧情对话,对语言的掌握和运用会有一个质的飞跃。以《新标准大学英语》第3册第5单元课文“在乔安妮餐厅就餐”为例。背景设置为乔安妮餐厅,角色包括年轻黑人乔希、罗杰斯议员、餐厅领班及其他顾客。从剧情冲突到高潮再到结尾,学生都能较好地把握人物的表情和心情。最令人满意的是,学生能运用适当的语速和流利的语言演绎不同角色。尽管表演技巧青涩,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确实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2)讲谈。“讲谈”即“展示”或“陈述”自己的观点。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经过精心准备,学生会期待走上讲台,汇报最后的成果。整个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教师讲评。由于教师一直在对学生的“讨论”和“演讲”进行监督和指导,教师的讲评会起到建设性的作用。

1.4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作为“讨论”和“演讲”活动的序曲,学生能有效地独立完成获取知识和信息,这也是必备素质之一[6]。在课后准备过程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加强为学生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创新环境。在实践课后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学生希望每个成员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并担负起自己的职责,小组成员的认真配合是成功“讨论”和“演讲”的基础。合作学习不仅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更体现了团队精神,而个人能力在团队合作中也得到了一定的展示和提高。

2教学实践反思

“讨论”和“演讲”相结合的教学互动形式为学生提供了口语表达环境,更是检验学生语言知识“输出”的有效平台[7]。教学中发现,那些在课堂上常常沉默寡言的学生,其实在内心深处非常渴望像大家一样自信地展示自己。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讨论活动,这些学生表现出了积极的一面,并且在演讲过程中发挥出色,从而增强了自信心。

2.1学生的反馈

在与学生的交谈中了解到,有意义的课堂“讨论”和“演讲”活动确实提供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语言实践机会,帮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相互分享成果、交流知识信息,学习效果更佳。学生对此种方式的课堂实践活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1)在“讨论”与“演讲”的准备过程中,学生有更多机会阅读相关资料,也学会了如何有效阅读和学习。(2)课堂讨论活动有一定的目的性,学生可以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成果。(3)学生学会创造性地思考问题,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思辨能力有很大提高。(4)课堂氛围好,师生互动性强,能保持很高的积极性。在教师和同伴的指导和帮助下,开口说英语的自信心增强。(5)教师能根据学生表现和反馈适当增减教学内容,设计与现实生活贴近的话题,课堂活动灵活多样,学生参与积极性提高。(6)教师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适时鼓励,学生信心大增。

2.2存在的不足

由于各教学班学生人数较多,课堂上为学生提供讨论和演讲的时间有限,有些话题可能无法进行深入探讨。此外,尽管学生交流机会增多,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增强,但学生口头表达的标准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3结束语

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在设计和指导课堂活动中,应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不断调整授课内容和方式,调动学生自主训练的能动性与创造性。这种方式“既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又可使他们具有洞察力,独立思考及决策能力,甚至创造的冲动”[8]。于英语大班课而言,组织课堂活动会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讨论”与“演讲”的课堂互动方式正逐渐被师生认可。

作者:张金凤 杨瑛 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赵丽霞.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教学策略的探究[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8(11):96-97.

[3]余?.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交互式教学模式[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2):160-161.

[5]黄萍.Presentation教学法在高校文科教学中的探索[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4):367-368.

[6]张涛.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新模式探讨[J].黑龙江科学,2014(12):94-95.

[7]李菁菁.互动式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2(6):109-111.

[8]王丽娜.如何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J].考试周刊,2011(1):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