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英语学生角色定位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中,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课堂的绝对控制者,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活动很少,并且多以简单地问答形式出现,而学生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因此,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较差,尤其是听说能力。针对这些弊端,我院推行了“双主联动”教学模式,从教学过程以及课堂主体角色的定位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创新。本文探索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如何定位学生角色,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双主联动”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角色
引言
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中两个最重要的主体,二者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定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教学过程的顺利展开以及教学效果的优劣。因此,二者的角色定位问题一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以翻译教学法或者语法教学法为主,不注重语言的交际功能,忽略了学生听说能力以及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课堂的权威和主宰者,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大部分时间是教师讲,学生听,被动地接受信息,很少有机会与教师和其他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即使有,也只是简单的问答形式,对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因此,过度强调教师中心地位的传统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挥,导致了“哑巴英语”的出现,并且使很多学生对外语学习失去了兴趣和热情,甚至很多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使得大学英语教学陷入了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针对这些问题和弊端,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刻的反思,对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角色定位问题进行改革和创新,从而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程,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建构主义理论则为此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启示。
一、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观”
源自于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的建构主义认为,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相关。因此,可以较好地阐释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根据建构主义的学习观,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获得,学生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构建者,是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教师或者其他学习者)的帮助,结合自身的原有的知识以及经验,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知识。“意义建构”是学习的终极目标,而学生作为意义建构的认知主体,其中心作用必须要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逐步减少对学生的外部控制,增强学生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教师应该转变为学生意义建构的积极支持者和帮助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合作者和学习伙伴,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院推出的“双主联动”教学模式则是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推行的教改模式,其中“双主”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联动”则是强调师生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能力。
二、学生的角色定位
(一)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参与者,双方参与的程度如何,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优劣。在“双主联动”教学模式下,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和主体作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是坐在教室里倾听的被动参与者,而应该成为积极参与者,即应该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增加学生的话语量,教师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思想,激发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设计中,除了认真研究教学目标,还应创设各种有利于学生进行意义建构的学习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体验中学习。例如,如果一篇文章是记叙文,文中有典型的故事情节,教师就可以通过设计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学生表演完毕后,教师再从语言表达等各个方面针对学生的不同表现提出及时的反馈。学生在准备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既要对故事情节、人物特点、故事发生的场景等方面充分理解,还要思考如何用英语把故事表演出来,从准备到表演的整个过程,其实是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主性、创造性的一个体验式学习过程,表演完毕后来自教师的及时反馈往往是有的放矢,既有针对性,又有时效性。因此,学生的印象也会更加深刻,类似这样的活动与传统教学中教师分析人物、故事、情节、主旨,然后讲解词汇、语法的模式效果会更好。学生从被动参与者到积极参与者角色的转变,其实是教师逐渐减少对学生的外部控制,逐渐增强学生对学习自我掌控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关键,教师应该跳出"Iamthebossoftheclassroom."的观念桎梏,从“一言堂”的绝对控制者转变为学生意义建构的引导者、帮助者和支持者。
(二)探索者
英语语言教学的目标不应该仅限于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能力的培养,更应该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只有语言技能的培养和思辨能力的提高双管齐下,大学英语教学才会更有生机和活力。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不能仅关注词汇、短语、句子以及篇章的讲解,把所有的信息一并灌输给学生,一味要求学生背诵或者机械性练习,而是应该鼓励学生担负起探索者的角色,进行探索式学习。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设计启发式或者引导式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独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学生发挥探索者的角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无限的可能。除了教材内容,教师可以引入更多思想性较强的内容,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要求学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主动去搜集各种信息资料,对资料进行筛选、整合、总结、归纳,使学生在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心和自主性。学生作为探索者,教师同样要发挥好指导者及反馈者的角色,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供及时的指导,对学生完成的任务予以及时的反馈。
(三)合作者
学生作为合作者的角色主要是从学习策略的角度而言。自古以来,中国在教育中就有推崇合作式学习的传统,《诗经•卫风》提到“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古代经典教育名著《学记》中也提出“相观而善谓之摩”“,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许多私塾都采取“高业弟子转相传授”的办法教学;书院更是盛行“切磋”之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大力倡导“小先生制”。这些提法、行为都体现了合作最基本的理念--互相帮助,共同发展。合作式学习理论作为一门系统的学习理论,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是指通过角色扮演、辩论等小组活动,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他们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我国自20实际90年代开始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合作式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提高了教学效果。在我院推行的“双主联动”教学模式下,学生作为合作者的角色主要有两层含义:首先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即在课堂上通过相互合作、共同努力完成一项学习任务,或者课下相互合作完成课后任务,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既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又培养了合作精神;另一层含义则指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师生合作主要是指教师不能仅仅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旁观者和控制者,应该更多的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交流意见甚至分工合作一起完成某项任务,这种合作既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学生营造一种平等融洽的学习氛围,教师也可以在与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更细致地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借鉴,我们平时所谓的“教学相长”意义即在此。
(四)评价者:自评、互评以及教师的评价者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是绝对的评价权威,而学生仅作为被评价者而存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在我们推出的“双主联动”教学模式下,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赋予了其评价者的角色,主要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之间互评以及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传统的评价方式以终结性评价模式为主,在一个阶段的学习结束之后,采用大规模限时性测试的方式用一次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学习结果和教学质量,结果多以百分制体现,评价的是学习内容中易于量化的部分。当然,这种评价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习者在某一阶段的学习情况,但是,这种大规模限时性测试毕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该评价是在非常严肃的氛围中进行,并且是限时性的,学生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部分学生会因此发挥失常,在这种情况下,考试的结果并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终结性评价模式忽略了对其他因素的重视,例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程度、进步程度等;此外,终结性评价模式中,教师是绝对的评价权威,未免有失偏颇。因此,在“双主联动”教学模式下,我们采用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因为过程性评价具有灵活、及时、全面、可持续性的特点,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努力程度,关注学习的不同方面和不同深度,可以从多个角度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水平进行评价,符合人存在多元智能的实际情况。学生作为评价者进行自评,反映了其对自己学习情况的反思,学生自评的角度对教师的教学设计也是很好的借鉴和参考;学生之间互评,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为互评的过程同样是一个思考和学习的过程,对很多学生而言,来自学习同伴的评价更能引起他们的关注和思考;此外,学生作为评价者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评价,可以促使教师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反思并不断改进,提高自身的综合文化素养,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以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为基础,提出“双主联动”教学模式,对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学生角色重新定位,突出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作为积极的参与者、探索者、合作者以及评价者的多元角色,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被动地位。但是,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学过程的两大主要构成因素,一方角色定位的变化即意味着另一方教师要随之。因此,关注学生角色定位的同时,教师角色的变化同样值得我们重视和进一步研究。
作者:徐晓娟 陈莉 李静 单位:海军航空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5]刘学惠《.语言教师心理学初探》导读[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