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措施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措施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措施研究

一、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简述

大学英语是指一门为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设置的英语课程,它也是一门几乎与所有大学生都息息相关的重要基础课。自1949年到1985年,大学英语课一直被设为大学公共课,然而建国以来一直未得到重视,致使公共英语教育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大学毕业生的英语水平始终停滞不前。1984年5月,中国完成了建国以来较为完善的公共英语教学大纲,“分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安排、各阶段教学要求、教学原则、测试和教学组织六个部分”。随着1985年教育部正式通过《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自此大学英语教学发展进入正轨。而1987年起实施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教学大纲的贯彻实施,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进步与发展。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课程主要有三个部分———基础英语、学科专业英语和专业课英汉双语课程。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尤以基础英语为主,忽视了专业英语教学,而且大学英语教学资源又主要集中于注重基础英语的《大学英语》课程。衡量大学英语教学的权威指标就是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过级率。除了《大学英语》这一课程外,大学期间很少开设其他英语课程,针对学生学科专业的英语应用能力以及听力和口语的训练非常薄弱。由此可见,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对学生的学科专业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存在很多不足。

二、大学英语教学问题分析

(一)“费时低效”,与实际需求脱节

大学英语教学存在“费时低效”问题是李岚清同志1996年在外语教育座谈会上提出的。他认为我国外语教学水平及方法等方面均存在“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问题。南京理工大学井升华教授形象地把中国的英语比作是“一壶烧不开的温水”,这也充分说明了中国英语教育的尴尬局面。而这种低效的教学质量导致大学所学英语与实际要求差别很大。现存的大学基础英语教学耗费了大量教学资源,以单纯追求过级率为首要目标,缺乏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所学非所需、所学非所用、所学难以致用,是现在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

(二)与初高中英语教学缺乏衔接性

大学英语是从中学英语的基础上开展的,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应与初高中英语教学有效衔接起来,明确各个阶段的目标和任务,将整个英语教学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流程来考虑。然而,由于中国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机构来负责和协调各级各类的外语教育政策的制定、大纲的研制、课程的设置、组织教材的编写和教学评估,从而导致大学英语与初高中英语严重脱节,缺乏衔接性,从而导致重复教学、重复劳动,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应试现象突出

由于中国传统的“学历至上,文凭至上”思想,再加上社会和教育竞争日益加剧,致使考试的功能被片面夸大。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及学生英语水平测评都是基于四、六级考试指南展开的。但是,对于四、六级考试现存缺陷及其“垄断”所带来的问题并未予以足够的重视和改正。同时,英语考试的负面影响和交换价值被无限放大,并被不断误用和滥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英语应试教育的倾向,造成“考级“”考证”以及“哑巴英语”等大行其道。

三、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措施

现如今,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猛,呈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为了提升大学生的国际竞争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转变“费时低效”的教学现状,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蓄势待发。

(一)构建多层次、系统化的课程目标,倡导全新、多样化的教学理念

由于我国高校的教学资源、学生入学时英语水平及就业去向与职业要求等各不相同,因此在课程设置和课程目标的确立方面须坚持多层次、系统化的原则。在寻求本校发展过程中,各高校可以结合本校的类别和特色等制定校本英语教学大纲。另外,校本教学大纲可以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根据本校的专业特色设定适应本校长足发展的英语课程目标,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各高校英语教学的个性化发展,而且给各学校提供了发挥自主性和能动性的空间。同时,大学英语课程应改变过去教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坚持“双基”“双主”的理念,既以计算机和课堂为基础,同时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把老师从繁重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实现大学英语课堂的革新,建构起基于现代教育技术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挣脱英语教学长期以来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逐步实现个性化和自主性发展。

(二)践行大学英语教学要求,培养国际化人才

结合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和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年下发《大学英语教学要求》,对教学目标界定如下: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方面的能力,要达到可以在工作学习中进行交际的水平,同时,要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以满足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基于这一要求,各高校应严格践行,大学应为每一个专业(英语专业除外)的学生开设专业英语课程,使用英语教材,专门聘请专业对口的海归学者或外籍教师,实施全英语教学,融入实际交际需要,激发英语学习动力,将大学英语与专业学习结合起来,提高学生专业英语表达能力,使我国高校毕业生既能听懂、看懂外文资料,而且能够在本专业领域进行英语口语和文字交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际化对人才的需求。

(三)加大专业英语课时比重,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针对学生学科专业英语能力相对薄弱的问题,建议加大学生学科专业英语的学时比例。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首要难点在于专业词汇量少。因此,将常见学科专业词汇融进基础英语阅读训练材料中,既可以训练学生阅读能力,又可以培养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同时,由于大学基础英语一般在一、二年级就已完成,可在大三或大四就每个专业开设专业课双语教学课程,采用国外原版教材,让学生学到真实的、与国际接轨的专业内容。还可根据学校实际教学情况,酌情加设一门全英专业课,以提高巩固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当然,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有过硬的专业教师团队。首先,教师应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角色,适应信息时代对教育和教师的新要求。其次,鉴于目前很多高校英语教师不懂学生学科专业,而专业教师英语水平普遍不高,既可以根据特定专业的英语教师进行专门培训,也可以对双语教学课程和全英专业课的专业教师进行英语强化培训。再次,教师自身也要争取学习机会,潜心研究英语的同时,还要注意专业知识的更新,扩充知识领域,不断提升个人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我国高校非专业类大学英语教学发展迅速,但也存在“费时低效”,与实际需求脱节,大中小学缺乏衔接性,应试现象突出等问题,社会在不断进步发展,英语教学就不能停滞不前,因此,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任重而道远,还需要更多专家、学者参与探讨,更需要社会的关注与支持。只要我们遵循语言教学的规律,以科学的语言教学理论作为指导,变革现有教学方法,大学英语教学就必然能够顺应时代要求,符合社会发展潮流。

作者:高姣姣 马云阔 单位:东北石油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