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策略(共10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英语教学策略(共10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大学英语教学策略(共10篇)

第一篇:大学英语词汇教学

一、语块理论基础

传统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一个由语法规则支配的符号系统,认为语言运用是由基于规则的系统支配的,语言的生成就是给内在的语法规则填充词汇,把单词按照语法规则组合成句子。这种观点试图把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把简洁的生成性的深层语法系统和实际的语言处理过程联系起来。然而,上述语言处理模式存在很大缺陷:语法规则的运用需要说话者或者听话者对语言形式给予特别的注意,对语法结构的分析要占用说话者头脑中大量的计算资源,而人脑的注意资源是有限的;过度依赖语法规则会影响实时交际的流利性。所以,许多学者认为,在语言学习中,基于规则的形式语言学方式被过分强调,实际上语言运用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范例的记忆系统在起作用。“语言产出不是一个受制于语法规则的过程,而是从记忆中抽取大量的短语单位的过程”。在实时语言交际中,说话者或听话者除了使用语法规则生成句子,往往还得使用“预制语块”来进行交际。

二、运用语块理论进行英语词汇教学

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如何将语块教学法运用到教学之中,提高学生记忆单词的效率,一直是英语教师关注的话题。本文将结合笔者个人教学经历,探讨如何有效地在英语词汇教学中融入语块。

(1)确定语块为词汇教学的重点

由于语块便于储存、提取,而且语块具有整体性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加强语块教学,把语块作为词汇教学的重要内容。首先,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有意识地讲解一些语块构成方面的知识,对学生识别语块的能力进行培训,让学生学会使用语块。在教授课程时,教师应该事先把每个单元出现的语块归类(口语语块或书面语语块),然后有目的地让学生记忆。

(2)在课堂上教师要设计语块

传统上,教师都是按着生词表一个一个讲授单词这种方法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学生的记忆效果也不好如果教师课前做足准备,找出每一单元与课文相关的语块,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如在讲解第二版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时,我们结合着每一单元的话题然后总结与此相关的语块。如在学习中年危机这一话题时,我们可以先提出中年危机出现的原因,然后提出我们如何应对在讲授话题时,适时地提出这些语块,不仅有助于理解,而且有助于记忆也帮助学生理清逻辑关系。

(3)在课堂外学生要反复记忆语块

语言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要反复记忆。在记忆时,我们应该注意语块记忆的整体性。如果把词汇搭配作为一个整体语块输入到大脑中,不但可以准确掌握词汇的用法,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防止学习者的母语负迁移及创造性思维带来的负面影响。语块的记忆形式很多,通常有以下三种:1)语段背诵,老师给出关键语块,学生进行范文复述;2)课堂听写,从感性理解到内化输出,强化对语块的掌握;3)句子改写,通过句子改写和造句促使学生动脑筋活用某个短语或句型。

三、结束语

语块是有效学习语言的材料,学生掌握的语块越多英语表达才会越准确、越流利。因此,语块教学法深入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有其必要性,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块意识,而且有利于学生记忆语块,说出地道、流利的英语,进而达到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学习热情和水平。

作者:张佳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第二篇:大学英语教改研究

一、大学英语教改遇到的问题

1.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

突然对已经有多年固定模式的大学英语教学加以改革,改动或者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定会遭到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社会某些舆论的质疑,这里面的问题一定是有的,压力也一定不小。英语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讲,都是一个“负担”,从小学甚至从学龄前开始,英语就萦绕着每一个孩子的学习,那么也就同时萦绕着每一个家庭,如果大学英语的教改,连锁带动了整个英语教学的课改和教改,尤其是取消小学英语或者学龄前英语的话,那么,无异为每一个中国家庭减轻了一笔经济上的和精神上的负担。当然,这种大刀阔斧的改革,也必然会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

2.陈旧教学理念的挑战

这些年大学英语教学已经有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教育教学理念,如果实施大刀阔斧的改革,一定会有传统的力量予以反对,这就是来自所谓的英语“保皇派”的挑战,也是来自陈旧教学理念的挑战。而且大学英语教改必定会招来陈旧教学理念的挑战,和我们前面提到的“保皇派”的强力反对,因为这种苗头已经显现,在十八大以后提出的英语教学改革中,就可以看出这其中的压力。十八大后英语的改革意向提出后,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引来的众多的英语专家学者的反对。可以想象,如果有朝一日对大学英语实施大力度改革,这一干人等必将会拔剑而起,瞠目而视。然而,无论压力多大,为子孙计也要迎难而上。

二、教改下解决应试教育问题的建议

在大学英语教改中,要立足客观、事实、符合教学发展规律和要求的原则,进行规范课改和教改,力争改革之后能让教育工作者满意、教师满意、学生们满意,这样就达到了预想的教学改革效果。为此,笔者提出五点可行性建议供大家参考。

1.社情民意,做好深入教改的问卷调查

每一次重大的改革都需要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对大学英语的课改和教改更是离不开社情民意,笔者认为在今后大学英语的教改中,应该广泛征求三个层面的意见。一是广泛征求广大高校、高中甚至初中学生们的意见,让孩子们真正道出对英语学习和教学的一些看法和意见,这个层面应该在整体民意调查中占五层的决定性意见;二是广泛征求社会群众、尤其是学生家长的看法和意见,因为从学前到小学直至大学,这一社会群体看到了学生们学习英语的现状,他们有一定的发言权,这个层面应该在整体民意调查中占三层的决定性意见;三是广泛征求教育部门工作者、专家学者的意见,也包括英语教育专家和英语教学工作者,这个层面应该在整体民意调查中占两层的决定性意见,为什么是两层,因为他们是该领域的既得利益者,容易护短或者所提意见不客观。

2.群策群力,做好深入教改的课业调整

教改包含着两层目的,一个是教学理念的改革,另一个是教学内容的改革。无论是哪一层的改革,都需要相关部门、相关高校等共同群策群力地研讨这一个问题,如何做好教学理念的不断创新,如何科学地增删课业内容,这都是需要专家举行专研课题,需要相关教育部门认证和审批,然后最后拍定教改结果。但是,一个原则不能变,就是要确保大学英语教改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以求取大学英语教改的成功。英语课改是一篇大文章,需要从教学实际出发、从学生们的期望出发、从实用有效的角度出发,做好大学英语的教改工作,立足于课改和教改后,更利于指导教学实际,更符合与学生们的期望,更能在实际中实用有效,就基本达到了教改的最佳目的。

3.实行减负,做好教改后适修机制的完善

一次次的大学英语教改,为的就是让大学英语学习更规范化、更科学化、更实用化,再有一点就是要给学生们减负,每每大学时代的学生们提及英语考级,无不痛心疾首,只有少数凤毛麟角的英语高材生窃窃暗喜,这已经成为了大学时代的一道常见而又特殊的风景。所以,笔者建议大学英语教改还要有为学生们减负的目的和目标,最好能有适当修学的大学英语学习机制融入进来,让高校学生们在学学英语时不再恐惧和感到头痛。另外,还要让学生们掌握一个学习原则,不能以耽误学业为代价,放弃或者耽搁了对大学英语的学习和选修,所以在这一点上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大学导员作以定期和适时的提醒,保障适修教育教学机制的正常高效运转。英语减负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广大专家、学者通过科学规划和研究,求得切实可行的减负策略。

4.快刀斩乱,做好教改后选修制度的完善

在大学英语教改的发展趋势中,已经做了相关的预见,即大学英语终有一天会出现选修制,即学生乐意学就可以学,学生们不乐于学习就可以不学的大学英语学习和教改制度。但是,也不是放弃或者取消了大学时代的英语,而是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去自由选择,有的学生因为感兴趣、喜欢英语,则可以选择学习和深造大学英语;有的学生因为考研,或者从事国际学术研究,需要英语这门语言的辅助,这时也可以选择学学英语;还有的则是英语专业人才、高端人才的培养,决定了英语就是该领域大学生的本领和立命之本,这时学生们就会自动选择深造学学英语。总而言之,在实行大学英语教改后的选择制度时,笔者建议千万不要迟疑,而是快刀斩乱麻,同时,还要做好相关教改后选修制度的建立健全和后续的不断完善,从而取得选修的成功。

5.权衡利弊,做好汉英两语之间的取舍

有取就有舍,有的专家学者和英语教育教学工作者提出,如果把英语放在选修或者可以弃修的学习地位上,会不会让“解放”或者“闲适”下来的学生们不学无术,从而浪费了大好的青春年华。笔者认为这一点担忧是完全多余的,因为现在的天之骄子们,更会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更懂得人生的旅途中什么对他们更重要。大学英语让步和予以减负后,高校大学生们会把精力投入到汉语学习和专业课学习,乃至其它感兴趣对就业有益的学习中去。时下就业的艰难,让学生们有了更多喘息的机会,去从事更多自己喜欢从事,自己喜欢选择的知识学习。在汉语和英语两者争夺最佳学习时间和学习周期上,一直是专家和学者不停争论的话题,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很难做出较为科学的评判,但笔者认为一个底线要守住,就是先让学生们学通了汉语,再着手其它外语的学习。

三、总结

综合上述,大学英语教改的成功,需要更多的专家学者、仁人志士去付出能力,如果取得成功,空前的成功,无异是一国教育体制的进步,无异是一个国家整体教育教学理念的进步,无异预示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进步。

作者:龙黔 陈红亮 单位:安顺学院外国语学院

第三篇: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定位

一、教学活动的参与者

在组织进行教学活动(尤其是角色模拟表演)时,综英老师不应该代替学生的角色,这一点是不言自明的。然而,在很多情况下,即使教师知道了这一点,他们也很难做到,因为教师对活动的程序和细节太过于了解,这让他们总是不由自主地把自己当作一个重要的角色。因此,在扮演参与者这个角色时,最有可能对教学活动产生不利影响的莫过于教师主导整个教学活动,无意之中就把自己当作了主角。其实,学生也乐于看到这样的情况发生,因为这样他们会比较轻松地完成任务。所以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的身份只是一个参与者,要给学生多留一些自我发挥的空间,只有这样,教学活动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但是,在综英教学活动中,教师也不能因为怕抢走学生的“戏份”而在参与活动时犹豫不决、不敢参与。因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适度参与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影响很大:不仅能为学生创造一个更易于他们发挥的良好氛围,还能使学生借此和教师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教师的知识深度以及对学习的看法见解都要比学生全面很多,学生可以通过与教师的实际交流来强化自己的知识体系,丰富自己的知识内涵。所以综英教师要注意,作为一个参与者,不仅要明白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更要懂得自己是一注气氛调节剂、是一名沟通咨询师。

二、学生学习的评价者

作为教师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评价是指对学生过去及现在的表现给予一种合理的评估。在一定程度上,学生是很乐于接受教师的这种评价的,尤其是在交际活动结束之后。在综英课堂上,教师必须区分好两种不同的评价方式:错误纠正和组织反馈。在语言知识的精确产出阶段,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实施着控制。此时,学生的错误和失误会被教师在第一时间内纠正。也可以说,在这个阶段,教师的责任就是指出问题所在,然后帮助学生有效解决。在进行完语言知识的精确输出以后,学生进入了自我创作和分组练习阶段。在这一阶段,为了保证学生的积极性不受影响,教师应该采取一种较上一阶段更为委婉的纠正方式。这种委婉的方式不是对问题采取一种模棱两可的态度,更不是对错误放之任之,而是较之于精确产出阶段所采用的纠正方式更为灵活的一种方式。

在语言知识的精确产出阶段,学生必须把所学的单词、短语、句子逐个进行阅读,在此过程中教师指出他们的错误,并立即给予纠正。最后教师要求学生重复阅读纠正后的单词、短语及句子。而在学生的自我创作和分组练习阶段,教师会在适当的时机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错误进行纠正,教师可以不说出正确答案,只给学生一些简单的提示或暗示。这样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以增强他们自我纠错的能力。此时,学生只要知道错误在那儿并懂得怎样纠正即可,没必要再对纠正后的知识进行反复练习。当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教师会对他们的表现进行合理的反馈。这种评价方式的目的在于通过反馈,学生能够了解自身的优点与不足,并在教师给出的反馈意见的指导下,对自己的不足进行改进。这种反馈方式包括内容反馈和形式反馈。内容反馈主要是评价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不能仅仅把这些教学活动看作是简单的语言练习,更重要的是,要把它们当作是真实情景的活动并全身心地参与其中。其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活动来激发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学会把所学内容与实际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学用合一。

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好坏取决于他们是否全身心地参与其中,是否做到了学用合一。为了让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时能更好地融入活动情景,更有效地把语言知识与活动内容相结合,教师在活动进行之前应该和学生讨论活动的背景、所涉及的语言点以及活动的程序。只有这样,才能使活动进行得更加顺畅有效,同时也能让学生在了解这些要点的基础上,更好地在活动中展现自己的能力。形式反馈主要是评价学生在语言学习及语言准确性等方面的表现。通常情况下,它发生在内容反馈结束之后。所以当学生参与交际活动时,教师应该记录下学生在语言学习及语言准确性方面的错误,并在活动后提醒学生引起重视,并及时给予纠正。

三、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对综英教师来说,最重要也是最难扮演的角色莫过于组织者。许多教学活动的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教师是否组织得当。如果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遗漏了重要信息或者发出了自相矛盾的指令,教学中的大量宝贵时间就会在无形之中被白白浪费掉。当组织一个教学活动时,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告诉学生:他们将要说什么、读什么或者写什么,要让学生明了教师给他们布置的学习任务。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保证教学活动顺畅、有序、高效地进行,并在活动结束之后及时地组织反馈。教师事先没有精心思考、组织的话,课堂会变得混乱无序,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综上所述,在教学中,教师的组织指令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综英教学活动的组织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导入活动、发出活动指令和发起活动。在导入阶段,教师可以通过话题陈述或者一些接受技巧的练习来导入活动,这些陈述和练习必须要与活动内容紧密结合。教师可以在这个阶段和学生做一些与活动内容相关的讨论。在导入结束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发出活动的指令,也就是告诉他们活动的程序及注意事项。比如:当教师想组织一个小型讨论会时,他会在活动开始之前告诉学生这个活动的程序:(1)教师列出所要讨论的问题;(2)学生被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针对问题进行讨论;(3)讨论后,每个小组推举一名代表,每个代表进行陈述。在告知完学生任务的指令后,教师就要发起活动了。在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应该检验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活动的要领及活动所涉及的重要知识点。教师也可以通过问询来找出哪一个学生最先完成活动,其目的在于创造一个竞争的氛围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当代的综英教学中,只有对教师角色予以更多的重视,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建立起高效、活跃的教学氛围。而学生只有在这种教学氛围下才能激发出自己的语言学习潜力,更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作者:张超锋 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

第四篇: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策略

一、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

听力策略的研究已有20多年,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都支持听力策略教学的重要价值。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Mendelsohn提出的预测(predicting)、假设(hypothesizing)和推理(inferencing)认知策略,以及Vandergrift提出的元认知策略(metacognitivestrategy),他们分别从不同角度研究了策略对提高听力理解的重要性。认知策略包括考虑如何解决储存和检索信息的问题;元认知策略包括自我计划、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Berne.J.基于相关研究成果,对高水平听者和低水平听者分别使用这两种策略的差异做了概括:高水平听者较多使用策略;关注听力内容的整体结构;控制注意力;抓住文章大意;猜词义;将听力内容和过去经验链接。低水平听者逐字处理输入;主要依赖翻译或关键词策略;受到语言和注意力的负面影响;不检验假设;不会在听到内容与过去经验之间产生联想。Berne.J.的研究成果说明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是影响学生听力水平提高的严重障碍。不少学生把听力理解的挫败归因于听力水平低或听力任务难度等,却没有意识到使用低效的听力策略和技巧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他们听力技能的提高。因此,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增强学生认知和元认知策略意识,教会他们如何让使用策略,使他们在实际操作中能运用背景知识的联想、或基于语篇内容进行推理和猜测来合理判断听力材料的信息,从而成功地完成听力任务。

二、语流切分

语言系统的进一步专业化是将连续的语流分割成词语,从语流中正确地切分词语是听力理解的重要能力。相关的研究理论认为语流切分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有语音结构线索、句法结构线索和语义结构线索等因素。英语学习者在听力过程中主要依赖语音结构线索来切分词语,他们不可避免地将母语的语流切分法运用到二语听力理解中,而母语对语流切分的负迁移会导致不正确的语流分割,给学习者听力带来困扰。为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母语语音结构特征和英语语音结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两种语流切分的异同点,有利于正确地切分语流。

三、词汇的广度和深度

词汇的广度是指学生所掌握的词汇量多少,词汇的深度是指学生对已有词汇的综合使用的程度。听力理解能力虽然受到非语言知识的影响,但其过程中对词汇的识别、语流的正确切分、语言表达的复杂度以及信息的处理等都有赖于词汇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词汇量的多寡对听力理解的影响毋容置疑,StahrL.的研究揭示了词汇深广度与听力理解的相关度为51%,研究还显示,5000个词汇是一个临界点,达到5000的词汇量,听力成绩就会有大尺度的提高。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也发现,听力能力较差的学生普遍存在词汇量不足的问题,使他们在听力理解过程中不能按预期方向去联想和猜测。教师应该把词汇的记忆和学习作为听力教学内容之一,通过派生、合成、转化、词缀、反义词、近义词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词汇记忆的网络结构,同时将听、说、读、写的词汇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对在不同语境下复现的词汇能产生丰富的联想,有利于他们对新词汇的处理加工,使所记忆的词汇贮存在长时记忆里,这对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以及构建系统的词汇知识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或开设选修课等其他途径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拓展词汇知识。

四、听力焦虑

Krashen认为,影响语言学习的三大情感因素是焦虑、动机和自信,其中焦虑是影响学生语言习得的重要心理因素。外语学习的焦虑包括阅读焦虑、听力焦虑、交流焦虑和考试焦虑等,研究证明,听力焦虑排在语言学习焦虑之首。因为,听力理解的即时性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及时迅速地处理语言输入信息的同时,还要兼顾注意力、时间和资源的适当分配,那种挑战学生极限的听力任务带来的焦虑对高水平听力的学生来说是“促进性焦虑”,而对低水平听力的学生则是“抑制性焦虑”。听力教学要综合考虑到干扰学生听力理解的各种因素,利用情感策略将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5)多媒体网络资源多媒体网络提供真实的影音材料,把目标语的真实语境带到课堂,利用直观生动的画面和情节内容来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可理解性输入,学生基于特定的视听场景,开展复述、对话、讨论等听说训练活动。课堂上教师转换角色和职责,针对不同的视听内容开展生动有趣的任务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因素,引发他们乐于参与课堂学习的动机和热情,听力教学将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五、结论

听力理解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不仅涉及语音、词汇、语法、语义、语用等语言层面的知识,还涉及到策略、情感、态度、兴趣和动机等非语言知识,因此,听力教学的任务除了训练学生的语言技能外,还要重视策略教学,通过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策略交替训练使学生在听力理解过程中能有效选择和熟练运用策略,改善听力理解的心理模式,从而真正提高听力水平。教师应避免费时低效的纯语言的教学模式、方法与手段,将听力策略训练贯穿在教与学环节中,关注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因素,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引导学生在听力理解中利用背景知识、语篇结构以及语境等线索来补偿信息差,从源头上解决听力低效和听力失败的难题,使大学英语听力策略教学真正发挥作用。

作者:卢少雯 单位: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外语系

第五篇: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一、元认知策略及其在教学上的作用

元认知策略是一种高级的执行性技巧。在外语学习中,元认知策略指学习者利用认知处理知识,通过对语言学习的计划、监控和评估等手段来调节语言学习,是为了成功学习一门外语而采取的管理步骤。元认知策略包括预先准备、预习、定向注意、选择注意、自我管理、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等方面。在学习的各个环节中,学习者都可以运用元认知策略来审视自己的学习过程和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国内很多学者对元认知策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做过研究。纪康丽通过总结前人的研究,得出“对学生进行元认知策略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管理和支配自己学习的能力,根据自己的目标和需求选择方法并在学习中采取主动地位”;李俊通过实验指出“元认知策略对于成绩排名比较靠后的同学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的确有很大帮助,对个体的帮助大小因人而异”。肖武云、王晓萍、曹群英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元认知策略训练对学生自主学习水平有很大影响,能极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水平”。所以,通过前人的研究,我们发现元认知策略在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自主学习水平和综合成绩上都有着一定的作用。

二、元认知策略在大学英语听力课堂上的应用

在听力课堂上,教师除了给学生放听力材料外,很多时候也在告诉学生听力技巧。听力技巧的传授属于语言学习策略范畴,而学生的基础千差万别,很多时候这些学习技巧在不同的学生身上效果千差万别。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应用元认知策略,让学生自己去计划、监控和评估自己的学习效果,则可能更大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取得更好的效果。培养学生使用元认知策略的意识,教师可以把对学生的指导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部分,下面就是在这三个部分中教师具体可以采用的方法。

(1)课前准备阶段

这个阶段可以在上过几次听力课以后进行,这样学生能够大致了解到这门课的具体内容和自己存在的问题。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做一份学习策略问卷,从而掌握不同学生在学习策略上的差异。在做问卷之前,教师应告诉学生做这次问卷的目的以便得到真实可靠的信息。根据问卷结果的统计,教师能够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习策略问题,并在上课时有的放矢,做到对症下药。

(2)课堂阶段

在学生做完问卷后,教师应该第一时间在课堂上告诉学生问卷的结果,并指出学生在听力学习策略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如很多学生在听材料时以单词为单位,往往听懂了几个单词,却不明白整篇的意思。其实听材料的关键时明白主旨大意,所以关键的句子和意群才是听懂材料的核心。然后,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什么是元认知策略,并指出其重要性,让学生有意识地去监控自己的听力学习策略。在课堂阶段,教师告诉学生元认知策略包括哪些内容,并举例向学生说明元认知策略的应用,如在对听力材料的把握上不要局限于单词,要选择注意一些关键的句子和词组;第一遍听材料时没弄清楚大意,应及时分析原因,争取在第二遍中解决问题。通过举例子,学生能认识到有意识地去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接着,教师应该让学生把元认知策略应用到自己的听力学习中。这个时候,教师在课堂上听完一段材料以后,应该有意识地多给学生预留一些时间,让他们去思考自己这一次听力中存在困难的原因,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几个选择,如:材料本身语速太快;注意力不集中;重点词汇不会等等。俗话说“习惯成自然”,教师在教学生使用元认知策略的前几次课可以稍微放慢速度,到后面学生已经习惯自己去思考如何去学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适当加快教学进度。

(3)课后阶段

课后阶段又可以一分为二:自我评估阶段和延伸阶段。在自我评估阶段,学生对自己的元认知策略的使用情况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教师可以采取两种方式进行,一是让学生完成自我评估表,二是写出自己对上课材料的真实感受。这样既可以让教师看到评估表上数据化的东西,又可以让教师知道学生对上课所选材料难易程度和学生对材料掌握情况的感性材料。在延伸阶段,教师布置可督促学生巩固学习策略的课外活动。教师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材料,让学生在听前先想好在学习策略上要注意的问题,并弄清作业的要求;在听的时候注意弄清大意;在听完后进行反思,并提交网络日志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但是教师要注意课外自主学习材料的选择,根据不同时期的重点,选择的材料可以变化。第一学期可以趣味性和话题多样性为主;在临近考试的时候,可以从不同的题型入手,提高学生的解题正确率。

三、结语

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元认知策略让学生不仅仅是停留在对听力材料的反复捉摸上,而是关注自身,关注自己的学习策略,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实践的好方法。但是怎样去更好地让学生去运用元认知策略,还需要在课堂实践中去不断完善。

作者:彭敏 单位:长江大学一年级教学工作部

第六篇:大学英语翻译教程

一、大学英语教学背景下的翻译教学

1.理论依据

在大学英语教学的背景下开展翻译教学活动,是有充分的理论依据的。学术界认为,翻译教学并不是单纯地教授语言,而是传授翻译技能,从而提高大学生语言翻译水平。西班牙学者Pym指出西班牙学术界的权利结构决定了翻译课程现在是、将来也一直是学习外语的一种手段,要求学生学习翻译前彻底掌握外语是不符合现实的,因为翻译课堂将空无一人。每所大学都有专门的翻译专业、翻译学院,他们所开展的课程大多是狭义的教学翻译——即一种语言学习方法,学生无法真正从中学习到翻译技能,无法掌握两种语言。因此,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翻译课程,无论是否针对语言类专业学生,都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翻译教学,而是教学翻译,这是一种本质错误。

2.现实需要

在国际化的今天,翻译教学应该同时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同时适应素质教育和素质教学的要求。在大学英语教学的背景下,翻译教学是必然要素。罗选民列举了开展大学翻译教学的四个原因:(1)中国90%以上的学生都是非外语专业学生,大学英语教学普及而成熟,学生英语水平普遍较高,学生对翻译的认知能力不会因为选择了非外语专业而改变,置大学生的主流群体于不顾的做法脱离实际;(2)翻译既是一种教学手段,也是教学目的之一;(3)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占有的比重较大,享有的资金较多,没有必要浪费这一方面的资源;(4)全球化时代和信息社会需要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翻译人员,而仅凭小范围的翻译教学根本不能满足需要,况且正在从事翻译活动的人员并不局限于外语专业毕业生,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普及翻译教学可能使绝大多数学生从中受益,从而推动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建设。(王金波、王燕,2009)由此可见,翻译教学不应该局限于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而应该面向社会、面向全部高素质人才,这样才能优化教育。

3.教学个案

目前,很多学生都意识到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我国各大高校均开始设有外语专业、外语学院,甚至更有外语大学。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纯语言专业的本科生占所有本科生比例的2%,这是相当小的一个比重,而非语言专业的大学生往往有定向的攻读外语专业的第二学位。这部分学生通常是在大一、大二期间通过学校的公共基础课进行英语学习,后两年则通过选修或专业英语学习来保持四年英语不断线学习。2000年,上海交通大学教学改革后,更加注重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更加具备特点。首先,小班教学,学生入学后参加英语等级考试,按照成绩对不同学生进行分班分类,使他们能够学到根据自己意愿选择的课程,培养学习外语的兴趣,从而达到因材施教、全面提升英语水平的目的。其次,重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上海交通大学在2000年改革后,逐步推行口语考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并竭力为学生营造学习英语的氛围,创造交际环境,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英语能力,加强英语水平,并在近年来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成果。

3.1教学目的

翻译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就职能力。翻译教学不仅能全面提高现代大学生的听、说、读、写、译水平,还能提升他们的思想,完善英汉互译能力,增强他们的交际能力和使用熟练性,使他们从根本上把外语当做母语使用。笔译和口译课程的同时开设是为了同时满足当代大学生和社会的双重需求。如今,获得笔译、口译证书的大学生越来越多,这不仅提升了他们自身英语水平,也为他们就业增加了砝码,从而拓宽了就业途径,满足了更多企业的招聘需求,就业率明显得到提升。

3.2课程设置

学生首先要有较高水准的听说读写能力,才能吸收口笔译课程的难度。为了确保口笔译课程能够达到一定效果,就要对学生进行选择。对不同水平、不同学历的学生分别设置课程,合理安排、因材施教,以训练为主的同时讲述理论知识,穿插翻译教学,在翻译教学中融合教学翻译,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在这种全面英语教育的锻炼下,才能使得学生英语水平快速进步。

3.3教学效果

通过口笔译课程的培训,学生的外语语言水平有了明显的进步,上海交通大学外语类专业越发吸引各省市高中毕业生,更多的学生喜欢在这种翻译教学下学习,这样能够使他们的英语成绩提高得更快。在各种英语竞赛中,上海交通大学外语专业与非外语专业学生共同参赛,为母校赢得荣誉,上海交通大学也因此声名远扬。为了更准确地掌握口笔译共同教学效果的情况,笔者对周围学生做了如下的问卷调查:(1)本课程对你的英语学习提升有帮助吗?(2)本课程与在校期间所接受的公共基础课有何不同之处?(3)你觉得授课材料能否满足你的需要?(4)你觉得授课内容与你自身水平相当吗?(5)本课程是否扩大了你的词汇量,提升了实用能力?(6)你对本课程有什么意见或建议?回收的反馈材料有100份有效答卷,统计结果如下:(1)96%:很有帮助,提高了听力、扩大了英语词汇量;3%:有一定帮助,英语成绩提升得不太明显;1%:几乎没有什么帮助;(2)97%:比学校课程更有深度、更具挑战性;(3)99%:满足了学习英语的需求,1%:还需进一步改进;(4)90%:适中;3%:容易;7%:较难;(5)93%:口译训练对扩大词汇量有帮助、还能提高运用能力;7%:介绍的词汇过多,很难记住;(6)83%:如有可能,希望多让学生练习,并加强互动环节,能够在生活中更多地使用英语;11%:对知识的传授不错,但对口译涉及的环节如记笔记、增强记忆等介绍不够,有待提高;6%:主要在学语言,对翻译本身不够重视,增加口译技巧教授以帮助学生通过考试。由问卷调查结果可知,大多数学生能够接受并认可这种教学方式。在这种教育模式下的翻译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语言水平,还能够帮助他们从事翻译工作,满足了广大学生提升英语水平的迫切需求,使他们更加熟练地应用英语。此外,还需吸取同学们好的意见和建议,使这种教育模式更加完善,为更多的学生所喜欢。

二、结语

本文对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进行了区分,通过对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教学的个案分析,指出翻译教学活动是理论上可行、时间上必要的教学方法,说明翻译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论证了翻译教学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作者:杨怡华 单位: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第七篇: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一、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首先,很多学生会用汉语思维对英语进行组词造句,也就是一个词对译一个词,并未从英语全句角度翻译,这就使得整个翻译出来的句子就像是一连串堆砌的汉语词汇。其次,没有准确运用英语语态与时态。通常英语句子都比较注重时态要求,而且在表达很多英语句子时一定要用被动语态,在此方面,汉语表达通常较为模糊,若高校生不能很好地掌握英语语态与时态,那么,在翻译过程中,学生就会犯英语语法错误。再次,一般英语中比较习惯用长句子,但是在我国汉语中则习惯运用短句,所以,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在英语长句的运用上极不擅长,最终导致在翻译英语语句的过程中也会出现漏洞百出的情况。最后,不足的英语词汇量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英语翻译水平造成制约,在英语中,存在大量相近词与固定搭配,若错误应用这些相近词,那么就必然会出现很多英语词汇搭配错误。

二、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

(一)对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进行深入优化

在教学模式日新月异不断变化的新时代,传统大学英语课程机制已不适应于其时代要求,需要构建最新英语教学体系,而且这一英语教学新体系始终贯穿于大学英语教学中,也就是说,大学一、二年级学习专业英语基础知识,以全面掌握大学英语基础,大学三年级进行英语翻译选修课的开设,同时设置相关于英语翻译课程的选修课,像跨文化交流、现代汉语以及英美报刊选读等等,高校生在熟练掌握英语专业知识与翻译理论知识后,可在大学四年级课设英语翻译必修课程。比如,我在英语翻译教学中,让学生在课前选读一些英美报刊,这样不断提高了学生的英语阅读速度,而且增加了英语词汇量,同时也提高了其英语翻译准确率。

(二)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创建多媒体英语交际教学机制

通常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主体是教师,这一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严重匮乏,达不到理想教学效果。而若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创建多媒体英语交际教学,对英语翻译软件、语料库以及翻译论坛等进行有效利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翻译英语语句的兴趣与自主学习的热情,比如,在英语翻译课堂中,让学生用英语方式自由讨论,教师可作辅助性作用,并向学生介绍与提供Google等比较好的英语翻译软件,并在全班群聊中创建英语交流论坛,由此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进而提高其英语翻译能力。而且交际式英语教学法通过让学生分组讨论,极易达到学生相、师生间互相沟通与交流的目的。所以,如果在英语翻译教学中发现问题,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共同对理论依据进行探寻,反复实践,以此得到答案,为有机结合英语翻译教学实践与理论提供教学新模式、新方法与新思路。

(三)进一步培养高校生跨文化意识

高校学生英语翻译中所存在的错误通常并非由于不当的措辞造句所导致,而是由于语言差异,也就是两种语言文化背景的差异性所导致,像“thelaststraw”,很多学生会出现望文生义的情况,他们往往会翻译成“最后的稻草”,而传统汉语文化中,“救命稻草”其实就是“最后的稻草”的引申义,对英国文化不熟悉的学生通常都会如此翻译。所以,我们在对某一语言进行翻译的过程中,要尽可能传递出语言文化的力量。而且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过程中,对英美文化背景的进一步加强也显得极为重要。所以,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不仅要加大英语基础教学中英美文化比重,而且还要在高校中开设“英美概况”与“英美文学”等方面的选修课,保证学生能够对中西文化差异有全面了解,并对学生跨文化意识进行培养。

三、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创新效果及建议

(一)高校生英语翻译学习效果

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使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得到明显提高。而且这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英语翻译能力具有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高校生的学习动机、英语学习观念以及自主学习能力。通常而言,自主学习属于一个极为繁复而长期的英语学习过程,因此,高校生自主学习和英语成绩测试的关系并非单纯的因果关系,但是,大学生英语成绩的提高,离不开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大学英语教师英语翻译教学效果

1.网络与多媒体环境下充分发挥了英语教师的作用

因为大学英语教学具有其本身的特殊性,所以大学英语教师的指导作用尤为重要。高校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需要高校教师正确引导,在这种形势下,必须有效结合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由此方可产生积极英语翻译教学效果。所以,在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改变了大学英语教师含糊萎缩的教学形象,使其勇于承担英语翻译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咨询者、监督者以及管理者,网络背景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为顺利进行英语翻译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获取英语知识的能力,大学英语教师的帮助与指导具有极为关键的作用,教师在网络背景下的英语翻译教学能够提升学生动机与责任心,有助于学生对其学习目标的确定,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制定完善有效的英语翻译学习策略,对学生英语翻译学习情况进行评估与检测,以此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英语翻译学习环境。

2.进一步提升了英语教师个人能力

网络背景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英语教师心理品质、调控能力、专业水平以及设备操作能力极为重要。而且多媒体英语翻译教学对大学英语教师素质来说是一项重大挑战,网络背景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需要英语教师具有一专多能的能力,可以依照自身教学需要将网络背景下的英语翻译课件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防止出现低档使用高档设备的情况。

(三)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建议

进一步加大构建高校网络资源力度,使大学英语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得以进一步提高,并在实践中不断汲取经验教训,提高英语教师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网络背景中大学英语教师翻译教学水平与网络资源利用率得以不断提高。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学会适时转换角色。以“引导”式英语教学代替“讲授”英语翻译教学。网络背景下的英语翻译教学,便于学生获取更多的英语翻译资源,在这种环境下,英语教师必须对其引导作用进行充分发挥,使学生判断认知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及行为习惯。因为网络背景中的英语翻译信息也各式各样,使得很多英语翻译作品也缺乏权威性,这就使学生极易在英语翻译信息中迷失方向,所以,英语教师对学生学习英语翻译课程中的作用极为关键。大学英语翻译教师必须进一步提高其英语知识水平。大学英语教师在知识日益更新,并逐渐呈信息化的现阶段,必须对网络工具进行充分利用,对相关知识储备予以不断更新,尽可能多的和翻译同行进行沟通与交流,以及时补充营养。

四、结语

教学试验结果证实了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的可行性,表明了这种模式对于提高学生大学英语翻译能力有显著效果。大学英语教学属于一项繁琐而系统性工程,而且涉及大学英语教学内容、思想观念、教学条件、教学模式、建设师资队伍等各个方面。网络背景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通过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语言应用能力进行培养,能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并满足社会需求的高质量英语翻译人才。

作者:周建军 单位:常州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第八篇: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一、教育生态学的特征

1.主体地位的平等性

在生态化的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同是生态系统中的知识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学生作为知识的建构者,是教学活动的中心,以平等的身份与教师互动。教师不再是课堂话语权的惟一掌控者,而是情景创设者、活动设计者、思维启发者,是学生的学习伙伴,是其终生学习能力发展的奠基人。

2.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但当教学生态体系中的某个生态因子发生变化时,教学方法也应随之变化。例如,当教学主体的一方——学生发生变化时,教师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当教学环境发生变化时也应适时地变更教学策略。

3.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教育生态系统是一个不断变化、成长的系统。教学主体随知识的增长,人格的健全而成长,教学内容也应随时代的前进而变化。因此,教学内容不应仅拘泥于课本,而应紧扣时代的脉搏,呈现出海纳百川的开放性特点。教师要成为课堂的智者,善于将知识与生活自然相融,培养学生活学、善思的高贵品质。

二、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生态失衡

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生态系统中各生物因子及环境之间的能量、信息、物质等的输入和输出达到高度适应、相对稳定并协调发展的状态。生态平衡不仅是任何生态系统物竞天择后力求达到的理想状态,也是教育生态体系全面、稳定发展的必备条件。然而在大学英语口语的教学实践中,教学主体、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环境等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生态失衡现象。

(一)教学主体的生态失衡

高校扩招在提高国民素质的同时也稀释了每位学习者所能享有的学习资源,四五十人同上口语课的现象比比皆是,这违反了教育生态理论中的最适度原则和耐受定律,学生得不到充分的口语练习机会,教师也兼顾不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出现了课堂生态主体的失衡。扩招还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荷,打破了教师教学和教师发展之间的平衡,削弱了教师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不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此外,大班教学使教学中的信息输出和信息输入失去平衡,从而引起师生间的心理和情感失衡,并对教学质量产生消极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的生态失衡

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语言教学也应该与时俱进。目前适用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教材并不多,且更新换代很慢,某些书中的话题和句型甚至长久不变,有些已经明显不适应当前时代了。人们很难在口语教材中找到近几年交际常用的一些热门词汇和表达,也很难用课堂所学去讨论时事热点问题。教学内容滞后于时展以及教学内容的不实用性制约了学生语言交际技能的培养,使得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沉闷,出现严重的生态失衡问题。

(三)教学环境的生态失衡

教学设施的改善优化了语言学习的环境,多媒体设备的应用有助于增加课堂容量,扩展学习空间,更能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异国文化和原汁原味的外语。然而在某些人的观点里,口语教学就是师生对话,练习口语,对教学环境的要求较低。因此,许多学校的口语课都是安排在非多媒体教室里进行。教师不得不花费宝贵的课堂时间板书本可以用多媒体设备瞬间呈现的语言知识,学生接触原汁原味英语口语的机会几乎为零。这种失衡现象加大了非源语环境学习外语的难度。

三、大学英语口语生态化教学策略

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是由教师、学生以及教学环境等多种生态因子构成的微观生态系统。各生态要素之间或制约或促进,在不断的调节中走向平衡。因此,面对教学过程中的生态失衡现象,必须将口语教学中的各种要素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并借鉴教育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方能构建一个健康、有活力、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化课堂。

(一)耐受定律与教学主体的生态平衡

根据生态学的耐受定律,每一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都有一个生态学的最大量和最小量的耐受性范围,生物只有在这个范围内才能生存。大学英语生态口语课堂同样有其耐受性的范围,因为教学资源承受力、教学能量发散率以及环境容纳总量在一定的时空内是恒定的。而目前的大班授课体制使得这一切几近上限,有的课堂甚至在超负荷运转,使得学生不胜其扰,教师不堪重负。因此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控制课堂人口密度。在无法改变学生人数的情况下获得人口密度生态平衡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任务小组,开展小组间的合作与竞争。合作学习指在学习过程中,多个学习者为达到目标或解决问题而一起学习、共同探索的模式。小组协作不仅增加了每位学生口语操练的机会,也是成员间相互给予、共同进步的手段,是生态学意义上共生的过程。而小组竞争则是激活学生学习热情的法宝。每位同学都会为小组的荣誉而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讨论,从而呈现出欣欣向荣、共同发展的平衡型的生态课堂。在这种生态课堂中,教师的角色不是生态霸主,而是和学生处于同等地位的生态主体。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课堂活动的策划者、答疑解惑的咨询师、表现优劣的评判员。教师的生态责任就是营造自然高效的语言环境、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减轻焦虑感,在主体平衡的生态课堂中顺利完成知识的建构,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花盆效应与教学内容的生态平衡

花盆是一个在空间上有很大局限性的半自然半人工的小生态环境,它需要人精心呵护,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方能茁壮成长。而一旦离开人们的照料,就会无法承受自然的风吹雨打。课堂如同一个花盆,如果对学生的教育仅局限于学校,知识只来源于书本,那么这种封闭式的小循环会使学生脱离现实生活、制约学生的成长,其学得的知识也经不起现实的考验。花盆效应在大学英语口语课的教学上体现为教学模式的知识本位、语言本位。很多大学毕业生即使曾经接受过口语课的训练,仍不能与外籍人士进行有效的沟通,这与口语课的教学内容空洞、陈旧有很大的关系。口语课的开设初衷是培养学生用外语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口语课的教学内容应该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而不应仅仅局限于书本,这就要求建立开放型的生态课堂。开放性生态课堂的最大特点是不仅“以学生为中心”而且更“以学生为导向”。“以学生为导向”性生态课堂是Pata于2009年提出的新观点。他认为:由教师确定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传统教学理念已无法满足当今外语学习的需要,即使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尽量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仍无法摆脱教学内容的陈旧或不切实际的花盆效应。

健康的生态的课堂应是学生的平等性得到尊重的课堂,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激发的课堂,教学的实用性得到展现的课堂。这种课堂不仅要求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更要求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导”,即由学生决定他们在这门课上将学到什么。就大学英语口语课而言,教师可在学期之初,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热点,并把其作为教学内容的主要构成部分。这种“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内容通常紧扣日常生活情景,时事热点话题以及英语发展的新动向,有助于学生建立特定情境下合理应对的思维模式,同时也要求教师与时俱进,从生活中源源不断地吸取养分,不断完善教学知识体系。这不仅体现了生态课堂教学主体的平等性,也显示了“教学相长”、教学主体的互益性。同时“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内容会因学生专业的不同而显现出差异性。教师在口语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创设与其专业有关的情境,帮助学生快速适应未来的职场需求,使所学真正服务于所用。这种因势利导人为创设的平衡的生态系统,不仅避免了花盆效应,还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大学英语口语课的期待和信心,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

(三)有机统一理论与教学环境的生态平衡

有机统一生态系统理论认为,只有开放的系统才能与外部进行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从而获得生存和发展。因此大学英语口语课堂也必须是开放的,才能焕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传统的讲台、课桌加黑板的教室显然无法满足新时期生态课堂环境的要求。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亟需建立能为语言学习者创设交际技能培养所需要的真实语言环境和文化情景的开放型的教育生态系统,冲破课堂时空的限制,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引领学生走出传统小教室,步入社会大课堂。心理学研究表明,仅仅通过听觉或视觉获取的知识比率低,且三天的遗忘率高达50%以上。但如果视觉和听觉同时调动起来,获取信息的能力不仅可以大幅提高到原来的3至4倍,且三天的遗忘率只有18%。若已获得的视听信息再由口头加以不断地重复,遗忘率将更低。故此,应该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充分调动各感官协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全媒体技术在大学英语教学上的应用有助于创建有机统一的生态学习模式。全媒体技术是后多媒体时代出现的,它提倡以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手段,同时鼓励学生课后利用视频、微博、学习网站、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等各种网络资源,完成自主学习。全媒体技术不仅使学生能够接触到原汁原味的外语,有助于知识的习得和巩固,同时其所提供的多种传播形态也能满足学生的细分需求,使得学生获得更及时、更多角度、更多听觉和视觉交互的媒体体验,以实现课堂内外知识的关联,课堂教学与外界社会的互动。

(四)最适度原则和评价体系的生态平衡

生态学中的最适度原则是指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内,事物才能保持其自身的存在,超过了特定的范围,事物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教育生态系统中的各生物因子也有其一定的适应范围。在此范围内,个体能充分激活自身的才智从而得到全面的发展;而超出这个范围,个体会因力所不能而丧失信心和前进的勇气。这就是教育、教学中应该遵循的最适度原则。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他们所能适应的教学要求也是不一样的,也有自己能力的上限。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因材施教,在进行评估时也要力求多元化、个性化,为每个学生定制最适度的评价标准。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个性化和最适度原则是指评价不仅仅依据学生的测试成绩,还应包括反映学习态度的一切因素,如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团队合作精神等。口语成绩的评定还应能反映学生学习的进步程度,要把阶段性评价与整体性评价相结合,重视渐进综合性评价对教学的反拨作用。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变化,对每一个细微的进步都表示由衷的赞赏,这样有利于学生获得自信,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

四、结语

教育生态学主要研究教育生态环境对教学的影响,积极探索教育生态演化和发展的规律,以期找到高效教育的生态途径和方法。它的耐受定律、花盆效应、有机统一理论以及最适度原则等生态学基本原理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有很大的启发性和指导意义。基于以上理论构建的大学英语口语生态课堂是一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教学规律的课堂形态,有利于实现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生命体”的健康成长。

作者:谭苏燕 谢文亮 单位: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编辑部

第九篇: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对策

一、独立学院大学英语的教学现状

第一,大学英语的教学任务负担较重,教师在这教学和科研的双重压力下,在处理教学和科研的问题时,教师容易一边倒;某些教师立足于站稳讲台,忽略了学术研究,而有些教师不擅长于做学术,抱着教好学生就万事大吉的态度。高校教师应该在站稳讲台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学术讨论,研究新的课题,搞学术创新。

第二,独立学院教师队伍独特的年龄结构决定了特殊的教学理念。我们不难发现,在独立学院,教师的普遍年龄低于35周岁,也就是教师年龄趋于年轻化。年轻化的教师队伍能够给学院的教学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带来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风格;但是,年轻化的教师队伍缺乏教学经验,理论知识结构不够全面,容易造成学生受教育过程中某些知识面缺失的现象,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独立学院的老教师与时代脱节,不愿意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如多媒体教学。通过调查发现,95%的年轻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而老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比例只有6%。多媒体教学并不能取代传统的课堂教授方法,但它能够把某些理论知识透彻地传递给学生,有助于学生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三,教师缺乏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的意识,学生自觉学习意识的淡薄。大部分教师受社会观念的影响,认为教师是终生的职业,尤其是在缺乏教师的独立学院,只要本人不主动辞职,学校是不会辞退教师的。因此,一部分教师认为只要上好课,就算完成任务了,缺乏主动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意识,没有上进心,从教之后讲授方法始终如一,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发展,阻碍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另一方面是学生自身的原因,独立学院的学生英语基础水平普遍不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又不愿主动发现问题,最终学生失去学习英语信心,导致英语成绩越来越差,形成一种恶性的循环过程。

二、原因及对策分析

独立学院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坚持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的原则,独立学院就能创造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道路。针对独立学院大学英语目前的教学现状,笔者试图分析其中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改革建议和对策。

第一,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目前偏低的业务水平是由教师自身和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共同造成的。教师自身缺乏不断丰富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水平的意识;大部分高校在教师正式上岗之前也没有系统彻底化的业务培训机制,上岗之后也没有教师业务水平的评价机制;所以教师上岗之后采取的还是传统的教学模式。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要有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意识,正所谓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教师主动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是关键。教师需要不断阅读理论知识,让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丰富化和系统化,确保能够传递给学生正确和系统的理论知识,才能正确地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其次,独立学院需要加强业务水平的培训咨询,如派教师进行暑期业务知识培训等,既能丰富教师的假期生活,又能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学院还可以定期举办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等活动,鼓励更多的青年教师参与到比赛中,相互切磋教学经验,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第二,优化教师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独立学院是年轻的高校,处于发展早期,有资格的老教师担心其发展前途,不会轻易放弃原有的工作到独立学院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独立学院的教师队伍趋于年轻化,职称也普遍较低。趋于年轻化的教师队伍对于独立学院的发展非常有利,他们能够给学生传授最先进的理论知识,运用先进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让学生快速提高英语水平,同时,年轻化的教师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善于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理念,能够给现代化的教学课堂注入新鲜的血液。所以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鼓励年轻教师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积极参与教师教学比赛等活动,让更多的年轻教师拿到较高的职称,优化职称结构。至于年轻结构的优化,学院则需要引进有经验、职称较高的老教授。

第三,教学和科研相互结合,共同促进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作为一名英语教师,首先应该搞好教学工作、站稳讲台;教学工作是教师的首要任务,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教学难题可以通过科研活动解决,科研活动有助于加深对学科专业知识的理解,促进教师对专业知识的认知,从而促进教学工作的进展。英语知识的更新换代速度更快,大学英语教师不应该固守不变,需要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极研究教学和社会中的现实问题,才能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丰富课堂教学活动。

三、结语

独立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学独具特色,由于其自主化的办学模式,形成了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独特的教学模式。坚持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同时优化教师队伍的年龄和职称结构,独立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学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作者:罗耀慧 单位:长江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第十篇: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

一、目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还是以读写能力培养为主,课程设置没有体现出听说能力培养的重要行。同时,大班制授课,即使借助多媒体及网络等现代化教学辅助工具和手段,由于资源有限,主要用于视听说等课程,而且一般用来播放视频和音频等材料,并未实现听说读写课程的普及使用。英语教学改革虽然不断进行中,但课堂教学基本还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老师讲、学生记的“灌输式”为主。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讲授英语词汇、语法及句子结构。培养出来的学生多半是”哑巴英语“,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很难得到培养和提高。

二、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的思考

1.课程设置改革

在课程的设计上,以学生为中心,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依据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英语课程不仅应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活动的能力。以就业为导向、以工作实际需要为最高指导原则,按照“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开展分方向、分模块教学。结合职业人才需求学生英语学习实际,将大学英语课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基础阶段,开设时间为第一学年。本阶段的主要教学目标为使学生运用基本语言知识灵活地开展英语日常情景对话,尤其是职场情景对话,并使学生顺利地通过山东省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本阶段所用教材及教学内容为外研社“新职业英语”系列教材之基础篇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实用综合教程。

第二阶段为分方向培养阶段,开设时间为第二学年。本阶段的教学目标旨在帮助学生通过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英语的学习,掌握就业岗位所需的语言交际、写作、翻译等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团结协作等职业素养。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将按照所选方向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能否获取职业等级证书将被纳入考核体系。对于没有通过B级考试的学生,本阶段的主要学习目标仍是顺利通过B级考试,在此基础上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本阶段所用教材及教学内容为外研社“新职业英语”系列教材中所对应专业之行业篇、素质英语及实用职场情景英语。另外以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拓展学生的视野,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掘蓝鸽网络学习平台潜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英语的理念。

2.教学方法改革

教师在教学中应起到一个主导的作用,在充分“备教材、备学生”的基础上,加大对教学方法的思考和探索,做到充分的“备方法”。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就要从时间上体现出来,应做到“精讲多练”,不能“填鸭式”的“满堂灌”。对教材内容进行梳理,将重点内容在课堂上讲解,讲求“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另一方面,可以改变传统的“讲、学、练”的授课程序,让学生先自主的进行语言练习,通过练习发现疑难问题,教师根据这些问题进行重点针对性的讲解,然后学生再进行反复学习,通过更多的相关的语言知识点学习,将语言知识点牢固掌握,进而做到举一反三。

通过“练、讲、学”的课堂教学步骤,学生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调动,师生互动加强,从根本上做到了“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因材施教,发掘学生们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他们的学习给予肯定并适时地进行鼓励,让学生们敢于开口大胆的表现自己。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将教学内容尽量涉及到学生们所关心的话题,让学生们开口有话说。多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分组完成未来工作场景中的口语交际,将课堂所学知识付诸实践。

三、结语

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应做到“治根治本”,从课程设置、教材选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教学设备和资源等诸多方面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以求改善目前的教学现状。保证教学质量,为高职高专院校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作者:王婷婷 孔庆荣 单位: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