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英语翻译自主学习探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自主学习的建构主义理论是在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图式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认为学习是在原有图式的基础上通过同化和顺应不断构建新的认知图式;学习的过程不是简单地由教师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这种建构无法由他人替代,必须由学习者根据其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理想的学习环境(情境教学、协作学习和交流)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进行意义建构;成功的学习不是取决于教师的讲授,而是源于学习者的自主或协作探究。自主学习中教师要从知识的传递者和灌输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调控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成为情境、协作和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的催化剂。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和搭建学习的平台,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共同体的互动交流去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有效实现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和深入理解。
基于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支架式教学模式,是建构主义教学思想指导下较为成熟的教学策略。其基本思想是对复杂的学习任务进行分解,在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与学习目标间建构“支架式”概念框架,学习者在沿着“支架”逐步攀升的过程中完成对复杂概念意义的建构和对学习的自我调节。支架式教学模式以意义建构为取向,包括“搭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合作学习—效果评价”等学习过程,对基于网络的探究学习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已成为国外教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翻译是用一种语言形式再现另一种语言形式内容的语言实践活动。译者在主观世界与外部社会和文化网络交互的界面上,以问题意识为指引,重构知识经验,实现所建构知识和经验的情境化,并将其迁移到目标社会和文化系统中。翻译的实践活动本质决定了翻译学习过程不是向教师习得翻译知识,而是一种融“独立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和创造”于一体的开放性自主探究活动,学习者翻译能力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其长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教师只能发挥引导、帮助和协调作用。因而建构主义理论及其教学模式对大学英语翻译的教与学具有特别的针对性和指导意义。
二、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翻译自主学习的实现途径
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翻译自主学习的实现途径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阐释。
1.搭建翻译教学网络平台
翻译理论与技巧可以对学习者的翻译实践进行宏观指导,减少翻译活动的盲目性。以“最近发展区”为原则,借助多媒体网络技术,建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网络平台,整合优化丰富的翻译网络资源、优质的翻译教学课程视频和翻译电子课件,开发翻译理论的主题与模块定制功能,系统呈现翻译理论、英汉语言对比以及翻译转换策略等知识,为学生的翻译学习提供“示范”与“支架”。翻译教学网络平台还为非英语专业学习者阅读和探究翻译理论与技巧提供了多元的动态开放空间,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材料、自主地安排翻译学习计划,满足个性化的大学英语翻译学习需求。网络环境下的声音、图像和文本等多样化的感性认知资源和手段,使枯燥的理论教学内容变得形象而具有趣味性,有利于学习者完成对深层翻译理论的理解性学习,逐步实现从单项翻译能力到多维翻译能力的拓展,构建整体上以意义翻译为主要翻译取向“、自上而下”或“交互式”的翻译思维模态。
2.设立“翻译工作坊”
“翻译能力不是教会的,而是练就的”。翻译教学尤其要突出翻译实践训练,促使学习者在实践中反思翻译行为,感悟翻译要旨,内化翻译能力,提高翻译教学效率。校园局域网、因特网以及以计算机、音频、视频和投影等信息技术为支持的多媒体语言教室,为进行翻译实践提供了开放的教学环境和必要的物质平台。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设立“翻译工作坊”,有效模拟真实交际情境,融翻译实践、翻译研究和翻译教学于一体,真正体现“以过程为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翻译教学理念。大量多样化的应用型翻译任务和真实的协作方式通过“工作坊”引入学生的翻译操练,实现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与现实翻译市场需求间的沟通与联系。在“翻译工作坊”模式下,班级学生被分成若干小组,模拟真实的翻译情境,分角色组成翻译团队,组内成员间、小组间就特定的翻译任务交流翻译思路、共同探讨翻译问题及其解决方案;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和专业者,协调和监管工作坊的运作,并从理论高度审视学习者翻译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分析症结,厘清翻译思路,归纳翻译策略和提炼翻译理念;群体成员通过不断协商提交出共同认可的理想译文。通过工作坊大量真实或模拟的翻译实践,使非英语专业学习者“在翻译中学习翻译”“在合作中学习翻译”“在讨论中学习翻译”,体验和感悟翻译理论与技巧的精髓。
3.引入电子认知工具和网络翻译资源
翻译不仅是双语间的转换,还涉及双语文化、百科知识和专业知识等诸多要素,译者只有运用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才能顺利完成翻译任务。熟练运用多样化的电子工具和信息资源辅助翻译是信息时代下译者一项不可或缺的技能。“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要引入多样化的电子认知工具和丰富的网络翻译资源,帮助学习者提高网络技术辅助下的翻译能力。鼓励学习者使用网络搜索引擎,恰当运用互联网海量的信息资源(丰富的世界知识、自由的百科全书以及庞大的专业数据库等),有效拓宽信息检索和咨询范围,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引导非英语专业学习者借助多样化的电子翻译工具,如文本处理软件、电子词典、机器翻译软件、CAT软件以及在线语料库,降低翻译劳动强度,简化翻译过程,提高翻译速度和改善译文质量,逐步胜任独立完成动态复杂的翻译任务。
4.强化“合作”在翻译学习中的枢纽作用
翻译教学不是传播式的,而是合作建构式的。强化“合作”在翻译学习过程中的枢纽作用,使学习者通过与教师、与同伴间的合作活动积极思考,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实现对翻译能力的自主建构。网络信息技术为非英语专业学习者的翻译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合作平台和便捷的交流方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网络交流工具有MSN、QQ、博客、论坛、Wiki、网络聊天室、E-mail和网络学习社区等。运用多模态立体式的交互手段,可以在学习者个体间搭建开放性的互动公共空间,通过人机间、人人间的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同步和异步交互,快捷实现信息传输、信息共享和多用户协作。学习者在轻松的氛围中对大学英语翻译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发起讨论,群体成员间、群体与外部世界间及时交流、自由对话、共同探讨、相互启发,使原来意见相左且矛盾纷呈的复杂问题逐渐清晰明朗,既激发了学习者翻译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开拓了其翻译学习的视野。
5.建立合理的翻译教学评价机制
建立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强调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组内成员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通过学生的电子学习档案(e-portfolio)对其大学英语翻译自主学习的全程进行持续追踪、观察与反思,综合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参与程度、翻译作业以及所反映出的翻译策略发展等因素,做出全面客观的过程性评价,从而督促学生重视翻译学习的每个环节、有效调控自主学习进程。通过自我评价引导学习者反思翻译学习中的优势与不足、及时调整和改进自主学习;而小组评价和组内互评则有利于学习者学会沟通和协作,以开放的心态、开阔的思维去面对翻译自主学习过程所遇到的问题。
三、结语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开展基于网络的翻译自主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翻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翻译实践中累积翻译经验、在知行合一中发展应用翻译技能,还可以使基础阶段的大学英语学习与专业学习相衔接,开发学习者个体潜质,培养专业背景和翻译素养兼备的高素质科技翻译人才,满足社会需要。
作者:王健佳 单位:齐齐哈尔大学大学英语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