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思考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课程思政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课程思政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思考

摘 要: 大学英语是高等院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课时多,时间跨度大,具备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条件。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英语必然会接触西方文化,思政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学会以批判性的思维对待西方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基于英语课堂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分析,结合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开展的现状,研究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元素渗透的主要途径,为英语课堂实践课程思政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提供可行性建议和实施方法。

关键词: 大学英语; 思政教育; 课程思政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接触多元文化的机会越来越多,文化碰撞给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带来思想冲击的同时,也使他们容易被腐朽文化侵蚀从而误入歧途。在这种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凸显了紧迫性和重要性。德育是高等教育的根本,立人先要立德,教学坚持德育为先才能保证培养的人才未来能够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去。

一、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意义

大学英语是一门公共必修课,各高校通常都在大学一、二年级开设。该课程课时多,时间跨度大,授课对象广,兼具传授知识技能和培养人文素养两方面属性,因此应当重视并积极推进思想政治内容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发挥课堂教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在全球化趋势日益加深和互联网融入学习生活的背景下,大学生获取国外信息资源的渠道得到大大的拓展,这些信息起到增长知识和丰富课余生活作用的同时,也会夹杂一些负面内容和隐蔽性的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的渗透。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阶段,还不能完全具备甄别信息的能力,因此大学课堂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应当传递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帮助学生学会以批判的眼光对待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树立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英语由于课程本身的特点,教材内容大多都是关于英语国家文化、社会生活、人物和价值观念,这些课文包含的信息内容对于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具有积极的作用,其中所传递出的一些观念也是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追求,但是也需要注意到长期接受英语国家语言文化的影响,可能造成大学生对西方国家羡慕和盲目崇拜进而受到消极思想的影响。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大学英语课程能够筑起一道堤坝抵御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以潜移默化、春风化雨般的教育方式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帮助大学生辨别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差异,了解中国文化的魅力,树立文化自信,具备批判吸收国外文化思想的能力。

二、英语课堂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及成因

目前高校开设的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思政课和大学英语同属公共必修课,在高校教学中是两门平行的课程,相互之间少有沟通交流。英语教师普遍认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由思政课和辅导员来完成,因此英语课堂教学中只重视听、说、读、写、译语言技能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注不足,对于国外意识形态渗透防范意识不强。语言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英语教与学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英语国家文化习俗、价值观念,但是对待这些外来文化不能全盘接受,应当引导学生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去吸收先进有益的部分,摒弃腐朽落后的内容。大学英语教师学历高,知识广博,大多具有出国访学和国外留学经历,身临其境地感受过英语国家社会和风土人情,一些教师可能容易从思想上认同西方文化并认为其更优越。大学英语教材中的课文大多选自国外报刊、文学作品,有的高校直接采用国外原版教材,这些教材中关于中国文化的内容比例很低,学生使用英语介绍中国历史文明成果、社会生活、名人逸事的能力不足,不利于中国文化向世界传播。因此教材需要经过授课教师筛选或改编补充才能避免思政内容生硬的填塞,从而将思想政治教育自然地渗透到语言文化教学中,这也给授课教师增加了较大的备课负担。大学英语教师开展课程思政也面临思想政治理论储备不足的问题。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主要依靠教师个人体会寻找切入点,主观性较强,缺乏系统连贯的计划安排和扎实的理论指导。

三、课程思政理念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途径

课程思政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全新教育理念。“大学所有课程都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功能,承载着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3]。以往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由思政课程来完成,是显性教育; 课程思政是润物细无声的隐性教育,是思政课程的延伸,其本身并不是一门课程,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门专业课程中,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是同向同行,协同配合的,二者侧重点不同,但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大学英语课程应当积极探索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方式,贯彻教书育人的理念,在课程思政实践中发挥表率作用。应从教师理论素养、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推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这四项要素构成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主干和框架。

1. 提升教师素养,推动思政育人

大学英语教师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自己,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具备政治和意识形态敏感性,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言行规范,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对教学内容应注意甄别选择,坚决禁止消极负面思想进课堂,守好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学校要规划、实施针对全校教师的政治理论知识培训,系统化地充实教师的思政知识体系; 教师应当积极自学,研读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关理论,学习领会党和国家重要会议精神和主要内容,了解国家重大方针政策。教师应着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恪守职业道德,保持高尚的人格,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楷模。通过理论学习,教师在工作中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只有教师自身从内心树立起强大信心,才能在课堂教学中传播正能量,积极主动地推进思政内容融入英语课堂。大学英语教师也需要提高中国语言文化知识水平,这样才能得心应手地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讲授中国文化,把二者巧妙结合,将中西方文化融会贯通,融知识性、思想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激发学生使用英语学习中国文化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由此可见,教师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道德素养、文化素养是实践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理念的前提。教师应热爱国家、坚定理想信念、洁身自好、明辨是非、以立人先立德的理念引导学生提高英语理论、实践水平的同时,使他们能够批判性地学习英语国家人文知识,提高人文素养,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 加强教材建设,融入思政理念

按照课程思政的要求和立德树人的目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从课程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对课程思政作出计划安排,使英语课堂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据可依,内容上能够衔接连贯,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达到思政育人的目的。英语教师要加强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交流,可定期邀请思政教师来外语院系进行系统的理论培训,并请思政课教师帮助规划,将思政理论恰到好处地和大学英语每个单元的课程内容相融合。大学英语一般开设四个学期,时间长,跨度大,很适合系统地、循序渐进地将思政内容嵌入大学英语教学全过程。大学英语教师可以集体研讨方案,任务分解到个人。目前各版本大学英语教材内容都很丰富,足以满足每学期的教学需要,这给教师改编教材提供了较大的操作空间,改编的目的主要是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品德教育、中国文化元素,为英语课堂教学践行课程思政理念创造有利条件,将立德树人贯穿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把知识、文化、思想有机融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坚定政治方向、提高道德修养、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价值观念。教材改编要坚持科学系统的原则,要能够触及到每个单元,避免简单罗列和生硬灌输,要保证思政内容比例适度,以不影响语言知识部分的教学目标达成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为宜。

3. 完善教学方法,渗透思政元素

课堂教学是思政教育的主渠道,抓住课堂教学这一环节,课程思政就成功了一半[4]。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绝大部分时间都用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语言技能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与思政相结合之后就需要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首先,要善于寻找、发现二者恰当的结合点,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技能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例如,《新视野大学英语》( 第三版) 读写教程第三册第一单元 The Way to Success,在单元背景知识导入的时候就很适合例举追求成功正反两方面的实例: 通过艰苦奋斗成功,成果惠及他人的实例和为了一己私欲急于求成,最后误入歧途的反面例子。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讨论并用英语例举其他实例,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关于成功一类话题的表达能力,同时通过讨论和教师点拨,学生也能够明确追求成功的正确途径。《新视野大学英语》( 第三版) 读写教程第二册第五单元 The Money Game,课文内容是关于消费观念的,在讲解课文语言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年轻人感兴趣的提前消费和借贷消费,劝导学生要理性适度消费,量入为出,不要盲目学习西方国家提前消费的观念,认清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危害。其次,可以针对热点时事介绍相关英语词汇、表达法和常用语句,比如党代会、“两会”召开之际就非常适合讲解热点政治词汇和表达法,同时引入思政内容,也可以以记者招待会答记者问的翻译环节为切入点,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收到更好的思政教育效果。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注意为每个章节备课和作规划,合理安排思政内容的时间和时机,让思政教育更自然地融入课堂教学,避免每个单元生硬增加固定内容,避免枯燥的说教方式。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辅助思政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素材,带领学生分析互联网时事新闻,通过启发和总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 教与学双向评价,追踪育人效果

由于思政教育对大学生的影响体现在思想道德素质养成方面,量化评价比较困难,不适合以闭卷试题的形式进行考核,因此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一定要研究适当的方式方法来追踪检验,可以灵活尝试其他考查方式,比如涉及中国文化的英语论文写作,中国政治经济领域常用术语和典型句子翻译,针对学生感想体会的座谈讨论等。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也应该采用多元化方式,比如同行评教,定期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研讨会,期末在学生中开展问卷调查反馈等。

5. 凝聚文化自信,提供思政指引

[5]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语言用来沟通交流和记录信息,其背后反映出的是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方式,而不同的思维方式也是造成文化差异的原因之一。语言中的短语、习语、俚语、典故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文化积淀的产物,因此学习一门外语不可避免要了解和熟悉该民族的文化背景知识,这对顺畅地进行跨文化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吸收西方文化中有益的人文知识有助于提高青年学生的综合素养,但是英语课堂教学不应仅仅关注语言和英语国家文化,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错觉,认为西方文化优越并产生盲目崇拜心理。教师在讲解西方文化的同时,应引入中国文化进行比较,帮助学生学会以批判的精神对待西方文化,领略中国文化的魅力,对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产生兴趣并为之骄傲自豪,对本民族文化坚定信心,在进行国际交流的时候能够积极主动并满怀自信地向国际友人介绍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现阶段发展成就。文化自信可以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为大学生提供精神上的指引,根植于本民族文化基础上的外语学习才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认同中国文化并对中国文化抱有强大信心,才能够批判性地学习西方文化,保持理想信念,保持初心,把握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焕发学习动力,学好英语,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让世界了解并接受中国文化。

结束语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当引起高校和大学英语教师的重视。目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还处于探索性实施阶段,教师理论储备、教材和教法都有待于提高和完善,需要群策群力地完善每一个环节。本文意在研究探索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创新模式,从“四教”即教师、教材、教法和教评角度入手提出教学改革的方法,构建一套可操作性强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践教学体系。大学英语是一门兼具知识性和技能性的综合课程,在提高学生英语技能的同时也承担着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思政教育的介入恰好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对待西方文化,吸取其中有益的人文知识,抵制落后腐朽的观念,培养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谢德静 单位:哈尔滨华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