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英语有效教学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二语习得是由语言的输入和输出共同促成的。本文通过对大学英语现状的探究,通过对语言的输入输出理论的研究,阐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以及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可以更好地开展有效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输入输出理论;大学英语;有效教学
上世纪八十年代,输入输出理论传入我国。历过国内学者多年研究,这两种二语习得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为大学英语有效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输入与输出理论的概念内涵
著名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在他的输入假设(InputHypothesis)中指出,人们获得语言的方式只有一种,即“可理解性输入”(ComprehensibleInput),即语言的习得者在接受知识输入时,因大脑的记忆容量有限,就会一边理解内容,一边抛弃语言,从而可以接受到新的语言信息。由此,一旦语言输入中所包含的新知识过多,学习者就可能因无法应对和理解,而抛弃所有已经习得的语言知识。语言输入确实是语言习得的必备条件,但并不是唯一因素。1985年,加拿大语言学家斯万(Swain)针对克拉申的“输入理论”,提出了“可理解输出理论”(ComprehensibleOutput)。他认为,除了必要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外,语言习得者必须尝试不断地使用所学语言,这样才能达到流利、类似母语者的水平。由此,我们不难发现,输入是输出的前提,输出不但能检测输入的效果,而且能推动更有效的输入,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单独强调任何一方,都不可能真正地、有效地提高语言习得的水平。
二、有效教学的涵义
所谓有效教学,即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让学生的学习能够达到可预期的最佳效果。有效教学的核心,即教学效益,是指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我们强调教学“有效”,是指教师在一定量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的学习上的明显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果,并不是单纯指教师完成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与否,而是指学生真正学到了些什么,并且学得如何。如果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没有任何收获,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我们也称之为无效教学。因此,有效教学主要是强调学生在学习上取得的进步和发展,并此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标。
三、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1.课堂教学缺乏互动性。当今的英语教学,我们在听、读等技能方面付出了很多,而在说、写、译技能方面的投入却有很大的不足。大学英语教学还没有完全摆脱旧的教学理念,仍然停留在以输入为主的填鸭式教学层面上。教师主讲,学生主听,鲜少有机会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语言表达训练的匮乏,使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得不到发挥。2.学生英语基础不一。在许多高校,大学英语作为公共课程,一般情况下,学生人数较多。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可以跟随老师的教学进度进行积极有效地学习,而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对于老师的教学内容无法及时理解,只能被动听课。长久以往,就会出现两种极端现象,即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英语水平越来越高,而基础较差的则越来越差。
四、输入理论如何促进大学英语有效教学
语言输入必须具备两点因素:语言项目与语言学习者对输入语的加工。前者是中介语的起源,后者是促进输入语可以进入中介语的动力。为了让语言学习者可以对语言进行“加工”,就要保证“输入”的语言项目具备现实意义。在一个综合性的环境中,语言的听、说、读、写是交互存在的。因此,在实施大学英语教学中,语言输入可以从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渗入。语言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大学英语实际教学中,我们应当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语言功底。输入的语言难读过大,会造成学习者无法理解,教学活动无法进行的结果;输入的语言难度过易,也会使学习者失去挑战性,以及学习兴趣和动力,教学活动必然无法达到理想效果。因此在实际的语言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按照学生的实际水平调整语言输入的难易程度,从而提供给学生适量的语言信息和知识。此外,语言输入要满足各种语言水平和发展层次上的学生的需求。同时,教师所提供的语言输入的内容和形式也应具有针对性,切忌泛泛而论。
五、结语
语言输入输出相结合的过程就是语言学习的过程。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就是要为学生提供语言输入输出的环境,帮助他们不断提高语言实际交际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教师定要在实际教学实践过程中充分运用输入输出理论,抛弃传统的单纯进行语言输入的旧有教学模式,通过多种方法手段不断提高语言输入的质,设计出实用性强、趣味性高的课堂活动,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输出的量,使语言输入输出达到平衡,使学生语言学习具备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润清.英语教育研究[M].背景: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4.
[2]罗立胜.克拉申语言输入说与外语教学[J].清华大学学报,2001(4).
[3]胡壮麟.中国英语教学中的“低效”问题[J].国外外语教学,2002(4):p3-7.
[4]蔡基刚.大学英语教学若干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2).
[5]丁言仁.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外语学习[J].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胡松 单位:大连交通大学英语第二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