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英语多模态翻转课堂的应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往往比较重视纯语言文字的课堂教学,其教学手段和目标只立足于单一的文字模态,很少运用非文字的其他模态展开课堂教学,而把多模态教学和翻转课堂相结合更是鲜有人尝试。本文深度探讨了如何把二者有机结合以有效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这在应用技术大学内涵发展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上是一次新的尝试。
【关键词】大学英语;多模态;翻转课堂;应用
一、国内外对本课题相关研究述评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基础来源于以Halliday为主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多模态教学主张利用网络、图片、角色扮演等多种渠道、多种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运作参与语言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多元读写能力。国内在多模态语篇分析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始阶段,随着多模态教学研究的发展,多模态教学模式探讨与课程改革成为近年来新的研究热点。而翻转课堂模式在我国尚属探索阶段,目前研究重点主要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大学英语学习者对于翻转课堂的接受度和满意度、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等几个方面。综上所述,能把两者结合起来的研究很少。本课题正是在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研究如何有效地应用翻转课堂,充分发挥了数字媒体技术的优势,采用全新多元的教学模式,为外语人才的培养搭建理想的平台。
二、多模态翻转课堂模式
本研究选择笔者所在学院国际学院2018级软件1班为研究对象,通过教师把多模态翻转课堂实际运用到《大学英语阅读》日常教学过程中,和非实验班2018级软件2班在1个学期的时间内进行跟踪调查,对其学习行为及效果的发展变化进行研究,进行各项教学效果指标对比。教学安排主要有课前准备、课堂活动和课后巩固三个阶段。
(一)课前准备
多模态翻转课堂模式需要教师课前花大量的精力制作多模态视频或精心准备课外学习资料。教师在结合教学大纲和重难点的基础上,选择对教学主题有引导或补充作用的小视频、微电影、视频剪辑或者亲自录制教学视频,也可以为教学提供真实的多模态交际语境。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制作PPT在课堂上展示。课前学生自主学习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观看教学视频和资料。此外,课前学生也可以线上线下讨论互助答疑。学生之间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记录下来,通过课上老师的指点再进一步地合作探讨。
(二)课堂活动
首先,教师通过特别设置的问题检查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情况,通过问答或小组课堂展示了解学生对课前资料的学习和理解的具体情况。然后决定下一步讲解内容的深浅和教学环节。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小组展示了解学生学习中的优劣点。教师可以通过课前的情景主题创设,分配学生借助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完成包含多种表达模式和各种符号资源的PPT并在课上进行讲解、讨论并答疑。在学生小组展示的过程中,老师要认真听讲并把优缺点记录下来以便之后进行点评。其次,学生小组分工协作学习。为了在课堂上有效的时间内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各小组进行分工合作来把复杂的问题在小组内分解,更好地发挥分组协作的优势。最后,成果交流与评价。学生将课上讲的PPT上传到班级QQ群文件、微信群或其他教学辅助平台共享。教师可让学生写下制作PPT的感想或者在听完老师的点评和其他小组的展示之后的心得,以此来检验学生对相关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三)课后巩固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课后的讨论题,学生可以在线上或线下随时随地进行讨论。此外,教师还可以补充一些和教学内容相关的网络链接或视频资料让学生课下观看,并设置相关问题,让学生在线讨论。教师要总结教学过程、完善教学内容。课后教师应仔细查阅课堂上的成果,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以解决的方法。
三、多模态翻转课堂实践结果及数据
针对本学期的能力目标培养,实验组设置了不同的考核试题,分别由项目组老师和特邀英语教研室的其他几位老师作为评委打分。通过测试结果对比,两个班在各方面的数据有所不同。下表是实验班和非实验班的数据对比。通过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在小组分工合作能力、阅读技能及速度和课堂活跃度三个方面,实验班明显优于非实验班。在实验班,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默契和谐,小组工作有条不紊;阅读技能掌握较熟练,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阅读任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的课堂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活跃。而在非实验班,小组任务往往由某个大家公认的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承担,其他学生只需把自己的名字加上便可,阅读效率也不理想,整个课堂气氛相对较沉闷,学生发言比较被动。从数据分析中发现,在语言表达输出能力方面,两个班级的水平相当,这可能和他们高中阶段的基础及目前的学习生活环境有关。希望在以后的教研中能在这方面有所突破。
四、多模态翻转课堂模式存在的不足
多模态翻转课堂模式虽然充分发挥了数字媒体技术的优势,但是也存在着一些缺陷。一方面,教师在课前要额外花费大量的精力去收集资料、制作视频、设计问题等;另一方面,课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监管方面也是个大问题。另外,对课堂活动的设置也是很难把控的,每个学生的基础、课前预习情况不同,课堂活动参与反馈的情况自然也不同。
五、结论
本研究为多模态教学和翻转课堂的有机结合提供了理论引领,深度探讨了如何把二者有机结合来有效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这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上是一大创新。同时,本研究也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找到了关键点,探索了提升教学效果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并且为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搭建了理想的平台。
参考文献:
[1]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01).
[2]郭万群.论间性理论视阈下的大学英语多模态教学与研究—兼论外语教育技术的哲学基础[J].外语电化教学,2013(1).
[3]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
作者:郑小媚 单位:黄河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