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渗透对大学英语有效教学的作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文化渗透对大学英语有效教学的作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文化渗透对大学英语有效教学的作用

摘要:大学英语教学的效果一直是各大高校与一线教师的关注重点。长期以来,由于生源、师资力量、师生比及教师自身能力能等因素,河北省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水平有限,尽管近年来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有所改善,但仍有提升的空间。从文化渗透和有效教学两方面研究了大学英语教学效果提高的途径,试图为大学英语教学进一步改革提供方向。

关键词:大学英语;有效教学;文化渗透

一、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effectiveteaching)的概念出现于上世纪西方教学科学化运动中,主要是指教学效果的最大化,从实用主义出发,以最少的付出得到最好的效果,在教学上体现为在教学精力和时间一定的情况下使教学效果最优化,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对课堂的掌控性,课堂上的互动性,同时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和学生的专业能力,彻底改变教师照本宣科和学生一片沉寂的传统课堂模式。自20世纪90年代,有效教学引入我国教育研究领域以来,我国的大学英语有效教学研究已取得一系列成果,主要集中在:引荐国外有效教育理论应用于实践教学,进而总结适合本土课堂的有效教学理论[1-2];以及在教学实践中探究实现有效教学的路径与方法[3-4]。为实现大学英语的有效教学,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我国的研究者们提出了一系列的或宽泛或具体的策略和路径,诸如师资水平的提高、学生兴趣的激起、合适教材的选取、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过程的反思、信息化教学媒体的应用、学生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等等。崔允漷指出有效教学就是“怎样教得有效,怎样教得更好、有意思”[5],因此教师的教便成了影响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发展亦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6]。在充分考虑“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两个重要因素的前提下,任庆梅提出了“师生协同发展的大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理论模式”[7]。这一理论模式以有效的教为根本出发点,以有效的学为追求目标,既非探究教学模式,即非探究学习策略,而是探究学生与教师两个群体的共同发展,既包含了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又包含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因此,有效教学的实现过程便可理解为教师在拥有较强的专业学科知识及一般教学法知识的前提下,运用恰当的学科教学法知识,将要讲授的内容有效地传播出去;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并参与到课堂学习,实现学习的进步与发展,从而最终迎合时代的进步与发展。

二、有效教学的影响因素

综述省内外研究现状可知,影响有效教学的关键性因素便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就我国的大学英语有效教学而言,除了教学策略、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习模式、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等研究外,亦给予“教师的教”———有效教学的过程、“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充分的重视,即从人出发,以人为本,不仅注重学生发展,也注重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新时代的大学英语有效教学,其研究的发展趋势必然是以人为根本出发点,进而探究与完善我国的大学英语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教师的教”主要在于教师在教学模式上的更新、自身专业及心理素质的提升和与学生沟通能力的提高上。大学英语教学效果一直是大学英语从教者关注的问题,广大一线教师一直在授课模式、授课人数、课时安排等方面进行研究,试图寻找更有效的教学模式。笔者认为要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除了教师授课形式由教师主体讲解向学生自主学习的转变,授课人数的控制等措施外,还可以从授课内容上进行改革,例如尝试依托课程内容的语言教学法(content-basedinstruc-tion,CBI)。根据Stryker&Leaver的观点,这种教学及选材方式有以下优点:第一,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选取教材,对内容的关注会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内容学习增加了可理解的输入量;第三,对内容的充分关注可以降低形式学习的焦虑感;第四,若选材内容较为学术化,则更有利于提高语言水平[8]。蔡基刚(2011)、夏洋等(2012)分别对CBI框架下的分科英语教学和CBI课程改革背景下外语教师知识与教师心理进行了研究,肯定了CBI在教学中的作用。CBI主要有以下几种教学模式:第一,语言教师授课,授课内容围绕特定的主题,主要以培养和提高学术的语言水平为目的。第二,专业教师授课,授课内容多为目标语的专业课程,意在通过可理解性的输入习得语言能力。第三,语言教师和专业教师联合授课,前者教学生用目标语进行学习,后者负责专业内容讲解。CBI教学法的介入更需要大学英语教师在自身专业素质以及对授课对象专业知识的了解方面有所提高。高校应为大学英语教师提供更多学习机会,首先培养一批能够使用这一教学法的教师。教师的心理素质也应有相应的提升,以便更好地与学生互动,师生之间的沟通对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有较大帮助。“学生的学”在于学习方法的改善和学习心态的调整。大学英语是每个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必修的公共课之一。按照对大学英语课程的态度,学生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了解英语的重要性,认可大学英语课程的开设,积极主动学习该课程,试图弥补之前学习的不足并增强英语的使用能力;二类是了解英语的重要性,但对大学英语课程的开设不持有积极态度,认为课堂教学略显枯燥,试图通过其他途径提升英语水平;三类是没有认识到英语的重要性,认为大学英语课程与本专业无关,认为没有继续学习的必要,没有放弃的理由在于需要通过英语考试,以免无法完成学业。鉴于这种情况,对英语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的学生应该首先从心态上进行转变,认可大学英语课程的开设,变被动为主动,只有积极的学习才有可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对于大部分认可英语重要性的学生来说,除了积极提供意见,配合教师共同改善课堂教学模式之外,还要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例如,增加阅读量和实用练习,课后及时应用或是参加网络课程等。在不断的尝试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介绍经验、共同学习,将自己找到的学习途径与课堂学习的英语知识结合起来,以寻求更快提高英语应用水平的途径。

三、文化渗透在有效教学中的作用

前文提到依托课程内容的语言教学法(con-tent-basedinstruction,CBI),内容的选取可以是与授课对象专业相关的知识入手,亦可从文化入手,包括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文化内容涉及面广,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胡文仲指出“语言反映文化,文化渗透语言,两者水乳交融,密不可分。”[9]大学英语的“教”与“学”亦与文化彼此融合,密不可分;也就是说文化与大学英语教学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有机统一体。不管是学生的发展还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都离不开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即内在的驱动力。将文化渗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进一步培养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使其产生内在的驱动力,必将促进有效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并且,中国传统文化本身亦可在一定程度促进有效教学的实现。比如,通过新时代传统道德规范下的“听”行为,便可实现良好的英语课堂“听”的状态;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达到较好的“听”的效果;创设良好的生生关系,在小组协作中共同发展;转变“听”的思维,在倾听英语文化的同时,实现中西方文化的对比,从而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10]。文化渗透包括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两方面。母语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越来越被认可,随着英语的广泛应用,国家之间的接触,文化传播十分重要。学习外语,除了掌握词汇、语法、句法等基本表达法外,还应该具备使用英语将自己的本族文化传播出去的能力。但是中英文化差异较大,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寓意深刻,而且中国传统文化涉及的词汇大多在英文中没有可直接对应的词,因此,在英文中找出传播本族文化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既可以练习英语的使用又可以弘扬本族传统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同时也能够提高大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培养其综合能力。有关目的语文化,本文主要涉及英语国家文化,学习一门语言,从文化入手会让学习者更容易理解语言点,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促进双向互动,互相传播文化信息。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组织文化活动,例如,布置与授课内容文化背景相关课前演讲,文化知识陈述,文化词互译,中英文化差异对比问答等,让学生了解同样的词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不同含义,从而提升英语的应用能力。由上述分析可见,以文化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英语应用能力以及中西文化互动分享能力的积极作用。因此,以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必将是探究大学英语有效教学的路径之一。

作者:李楠 孟占格 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邢台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