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为了培养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英语专业人才,推动转型背景下大学英语的改革与发展,文章通过分析当代大学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研究了转型背景下大学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探讨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转型;大学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所谓应用型人才,即在对知识的理解与延伸下,能够对实际问题进行解答或处理,并能灵活应对实际情况中的突发事件,这既要求人才具有敏锐的思维,同时也要求其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开展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仅是当前英语教学改革所要求的,也是市场经济发展下的必然结果,影响着英语专业学生自身学科素养的形成[1]。正因如此,分析英语专业当前发展现状,理解其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应遵守的教学原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培养策略归纳,既具有极为重要的教育意义,同样也是推动大学英语专业整体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大学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在当前大学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中,尽管明确要求其目标为培养人才,但对人才的界定并无明确说明。一方面,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市场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改变,这更导致当前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培养目标的不明确性,影响后续课程的进一步教学。另一方面,教师在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时,对课程目标的理解也不够充分,片面认为教学目标即为学生考核成功与否,使学生在英语专业知识学习时缺乏对其应用性的思考,一味追求课程考核分数的高低,这同样也是当前大学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大问题[2]。
(二)课程体系结构不合理
大学英语的课程结构主要是理论教学指导,缺乏对其实际应用的训练,且在日常课程体系训练时,教师对英语教学框架的理解不够充分,其教学重点也放在理论教学与学科发现的意义上,并未强调英语在生活实践中的直接运用。受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结构不合理的影响,部分学生缺乏对英语学习的重视度,认为大学英语的学习只是为了考试,对自身发展无任何意义,这同样也是课程体系结构不合理所造成的学生意识理念的偏差问题。例如,在大学英语翻译课程的学习时,学生多选用典型英语句式进行习题练习,缺乏对实际生活用语的练习,且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同情境下英语句子的翻译存在些许不同,这也是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中尚未关注的部分。由此看来,要想切实有效地推动大学英语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当务之急是对课程体系结构进行整改,增添与生活实际联系的课程内容,以此提高大学英语的实践运用[3]。
(三)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
一方面,英语是语言的学习,是经由语言传播的文化交流,然而受当前应试现象的影响,大学英语课堂的学习逐渐向着单一习题训练转变,这不仅不利于对学生英语学科素养的培养,同时也不利于其应用型英语的学习,是导致当前英语学习与社会实践脱节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由于英语口语交流机会较少,部分学生认为英语口语与笔试相比较为简单,是不重要的内容,这也影响了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应用型人才不仅要能熟练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同时也要能够快速阅读英文材料,并在中英文之间进行转换。
(四)过分依赖等级考核制度
众所周知,当前专四、专八等级考核制度是英语专业考核的主要体制,受其考核要求的影响,大学英语专业的学生在日常课程体系学习中重点关注其英语语法与单词的背诵,并针对考试题型进行专题学习,忽视了英语知识在生活实际的实践运用,也忽视了对基本口语的日常训练。这既体现出当前英语教育中较为严重的考核制度依赖现象,同时也说明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极为重要,理应作为当前英语教育改革的重点目标[4]。
二、转型背景下大学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
(一)目的性原则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其培养的目的性原则不仅是应用型人才培养发展的直接体现,也是当前教育改革后的发展趋向。然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由于教师过分依赖教材参考,忽视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知识的吸收消化,使学生被动学习,严重阻碍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探究能力的发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课堂教学,也离不开明确的课堂目标,因此在进行大学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时,教师理应遵循目的性原则,通过明确教学目的促进学生了解所学知识,围绕特定的知识范围进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拓展与延伸,培养其英语实践能力,这同样也体现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性原则,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所应关注的重点之一[5]。
(二)主动性原则
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的主要目的是针对市场人才需求,培养适应社会的人,并在对专业知识系统讲解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展开思考,推动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此提高学生英语专业素养。在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时,教师需要遵循其教学的主动性原则,通过对英语情境的模拟与引导,使学生从被动学习逐渐转变为主动学习,主动思考英语句式与翻译的变化所在。
(三)适度性原则
大学英语应用教学同样也需要遵守适度性原则,循序渐进地对英语语法进行讲解,由浅入深地进行情境设计,使学生充分理解所学语法在不同情境下的翻译。应用型人才培养也需要进行适当的模拟延伸,在课本知识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模拟进行实践口语交流,这不仅能促进学生理解课本知识,同样也能使学生口语得到训练,锻炼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
(四)针对性原则
所谓针对性原则,即教师在进行典型英语教学时需关注学生自身素质,清晰地了解学生对语言积累的掌握程度,对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以达到整体教学提升的效果。这便要求教师在进行实践教学时需着重关注学生理解程度与自我表现,进行适当的问题变化与拓展,既不能过分提高训练的复杂度,打击学生英语专业学习的自信心,也不可使其日常训练太过简单,使学生丧失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是要进行针对性指导,从而高效地培养班集体整体英语实践应用能力。
三、大学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策略
(一)人才培养目标
首先,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第一步。结合新形势下,市场对英语专业人才的要求,大学英语教育要确立以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前提,以提高学生英语职业技能、专业素养为基础,以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研究能力为目的的综合性人才培养目标[6]。其次,大学英语教学目标逐渐实现由培养教育向培养和谐人格的转变,和谐人格是人发展的终极目标,也是当代教育研究的前提条件。最后,大学英语专业教学要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凸显人才培养地方特色,提高学生在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及竞争优势。
(二)人才培养理念
1.“能力为本,重在应用”。“能力为本,重在应用”是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本质要求。“能力为本”应该重视培养大学英语专业学生思维创新与良好品质。在教育阶段,教师要结合有效的课程设置,为学生能力提高而尽有效助力。“重在应用”以就业导向为原则。在学习英语知识过程,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在教学课堂通过加强学生的认识,学生能够结合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理论向社会实践的转变[7]。2.“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体特点。一是在教师在教与学之间要科学进行合理地课程设置,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成绩、自主学习能力、基础口语情况等因素,将学生分层或分组,分为A组(跃进层)、B组(发展层)、C组(提高层)三个层次。教师在布置有效实践英语任务时,学生通过合作及其他方式对英语知识进行研究,这样能够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也利于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二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根据其个性特点,施以恰当的教育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课堂,要明确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积极引入教学课堂,这样对于大学英语专业学生来说具有积极作用,从而实现教学的有效性。3.英语课程优化。新形势下,应用型英语人才不仅要具备英语专业技能知识,同时还要具备逻辑思维、推理、观察组织能力等,因此要注重对学生交往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培养,而学生知识学习与能力提高的主要途径就是英语课程,所以优化课程设置是提高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的关键[8]。一是要将课程分为实用大学英语和应用大学英语两个阶段、通用类与专业类两种类型。实用英语课程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语言学习兴趣、认识为主,重在提高学生基本阅读、听力、对话等能力。应用英语课程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以巩固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为切入点,加强学生的口语实践锻炼。二是建立相应的知识平台,以实现大学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在此过程中要充分结合互联网信息技术,构建英语人才培养网络平台。借此平台,让学生运用网络资源进行口语学习,提升英语应用能力。如观看英文原声电影,跟读、模仿,培养语感,提高口语水平;通过QQ视频和英语角的朋友用英语聊天。为了建立具体的知识应用平台,应该从人文社会基础知识和自然知识方面入手,不仅要有理论内容,同时还应该渗透更多的实践知识,从而尽可能地发挥平台效用。总之,在当前教育转型大背景下,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占据教育培养的核心地位,同时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体现。要想切实有效培养英语专业人才,既要遵循其教学的基本原则,同时也要创新教学模式与教学评价体系,转变师生教育学习观念,真正重视大学英语的实践应用,以此提高学生的英语专业素养。
作者:杨雪 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