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生态现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随着经济建设的稳步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英语这一全球性语言的重要性越发显著,英语教学也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教与不教”“如何教”等问题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英语教学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不仅仅停留于基本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而是力求加强文化的交流输出作用。对此,我们对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现状做了分析,探讨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可行性建议,创新英语教学模式。
关键词: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文化教学;“4-2-3-1”;教学模式
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英语这一伴随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第二语言的重要性被反复强调。我国教育部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的教学,更是文化的教学。与之相反的是,现阶段很多高校在英语教学中仍存在很多问题。文化失语现象、中西方文化比重失衡的现象普遍存在。基于此现状,我们对当前的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生态进行研究,并探讨出一种具有可行性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以改变这一文化逆差的现状。
一、研究现状
现阶段的英语教学仍停留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只注重文化知识的传输,反而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地位得不到体现,教条的文化知识和机械化的教学模式使得很多学生难以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上。民办高校因其特殊性,在英语教学质量和教育教学模式上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可见,如果脱离了四、六级等英语考试的制约,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而在英语文化教学环节中,民办高校也存在着较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文化输出不对等
目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所使用的教材,其内容上普遍存在着“重引入,轻输出”现象。以《大学英语视听说》为例,我们可以看到其内容涉及的欧美文化的比重远远大于中国文化,这些英语教学通用教材,无形中向中国学生灌输着外来文化和思想。这种文化输出的不对等现象可能会使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对外来文化产生文化崇拜和价值观的偏差,在掌握外来文化的同时反而忽视了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当我国的英语学习者走出国门时,可能会对英美等外国文化谙熟于心,却连中国的传统节日也不知道该如何表达。
(二)文化失语现状普遍存在
跨文化交流不能只局限于“文化理解”层次,也需要拓展到与交际对象的“文化共享”与“文化影响”方面。[1]我国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重视单词、语法的教授,注重学生们对书本知识的掌握,忽视了语言能力的培养和运用。长此以往,学生们学习的只会是“哑巴英语”。曾有学者做过研究,调查了近百名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英语掌握程度,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中英翻译等,结果表明只有不到20%的学生能达到及格水平。[2]这一结果表明“文化失语”现象存在的普遍性,学生们“只会写,不会说”,这一现象将严重影响中华文化的跨国际传播。
(三)文化素养亟待提高
与公办大学相比,民办高校学生的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和学习的环境都存在一定的不足,这也是民办高校英语文化教学的局限性。为改变这一现状,民办高校就更应该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此外,学校应重视文化环境的塑造,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下才能顺利开展英语文化的教学。
二、构建“4-2-3-1”教学模式
众多学者都针对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现状做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以下几种教学模式:生产性外语学习模式、大学英语3A教学模式、研究性英语文化教学模式、双向文化导入模式、探究式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模式。[3]可见,其共通之处都在于强调文化与语言教学的不可分割性。为改变英语教学文化逆差这一现状,提高学生对于英语的重视程度,我国教育部制定了一系列举措。比如,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开始在内容上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考查。这一改变表明了我国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综合前人对英语文化教学模式的探讨,笔者讨论出“4-2-3-1”这一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模式,以期促进我国中华传统文化走出去,实现跨国界交流。大学英语教学存在教学时间短、学生自主性弱、教材编排不合理等问题,仅凭课堂时间学好英语是很困难的。基于此,笔者提出一种新型的英语文化教学模式——“4-2-3-1”模式,“4-2-3-1”模式可以为英语文化教学提供帮助。“4”指的是教师在开展教学前的四个准备步骤,对知识的重新梳理、文化差异的分析教学、文化实践教学、文化串联教学;“2”是指课内课外两种教学并存,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学习环境;“3”是指多种教学工具的使用,包括传统模式教学、多媒体教学、开放式课堂教学;“1”是指学生从自身出发,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在“4”中,教师要充分加深个人对文化内容的理解,力求通过教学环节让学生们深刻体会到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差异,以及多文化之间的联系和碰撞。通过课堂实践带领学生多实践、多创新,切身体会到文化的差异和联系,更好地掌握多文化之间的关系。“2”要注重课内外教学相结合。英语教学不能墨守成规,只强调课内的时间,我们更应该重视学生在课外的积累。文化素养的积淀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校可在课堂教学之余,组织一些中美文化交流会、留学生友谊赛等课外文化积累的活动,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多加强学生的实践,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3”讲的是多种教学模式的灵活使用。多媒体在我们教学活动中的辅助作用逐渐增强,互联网上的学习资源也不容小觑。单一的教学模式势必会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打折扣,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专注度,提高学生听课的效率。“1”是此教学模式的核心和关键。如果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没有良好的学习心态和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一切都是纸上谈兵。所以,需要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使其树立自觉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注重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的培养,在潜移默化的英语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英语文化素养和语言能力。
三、结语
如今,多文化之间交流和融合的脚步不断加快,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性也日益显著,在英语教学中如何保持平衡是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4]外来文化输入的同时,我们也要将自己的文化进行输出。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不断发生变化,我们需要加强对自身文化素养的提高和对本国文化的重视以适应这一改变。民办高校应切实提高学生运用英语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能力,做英语文化教育的领跑者。
参考文献:
[1]彭熠.“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下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研究——基于大学英语四六级新翻译题型的分析研究[J].云梦学刊,2015(4):144-148.
[2]郑欢,向敏.大学英语跨文化双向传输教学模式实践探索——以成都理工大学为例[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88-96.
[3]郑欢,何雪.大学英语改革:从语言教学到跨文化双向传输教学——大学英语语言文化教学模式研究述评[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84-89.
[4]谭建慧,刘明东.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研究综述[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6,3(2):123-125.
作者:张娟 单位: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