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研究性教学策略与学习策略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英语研究性教学策略与学习策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研究性教学是一种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它以研究为目的,是一种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建立问题意识和发展批判思维,在个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的学习策略;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采取在实践活动中利用对话策略加强互动,强调探索,从而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视野。

[关键词]研究性教学;学习策略;教学策略

一、研究性教学的概念

研究性教学方法与授受性教学方法概念相对。研究性教学与授受性教学在人类全面发展的大前提下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目标是一致的,但是长久以来教育界都过分尊重授受教育,完全忽视了研究性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为了满足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应该更加强调研究的重要性,改变传统的机械教学方式。研究性教学的教学目的要求教师不能直接传授给学生问题的结论,而是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行提出问题,并且通过查阅资料、研究问题得出自己的结论。为了指导学生,教师需要在课堂上提供丰富的学术信息,必须说明自己的学术观点,引导学生进行沟通和讨论;学生出于学习兴趣,在教师这个指导者的帮助下从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学习资料中选择研究课题,包括文本、社会环境等,进行主动地学习并加以应用。研究性教学强调在课程与学习交互过程中研究的重要性,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研究,激起学生学习热情,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英语研究性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一种教学形式。在英语学科教学中运用知识水平、敬业精神、合作精神、严谨作风等多种要素,使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能得到优化。[1]研究性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育观念、知识传播等方面都有不同,需要依托新的教学条件,采取新的教学策略,对于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教师的教学策略与学生的学习策略都要发生变化。

二、大学教师的研究性教学策略

“杰出的研究者往往是公认的富有责任感而善于启发学生的教师。”[2]弗莱克斯纳主张大学教学以发展智力为目标,是高层次的理性教育,大学教师只是一个指导者,学生才是真正的学习主体。

1.教师的角色与态度

首先,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从课程的制定者、执行者、讲授者转变为了课程目标的设定者,是学生课上学习的指导者,学生课下学习的帮助者。在这个转变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仅仅是教与学,而且是共同研究,相互印证的关系。其次,研究性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关注的是教学的问题,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如英式和美式的英语发音、语法、翻译理解、文化差异等问题,需要加强学生之间的分工合作,在合作之中不仅可以学会独立思考,并且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享资源,在这种相互激励与争论中,可以激发想象力,获得不同的学习效果。因而,这类互动活动不但可以培养学生表达和信任的能力,并且可以增强学生服从合作要求和完成合作项目的能力。大学公共英语课程对教学内容有系统的理解,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丰富和知识的更新,其教学内容也不断的在添加,如现代与古代的经济、政治、哲学、历史、科学和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大学公共英语课程的研究进入到了未知世界,学生可以按照本身的爱好和社会问题抉择自己的研究对象和工具,这是对英语基础知识的深入理解,也是对跨文化差异的挑战,甚至包括其他学科的综合选择。大学英语教学内容是动态的、开放的、非线性的,不局限于学科和教材。大学英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应该始终对教学目的和内容持有开放的态度。

2.实践活动策略

研究性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的实用性,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获得自我认知,取得英语知识和认识学习方法。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可以得到发展。由此可见,大学公共英语研究教学可以在不遗漏隐性知识的情况下获得显性知识。实践过程需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注意学生的参与程度,另一方面是激励学生在对目标问题进行了实际调查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看法。由于个体经验和社会背景的不同,每个学生对学科的理解也会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观点。此时,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兴趣,也有可能测试和积累这些不同的观点,进行综合分析,形成更先进的个人经验。在此基础上,因为社会中的许多重要问题和英语教学教授的内容相关联,并且英语教学也强调教学内容和研究结合实际的社会生活,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鼓励学生把课堂研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杜威提出的“学中做”应当作为实践活动的指导理论,首先实践活动不能脱离学习研究的目标,要根据研究目标制定实践方案,有目的的进行实践活动,其次在学习研究中也不能脱离实践,学生要丰富自己的活动、情感、意志和精神,实现口语学习中已知词汇和句型的统一。让学生有备而来,是“学中做”教育理论的条件,因此,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这样学生能够根据教师制定的学习目标,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能够带着问题利用图书馆书籍资源、网络信息技术或进行社会调查,在多项活动中挖掘自己的答案。同时,实践性也是“学中做”的核心特征,外语研究性学习活动应该以一种可操作的方式,以一种非正式的方式进行,如课堂讨论和课外竞争,要鼓励学生进行多样的活动或者制定个性化的学习,加强学习的丰富性,从而让学生的从狭小的课堂走进资源丰富的活动中,在活动中学习和探索,在活动中发展自我能力。有些活动可以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有些活动可以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并且应该提供一个时间跨度。时间和空间都应该灵活掌握,将课堂变成设立目标,提出问题的地点,利用MOOC、微课等新型教学手段进行翻转,为学生设立更多的目标,提供更多不同的选择,激发学生学习英语语言和英语文化的兴趣。在过程中仍然要保持开放的态度,鼓励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持有不同的观点,允许学生犯错误,在相互印证和寻求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3.采取对话策略

在实践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持有开放的态度,而且要灵活采取“对话”策略增强学生学习效果。中国与西方早期的教育理论当中都推崇使用对话来进行真理的传递,“对话”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提问题和给答案,而是一种渗透进灵魂的精神互动,是一种探索真理和知识的手段。在研究性英语教学的教学中,对话是一种新型师生平等关系上的交流与知识构建,也挑战了原有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和主观认定。[3]对话的结果不是顺从或压制,而是在连续的对话中汇聚不同的想法从而开拓创新精神。教师在此过程的作用就是创建良好的对话环境,创建对话目标,提供对话帮助,使对话顺利进行,让学生认真倾听,认真思考,接受正确评价,培养“不迁就的宽容,友好的批评,不带偏见的责备”的良好对话氛围。

三、大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策略

研究性学习对大学生的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不仅需要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要培养批判性思维、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与手段。采用正确的学习策略,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通过独立思考,探索问题,得出结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1.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策略

研究性学习首要的目的是研究,研究具有鲜明的发展特征,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以研究为目的,需要学生个人有更大的主动性,对研究目标进行大量的材料收集,对研究背景有深刻认识,对研究问题进行深层次思考,才能创新观点。因为研究目标不同,学生应该根据自身层次进行适合自己的独立学习,学习形式可以包括课前独立阅读资料,课中思考和参与讨论和课后练习及撰写研究报告,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在研究性学习策略中,合作性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延伸,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个人的探究能力的拓展,而合作性策略强调团队合作,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对其是良好的补充与帮助。学会合作是合作学习策略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分成小组积极的参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形成活跃的学习环境是必要的。进行如VCR视频拍摄、形成英语口语小组或表演英语戏剧等形式将学生聚合在一起,小组氛围使其将学习目标当作己任,能够主动的参与合作、培养英语能力。在分工合作中,学生能够培养独立自主,敢于探索的学习精神,也能通过研究方案,讨论具体方法,提出质疑,获得自己独特的结论。

2.培养问题意识和批判思维

爱因斯坦在1936年的演讲中指出:“学校始终应当把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发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取得专门知识放在首位”。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本身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还应该提出相应的诸如文化、历史等问题并进行研究。改变传统教学方法的研究性教学让学生能够接触更多的学习资料,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内容不仅是针对确定性知识,还要包括不确定的知识。确定性知识是英语语言,不确定性知识是学科知识的延伸,它远远超出教科书,涉及社会、人类、历史和其他方面。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英语知识后,在额外的探索中提高自己,将课堂作为走入广阔知识世界的前站,训练他们的探索能力,更好地学习知识,并使用语言进行有效的沟通。在基于教学内容的更具针对性的多维学习情境中,以学习目的为基础提出的问题和为研究题目搭建的框架中,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和研究,学生对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设立的目标做出各自不同的判断,在课后对学习资料进行进一步的信息采集,分析和查阅,从而得出结论。尽管这种探索并不能包含所有的科学科目,但是这个对所掌握的英语知识之外的学科的探究过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和研究能力,改变了学生的学习习惯,为将来可能的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论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现有的东西,而是诱导人类的创造力,唤起人们的生命意识、价值感、生命精神运动的根基。”[4]研究性教学使得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发生了极大的转变,日益更新的信息技术为研究性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互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也为学习材料的开放性提供了很好的资源储备,研究性教学为公共英语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并以此需要采用新的学习和教学策略,诱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

[参考文献]

[1]叶海梅.研究生教育的研究性教学[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7.

[2][美]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现代大学论———英美德大学研究[M].徐辉.陈晓菲,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215.

[3]谭凡道.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发展中的权力冲突与调适策略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4]王啸.教育人学———当代教育学的人学路向[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420.

作者:刘丹齐 单位: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