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听力课堂教师话语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英语听力课堂教师话语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大学英语听力课堂教师话语研究

[摘要]在英语课堂中,教师话语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是学生语言输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有着语言示范的作用。本文从教师话语量、提问和反馈方式对听力课堂中教师话语进行了细致分析,旨在揭示大学英语听力课堂教师使用语言的真实情况以及所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英语听力;课堂教学;教师话语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如果没有良好的语言环境,那么教师话语就显得异常重要。教师话语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媒介,是学生语言输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英语教学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克拉申的输入假设理论(InputHypothe-sis)认为,“当习得者获得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略高于其目前的语言水平时,才能促进学习者的语言习得”。因此,作为课堂上学生重要的语言输入,教师话语的质量直接影响了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高低。Long的交互假设理论认为,“交互可以促进学生对语言输入的理解和吸收”,即“高质量的教师话语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可理解性输入”。英语课堂教学实际上是师生交互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教师话语决定了师生间是否会有交互活动以及交互的效果。近年来,教师话语逐渐成为我国外语教学研究的热点,许多学者就教师话语对英语课堂的影响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例如,从教师评价语言,性别差异和话语权势出发研究教师话语与学生语言习得成效之间的关系。然而,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阅读和口语教学上,对听力课堂中教师话语的研究并不多见。众所周知,我国英语学习者普遍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差,如“聋哑英语”,听不懂,不会说。因此,很有必要对大学英语听力课堂中教师话语进行研究,探究教师话语的质量对学生英语习得效果的影响。

一、研究设计

(一)本研究依据二语习得的输入假设理论和交互假设理论,从教师话语量、提问和反馈方式3个方面对听力课堂中教师话语进行细致分析,旨在揭示大学英语听力课堂中教师使用语言的真实情况以及所存在的问题。

(二)研究方法。此次研究采用自然调查法,对研究对象,所用教材和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观察研究,没有任何形式的干预。为了展现真实的听力课堂教学,分析教师话语的特征,本研究采用了课堂录像的研究方法,录像涉及1位教师和50位学生时长50分钟的一节听力课。为了了解学生对教师话语的态度和评价,本研究还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调查问卷共计50份,其中收回48份有效问卷,并且研究者与其中8位学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访谈。

(三)研究对象。由于大学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听力训练,基本适应了听力课堂教学模式,听力水平与英语口语较进校之前也有明显提高,为听力课堂采用交互式教学提供了可能。因此,此次研究选取某地方院校二年级非英语专业的一个自然班为研究对象,共50人,所用教材是《新视野大学英语听力3》,听力内容包括一个长对话和一篇短文听写。

二、结果与讨论

(一)教师话语量。通过对影像文件的转写与分析,笔者发现在50分钟的听力课堂中,总话语量是26分钟,教师话语量占比为69%,时长18分钟,学生话语量占比为31%,时长8分钟。数据显示,教师话语量明显多于学生话语量。显然,这堂听力课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充当着管理者的角色。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话语处于第一位,具有权威性,不容学生质疑,这势必会造成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降低学生的积极性,不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RodEllis认为“只有使用第二语言,学习者才能促进第二语言习得效果”。在时间有限的听力课堂中,教师话语量过多直接使学生失去了使用英语的机会。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建立师生共建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减少自身话语量,将话语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其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此外,通过问卷调查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希望在听力课堂中能用英语和教师就听力内容进行积极有效的探讨,而非简单的接受教师的指令。

(二)提问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增强师生互动和活跃课堂气氛。教师课堂提问一般分为展示性问题和参考性问题。展示性问题通常是以疑问句的形式出现,不需要学生进行复杂的语言组织,学生的回答可以是yes/no,或者只是对听力内容做简单陈述。在提出这类问题之前,教师已经知道答案,其目的旨在检查学生对听力材料掌握的情况。参考性问题通常是开放性的,没有固定的答案,学生必须调动英语各种技能对所听内容进行加工处理,使之成为具有逻辑性的连贯话语,这类问题将听与说紧密联系起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输出能力。通过对影像文件的仔细观察,笔者发现在此次听力课堂中教师共提出9个展示性问题和3个参考性问题。可见,这堂听力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英语听力训练,对学生的语言输出则不太重视。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该转变这种教学认识,多提参考性问题,将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过来,这样会让学生积极主动起来,增加学生的语言输出。同时,教师还应重视提问时的话语表达方式,观察学生对问题的反应程度。当学生无法理解教师话语时,教师应该适时地调整自身的表达以便于学生准确地理解问题。问卷调查显示,53%的学生喜欢教师在课堂上提出参考性的问题,这部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较强,对英语知识掌握的较好,学习目的也明确,他们认为参考性问题能极大地调动自身的英语知识,给自己语言输出创造了更多的机会。通过参考性问题,他们可以将所学英语知识运用起来,不仅练习了口语,也巩固了英语知识。47%的学生则喜欢展示性提问,他们认为这类问题有助于增强对听力材料的理解,“语言知识点的操练,更有利于应对考试。这说明,展示性提问满足了应试教育环境下学生应试的需求”。同时,他们也表示参考性问题对他们而言有点难。

(三)反馈方式。教师反馈语是指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言语所做出的反应,它包括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分析以及对学习规划的建议。Nunan将教师反馈分为积极反馈和消极反馈。积极反馈是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肯定的回复,积极反馈可以是good,welldone诸如此类的简单表扬,也可以是重复学生的信息后给予表扬,或夸奖之后就学生的回答做出积极的评价。显然,积极反馈有助于增加学生自信心,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其语言输出量就会增大。消极反馈主要是指出或批评学生所犯的错误,在一定程度上会让学生没面子,进而挫伤其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师生或生生互动教学模式的开展。教师在课堂上几乎不会将话题控制权让与学生,也不会轻易容忍学生模糊的话语表述或接受学生非故意地转换话题的现象。通过对录像文件的转写与分析,笔者发现,在本次英语听力课堂中教师倾向于使用积极反馈,消极反馈出现的频率不高,这表明教师已经认识到积极反馈能促进学生语言学习的积极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的积极反馈多是简单的表扬或重复答案后表扬,而很少给出有针对性的评价性反馈。调查问卷与访谈显示,大多数学生希望教师在表扬之后做出有效的点评,认为点评有助于他们认识到自己语言错误以及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但也有个别的学生表示,如果学生给出错误的回答,教师应明确指出其错在哪里,给出正确的答案并给予详细解释,而不能为了保全学生面子敷衍了事。因此,在以后教学中,教师应该对自身的反馈方式进行反思,改进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话语质量。

三、结语

传统的听力课堂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侧重于让学生听懂听力材料,而学生语言输出的机会并不多。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掌管和控制着整个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就材料内容向学生提出展示性问题或发出指令,旨在了解学生对听力材料理解和认识。在这种提问方式下,学生没有太多发表自己见解和认识的机会,其回答也只是对材料的简单复述,对学生语言输出能力的训练基本被忽略了。尽管研究表明,在听力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了大量的积极反馈,但都是简单的夸奖并没有给出适当的评价,而学生非常注重教师的评价性反馈。综上所述,教师应该意识到在听力课堂中教师话语是学生与听力材料间的桥梁,是学生语言输入的主要组成部分。高质量的教师话语能够激发学生用英语去思考,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

作者:白虹 单位:榆林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