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研究(6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历史教学研究(6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初中历史教学研究(6篇)

第一篇:初中历史有效教学活动探讨

一、教学有效性的意义

只有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才能够在学业上取得收获和进步,学生在认知上才能够由少及多,由浅显到深刻,在情感上由不喜欢到喜欢,由厌恶到真正的热爱,只有当有效性的价值观念深入到教学工作中去,学生和教师在具体的教学配合中才能产生效应,达到理想的效果。目前许多的教育研究课题是关于教学有效性,并且通过有效的实验去验证这一课题的重要性,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二、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注重教学内容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没有生活色彩的教育是死教育。教师只有把教材内容和生活相关素材相结合,才能振奋教学的生命力,否则历史教学的价值将荡然无存。首先,教师要吃透教材内容,把握好教材重点和难点,从教材中寻找到生活的“影子”,联系学生的生活常识,并灵活运用。初中历史课程教材不仅仅是单纯的历史知识,它还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许多的社会民俗内容也囊括在内,与社会学科的联系也在逐步加强,教材本身的精细编排有利于学生认知立体化的历史,丰富生活常识。教师要善于抓住教材和生活常识的契合点,提高运用教材的能力。其次,教师在找到历史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连接点以后,要尽力的引导学生联系初中生活实际,使学生学到的知识真正的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比如在讲有关长征历史的故事时,可以让学生讲讲自己所知道的有关长征的趣事,在相互的学习中学生们可以学到课本之外的知识,教学重点要放在宣扬长征老一辈革命家的那种不畏困难,坚持信念的革命精神,激励学生学习这种精神。另外,灵活运用乡土历史,拉进学生与课本历史的距离。课堂教学设涉及有关乡土历史的知识,可以让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的历史,这样既能加强学生的乡土情结,教师又能很好的导入课堂内容,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活跃课堂氛围。

2.注重教学活动趣味化

新的课程改革也强调教学活动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朝这一方面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充满趣味,让学生喜欢上历史学科,愿意主动地去学习。那么教师如何实施趣味化的教学呢?首先,课堂导入要充满新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趣的课堂导入,就想是磁铁一样,紧紧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把他们快速的带入到课堂中。比如在讲述抗日战争历史时,可以以精彩的历史纪录片片段入题,通过影像的作用引入学生较快速的进入课堂。在教学中,优秀的教师通常还会灵活的借助讲故事、猜谜语、播放音乐等手段导入新课,目的是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兴趣。历史教学要结合学科问题进行教学,教师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去认真思考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认真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能够真实的体会到探索知识和解答知识的乐趣,更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在讲述《俄国革命》时,我尝试首先通过几张图片展示俄国社会的等级制,设置一系列问题进行学科的学习和探索,问题包括俄国农奴制改革前的状况是怎样的?为什么农奴反抗的意愿最强烈?这次改革对以后俄国发展的影响在哪里?通过问题的逐层深入,借助图片引出话题,学生思维很快地被调动起来,课堂的进程也能够顺利高效的推进。另外,课堂结束语要设计巧妙,给学生留下无限的想象。课堂导入新奇,内容有趣,结束语更是要点明重点,道破难点,制造悬念,为以后的课堂教学做铺垫。当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中,学生的积极思维就得到锻炼,课堂内容的知识目标就很容易达到了。

3.教学方法多样化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挖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初步了解课堂内容,教师有针对性的教,学生有针对性的学,形成教学互动的良好态势。教师可以借助于图画模型等教学教具,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辅助于音响资料进行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直观的感受,提高课堂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可以运用竞赛的形式进行课堂知识的回顾与考核,竞赛形式能够较好的改变教学单调性,学生会觉得很有趣,思维会很活跃。相互间的竞争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在竞争的过程中体验到相互学习的乐趣。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教材内容,适当的加入相关的历史故事,这样可以很好地调节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课堂思维。另外,教师要善于将历史知识和其他学科相结合,找到很好的结合点,这样就能够使学科教学充满新鲜感和趣味感,这样也有助于学生学科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学校组织相关的历史实践活动也是很有必要,可以进行实地考察、围绕历史主题办板报或是小论文活动,将学生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真正的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三、总结

总之,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研究是一项艰巨的教学研究工程,需要学校和相关教师的共同努力,而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引导者,需要从教学内容、课堂活动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做好教学的准备工作并通过学习和借鉴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提高历史教学工作的有效性,使学生在历史的学习中不断地获得新知,完善自我的发展。

作者:何亚芹 单位:江苏省东台市梁垛中学

第二篇:初中历史创新教学初探

一、采用创新方法教学,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

初中历史知识点较多,在教学中教师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教师要充分利用历史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构建历史知识体系,以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为纵向联系,以同一时期中文化和经济、政治的发展作为横向联系,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能力,使他们有效提高历史综合素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从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学习能力出发进行教学设计,充分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探究欲望,实现多层次、多维度的历史教学,使学生在探究和分析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历史综合能力。

二、改变教学观念,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传统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知识的灌输者,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把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进行详细分析,并灌输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来掌握历史知识点。在被动状态下的学习中,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获得有效发展。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改变教学模式的同时,要用新的教学观念来支持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使课堂教学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实现他们历史综合素质的发展。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学习作用,让学生转变被动的学习思想,积极努力地提高自身能力,使历史思维和历史学习能力获得不断提高。在进行创新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主意识,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发表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使他们的思维深刻性不断发展。

三、创新教学方法,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

在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使他们对历史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地投入到知识探究中,分析和归纳历史知识点,在加强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时构建比较完善的历史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和运用历史知识的效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创新,促使学生历史创新思维的发展。

(一)利用著名历史人物的故事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在抽象的历史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积极性,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拓展,给学生讲述著名历史人物的故事,让他们在故事情节中产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实现高效的历史教学。

(二)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探究欲望,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

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在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多媒体来直观地展现历史中的实践,能让学生从直观上感受和体会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发生过程,使他们主动通过对知识的探究来掌握历史知识的本质,提高历史综合素质。

四、加强师生的沟通交流,实现教学的高效进行

在传统历史教学中,由于师生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主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中的内容进行。由于教师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历史知识水平,在教学中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被动状态下进行历史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很容易对学习失去兴趣。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互动中提高教学效率。教师通过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能够清楚地了解学生在历史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掌握他们的历史综合能力。在进行教学设计中,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积极的师生互动,通过交流来收集教学中的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实现创新教学。

五、充分利用历史教材,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著名历史人物故事来激励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运用这些历史人物来对学生进行激励,让学生提高探究欲望,并在积极的知识探究中发展创新精神。

(一)利用历史教材中的伟大发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就是求佳意识。这种意识表现为好奇性、想象性,以及敢于冒险、敢于向困难和权威挑战等心理倾向。具有这种意识的人从不满足于已知,乐于、敢于探索未知,以求得最佳。在教学中,从哥白尼“日心说”的提出到哥伦布“新大陆”的发现,从瓦特的改良蒸汽机到莱特兄弟的飞机,从第一次把圆周率的值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祖冲之到把一年的周期精确地推算到365.2425天的郭守敬,从万里长城到古代埃及的金字塔;从云冈、龙门石窟的大佛到希腊的雅典卫城……通过这些知识来激发学生对这些历史人物和他们的伟大发明产生敬佩,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利用历史教材中著名人物的形象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创新热情是随着创造者对创造目标及其意义的认识而产生的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以及其他一切创造者之所以能长期进行创造性劳动,就是因为他们体会到创造的本质是美的。李时珍为了祖国的医学事业而尝遍百草,邓稼先为“两弹”事业奋斗到最后一息,诺贝尔因实验被炸得遍体鳞伤却欢呼胜利……历史教学中,这些美的形象对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历史人物的美好形象和伟大发明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

六、总结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需要在遵循新课改的要求下,对课堂教学进行创新,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使他们主动投入到学习中,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使历史思维获得发展,提高历史综合素质。为了适应新课改教学的要求,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学水平,使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高。

作者:李海燕 单位:河北省廊坊市第九小学

第三篇:初中历史教学探究

一、课要备得活

备好课,是教好课的关键。只有备得活,才能教得活。在备课中必须按照课标规定的教学目的、要求和授课计划,深入钻研教材。因为课标不仅规定了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而且规定和反映了讲授的范围、深度和广度、难度。因此,“活”应该在课标所规定的范围内“活”,在先熟悉课标的基础上钻研教材,从而更有目的性。钻研教材时,要广泛涉猎,成为一个杂家。因为历史课本身的知识范围相当广阔,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几乎无所不包。知识面狭窄既难以教好,更谈不上教“活”。所以备课的过程,不是课本的照抄,也不是课本式参考书上的文字简单地、机械地变为课堂语言,而是经过自己的消化、整理。教师不能被书本束缚,也不能以自己的设想束缚学生。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写出切合实际的教案,这是把历史课教“活”的基础。

二、方法要妥当

教师必须有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的能力。老师面对的对象是人,是活生生的而且是千差万别的个体,所以具体的教学活动,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不可能有固定不变的工艺流程和技术规范。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的劳动是带有很强的“研究性”和“创造性”的个体劳动。而教学方法要受教育思想、教学任务和内容的制约,还要因地因人而异。总之,要根据教材的特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确定教学方法。有经验的历史教师,其教学方法是讲究在课堂教学上的实用,而不是生搬硬套。课堂有式,但无定式;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实际上,一堂历史课很难用一种方法进行到底,往往要使用多种方法,只不过有主次,先后之分。

三、学生要了解

教师备课,必须了解教学的主体———学生。所谓了解学生就是了解所任班级学生的各种情况,如学生的学习基础、接受能力和思维活动能力等,了解的程度与教学的效果有密切联系。情况清楚了,方法也就有了,教学也就能有的放失,否则教案写得再好,只是纸上谈兵,而难以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课堂上,教师所注意的中心,并不是自己讲述,而是学生的思维情况。这就是说,要重视了解学生的反馈信息察言观色,发现学生在理解过程中的疑难思维活动的障碍,有针对性地控制教学。真正的教学技巧和艺术,在于一旦有必要,教师就要随机改变自己的授课计划和方法,自觉及时地调节深浅、快慢和决定增删,以求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四、兴趣要激发

历史本身就是一门充满兴趣的分科,它如一个广阔无比的大舞台,也像一幅精妙绝伦的大画卷。上下五千年的人类文明史,很似一幕贯通古今的戏剧,形形色色的角色都在进行各自表演。既有“力拔山兮气盖世”叱咤风云的好汉英雄,又有不甘压迫、揭竿而起的农民领袖;既有忧国忧民、廉清正直的忠臣良将,又有显媚逢迎、为虎作伥的乱臣贼子;既有集天下于一统的盛世君主,又有屈膝投降、遗臭万年的民族败类。历史如此生动感人,若教师把它的内容变成干巴巴的说教,那么岂不是教学的失败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充分重视历史教材的兴趣性、语言的生动性和思维的形象性,要“启其蒙而引其趣”。例如我在讲“禁烟运动”一节时,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有意对林则徐的青少年时代略加介绍:林则徐四岁入学,七岁习诗。少年时,他教书的父亲带他的学生游鼓山,登山见景,诗兴大发,要求学生以“山、海”为字头作诗,很多学生还在苦思冥想,林则徐则已脱口而出:“海到天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学生都拍手叫好,他父亲也十分惊喜。苦学勤思的林则徐十三岁中秀才,二十岁一试中举,二十六岁中进士,从小就立下救时济世的远大志向。通过讲述林则徐的少年苦学成才和立志救时济世的志向,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使学生对民族英雄倍增敬慕之情。

五、想象要丰富

历史教学必须发挥想象。因为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不能再度重现。那么,如何才能把久远的历史往事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呢?除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一些历史情节外,还要充分利用课本上的插图启发和丰富学生想象力。爱因斯坦曾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却概括着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我在教学中很重视利用课本上的插图。例如在“希腊奴隶制经济的繁荣”一节中,提到希腊有许多奴隶市场时,我利用课本上的插图讲述这是设置在雅典一个海岸上的奴隶市场,左边远处是城市,右边后面是一座豪华的寺庙,在庙前一棵大树下,正有许多来自各地各种肤色的奴隶在等待出卖,他们都露出痛苦悲愤的神情。图中左前方站着的是有钱有势的希腊人,他从奴隶中选中了一个尚未成年的女孩子。一个手拿皮鞭的奴隶贩子正在把她拉出来,准备送去给雇主察看,女孩子畏缩不前,她的母亲看到自己的孩子将要和她永远分别,终生沦为奴隶时,不禁心如刀绞,用头碰着台子的石板,后面的一个奴隶想安慰她,却没有办法,旁边一个老汉想说什么,但别人听不懂他的话,有的奴隶在掩面哭泣。中间一脚戴着锁链的奴隶被安置在大石台上,身着一件短围裙,脖子上挂着一小木牌,上面写着奴隶的姓名、原籍、年岁、品质或优点之类。有一位花白胡须的阿拉伯商人想托他身边的雇主买去,以便从这个体格健壮年轻的奴隶身上捞一大笔钱,因为他年轻力壮,什么都会做,但又怕他逃走,所以锁上了链子,以防万一。这样讲,把无法再直接观察到的历史现象,通过图像和生动的语言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连贯的历史概念,认识这些历史现象的本质属性,揭示这些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六、反馈要重视

有经验的教师,都十分重视和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以增强应变能力,总结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这是把历史课教“活”的又一重要方面。了解学生反馈信息的方法是多方面的,如在课堂上,我主要通过观察即察言观色、课堂提问、检查作业、看课堂笔记、课堂小测验和单元验收等方法直接获得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应。在课外,一般通过召开调查会、座谈会的方式征求意见或对作业进行面批,对试卷进行分析等方法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不是目的,而在于通过它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作出相应变动,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调节学生的思维活动,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同时,教师不仅要善于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增强自己的课堂应变能力,而且要善于培养学生自我反馈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此,教师不仅要求学生学会,而且要使学生会学,后者比前者更难,也更重要。总之,历史教师要进行认真思考,悟出这样一个道理: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把历史课讲活,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作者:朱家焰 单位:沙县禹谟镇初级中学

第四篇:初中历史教学加强群众观教育思考探析

一、加强学生“群众观”教育的必要性

1.培养学生正确历史观的需要。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要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他们同历史人物共同推动了人类的历史进程。在初中历史教育教学中,我发现一些影响深远、有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如秦始皇、、牛顿、爱因斯坦等,多为初中生熟悉了解、津津乐道,但对这些历史人物背后的普通群众,学生往往忽略了。长此以往,学生的“群众意识”就会相当淡薄,很容易形成历史主要就是英雄人物创造的唯心史观。

2.道德情感教育的需要。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强调,历史课堂不仅要传授历史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和情感意志。群众史观教育属于道德和情感方面的重要内容。初中阶段是人的思想观念初步形成时期,加强群众观教育有助于个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历史课堂群众观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英雄人物是罕见稀有的,他们都来自普通群众,是普通群众的杰出代表,在正视他们作出的突出贡献的同时,要看到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成就了英雄人物的光辉业绩。通过对历史人物和具体历史事件的深入分析,引导学生热爱人民群众,尊重普通劳动者。

3.良好品格教育的需要。

历史人物是人民的一部分,杰出人物只是凭借其天生的优异才智和后天的勤奋努力,比别人更多地吸取了人类精华。这些精华也是人民群众在历史中总结、积累和创造的。要结合实际,注意将群众观教育延伸到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让他们明白优秀班级、文明寝室等光荣称号都离不开同学们的默默奉献和有力支持,加强集体主义教育。

二、初中历史教学进行“群众观”教育的误区

1.群众观教育目标不明确。

受传统历史教学观念和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时间往往被历史知识的灌输占据。教学实践中,有的历史教师认为初中生年龄小,只需掌握一些大人物就可以了,人民群众蕴藏在大量的历史史实中,进行群众观教育需要作深入细致的分析,初中生理解能力有限,对他们来说没有必要。

2.“填鸭式”的群众观教育。

初中历史教学的群众观教育不等同于政治思想教育,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也并不是以往传统的思想教育目标。“填鸭式”的群众观教育更行不通。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整个历史事件线索的完整,缺少历史情境的设置和身临其境的体验,注重对历史人物的分析,缺少对历史人物背后群众意愿的解读,注重群众观教育理论的宣讲,缺少群众观教育的实践。

3.教育者本身的思想误区。

现今社会思潮复杂活跃,传播途径多样,有的历史教师受唯心主义、英雄主义、等西方错误思潮影响,误认为历史就是历史人物来写就的,教学中在群众观教育上存在着一些误区,经常忽略对人民群众历史贡献的讲解等,这些问题应引起教育者的重视。

三、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加强学生“群众观”教育

培养学生的群众观是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历史教师要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树立群众观点。

1.把握好课堂教学。

初中历史教材中有关人民群众的内容相当丰富,教育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根据不同内容深入挖掘,从多个角度对学生进行引导点拨。一是抓住典型事例。如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材,从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到鸦片战争前的清王朝,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影响随处可见。万里长城到底是谁筑造的?可以从秦始皇和孟姜女的故事入手,对学生加以引导,让他们明白虽然孟姜女哭长城只是个传说故事,但正是千千万万个“范喜良”牺牲了自己的财富、幸福乃至生命,才筑造了万里长城。我国历史上很多著名的文艺作品,如唐诗《卖炭翁》,元曲《窦娥冤》,小说《水浒传》,就是以普通群众的生活为题材创作出来的。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材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的诞生,“群众观”贯穿始终,如三元里人们的抗英斗争、太平天国运动等就是中国人民对清政府腐败和外国侵略者压迫的控诉与反抗。人教版九年级世界史教材里,法国大革命过程中发生了三次人民起义,每一次都使革命运动进入一个新高潮。通过对典型历史事例的学习,从政治军事、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不同方面,让初中学生领悟是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建立起他们对人民群众感情。二是抓住典型人物。很多历史人物都曾发表对人民群众伟大作用的深刻认识,这也是他们思想最闪光的地方之一。通过对历史人物关于群众观点的学习,间接影响培育学生的群众观。如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把人民群众摆在最高位置。“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国历史上很多封建王朝的灭亡,主要是统治阶级违背民意,激起了人民的反抗,唐太宗认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形象的说明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在《论持久战》中写到,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战,战争的伟力之最深的根源,就存在于民众之中。牛顿曾说:“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里的巨人就是指人民大众。教育教学中,要注意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影像资料和图片,采用启发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从培养感性认识入手,加强对学生的群众观教育。

2.运用好历史活动课。

具体历史教学中,可结合学生实际,自编自演历史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群众观教育。如在“五四”运动一课教学中,为使学生加强对群众力量的理解,我在课堂教学时运用情景剧教育,请学生扮演各种角色,体验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等全国性群众运动对当时造成的影响。还可请学生收集期间反映普通群众活动的资料,以讲故事的形式进行交流,帮助学生深刻认识蕴藏在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背后的群众的巨大力量,深化他们对群众观点的理解。

3.深化课后教育。

利用劳动节、国庆节、公祭日等重要历史纪念日,组织参观历史遗址遗迹、文物展览,观看文献纪录片,访问老红军老八路等对学生进行群众观教育。通过身边鲜活的人和物,让学生懂得,历史是由包括历史人物在内的所有人共同创造的,普通人民大众的辛勤劳动、不怕牺牲、无私奉献,为我们创造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从中感受人民群众的伟大。在初中历史教育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群众观教育,感受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巨大作用和磅礴力量,学生的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的观点也就得到了培育和升华。

作者:罗华 单位: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北雅中学

第五篇:初中历史教学图片教学浅议

1.图片资料的合理使用

虽然图片资料在教学中使用会有较好的效果,但是在历史教学中并不是有越多的图片就有越好的效果。教学活动就是以教学为主,并不是图片的展览,教师要努力的是使同学从图片中走到历史中来。所以可以做到以下事项:第一点要做到的是精选图片。我们使用的教学图片是浩瀚历史中的一小部分,所以要考虑的是如何让学生在短短的课堂时间内接受历史知识呢?所以教师要筛选大量的图片来选择合适的教学图片,对历史能够真实的反应或是真的能表现历史过程的图片,不要弄一堆相似的图片来加入到学生教学中来,这样会使得学生找不到应该学习的重点。第二点就是要指导图片的使用。教师必须使学生知道怎么看图,指导学生在看图时注意事项和图片与课本的联系,也可以用图片来对课文进行一个补充。有很多的时候,课本上的图片是没法用语言来形容的,也是语言不能取代的,图片可以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较深的印象,不像文字留给学生的印象永远是乏味和枯燥的,比不了图片给人的亲近感。第三点是对学生主观性和能动性的调动。在课本中会有很多的复杂历史地图,这之中有很多的地理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是无法接受的,学生也没有这么高的知识水平,出现这种情况之后就要老师利用所有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对这些图片可以有简化的解图方式。例如在郑和下西洋的这一课中,涉及到的路线图问题时,教师就要在课堂上进行一些简单的介绍,也可以用世界地图来做辅导,让学生来说说自己的理解,对这些内容学生可以知道什么知识,这样的适当发挥可以带动学生的积极性,甚至是由学生描绘路线图,就可以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学习的乐趣。

2.初中历史图片教学对老师的要求

2.1教师要能够驾驭课堂,把图片和历史教学内容联系在一起。

必须做到精彩和生动,但要注意的是在教学时不可以把图片代替文字教学,这就是对教师课堂驾驭能力的考验。历史教学中可能一次就用到五六张的图片,对这些图片在什么时候加入,加入的多少,如何解释都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加入这些图片之后学生会有什么反应,这些都是细致的教学技巧。对于教师来说更要观察学生的反应,考虑会有什么问题来作为以后教学的经验。

2.2教学图片的针对性要强,切记囫囵吞枣。

历史教材图片众多,但是包含的内容却是长短不一,有的是对教学的重点有很好的表现,但是有的一些图片对重点就是没有帮助,只有一个说明的作用而已。在有限的教学课堂时间内,教师没有办法或是没有必要详细的对每一副图片进行解释,只要将学生引入到所学的知识中就可以,依据的是这节课教学计划中的内容有多少,这些图片在教学内容中应该占据多大的比例和精力,如果搞不清这些,很可能在教学中就将教学的重点变淡甚至跑题,对学生来说是无用功,对教师来说就是没有按时的完成教学计划。

3.图片使用中存在的误区

教师在对图片资料的使用上,会经常的对一些误区犯错误,这些是必须要注意的,总结了下列几种情况:①选择的图片过多并且很复杂,这些图片并没有将真正的主题凸显出来。②教师对自己选择的图片并不能确保真实性,图片的不真实性在教学中是最大的忌讳,真实永远是历史的主题,对于这一点却没有被教师正式的注意到,有很多时候把一些漫画、电视剧、海报来作为辅助材料拿到课堂的讲解上来,但往往这些媒体资料是不够准确的,甚至是完全错误的。所以教师在使用图片资料的时候要严格的注意这些问题,将图片资料真正的运用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中来。

4.结语

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只要是这个活动会有很多的人参与进来,这就必须要照顾每一个人的感受。而教学工作更是多人参与进来的一项重要活动,是教师和学生之间重要的桥梁。作为课堂的引导者,教师有职责来指引学生去吸收课堂的知识,所以最重要的职责是让学生更好的来学习和吸收知识,这才是每一个教师应该考虑的事情。将图片教学运用到历史教学中就是一大进步,也是较好的教学方式。

作者:刘希花 单位: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实验中学

第六篇:初中历史教学质量浅谈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对历史课的重视程度欠缺

现如今,由于我国的应试教育,已把历史课程归为小三门一类之中。在教学过程中,只是重视主课的教学,对于历史教学只是在表面做文章,怕历史教学会分散学生的精力,为此并没有将其作为一门重点课程来教学。

(二)教学管理过程比较随意

通过调查和了解发现,有的学校对于初中历史的教学管理比较随意,具体体现在设置课程和课时上,对于初三的课程安排,有的学校并未安排历史课,抑或是将其安排在课表中,但是实际教学中并未上历史课,或者将课时进行了删减,历史课通常要为主课让道。这样的教学管理过程根本无法完成历史课的教学任务。在考试形式过程中,也是比较随意,有时开卷,有时闭卷,有时组织统一考试,有时自行安排等等,这都是影响历史课程教学质量的因素。

(三)历史教学师资队伍稳定性较差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师资队伍的稳定性较差,专任教师往往难以保证。现在历史教师中,有一部分都不是专科教师,都是一些学校内部转行的教师,比如一些年龄较大、身体暂时不适的,或者是不能胜任主课程教学的教师领导等等,甚至还有兼职教师。这样组成的历史教学师资队伍,很难保证历史教学的质量。

(四)初中历史教研氛围欠缺

对于初中历史的教学研究存在很大误区,对于市级以上的科研人员很少过问初中历史教学,而是注重高中历史。在各个学校组织的教学教研活动中,初中历史远不及主课的教研活动,从而使得历史教师缺少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导致教师教学水平难以提高,从而直接影响了初中历史教学质量。

(五)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较差

这主要是教师教学水平引起的,因为许多历史教师都是非本专业的,那么往往他们自己心里就会认为不会教历史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敷衍了事,难以把握历史课中的重点和难点,不能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少教师都很少使用多媒体教学,在备课中也是草草了事,对课堂教学不认真,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效果较差。

二、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方法

(一)增加初中历史教师的培训机会

首先,在历史教师的选择上,应该选择本专业的教师,且应该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和宽阔的知识面。其次,应增加初中历史教师的培训机会,使其及时充电,从而避免教师队伍的落伍。与此同时,还应该在培训过程中,丰富培训的内容和形式,并及时地对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价和考核。培训内容不应该过于枯燥乏味和深奥,应采取快乐教学的方式,使教学在培训过程中可以很好地掌握相关知识。此外培训形式也要丰富多彩,不要仅仅拘泥于讲座培训,令教师在培训中受到启发,从而将其应用到实际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二)提高对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重视程度

首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该注重课堂导入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内容方面,应使其尽可能丰富多彩,借鉴一些历史中的著名事件和小故事,来使学生喜欢上历史课,还应该注重其与一些其他教学科目的结合,可以帮助学生记忆知识点。历史并不是一门孤立的课程,它往往可以和语文、地理很好地进行结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广泛收集相关契合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良好地调动。其次,在历史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一是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教学影响力和课堂魅力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用适当的方法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其主动地参加到教学过程中来。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作为学生学习历史的引导者,帮助其掌握相关知识点,并总结一些重要的历史规律。如对秦始皇、武则天等人物的评价,一般都会从他们对社会的贡献、在军事、农业等方面的突出表现进行评论,同时结合影响社会进步的阻碍进行综合评价。

(三)平时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

初中历史课是一门极具趣味的科目,其内容丰富多彩,深受一些学生的喜爱。但是,如前所述,我国的应试教育,使得一些学生对历史课产生了偏见,从而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对于历史课程的学习。为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消除学生对该学科的偏见,避免偏科的出现,同时,应时刻总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帮助其进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将历史课的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作者:李宝锋 单位:河北省阜平县城厢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