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教学模式下大学物理论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分级教学模式下大学物理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分级教学模式下大学物理论文

1当前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困境及原因探究

(1)课堂组班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利于教师课堂教学改革方案的实施.

目前各高校大学物理课堂的主要形式还是大班集体上课,一个课堂由同一专业的几个班级或者不同专业的几个班级组成,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教师课堂教学改革处境困难,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同一课堂学生理科基础参差不齐,尤其是经管类、外语类和高水平运动员类学生,一个班文科生和理科生的比重各占一半,物理基础差异十分明显.就连“拔尖人才培养班”和“卓越工程培养计划班”这样的小课堂,由于选拔仅限于同一专业内,考虑到人数要求,自然会降低进入的门槛,基础不齐的现象依然存在.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很难保证所讲授的内容每一个学生都能听懂,对于跟不上教师节奏的学生,一旦让他们参与课堂,只能影响教学任务的执行,所以“互动性教学”的有效性被大打折扣.虽然有些教师出于对学生个性的尊重,采用了“隐性分层次教学”法,也只适用于30多人的小课堂.另一方面是学生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和职业倾向各异,对物理课程感兴趣的程度不同.课堂上真正参与讨论、主动进行探究式学习的学生也就是为数不多的几个学生,“研究型教学”对同一课堂的大部分学生来说意义并不大.同时由于课堂人数众多,教师对每个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综合能力的把握很难保证到位,所以大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是主要依赖于考卷分数.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的综合测评的有效性同样被大打折扣.

(2)大纲编写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当前高校大学物理教学大纲虽然分成130学时、120学时、80学时以及文科类等等,但都是针对某一或者某些专业而言的,并没有考虑本专业内学生个体的差异.也就是说无论学生是否对物理感兴趣,无论学生的专业特长如何,无论学生将来的职业倾向怎样,都必须学习为本专业学生选定的相应学时的大学物理.而且不同学时的大学物理学分也不同,这就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因个人发展的需要而跨专业学习的自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影响,不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

(3)“专业化”教学改革存在负面影响.

目前多数大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为学的理念仍然停留在“有用”的层面:显然有用的,就认真学习;作用不明显的,就抱着“只图混及格,拿个学分”的心理.他们意识不到大学物理等公共基础课对自己素质培养有着长期的、隐性的作用.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了突出物理知识对后续专业课学习的重要性,以提高学生的重视度,目前物理教材的编写、教学大纲的修订、课堂内容的讲授,越来越多的与专业知识挂钩,而且还要依据后续专业课程的改变做出相应的调整.这种公共基础课“专业化”的倾向,不但不能消除学生对基础课作用理解的偏差,反而深化了他们“用什么,学什么”的功利的为学思想.综上可见,大学物理教学改革要想卓有成效,必须综合考虑学生的基础、兴趣、潜能和将来的志向等各方面的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育,包括培养目标、施教内容和施教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正如心理学家马斯洛著名的层次需要理论所指出的:人的需求是分层次的,只有低级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才会寻求高一级需求的满足.所以,只有满足了学生最基本的需求———能够听懂、能够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培养起稳定的个体兴趣,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2大学物理分级教学思路

分级教学主要是针对扩招后生源水平差异较大的实际情况,以循序渐进、注重实效为指导,通过选课指导,根据摸底测试和学生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志愿,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教学班组织教学,制定不同的教学要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

(1)教学大纲级别化

大学物理教学大纲的编写打破以往的专业差异,不再针对某一或者某些专业,而是面向全体学学物理的学生.根据全体学生的基础、兴趣、职业倾向,将教学大纲分成学术类、应用类、通识类和文科类4种.学术类教学大纲面向理科基础好、热爱科学研究、希望将来从事学术性研究型人才的学生.大纲内容偏重于研究方法、学术问题讨论和前沿知识点拨等;应用类教学大纲面向理科基础好、动手能力强、希望将来成为技术性研究型人才的学生.大纲内容偏重于实验演示和操作;通识类教学大纲面向理科基础一般、希望将来成为应用型人才的学生.大纲内容重在物理的基本思想和知识的传授;文科类教学大纲则面向理科基础薄弱、希望将来成为公关类人才的学生.大纲内容重在物理文化内涵的挖掘.同时大纲的编写消除传统的学分差异,制定统一学分的教学大纲,以便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随时做出调整.

(2)课堂组班跨院系、人性化

大纲制定好后,下发到各个院系,各院系的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提出申请,选择需要的培养类型.院系领导和教师根据学生的申请,加上必要的考核,最终决定学生选修的大纲类别,并上报教务处.教务处根据各院系的结果,将全体学学物理的学生进行编班,这种编班完全打破院系和专业差别,而是将选择同类教学大纲的学生安排在一起,并结合本校师资的实际情况编排教学课堂.最终形成和大纲培养目标一致的学术类、应用类、通识类和文科类4种类型的课堂.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学生觉得自己的选择不合适,遇到这种情况,学生需先提出申请,经任课教师同意后,方可参与到其他类型的课堂中学习.

(3)合理选择授课模式对于4种类型的课堂,由于培养目标、学生基础和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因此授课的主要方式也会存在差异.但具体到某一课堂,学生的基础、个人兴趣、专业特长及发展取向基本相同,因此,即使是大课堂任课教师组织教学也会很轻松.具体授课方式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选择.建议学术类最好小班上课,便于进行研究性、互动性教学.应用类同样采取小班上课的形式,而且最好将课堂设在实验室.通识类和文科类可以大班集体上课,通识类建议最好采取传统板书、演示实验和多媒体相结合的授课方式.

(4)考核级别化、全面化

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学生形成了“重结果轻过程”的学习理念和“求其然舍其所以然”的学习方法,教师形成了“重应用轻理解”的考核理念和“一刀切”的评价方式.大学物理分级教学要求考核结果既给出横向的学生之间的差异,更要给出纵向的学生自己学习该课程前后的差别,也就是对学生的进步进行评价.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总评结果以百分计).理论知识测评:期末统考与平时考查相结合.通过对大学物理的学习,学生不仅要受到物理学文化的熏陶,还要掌握必要的物理知识和研究方法.因此,对物理理论知识的测评可以采取期末统一考核与平时考查相结合的方法.期末统考采用闭卷形式,重在评定学生对物理基本概念和定理、定律的理解及其简单应用.平时考查采用提交论文的形式,学习过程中学生随时可以就某个物理热点问题,或者有争议的假说,或者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展开调研,并总结成文于统考前提交.提交的论文形式和篇数不限(交多篇者以得分最高的一篇为准),不苛求创新,但一定要体现出学生自己的工作或者思考的过程以及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两种方法考评的结果各占总评的20%.实验技能测评:操作与制作相结合.通过课前预习实验和课后反思,学生们已经养成了由现象提出问题,遇到问题到实验室进行解决的良好思维,所以,大学物理教学也要包括对学生实验技能的考评.考评分两种,一是利用实验室中的仪器,被考核学生随机抽取演示实验题目,边操作边介绍其中的原理,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现象.每学期末进行一次;二是自制实验仪器,学生自由组队、选题,组内自行分工,自己设计、制作和调试,完成后提交答辩申请报告.答辩小组教师根据申请报告撰写情况及现场答辩纪录为学生打分.整个过程贯穿学期始末,答辩申请每月初集中受理一次.两种方法考评的结果各占总评的20%.人文素养测评:自评、师评与互评相结合.人文素养包括人文精神、人文情怀、人文思维和人文知识等多个方面,采用学生自评、学习小组组内互评和教师评价三者结合的方式.人文素养测评每月进行一次,就本月和前一个月内学生在学习、实践和身心等各方面的表现进行打分,三种评价取最低分.两月相比,进步的学生予以表扬和加分,退步的给以警告但不减分,期末分数由每月累加求平均的方法给出.评价结果占总评的20%.

3结语

整个考核方案体现了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既包括了学生的科学知识、科研潜力、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也包括了学生的人文精神、人文情怀、人文思维和人文知识;既考虑了学生的基础,也考虑了学生的潜质;测评结果既反映了学生在班级的位置,也突出了学生自身的变化.

作者:李红 杨新建 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