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教育创新性思维培养,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高校作为人才输出重地,承担了创新性思维培养的重要使命。本文首先分析了大学教育中创新思维的应用现状,其次重点分析了在大学教育中应该如何培养创新思维,最后对创新思维的培养提出了相关的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创新性思维;大学教育;培养
高等学校具有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有力条件,大学生是富有想象力,具有专业知识,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群体。如何在高校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是当代高等教育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本文研究和核心内容。
1大学教育中创新性思维应用现状分析
当代中国大学教育多注重课堂书本内容和期末考试成绩,多为标准答案制度。往往忽略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首先,学生缺乏创新的兴趣,学生多抱有应付考试、完成作业的心理,并没有对课程内容做深入的思考和辩证创新的思路,质疑心态极度缺乏;其次,学生缺乏创新的毅力,创新并非头脑一热,天马行空,而是要将所想所思变为现实,这个过程中需要极大的努力和耐心,实际研发中部分同学多虎头蛇尾,遇到困难便放弃想法,质疑自己;最后,学生不了解创新方法和领域,对专业的前沿方向并不了解,因此,很难进行有深度有广度的创研究。这三方面的原因导致我国高校学生在学术研究中缺乏创新性思维。
2大学教育中创新性思维培养方式
2.1创新性思维构建
在教学中,首先应教会学生如何构建创新性思维。第一,应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对目前存在的理所当然的现象和原理敢于提出质疑,不受专家的影响,表达出自己的观点。第二,应该鼓励学生具有验证自己想法的勇气,将自己的想法应用到实践中,大胆作出尝试,不害怕错误,敢于面对失败。第三,应在实验的基础上找到自己的创新方向,做深入的探索,环环紧扣,循序渐进,培养创新性的思维方式。
2.2创新意识的激发
为了创新,我们必须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为了启迪学生对创新的追求,有必要改变过去以“教”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积极实施启发式和讨论式教育,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可接受性原则,教学方法的重点是选择适合大学生教材,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运用知识,提高认识,展示能力。除了扮演教授在课堂上的主要角色外,还要看课程的改革。大学需要建立一系列基于创造性人才和对学生创新思维和技能需求的专业课程。无论是创造科学技术还是研究方法,都将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
2.3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创新思维是从问题的发现出发,“从思维中学习,源于疑问”。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焰,有疑问去探索。敢于在某些地方怀疑某事,敦促学生通过深入思考以求得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提问,提出疑问,敢想敢做,敢于超越常规;鼓励学生善于怀疑和思考。学生越是质疑,越是渴求知识,就会越感兴趣,这样在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就会逐步建立并养成习惯。
3大学教育中创新性思维培养建议
3.1创新性教师培养
课堂教学由教师主导,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至关重要。在当代高校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知识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负责人,科技创新活动负责人,学生应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体学习者。这就要求教师热爱自己的工作,学科前沿理论,研究与之相关的学科最新理论,首先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善于把最新的教育和科学研究融入到对学生的教学当中。因此,高校必须全面培养高层次的创新人才,吸收有创新能力的教师,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教师。
3.2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并行
一方面,非逻辑思维方式适用于创新主题,提出新思想,新观点,其作用是探索和突破传统的束缚。另一方面,逻辑思维的方法就是梳理,处理,筛选和发现新思想提出的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其作用在于测试和论证。非逻辑思维方法的运用注重于使人们的思维活动流畅,灵活,独创;逻辑思维方法的运用注重于使人们的思维活动准确,严谨,一致。两种思维方式是平等的。逻辑和非逻辑的思维方式就像两个轮子,为了高效运转,两个轮子必须和谐运动。
3.3实践中培养大学生思维习惯
建立开放实验室,建立创新实验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场所,进一步培养和锻炼,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高校的考试形式应该既能把知识与能力结合起来,又能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着眼于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能力。可以采取书面试题和科研论文相结合,产品设计,社会调查报告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既有考试能力又有综合素质的知识,以促进大学生积极倡导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意识。
4结束语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落地,社会对大学生专业知识的结构、层次要求以及应用能力要求也处在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创新思维的培养在高校教育中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刘晓阳.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训练[J/OL].学周刊,2017,(34):103-104.
作者:刘伟静 单位: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