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教育教学慕课创新,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在大数据普及各行各业的时代,“慕课”可以被视为最简洁、最方便的授课模式,为广大求知求职人群提供了相当大的便利服务,推动了教育的新改革。但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慕课”仍然不能跻身传统,更不能颠覆传统,与现在的教育体制还是有一些矛盾的地方,无法监管和落实是一大突破性的难题。
【關鍵詞】
网络授课;模式创新;新改革;传统教育;措施
一、慕课的概念
“慕課”(Moocs)這個詞匯對于多數中國人而言,仍是一個陌生的外來詞語。它是大規模在綫開放課程教育平臺(massiveopenonlinecourses)的簡稱,其本意爲“大規模、開放性的在綫課程”。簡單地説,“慕課”就是一種網絡課程,其特徵是公開面嚮廣大網友,任何人通過網絡都可以接觸到它。除了傳統課堂上人們所慣用的録像資料、閲讀材料和練習題外,“慕課”還會爲網友提供互動的論壇,以期在師生之間搭建一個交流的平臺。對“慕課”的深層解讀,用“大學堂、大數據、大變革、大論辯”來概括不爲過:“慕課”創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網絡大學堂,大學課程進到大數據時代,高等教育必然要以大數據爲基礎進行人才培養、學價、課程開發、教學模式等大變革,針對思想碰撞與觀念變革進行着大論辯。
相對于傳統的教育模式,“慕課”有着先天的獨到優勢:一是大規模性,二是互動性,三是便捷性,四是高效性。近年來關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方法改革創新的呼聲不斷,學術界的理論研究成果也不少,但在實際教育教學中方法依然是以多媒體課件輔助下的課堂講授爲主,探究式、啓發式等教育教學方法雖有所運用,但普及程度很低。積極探索互聯網時代適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新方法是高校與時俱進的必然要求。“慕課”的運作模式爲我們提供了重要借鑒。面對“慕課熱潮”,我國高校應抓住這次世界性教學改革的機遇,結合自身辦學定位,積極應對各種挑戰。高校教師更要積極行動起來,研究“慕課”背景下課堂教學與在綫學習之間的關聯互動。教育管理者應當思考如何以在綫教育技術爲助推,從管理機制上促進教師教學發展和教學模式創新,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培養質量。
三、大学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的建议
第一,爲勇于嘗試教學模式創新的教師提供管理機制上的引導與支持,鼓勵教師將辯論式方法、參與式討論等多種教學方法引入課堂,開展以調動學生興趣爲核心的教學改革。教師在嘗試教學模式創新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嘗試、總結、進一步改進直至完善,有效、可持續的改革需要堅持不懈與不斷調整。如何充分挖掘海内外優質資源,爲教師搭建更好的平臺、提供更好的環境;如何考量教學改革下的工作量、考察教師改革設想與實施效果是否一致;如何搭建科學合理的教學質量的新評價體系等都是需要管理者研究并付諸實踐的問題。第二,要培養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高校應根據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情况,調整和設置學科專業,不斷優化學科專業結構,把拓寬專業口徑與靈活設置專業方嚮有機結合,化專業界限;在制訂人才培養計劃時要把加强基礎與强調適應性有機結合,并强調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推進彈性學習制度建設,構建新的課程結構,加大選修課程開設比例,使大學生能够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并根據自己的個性和特色選擇學習内容和學習進度;加强實踐教學,使學生通過實踐形成進行自主學習的氛圍;改變課堂講授所占學時過多的狀况,爲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積極推行導師制,努力爲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指導,使大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第三,高等院校間的合作、資源共享、“慕課”課程的學分相互認可是大趨勢。“慕課”是能够滿足個性化需求的在綫教育形式,而如何保證在綫教育學習者的學籍、證書、學分乃至未來的學位,是“慕課”當下的瓶頸,仍需要我們不斷去探索。我們應該認識到教學模式的動態性,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是不存在的。教學模式的創新應隨着對象不同、學歷層次不同、學科不同,從實際出發,科學定位,變换模式。任何教學模式都存在自身的不足之處,必須取其之長,補己之短,從相關的教學模式中吸取有價值的東西加以創新,從而發揮更大的整體功能。“慕課”對于我們來説衹是一個開始,大學教育模式的創新仍需要我們不斷的努力。
作者:叶协锋 张松涛 韩丹 单位:河南农业大学
參考文獻:
[1]张鸷远.“慕课”(Moocs)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6(2):22-24.
[2]桑新民,谢阳斌,杨满福.“慕课”潮流对大学影响的深层解读与未来展望[J].理论视野,2014,10(4):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