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创新人才培养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大学教育创新人才培养

摘要:

创新型人才是各国实现科技和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这种创新人才需要较高的智力因素,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大学应把培养大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创新精神至于首位。当前大学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将面临着新的瓶颈、困难,迫切需要找到新的出路。文章指出了目前大学教育中不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矛盾,并提出了关于我国目前高职教育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以期为全面发展创新教育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大学教育;大学教师;创新人才

培养创新人才一直是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更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大学作为知识创新应用的基地,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摇篮,对人才所应具有的诸多要素中,创新处在重要地位,特别是对于高校来说,培养创新人才应放在首要位置。目前的大学教育中存在很多不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矛盾,教育工作者需要探索解决这些矛盾的途径。

一、培养创新人才需要解决的矛盾

1.知识结构方面的矛盾

创新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创造性地运用现有知识解决问题,形成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新观念;另一种是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发现新知识。这两种创新都需要知识作为基础。由于人类社会面对的各种现实问题大都是综合性的,因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运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千百年来,面对知识的日积月累,我们只好不断地将更多的知识编入各级各类学校的教材,但在当今,这种对策陷入了困境,数千年的知识存量,学校显然无法把所有知识都交给学生,更不用说每天都在迅速增长的新知识。

2.教学资源配置方面的矛盾

发展创新能力仅仅开设几门创新课程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大量的创新实践,必须提供学生创新机会于各科教学中,例如:让学生独立探索学科知识内容,提出实际性的重要问题让学生解决,设立研讨活动在师生间共同探讨等,同时教师需进行大量的指导工作,师生还需要大量投入时间,当前对课外学习学生热情不高,并未充分利用剩余时间,而大部分时间教师的精力多用于知识教学。对于大学生来说,知识的获取主要靠课堂教学,这既不利于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和创造力的提高,又不利于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应让他们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去掌握所需知识,而教师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为学生提供利用率高的教学资源和进行创新教育工作中去。

3.教学管理规范方面的矛盾

有些研究指出:有高度创造性的人在我们的学校系统中是会感到困难的。在教学管理规范中,大都奖励顺从性而阻碍创造性所要求的发散性思维。从创造性的本质来看,创造性活动必须是异样的,它必定是异常行为,但在刚性的教学管理规范的制约下,学生的创新行为会受到抑制。但正常的教学秩序需要维持,教育方针需要贯彻,教育目标需要实现,这就存在矛盾。

二、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对策

1.更新教育观念,增强培养创新人才的紧迫感

随着社会生产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新的科技革命对未来人才提出严峻地挑战,人才不能单纯地有知识,更重要的是能运用知识进行创新工作,有利于创造的科学精神。培养的人才不仅应该是高智能型的,更应该向高创造型发展。长期以来,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培养的“知识型”人才被称为“知识分子”,培养的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显然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知识经济的关键是创新,这就要求劳动主题智能化,即广大劳动者应是具有一定的知识容量和科学创造精神及能力的人才。在这个背景下,教育特别是大学教育地位、作用与功能必将发生深刻地变化。虽然我国知识经济的真正逼近也许还要一段时间,但在很多方面已初见端倪,越来越多的人相信知识经济离我们越来越近。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知识的创新,教育将不单纯是原来意义上的教育。在准备迎接知识经济到来的今天,教育观念必须更新。未来的知识经济是创新性经济,真正促进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是新的知识。只是创新的知识才会给经济带来新的增长。注重打好基础、注重学生创新精神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大学素质教育的几大要素。这要求学校教育实践应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2.增强教师的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创新教育环境

培养创新人才关键在教师。就目前我国的教育状况来看,创新教育的关键期在大学阶段,因此,大学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工作特点提高创新能力。大学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劳动,高校是专业高级人才的培养场地,教学内容具有探索性。一些学科内容可能是此学科前沿性内容,新课程的设置实质是增加了教师的开创性工作,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探讨一些还未定论的知识问题,提出创新方案。即使是教材内容变化不大的学科领域,因高校的教育对象存在着类型、年龄、个性和时代的差异,教师运用和选择教学手段、方法也应富于多样性、创造性。对于一个成功的教师来说,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绝对好的,不应该满足于现有的方法,要不断学习、刻意求新。大学教师要追求的目标是做教育的“艺术大师”,而不是做个“教书匠”。大学教师要努力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这里所说的环境主要指软环境,即为学生的头脑提供一个相对宽松的空间、减少思想的禁区、鼓励思维个性的发展。虽然教育的管理模式有其合理性,但是该模式对思想的束缚已逐渐被人们认识。大学教师应该下功夫在不违背大原则的前提下,改变一些不必要的行为规范,允许不同、允许突破,使学生有一个增强创新能力的思维环境。

3.改革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

当代科学技术正呈现出大综合的趋势,学科与科学、专业与专业之间的传统界限逐渐被打破,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横断学科层出不穷。在这种大背景下,教育工作者要有所创造,就必须具备宽广的知识面。而如果仍固守传统的课程设置,无异于画地为牢,把学生变成“井底之蛙”,这必然严重束缚他们创造性的发展。另外,在传统的课程体系中,创造学、创造心理学、创造思维学几乎为空白,使学生对创新活动缺乏系统的知识和训练,这显然也不利于创造性地培养学生。所以,改革课程体系已成为大学教育的当务之急。创新活动要求创新主体必须及时捕捉学科专业发展的最新信息,尽可能站在学科专业发展的前沿,这样才可能超越前人,有所创新。因此,要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就必须经常更新教学内容,及时把学科专业中的最新知识提供给学生。目前的总体情况不容乐观,大多数课程的教学内容陈旧、老化,不能反映学科专业的最新成果,有的甚至几十年一贯制,所以,每位教师都应该把教学内容的更新作为搞好教学,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切切实实抓好。

4.调动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自我超越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具有主导作用,但学生是求学的主体,他们有思想,有个人的意志和主观能动性,只有充分调动他们的潜能,提高他们的自我超越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大学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他们渴望创新,勇于创新,启发学生自觉地优化个性心理品质,培养创新精神,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培养广泛的兴趣,指导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开展创造性活动等等。总之,不能把学生看成接受知识的容器,而要认识到他们是具有自我完善和发展能力的个体,只有立足于这一点,才能真正把创新教育落到实处。

作者:胡文胜 董玫 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金德智,韩美贵,杨建明.关于大学教育创新的人性反思[J].中国建设教育,2010,(Z1).

[2]余汉成.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导向的大学个性化教育初探[J].科技信息,2011,(4).

[3]樊洁.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J].科技创业月刊,2010,(7).

[4]袁东.关于创新人才培养与大学教育的几点思考[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5]钱学森最后一次谈话:中国大学缺乏创新精神[J].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学术研究,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