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产学研结合大学教育办学探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模式源自于19世纪的美国,在学校办学和人才培养两方面都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因而逐渐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并在不少国家有了较大发展。到了199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大学、企业、科技合作计划”,认为大学和企业的合作能够加速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因而鼓励发展中国家的高校更多地参与到工业化进程之中,倡导校企合作办学。但是,我国的高校往往片面地将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模式曲解为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或其产品和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而忽略了其人才培养这一根本职能,导致很多地方高校很难落实这项工作。事实上,“产学研结合”是指高校、企业、科研单位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通过多方资源的整合来促进合作项目的高效进行和完成,是将学校的三大职能贯通起来,以便更好地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人才的一种办学模式,完全符合当代社会的发展潮流。在传统的产学研结合办学的模式中,校企间合作的项目虽然多,但内容比较简单;技术方面的研究合作多,战略层面和基础研究领域的合作少;单项委托多,双向互动少。而且合作方式比较单一,基本都是以技术转让、合作、委托等方式存在,企业负责出项目和资金,学校负责出人才和技术;且多为一次性合作,项目完成即宣告合作结束,很难形成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再次合作时需要重新对接和磨合,效率不高;另外合作办学的水平在整体上还比较低。所以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要扭转这一尴尬局面,对传统的产学研结合办学模式做出一些改进和突破。产学研结合不仅是高校发展的需要,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必须与各科研单位和用人单位紧密联系,根据其对人才的需求来制订培养方案,并选聘和培训教师,同时在实习环节让学生进入到企业的生产第一线,从而培养出适销对路的人才。
二、产学研结合需要调整优化各教学模块
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模式对高校而言,无疑是提高办学质量的好方法。但是,高校也不能只依靠外部资源“借力”来实现,其本身所需要做出的优化调整也有很多层面。
1.适应市场需求,加强专业建设。
高校人才培养要适应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因而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等也要考虑到这些方面:学校要多多与企业沟通,并做好市场调查,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建设、培养方案制定等方面进行适当的调整,再根据具体的专业需要进行招生。除此之外,高校还可开设各类职业教育培训,如企业职工的在岗转岗培训等,构建富有时代特色的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2.强化师资力量,组建新型师资队伍。
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师资力量与产学研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模式使得高校教师有了一个便利的条件就近去体验企业工作,从而提高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所以院校应充分利用这一便利条件,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顶岗,通过参加技术开发、技术转化、技术改造等改善教师自身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也能有效缓解企业的用人压力,帮助企业生产。同时鼓励教师考证,如讲师、副教授考取工程师、会计师等相应的高级职称。另一方面,高校也可邀请企业中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校指导,甚至聘请为客座教授,为教师队伍注入实践力量。总之,各大高校要适应专业变化要求,改善师资结构,提高教师队伍中具有“双师”资格的教师比重,以满足高等教育的教学需求,促进产学研结合的发展。
3.建立产学研一体的实训中心。
要使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模式得到稳固和长期发展,学校还应联合企业和科研中心建立集实验、咨询、生产、培训、实习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实训中心,同时满足教学、科研、技术开发、人才培训、社会服务的综合性实践基地。这样,学生在实训中心不仅可以进行实验和开展课题研究,又可以接受技能培训,以便实训中心为学生按行业要求设计实训项目,促进他们更新知识、强化能力。同时,学生还能够进行岗位实践,承担工程项目和生产任务,使学生真实体验到现代化的工艺流程和工程项目组织管理的全过程,提高实践能力。另外,高校还要寻找适合的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最好是技术先进、管理得当、并热心教育事业的企业,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践操作场所,为他们今后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而在基地建设的过程中,学校一定要和企业签订责任明确的双赢协议,保证学校为企业输送优秀人才的同时,企业也要负责派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学生实习,为学生提供工作岗位。
4.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
有奖励才会有动力,有了动力才能推动事物不断向前发展。因而在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模式中,高校理应建立有利于科技成果创新和转化的激励机制,调动教师们参与的积极性,推动产学研结合又好又快发展。如:鼓励教师立足自己的专长,根据科技发展和市场潜需求来开辟新的教学和科研方向,同时在职称评定上增加与“产学研结合”挂钩的项目,如给予与企业合作研发项目成功的教师优先晋升职称的特权,以推进形成高校特色学科和特色科技成果,鼓励教师及有关人员走出校门、走进企业,进一步巩固与强化学校和企业长期的合作互惠关系。
三、产学研结合需要与企业保持多项互动
1.优势互动。
在长期的摸索实践中,我国高校形成了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和各地学子共处一室的局面,对于集中资源与能力来培养优质毕业生有强大优势,并在满足产业升级和行业创新等方面效果显著。所以,高校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其在行业领域的龙头地位引领企业发展,建立与行业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学科专业体系,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例如,高校建立面向支持行业技术创新的科研实体,研究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并实现成果的实时转化。且在企业建立联合人才培养基地以及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利用企业的优质资源培养创新人才,为企业人力资源建设助力,主动地为行业企业发展服务。同时,企业在学校建立工程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促使师生主动提高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创新潜力。
2.人才互动。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地位空前提高,高校与企业间的人才互动显然是产学研联盟中关键的一环。主要包括两方面的互动:一是人才培养方面的互动。学校与企业保持密切的联系,随时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在挑选人才、人才培养类型和培养计划上进行相应的调整,逐步建立起契合企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二是师资队伍方面的互动。高校可借助行业企业的工程资源定期开展联合科技攻关、安排教师挂职等,同时还应牢牢把握企业人力资源优势,聘请企业优秀科技人员担任学校的兼职教授、兼职导师等,或来校开展学术研讨会,培养一支学术水平高、工程背景深的教师队伍。总之,高校要根据用人单位与市场的需要来制订和调整人才培养的相关方案,完善和更新人才培养的相关课程设计,为相关企业输送急需的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推动企业在科技和管理方面的创新。
3.科研互动。
产学研结合办学模式的重要性是在高校、企业、科研单位之间搭建起了一座合作办学的桥梁,制订出了一体化的合作计划,强化了合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同时逐步建立起一批稳固的合作基地,为三方的互动、人才的培养、科研成果的推广提供了便利。因此,在科研互动中,高校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态度,形成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沟通意识,与企业之间建立持久而稳定的信息交流机制,准确了解企业所面临的科技难题,及时给予帮助;其次是要与行业企业组成合作联盟,联合承担关系行业关键技术的重大科研项目;再次,学校要发挥在学科、人才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创新科研组织模式,加强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应用基础问题的研究,取得一批标志性科研成果,支持甚至引领行业的科技进步;最后,借鉴世界著名科技园的成功经验,大力发展大学科技园,使之作为产学研结合的载体,推动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
4.文化互动。
我国的高等教育经历了建立、发展、鼎盛、衰落、废止、复兴的复杂过程,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大学文化,并在近年来与世界文化和工业企业的碰撞融合中迸发出耀眼的光芒。这种文化力量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源头活水,也已成为如今学校推进产学研结合办学模式的重要力量。在这样的文化背景和市场经济的前提下,大学师生普遍怀有深厚的行业情怀和对行业文化的认同,这也促使他们积极投身行业教育和选择在行业企业就业。而通过校企联合办学,使得高校师生有机会深入企业工作学习,对企业文化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中渗透企业文化,及学生工作后尽快适应企业文化。因此,高校要将校园作为企业文化的传播基地,积极与行业企业开展文化互动,在广大师生中深入开展行业优良传统教育,为企业培养行业精英。
四、结语
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模式能够强化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体现经济时代高校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因此,各高校要客观认识到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究适合本校发展的高效办学模式,与企业一起,为社会输送优秀能干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作者:高鹏 单位:湖南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