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大学教育论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全球化背景下大学教育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全球化背景下大学教育论文

1全球化背景下世界文化呈现冲突与交融的发展趋势

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是经济的上层建筑,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文化自然也不可避免地具有全球化的趋势。而文化作为历史传承过程中的一种产物,历经时代的洗礼与磨砺,自然存在其值得各民族国家彼此相互吸收和借鉴的先进和优秀的因素。关于这一点,从生活趣味到休闲方式,从政治制度到商业规则,从文学影视到服装音乐,无不体现出越来越强烈的趋同特点即是明证。然而,仅仅不过数十年全球化过程毕竟不可能因此而消灭几千年以来人类活动所建立和产生的不同区域,不同民族国家的文化体系和价值观的多样性,也不可能消除各文化体系之间根深蒂固的差异。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还会加剧不同文化传统的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冲突。显然,冲突与对抗并不是解决文化差异的有效途径,更为合理的方式应该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平等对话。然而,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前提下,强权即真理的霸权主义亦不绝于世。在世界大国的博弈中,真正意义上的完全“平等”是不可能存在的。中国自入世以后,根据承诺逐步开放经济和教育等方面,然而以强大的经济和科技优势为后盾的西方发达国家拥有先入市场的既成优势,中华文化所面临的竞争和挑战进一步加剧。如今,在实现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如何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求实现文化繁荣,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

2中华文化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1经济强国与文化弱国的双重性是当今中国的显著特征

当今之中国已跻身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成为世界经济中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庞大市场,连续多年是吸引外资最多国家,并拥有巨额的美元外汇储备,如今又是美国的头号债主。从国庆大阅兵上展出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批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武器装备,到歼-20的成功试飞,到第一艘航母的试航,再到“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这一切在令世界咋舌的同时,无一不昭示着中国军力的飞速提升。如果就仅以经济和军事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强盛的指标,中国显然是无可争议的强国。然而反观中国文化影响力却与其飞速提升的经济和军事力量极为不相符合。主要体现在:一方面中国文化输出不足,而另一方面,中国却成了欧美日韩文化的进口大国。当今的中国文化市场上充斥着外国文化的产物。日本动漫,韩国肥皂剧在青年人中明显呈流行趋势,成为不少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于是“,哈韩”“、哈日”一族开始大行其道。

2.2传承与创新是中华文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全球化的趋势如一股飓风将全球所有的民族国家都卷入到了这一现代化的进程中,从纽约曼哈顿区的金融之都华尔街到非洲充满原始意味的草原和荒漠,无不有全球化的影子。然而全球化毕竟是由西方发达国家所主导的一次“全球革命”,这一进程从一开始就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强弱极不对等的条件下进行的,发达国家固然也会有压力,也会有竞争风险,但是基本上大都处于受益者的地位。他们的文化精神、价值观、政治观与汹涌而来的商品捆绑在一起销往全球的每一个角落,主体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挥。通过商品的销售以获得文化市场的占有,这种温和的方式所得到的效果甚至远超过了过去殖民者用采用的血腥战争手段。面对着以先进的科技和强大的经济为依托的发达国家,由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可以得知,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处于被边缘化的地带,甚至有失去自主性的危险。当今,美式英语通行世界,可乐汉堡风靡全球,I-Phone引领数码时尚即是明证。中华文化曾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独领风骚,然而自鸦片战争后却逐渐失去其领跑世界的地位,不断萎缩。似乎可以因此而得出一个结论:民族文化固然会在某一个时期作为先进文化而处于中心地位,然而从辩证的角度,没有哪一种文化能够永远领先,文化发展是动态变化的过程,绝对不是一成不变的。由此便可以解释,在如今这个日新月异的全球化信息时代里,各民族之间的文化融合是不可阻挡的潮流与趋势。由于发达国家的既成优势,自然会在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当然,融合应该是一个双向的交流过程,应该包含文化的输入与输出,而绝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式的文化引进。可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全球化在带来民族文化危机的同时,也带来了让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机遇。试想,曾经以中华为师的日本和韩国,何以能让韩剧、日本动漫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显然归根结底一句话:靠的正是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今日之中国应该在主动吸收世界先进民族的现代化成就的同时,保持自己的民族文化独立性。吸收是为了再创造,兼容并包,融会贯通,方能争取与西方发达国家并驾齐驱。

3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大学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大学》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是最高教育机构,也是文化发展和传播的中心。高等教育应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个职能。查阅西方科学技术史,从意大利波罗尼亚大学,到法国巴黎大学,再到英国牛津大学,自其诞生以来,聚集大量科技、文化精英,通过知识传播和知识创造,以及与社会的互动而对社会文化有着巨大的影响。正是大学的力量主导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从而使西方世界逐渐超越东方。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作为社会服务是大学与生俱来的职能。如今的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大学基于自身性质而理所应当地承担起传承创新的天然使命,这是时代与社会的要求,大学教育责无旁贷。

3.1发挥大学科研职能,加强知识创新与理论创新,深度挖掘和弘扬传统文化

纵观人类历史,除去血雨腥风的战争与革命,任何一个科学技术创新活跃和生产力高度发展的时代,都必然需要文化创新来激荡和引领。大学作为创造与培育新文化的中心,始终辐射和引领着社会文化的更新与发展。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大学理应提供全面的人才支持和强大的知识贡献,以推进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国拥有完全与西方的文化迥异的传统和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维系千年生生不息的文化根基。大学应当通过研究使之焕发应有的光彩,从而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积极有效的贡献。如不对中华文化予以充分的认识和领悟,自难吸收其中之精华。因而,大学应当深度挖掘和弘扬传统文化。

3.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完成大学教育的文化使命

自中国加入WTO后,按照入世承诺,逐步开放经济和教育等方面,国际化办学已是中国诸多优秀大学的必然选择。事实上,全球化和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正呈现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国际化的高等教育一是要为他国、他民族所承认和接受,二是与国外进行平等交流,三是能够充分地对外开放。并通过以上的这些措施充分地吸收与借鉴世界先进民族的文化。传承中求创新,引进中谋发展,在国际化办学的过程中,同时也将向世界输出和传播中华文化。当今,在世界各国争相开办的孔子学院即是明证。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所认同和接受,从而形成了整个民族性的价值体系和文化理念,在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柔性力量。而中华文化之基本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正如党在报告中所指出的:“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大学,正是要在其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充分地弘扬和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这是大学教育中不可推卸的文化使命。

4结论

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华文化在经历古代世界的极度繁荣后如今面临前所未有的萧瑟境遇无可讳言。但是,中国毕竟是一个拥有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大国,中华文化在经历痛苦的压抑和收缩后,要想重新振兴亦非难事。同时只有充分做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中国的和平崛起。而在这一过程中大学教育无疑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发挥大学的文化发展与传播职能是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振兴中华文化的不二之选。

作者:马丽 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