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教育逻辑课程设置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现时期不少大学的知识教学中没有设置逻辑学课程,这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理性精神的涵养。大学不可缺失逻辑知识的特殊力量,逻辑学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形式的必要工具;逻辑学课程在大学公共课程乃至所有课程中具有基础性影响地位及作用;重视逻辑精神也是夯实社会对大学理性精神与力量信仰的需要。
大学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专业才能,必要科学地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设置决定着学生的知能格局基础,这方面一旦存有缺失,学生未来的能力势必会出现相应的缺失,进而造成人才培养质量的缺陷,甚至给学生的许多发展带来长期的不利影响。人才培养方案的闕失与课程设置的失当,是大学教育应着力避免的大忌。正因为育人设计是大学教育中的大事,中外的先进大学大都在这方面下了功夫。美国的哈佛大学为选择最优的通识教育价值目标、内容,自上世纪四十年代以来,先后几次下大决心,组织专家团队进行长期的调查研究,对核心课程进行反省和改革,不断优化核心课程方案,最终为本科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P209-215)。近些年来,国内大学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与大学生知能素质需求对应的问题,越来越多地引起了高校内部的关注。也因而,我们也先后通过专题调研及其它调研的机会,先后对国内32所高校的相关信息进行了调查研究。我们在调查研究中不经意地发现,其中一半以上高校在其非专业课程体系中,竟然都没有设置逻辑学的课程!为什么这么多大学不开设逻辑学课程?逻辑学课程今天怎么啦?
一
逻辑性课程是一门具有基础性、公共性的重要课程,在本科教育课程体系中历来占有重要地位。显然,当今逻辑学课程受到如此的冷落,这并不是逻辑学课程本身不足的问题,而是由当今大学自身的一些实际原因所导致的。依据调研中的情况来分析,其主要原因大致有三:1.教学管理系统中的一些主事者缺失对逻辑学课程重要性的认知。毋庸置疑,高校的教学管理系统的相关人员对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管理的影响是十分直接与微妙的。依理来说,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是由相关专家通过会议讨论来决定的,讨论与审议的专家人员应具有全面关注学生知能发展的知识视野与学术责任。但在事实上,参与研究的专家往往都只是或只能关注各自所熟悉的那一部分方案或课程内容,能够兼顾学生多方面深远发展的人比较少,能认识与申张逻辑学课程重要性的人就更少。当然,这其中的不足与责任,不能只由审议专家来担当,在这之前,准备方案基础的管理人员也要分担一定的责任。这是因为,在提供方案审议前,这些管理人员必要进行全面系统的调研工作,必要参照其它高校的情况提出本校是否设置逻辑学课程的问题,并做好一定的假设论证。然而,在现实中,担当这种责任的管理人员又往往在高教研究理论素养方面有所不足,缺乏深层考察问题及对逻辑知识重要性论证的能力,加上平时咨询专家意见也比较少,因而也就往往容易缺失对逻辑课程设置问题的重视,以至在准备方案时,一般都不会提出“逻辑学课程是否设置”的问题。鉴于这种管理情形,逻辑学课程被“挂起”也就在所难免了!2.有人认为学生在中学所掌握的逻辑知识已基本够用,大学不必设置逻辑课程。显然,这种看法是十分片面的。中学阶段的语文、数学等课程,的确已涉猎一定范围的逻辑学知识,主要是形式逻辑中的概念法、演绎推理法、归纳推理法等,但其内容的有限性十分明显,逻辑学的基本面貌难以清楚。体系性的逻辑学理论知识,只有通过专门的课程学习训练才能获得,特别是辩证逻辑知识,还必要辅有一定的哲学知识才能较好地理解它。至此可以看出,那种认为中学的逻辑知识已基本够用的观点是狭隘的,不切实际的。大学教育所要求的逻辑知识境界,绝不是中学所要求的逻辑知识境界可以替代的,大学需要基本的逻辑知识教育!3.逻辑课程在公共必修课的课时安排竞争中难以得到人们的关注而胜出。大学教育中的公共必修课程总课时量是有限的,在各门课程设置的竞争中,不同课程利益的主体往往都只强调自己课程开设的理由,并以此来争取一定的课时量。为此,这种竞争往往闹得不可开交,而理论形态十分成熟的逻辑学,也往往因缺少利益代言人而在课时安排竞争中失利。这种情况表象上看是各课程课时的竞争,实质上是管理人员、教师对公共必修课缺少一种统一的认识及选择担当精神,是利益竞争大于课程设置公正的结果。尽管未开设逻辑课的各种原因存在着,但这一课程并不能因此而长期被冷落!
二
冷落逻辑知识必然损害大学教育,影响学生的发展与未来。大学教育必要设置逻辑课程主要原因是:1.逻辑学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形式的必要工具。逻辑学是关于人类的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它包括形式逻辑辩解逻辑两部分。随着现代人类认识的不断发展及不同认识领域思维发展的要求,形式逻辑又先后出现许多分支,诸如数据逻辑、符号逻辑、规范逻辑、模态逻辑等。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分别是从相对静态与动态的角度,来反映人类思维活动的形态与规律的,它们是人们构建科学思维模式、把握思维规则、维护真理、批驳谬误与诡辩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推动知识与生产发展的重要理性力量。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晚年曾说过:“一切科学的伟大目标是:从最少的假说或公理出发,通过逻辑推导,概括最多的经验事实”[2](P159)。他在总结科学发展经验时指出:“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成果为基础:由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德几何中)和发现通过系统的实验鹏方法找出因果关系的可能性(在文艺复兴时期)”[2](P159)。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论及逻辑学功能时精辟地认为:“逻辑使人善辩”。事实表明,逻辑学知识是思维活动进入自由王国的重要引导者,是知识中的经纬线;不懂得运用形式逻辑中的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知识来规范思维活动,思维就容易失去确定性、论证性、科学性,就容易引起思维的混乱、迷糊乃至虚狂;而不了解辩证逻辑思维知识,就不能以思维的辩证法来反映事物的辩证法,不能客观、全面、联系、发展、具体地反映问题,人的思想就容易滑向形而上学的误区。总之,逻辑学是人类知识殿堂的一颗不会褪色的灿烂明珠。大学立德树人和传授知识需要逻辑学。自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多方面研究形式逻辑理论问题而制定了以演绎法为主的形式逻辑体系以后,逻辑学曾长期是西方学校“七艺”教育的重要内容。公元11世纪以前,意大利教会垄断的修道院学校、大教堂学校彭,就已把含有“逻辑”的“七艺”纳入教学课程。[3](P29-39)公元1087年,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诞生后,学校首批教师之一的依内尔里奥最初教授的知识就是“修辞学和逻辑”。[3](P29-39)牛津大学于中世纪的1215年正式成立,当时学生学习的基本内容,也是含有拉丁文“逻辑”的“文科七学”。[4](P25)可以说,逻辑学长期是西方大学教育中的经典内容,是帮助西方大学文化凸显普遍必然性、科学性的灵魂因素。在现时代,追求知识的普遍性、科学性已是中外大学办学的共同价值观,一些著名大学尤其重视践行这种价值观。其中,美国的哈佛大学还把逻辑知识教育具体对象化,其2001———2002学年核心课程之一的“定量推理领域”,就分别在2001年秋季与2002年春季设置了“演绎逻辑”和“因果推理”课程[5](P275-278),以利于协调同时开设的“数的魔力”“计算机与计算”“决策、博弈和谈判”“国际政治战略”等课程的教学。这是一流大学对学生逻辑能力的切实关怀。至此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大学如果在课程设置中有意或无意地轻视或抛弃逻辑学,这是多么不可想象的事;假如长期存在这种情况,那么,崇尚理性的人们就有资格怀疑这种大学知识的坚实性!除了形式逻辑之外,根源于德国古典哲学而最后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建立的科学的“辩证逻辑”学,由于它是从辩证思维方式的角度来反映事物的对立统一与联系发展,便一直是帮助人们全面科学认识世界、特别是帮助党和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不掌握辩证逻辑,就难以战胜思想过程中的形而上学。当今大学生要修养好自己的健全人格和专业才能,要走向人生中的成熟,尤其需要学习一些辩证逻辑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来推动辩证理性能力的提升!如前所述,当今我国中学教育已有一些逻辑知识的教学与应用,内容主要是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多维思维法等。由于中学教育中的逻辑知识还比较零散,还未涉及逻辑理论的系统的,因而,作为以传承、研究、创新高深学问为使命的大学,为帮助学生把握好思维形式的基本原则、规律与方法,使之具有较好的逻辑素养,在课程体系设置中给逻辑教育以一定的课时量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2.逻辑学课程在大学公共课程乃至所有课程中均具有基础性影响的地位。大学教育涉及的知识比较广博,也比较专深,本科四年所需要的教学课程与研究方向少的则几十门,多的则上百门。这些课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全面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识教育等课程,另一类是培养专业知能方面的课程。逻辑学课程的位置主要在前者中。在前者体系中,逻辑课程的作用地位非常特别,这就是,它对其它各门课程天生具有普遍的必然的基础性影响,即其它各课程都必须通过逻辑关注的思维形式来起分析、批判、论证、验证等作用,都少不了以概念、判断、推理、联系与发展等思维过程来运行。这例如,教师需要用逻辑的方法来吸收与演绎教学知识,来推演教学进程;学生需要用逻辑知识来帮助自己质疑问题、消化知识、探索创新。可以说,大学教学中没有任何一门课程比逻辑学知识更有渗透性。并且,作为一种思维方法论,教与学之中对逻辑知识了解得越早越全面,对其它知识的理解就会越加缜密与深入,整个教学过程也会更有协调性。由于逻辑知识具有广泛的可介入性,对教学中的知识会起到一种贯通连接的作用,这种作用既有普遍性,又有长期性。这可见,这种特殊作用是其它科课程知识都难以替代的,也是大量经验知识难以比拟的。也因而,一般比较成熟的大学,人们都自觉会把逻辑学当成一门不可冷落的经典课程。3.重视逻辑精神是夯实社会对大学理性精神信仰的需要。契合社会的价值意向与需求是大学价值的重要方面,也是大学外部的精神依附。缺少社会价值意向与需求的大学,是孤独的大学,缺少效用的大学,无所尊严的大学。社会发展中诞生出大学,社会公众供养了大学,大学理当是能给社会文明带来希望的灯塔。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说过:“大学是社会之光,不应随波逐流。”社会对大学最基本与长久的需求,除了培养各类德能兼备的高层次人才之外,便是期望大学对社会具有理性权威的作用,能有力维护社会真理与正义。这也是社会对大学的一种希望与信仰。而大学要实现社会对自身理性权威与信仰的期望,在其发展的文化结构中,就需要有支撑理性运行的强大逻辑精神。逻辑精神中的规则规律,是大学理性精神的思维形式支撑,是论证真理、阐述道理的普遍必然;缺失对逻辑精神的运用及切实崇尚,大学的理性精神会难以庄严地矗立起来。树立社会民众所仰望的理性权威,大学就必须自觉地尊重逻辑精神,崇尚逻辑精神,弘扬逻辑精神!而当一些大学一旦连逻辑学课程都无意安排下去,甚至被长期冷落、弃之如履时,那这时逻辑精神就肯定不会是大学教育涵养的一个目标。这时大学应有的理性权威,就会因为缺失逻辑力量的信仰而会受到社会人们的质疑。由此可看出,逻辑精神总是和大学理性生命力连在一起的,大学中的逻辑精神,实际也是大学求真精神的一部分,是大学良心的一部分。鉴于这一原因,大学是不可以与涵养逻辑精神的逻辑课程失缘的!社会对理性精神的信仰需要大学重视逻辑精神,同时,大学也必要向社会引导和普及逻辑精神,具体关心社会公民逻辑素养的成长。在信息发达、思潮多样、价值多元、喧嚣浮躁的现代时代,人们的生活要避免困惑、迷乱,要守正明变,要虑长谋远,这在思想活动中就十分需要以思维规则、辩证法、思维方法等来做支撑。这种支撑需要大学结合实际要求,对民众进行逻辑理性的宣传和教化,需要大学声音中有普遍必然性的伟力,有令人信仰的刚性。而要造就这种境界,大学中没有逻辑精神的张力是不可以想象的。没有受过逻辑精神熏陶的民众主体,自然难以建立逻辑思维习惯,容易缺失思想中的洞明与悠远,容易缺失理性的惯性与执行力。到此可见,大学平时重视逻辑精神及逻辑知识的教化,的确是其不可忘却的使命。社会永远需要大学具有充足的逻辑精神的魅力。
三
当前,大学正在不忘初心的教育中走向全面与成熟。逻辑课程在大学获得充分重视,这是全面育人的需要,是回归经典常识的需要,是建设高水平教学质量的需要。一些大学面对逻辑课程设置的缺失,不可等闲视之或不以为然,必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方式来解决问题。这里,我们试提出以下策略以供参考:其一,基于逻辑是思维的结构形式、是知识的经纬线的特殊功能,应在公共课程体系中果断挤压出适量的课时来设置逻辑学课程。逻辑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应主要是比较完整的形式逻辑理论知识,辩证逻辑知识可主要放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课程中的“唯物辩证法”内容部分中进行传授。这样,可以为学生奠定一个基本的逻辑学理论基础。其二,在一时难以设置逻辑学课程的大学,可在公选课范围或课外学习范围,开设系列的逻辑学知识的讲座。讲座知识应以形式逻辑知识为主,适当兼顾辩证逻辑知识;并在讲座中设计若干次逻辑学知识竞赛或辩论,藉以扩大逻辑知识的影响,调动学生对逻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强化运用逻辑学知识能力,造成较深的逻辑知识观念。其三,将逻辑学列为学生课外必读的自学知识同时,大力弘扬逻辑理性精神,在配置有逻辑学师资的前提下,在校园中的思想文化宣传场所开设逻辑学知识专栏,持久介绍逻辑学知识,分析相关的典型案例,介绍逻辑学知识发展动态,以引起广大学生对逻辑学知识的关注与思考,促进他们对逻辑知识的自学与提高。一旦逻辑知识与逻辑精神能广泛融入到学生的心灵时,那么,他们的理性与能力的提升自然会展现出令人欣慰的前景!
参考文献:
[1]哈佛委员会.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艾利斯•卡拉普赖斯.爱因斯坦语录[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1.
[3]罗红波.博洛尼亚大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
[4]裘克安.牛津大学[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86.
[5]张寿松.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胡楚芳 胡银根 单位:宜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