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生资助中的道德风险与道德教育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贫困生资助中的道德风险与道德教育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贫困生资助中的道德风险与道德教育研究

【关键词】贫困生资助;道德风险;对策

一、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的道德风险的定义及影响

道德风险,又称为道德危机,以多种形式存在并体现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同样,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作为社会救助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所产生的道德风险即指在其发展过程中可能引起的好的反响以及不良社会后果。

(一)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道德风险的定义

贫困生资助工作包含方方面面,其中最重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资助过程中由利益冲突引起的道德风险;另一方面便是资助环节中中介委托引起的道德风险问题。

1.资助过程中由利益冲突引发的道德风险。高校贫困生资助活动中存在多方利益主体,包括政府、企业、高校、贫困生个体等等,各主体追求的利益不同,目标利益的不同也导致各方在利益交叉时产生冲突及利益互搏,这种所谓的利益对立可以简述为两种:一种是为争取资助,贫困生个体与政府、高校之间的对弈;另一种是为争取到资助名额,贫困生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对弈。

2.资助环节中中介委托引起的道德风险问题。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需要多层次的中介委托,包括各政府中工作人员的及各高校的有关部门工作人人员的委托。中介媒体的增多更导致道德风险的产生及发展。众所周知,办理贫困生证明最重要的是根据其生源地民政部门或政府机构提供证明,并以此为依据核查个人家庭情况。助学金由中央财政部门承担,而贫困生身份证明在个别各地方机构由于各种原因并不进行严格的把关,导致一大部分“假贫困生”的产生,反而真正家庭困难的贫困生得不到应有的资助,这为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公平公正甚至社会稳定都埋下隐患。

(二)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道德风险带来的影响

高校贫困生资助过程中的利益对弈影响资助工作的方方面面,突出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贫困生个体普遍产生“经济依赖”的心理。有数据表明,近年来,中央财政在助学金方面的开支逐年提升,且已被纳入财政预算之中。政府的大力扶持导致贫困大学生对资助金产生依赖心理,会进一步滋生“懒惰心理”将很大程度阻碍学生个体的发展,对其人格的发展、道德观的树立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另一方面,政府及高校部门“棘轮效应”日益显著。政府及高校扶贫工作分属方方面面,将导致资助金的强度增加,工作效率越来越低等多方面的连锁反应,无法达到理想效果。

二、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道德风险的防范及应对举措

风险同样意味着新生,其发展包含无数种可能。正确防范并处理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所产生的道德风险问题,对于大学生个体、高校及政府的积极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资助理念进行革新,完善资助工作体制机制

一方面,资助理念应与时俱进,符合时展要求,由传统观念上的慈善转变为新型救助,使其成为社会保障的内容之一,更大程度上实现公平公正。另一方面,完善资助工作的体制机制。一是要完善法律法规,立法部门加快制定及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资助工作制度化、合理化,从法律层面对资助工作中的权利及义务进行合理规范,从根本上对道德风险的产生防范于未然。二是要推动资助工作体制机制的完善和发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将高校贫困生救助工作严格化、有效化,各高校、各级别政府发放相关不同工作,权力分散化,降低原本单一化资助工作的压力,降低道德风险产生的几率。三是对资助方式进行相应的革新,鼓励生源地贷款等多种形式,同时管理部门加强监督,确保资助工作的透明,避免个地方部门中介委托引起的道德风险问题。

(二)加强贫困生主体的道德及人格教育

教育不仅是传播知识的过程,更是对人品格道德的塑造过程。教育在对于道德风险的防范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究其本质,即树立受教育者的正确道德品格,促进三观的正确养成,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思想道德的教育工作必不可少,要引导贫困生树立正面的价值观及人生观,以正确的心态面对贫困及国家救助,理性对待风险,培育个人责任感,完善个人的品格及道德。

(三)进行正确有效的心理教育,强化个人心理素质

贫困生除去基本的物质资助,更需要他人的正视及尊重,需要身边人及社会群体的关爱。经实践和理论研究表明,很多贫困生在心理上也会产生心理障碍,如自卑、不诚实、敏感多疑、善妒等等。因此,加强对贫困生正确的心理引导,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强化心理素质,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做到自信、诚实、自爱、自强等充满正能量的个人品质及心理素质,有效推进贫困生群体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徐灵.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道德教育的现状及创新机制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05).

[2]马从兵,王明霞.责任伦理:降低贫困生资助工作道德风险的有效途径[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2).

作者:黄雅琴 单位:江西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