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警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新形势警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新形势警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

摘要:

公安队伍专业化进程的推进,对警察职业道德素质提出了新要求。公安院校作为预备警察培养基地,在加强警察职业道德教育中,必须以思政课为主导,把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各学科教学,同时把加强警务化管理与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相结合,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搭建高效的网络学习平台,最终在警务实践中不断强化警察职业道德。

关键词:

公安院校;警察;职业道德教育

随着我国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法治不断完善,社会转型期的矛盾更加凸显和复杂。在此新形势下,公安机关为了更好地维护和保障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正常秩序、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对公安队伍建设,特别是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培养预备警察的公安院校,能否培养出政治上坚定可靠、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公安预备队伍,直接关系到今后公安队伍职业道德素质及公安工作的成效,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由此可见,公安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意义重大。

一、新形势下公安院校警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人民警察职业道德是指警察在公安工作中应该遵循的,以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来维持的,调整警察各类职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以及警察自身在公安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思想道德状况。[1]公安工作中权力腐败、暴力执法、服务态度恶劣等问题的存在,说明了部分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的缺失。在此,公安院校应全面发现并深刻分析在警察职业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公安院校警察职业道德教学效果欠佳

首先,公安院校对职业道德教育没有足够的重视。从课程设置上来讲,警察职业道德教育在公安院校没有专门的课程,一般都包含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当中,学时较少,且缺乏警察职业道德实践训练课程。短时的课堂讲授不足以让学生内化于心,更谈不上外化于行。其次,一些公安院校在警察职业道德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单一,仅仅是对内容进行讲授和灌输,教学内容也仅局限于教材上的理论知识,没有与伦理学、哲学、法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相结合,没有把警察职业道德教育与社会实际、学生实际紧密结合,导致课堂空洞乏味,没有感染力和说服力。一些公安院校的警察职业道德教育还存在过分注重意识形态教育,而忽视职业道德教育的现象,致使警察职业道德教育过于生硬,缺乏感性的引导。再次,公安院校承担警察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师缺乏实际的公安工作经验,对公安业务内容、公安实际工作情况不熟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将警察职业道德教育与学生未来工作实际紧密联系,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也很难得到学生的认同。

(二)市场经济和意识形态多元化的负面影响

一方面,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推进,经济实现迅速发展,物质资料极大丰富,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人们对于物质的过分追求导致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不断蔓延,同时也滋生了权力腐败等社会问题。受到这些社会负面环境的影响,公安院校大学生在思想观念还未完全发展成熟、缺乏明辨是非能力的情况下,难免会受到社会不正之风的腐蚀。因此,一部分公安院校大学生认为德育教育不符合社会现实,对警察职业道德教育不认同,甚至反感。另一方面,随着对外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国外的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也涌入中国,形成了多元的意识形态。部分公安院校大学生尚未树立坚定的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容易受到西方文化和奢靡的生活方式的影响,导致其价值取向趋于功利化。部分大学生选择公安院校的动机就是为了享受警察职业带来的特殊权力,或者认为警察作为国家公务员是一个收入稳定的职业,而不是出于对人民警察这一神圣职业的职业认同。这种功利性价值取向必然使公安院校大学生警察职业道德教育事倍功半。

(三)网络信息大传播的负面冲击

网络信息大传播是一把双刃剑,给社会发展、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的文化信息。网络没有边界,全世界不同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在这里大聚集、大碰撞。公安院校大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由于其辨别能力弱、缺乏抵御力,必然受到大量负面网络文化信息的极大冲击。网络中充斥的色情、暴力、犯罪、体育竞技、奢靡生活等不健康信息,大学生极易在网络文化中迷失自己,并逐步丧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有甚者,一些西方反动势力利用互联网大肆恶意攻击社会主义制度,诽谤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进行反动宣传和思想文化渗透,误导缺乏信息研判能力的大学生,减弱了大学生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从而严重影响了公安院校大学生的是非判断和行为导向,使大学生对警察职业产生怀疑和动摇,导致警察职业道德教育形同虚设。

(四)警察就业体制的严峻挑战

在社会主义法治进程推进的关键时期,为了选拔优秀的公安新生力量,人民警察选拔录用体制也进行了改革,由公安机关和公安院校大学生双向选择体制代替了原先单向分配的就业体制。公安院校大学生必须通过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才能正式进入公安队伍。这就导致其中有一部分公安院校大学生在毕业后无法直接进入公安机关工作,就业的不稳定导致大学生思想的不稳定,因此有部分大学生对未来就业产生了消极态度,放松了对自我的要求,弱化了自身与警察职业和职业道德要求的联系。公安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包括公安基础知识、法律基本知识以及警务技能等理论知识的考察和体能测试,而对公安院校大学生的政治素养、职业道德水平等内涵素质却无法准确考察。这就使得大学生重视课程理论的学习和体能的训练,而忽视了自身的政治修养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同时由于公安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竞争激烈,滋生了就业过程中送礼、托关系等不正之风,对公安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产生了消极影响。

二、公安院校加强警察职业道德教育的新策略

公安院校是公安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安院校培养的预备警察只有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才能肩负起党和人民忠诚卫士的重要使命。在新形势下,要以国家主席和公安部部长郭声琨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针对当前公安院校警察职业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有效地提出加强警察职业道德教育的新策略。

(一)以思政课为主导,贯穿各学科全过程

警察职业道德教育是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在2016年12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公安院校要十分重视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警察职业道德教育。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导,首先要提高思想政治课师资队伍的素质。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师是警察职业道德教育教学的主体,教师的品德修养、专业素养、教学技能直接影响着警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要加强对思政课教师业务能力的培训,引进德才兼备的人才,培养一支意志坚定、专业扎实、品德高尚的教师队伍。同时要不断完善思政课教师和公安机关一线业务骨干的双向学习交流机制,引进公安工作中的优秀人才。其次要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和方式。在思政课警察职业道德教学中,除了警察职业道德理论知识,教师可将公安工作中的实际案例引入课堂,案例中的警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会自然而然渗透到学生的内心,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警察职业道德的教育,以达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除了知识的灌输,要以学生为主体,创新多种教学方法,如组织讨论法,教师可以就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进行讨论,也可带领大学生走出校园,对公安工作、社会实际生活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实践调查,并联系所学理论知识,展开有效研讨,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也能更好地联系学生未来工作实际,增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不仅是思政课教学,在学生的所有课程教学全过程中都应贯彻警察职业道德教育。

(二)加强警务化管理,注重人文关怀

公安院校是培养预备警察的基地,要严格依据《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规定》,以“从严治警,从严治校”为方针制定严格的警务化管理条例,规范和约束学生的行为,培养良好的纪律作风和道德品质。加强警务化管理是公安院校警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在需要。将警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融化到学生的日常生活管理制度中,对内务、仪表仪容、队列训练、请销假制度等进行严格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纪律观念和服从意识。同时,要将警察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校园、教室、食堂、学生宿舍,通过横幅、广播、板报、电子屏等形式宣传国家相关理论政策、警察职业道德知识、先进人物事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基本的警察职业道德。警务化管理对学生而言是强制性的纪律规定,要想让学生对警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更加主动、积极地接受并内化于心,必须同时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警察职业道德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培养人、塑造人、完善人的教育实践活动,因此要始终以人为出发点。[2]公安院校在对学生进行警察职业道德教育时,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注重学生情感的需要。在学生遇到心理或情感问题时要及时进行心灵抚慰,为其分析并解除困惑。在学生违反警务化管理规定时,不能单一地采取惩罚措施,要将情感教育、说服教育与惩罚教育有机结合,使其从思想深处真正意识到自身行为的不当,从而进行调整。

(三)营造校园文化,陶冶学生道德情操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运行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公安院校的校园文化,要以“忠、真、智、勇”为核心精神,培养学生“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信仰、“唯真、认真、求真、鉴真”的价值观念、“理智、明智、机智、睿智”的工作原则、“勇于奉献、勇于牺牲、勇于创新、勇于探索”的英雄情怀。[3]公安院校的校园文化是警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公安院校要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来营造警察职业道德教育的校园文化。公安院校要建设校史纪念馆、榜样人物雕塑、大型事件纪念碑等基础设施,把前辈的先进事迹作为自身职业道德建设的楷模。同时,公安院校要组织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学生的社团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警民共建活动、学术交流活动、先进人物事迹宣传活动等,让学生深切地参与和体会警察职业的崇高,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陶冶学生的职业道德情操。

(四)搭建网络平台,拓展教育途径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十分重要的工具,特别是对于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更是必不可少的。公安院校要搭建专门的校园网络信息管理平台,特别是微信公众平台,将警察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渗透到大学生的网络生活中。在网络平台中要设置专门的警察职业道德教育板块,结合当前国家的政策精神、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和推送有针对性、理论性、时效性、趣味性的警察职业道德教育相关内容,让大学生充分认识未来警察职业在国家经济、政治及社会生活中的性质和功能,了解警察职业的社会意义和个人价值,从而逐渐树立坚定的职业理想,将警察职业道德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比如,山西警察学院建立了微信公众平台“三晋警源”和“山西警院思政部”,通过公安院校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宣传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等,增加学生对警察职业的热爱和荣誉感,从而使大学生养成基本的警察职业道德,并能够在未来工作中积极主动履行警察职业道德的要求,成为一名严格执法、道德高尚的人民警察。

(五)加强警务实践,磨练道德意志

随着公安队伍专业化、执法规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警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职业道德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安院校大学生作为警察预备力量,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公安院校大学生虽然有系统的课程学习、体能训练、技战术训练,但由于其生活阅历浅,缺少警察职业的实践过程,对警察职业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可以说是在纸上谈兵。因此,要想真正使学生树立坚定的职业理想,养成高尚的职业道德,必须加强警务实践,践行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特别是警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在实践中强化警察职业道德素质,磨练警察职业道德意志。公安院校要加强与公安各实战部门的交流与学习,建设校外实习训练基地,让大学生在具体岗位实践工作中对警察职业道德进行直接而深刻地感知和强化。比如,侦察专业的学生在公安机关担任实习侦查员,参与案件侦查,协助民警进行现场勘查、技术分析和案件研判,在实践中更加热爱公安工作,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作者:白月娇 单位:山西警察学院

【参考文献】

[1]杜晋丰.人民警察职业道德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0:17.

[2]蔡养泉.人文关怀视域下的警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3]岳磊.公安院校警察职业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