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思想道德教育构建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网络环境下思想道德教育构建,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网络环境下思想道德教育构建

摘要:

在当代社会,互联网高速迅猛的发展正日益影响着当代大学生,并且对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文章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如何构建和完善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对丰富和发展高校的德育工作、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网络环境;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体系构建

当前在校大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网络在90后大学生的成长经历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互联网被广泛应用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大学生使用电脑、智能手机等可以上网的工具,随时随地浏览信息、分享资源、下载资料、娱乐互动等等。网络就像空气一样渗透到大学生的生命中,完全与他们的生活融合在一起,成为其不可剥离的一部分,对大学生产生了深远影响。而网络本身就像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大学生在尽情享受网络带给他们快捷便利的同时,自己的思想和日常生活也必然受到了网络的冲击和影响。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网络时刻冲击着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即网络一方面拓宽了大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大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另一方面网络世界纷繁复杂,会使大学生的道德价值取向受到严重冲击。怎样在网络环境下构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如何在其中趋利避害,发挥出网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机遇

(一)网络的共享性丰富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

网络最大的好处就是借助于电脑来进行资源共享,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和资源。网络就像一部随手可得的百科全书,把大学生带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如今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网络覆盖的地方越来越广泛,使用网络的工具也不仅仅局限于电脑,任何一部智能手机都能用来上网,手机网络使用的范围逐渐扩大。网络的共享性使知识作为无形资产迅速扩散,使得每个网民都从中受益。这激发了大学生创新和探索知识的信心和勇气,拓宽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视野,也拓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渠道,极大丰富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给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带来了丰富的案例和经验教训,为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网络的便捷性提高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效率

网络世界瞬息万变,而所有的变化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让人即刻掌握,网络传播信息一般是通过电脑、手机以及QQ、微信、微博等来完成的,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网络的信息容量非常大并且内容丰富,传播速度迅速,只要打开电脑就能知道天下任何地方随时发生的事情,使用起来非常便捷高效。网络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模式,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从网络中获取大量信息。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可以使用网络传播工具来开展工作,随时随地通过网络掌握大学生的各种动态,使自己的工作与大学生的信息接收习惯相契合,这就打破了传统教育方式的时空限制,扩大了思想道德教育的领地,搭建了更为广阔的载体平台,能极大提高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效率,有效引导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

(三)网络的互动性将有效发挥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

网络是一个集声音、图像、文字和动画于一体的综合性交流的媒体工具。网络给人们提供了不分时间地点随时进行视觉和听觉互动交流的可能性,使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的交流更为直接真实,有效的促进了信息的传播效率。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网络这一平台与大学生进行实时互动,对于同学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在网络平台上探讨。同学们也能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更能发挥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思想道德教育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使同学们抛开顾虑打开心扉,实现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良性交流,使得师生之间的融合成为可能,将思想道德教育的最新理念、最新进展渗透进去,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有效加强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

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挑战

(一)网络的开放性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网络打破了地域和时间的界限,使各种信息的传递和交流突破了原有的障碍,已经逐渐成为大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网络中的人鱼龙混杂、心态迥异,大部分网站都是以赚钱为目的,基本上都是一些广告、游戏、色情和暴力等低俗内容,繁杂的网络信息也缺少严格的筛选和审查。我国对于网络的监控力度还不是很大,对于各种网络违法乱纪的行为也打击不力,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大学生虽然生理上已经发育成熟,对网络信息有一定的辨别能力,但由于年纪较轻、没有社会经验,控制能力不强,心智并未发展成熟,心理变化是波动起伏的,而且对社会的认识不够深刻,很容易受到各种不良信息的刺激和困扰,容易迷失于其中,沉迷在虚幻的网络世界中无法自拔。如果长期沉迷于网络,失去了传统道德和情感的制约,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期的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必然会受到强烈冲击,他们逐渐会游离于传统的社会规范之外,一些意志薄弱的大学生的信念和意志就会发生动摇,其社会价值观会被严重扭曲。

(二)网络的虚拟性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网络社会是虚拟理想化的。正因为脱离现实,网络不受现实社会的约束,在网络世界中随意性很强。很多大学生为了逃避现实社会的残酷和竞争的压力,整日沉溺在网络中,与现实社会严重脱节,过着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实现的生活方式,在虚幻的网络游戏和娱乐世界中迷失了自我,从网络世界中获得了极大的满足和慰藉,甚至无法实现网络世界与现实生活的正常转化,逐渐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当代大学生应有的斗志和追求,从而越来越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信任感,这样长期下去非常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根据我们对在校大学生上网情况的随机调查,发现大学生用来上网聊天的娱乐占到了50%,打网络游戏的占40%,而真正把网络用到学习上查找资料的仅仅占10%。这些惊人的数字说明很多大学生都沉溺于网络,把网络纯粹当做自己玩乐的工具,把大量宝贵的大学时光都用来追剧、聊天和打游戏。这样下去不仅虚度光阴,荒废了自己的学业,还会影响其个性形成和价值取向等更深层次的东西,甚至有些同学会习惯成自然养成很严重的网瘾,从而损害了其生理、心理健康。

(三)网络的万能性弱化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在信息社会,网络似乎是无所不能的,购物、交友、学习等各种能想到的活动都可以在网络中进行。这就使大学生过起了宅在宿舍的生活,使传统的人与人之间直接的交流变成了人与机器的交流,减少了大学生与外界沟通和交流的机会。当代大学生除了正常上课时间之外,在网络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我们的调查统计显示,大学生每天使用电脑上网的平均时间为3小时,有些同学甚至于逃课上网、通宵上网,达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也就是说,大学生的业余时间基本上就是人手一台电脑或者一部手机,遇到问题时不是和同学交流探讨,而总是习惯于求助网络,好像只要从网上搜索一下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大学生眼中,网络就是无所不能的。这样下去会造成同学之间的交往障碍,产生大学生网络孤独症等心理问题,导致人际情感的淡漠和疏远。因为网络毕竟没有现实生活中面对面交流的真诚感,只会让你与现实产生越来越远的距离感,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会选择逃避。这无形中使大学生缩小了实际生活圈子,把自己的注意力都投入到网络的朋友圈,弱化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使人与人之间深层次的情感交流难以实现。大学生只习惯于上网寻求答案,而不是认真思考问题,忽视了对基础知识的系统学习和全面掌握,不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根据以上对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所面临机遇和挑战的分析,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合理构建和完善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

(一)引导家长转变观念,正确面对网络

从家庭的角度来看,家长们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只教会了孩子埋头苦读提高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其品质修养的培养。我们要看到家庭教育对于大学生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要充分认识到只有加强和家长的联系,学校和家长共同努力才能更好的引导大学生来正确面对网络。当代信息社会中,大学生的家长不应该视网络为洪水猛兽,避之唯恐不及,也不应该完全放任孩子沉溺于网络之中,对其不管不问。这两种都是很极端的做法。作为大学生的家长不应该把孩子进入大学当成自己教育的终点,应该秉承着终身教育的理念。家长要学会面对现实,转变传统观念,继续对进入大学的孩子进行网络安全和应用教育。日常生活中家庭教育要言传身教,从小处着眼,全方位地渗透,使学生能理性从容地面对网络,把网络当作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工具,而不能完全任自己受到网络的主宰,彻底迷失于网络虚幻的世界中。家长要教育孩子合理安排上网时间,科学引导学生正确地筛选网络信息,对大学生上网进行必要的监管和控制,同时还要积极主动地与学校、老师、同学联系,及时掌握孩子的最新动态,争取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引导大学生合理利用网络,提高信息意识和防范能力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信息意识和防范能力,引导大学生合理利用网络媒介,正确辨别网络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对大学生网络知识应用的培训。要针对大学生上网的实际情况专门开设网络道德教育课程,认真开展强化大学生网络信息知识的各种知识讲座;要充分利用宣传栏、校园广播、校园网、校报等校内媒介,在校园里营造正确合理利用网络的氛围;要通过举办一系列知识性和趣味性比较强的网络知识竞赛、网络创业大赛等各种活动,来引导学生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要通过各种方式及时关注大学生的上网情况,利用班会、座谈会和个别谈话等多种形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向学生传授合理利用网络的理念。我们需要对大学生在两个层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一是进行网页动画等技术层面的技能培训,二是进行获取和整理信息等知识技能的专题培训。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大学生分辨信息和抵抗干扰的能力。

(三)引导大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抵制网络的不良影响

无论是政府、学校还是老师,这些都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外因,而真正主导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体系构建的还是大学生自身这个内因。因此,我们要明确和尊重大学生在思想道德教育构建中的主体地位,要提升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不盲目跟随别人,对待网络信息能做出理性的判断和决策;要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思想教育活动,重视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由针对性的培养大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其不要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网络活动中,要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更有价值和意义的事情来做。我们要引导大学生积极塑造自己,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注意洁身自好,全面提高自我综合素质和能力,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这样才能让其主动认识到网络的复杂性和真伪难辨,不会轻易受到各种不良信息的干扰,自觉做到遵守网络道德和网络规范,能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发自内心的来抵制网络的不良影响,从而磨炼出当代坚强的网络意志。

(四)加强信息道德和法规教育,增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意识

目前,大学生利用网络来进行诈骗和不当交友的现象非常普遍,网络环境下的失德和违规违法的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我们对大学生进行信息道德和法规的教育培养十分必要。高校要认真组织有关专家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编写网络道德教育教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武装大学生的头脑;要及时开设网络道德教育公共课,教育大学生在网络世界中要讲究诚信,培养大学生辨别和分析网络信息的能力;要重视培养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法律意识,通过各种渠道和广泛宣传教育,让他们明白在享受网络诸多好处的同时也有自己应该尽到的义务。只有让网络道德和法规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让大学生学会积极文明健康上网,才能增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在面对网络环境的各种诱惑的时候,才能够时刻保持警醒,坚守住自己的初心,不受到网络环境负面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大学生无论是在现实还是在网络世界中,都能保持健全的人格发展体系,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

(五)实施全员共育,加大监管力度,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

网络信息丰富多彩真假难辨,网络世界错综复杂,一些不健康的消极信息对大学生的冲击和影响很大,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并且加大监管力度很有必要。学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专门监控网络信息的组织机构,制定严密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学生的上网行为。对违反网络管理规章制度的学生依照规定严格处罚。在政府方面,应尽快建立并且完善网络安全方面的立法,加强信息网络方面的执法力度,完善对网络行业的监督和管理;要开展网络专项整治工作,利用各种高科技手段对网上信息进行筛选过滤,从源头上对不良信息进行控制,确保网络健康良性运转,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供和谐而安全的法制环境。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提高自己的网络知识和技术水平,要具备处理网络信息的能力,不断加强网络技能的培训和学习,能及时快速查找出学生网络系统的漏洞和问题,加强对校园网络的监督和管理,及时抵制网络黑客和不良信息的侵入,切实做好网络信息平台的管理,通过技术手段来净化大学生的网络环境,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新要求。

(六)创新思想道德教育观念和模式,增强高校德育吸引力

网络不仅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网络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新的载体和途径,给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所以,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好网络这块阵地,让它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和吸引力。高校要不断更新思想道德教育理念,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创新思想道德教育模式,要结合当代大学生特点,改革传统思想道德教育手段,运用受学生欢迎的多媒体教学技术来传授思想道德教育理论;要结合时代热点和现实问题,在校园网站上开辟学生感兴趣关注度高的思想论坛,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感染力和渲染力,促使大学生真正从内心接受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要充分利用校内wifi、校内网等资源优势,把规范的网站管理和优秀的网络文化结合起来,及时为大学生提供各种信息;要鼓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积极运用QQ群、微信、微博和邮箱等各种网络手段和大学生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现实处境、心理活动和学习生活动态,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随时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进行引导和教育,真正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综上所述,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构建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只有通过大学生群体、教师群体、高校和政府的齐心协力来共同努力,我们才能抓住发展的机遇,有效降低网络的负面影响和危害,逐步探索出与网络相契合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新体制,为大学生创造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引导大学生向着积极向上健康的方向成长,更好的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进而形成良好有序的育人环境,开创信息时代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作者:周新秀 裴斐 单位: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丁慧民.“网络水军”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基于安徽省部分高校的调研[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08).

[2]曹晓媛.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及其消弭路径[J].教育评论,2016,(04).

[3]赵杨.网络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调研方法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06).

[4]苏冰星.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双重影响及应对措施.中国成人教育[J],2015,(17).

[5]秦玥.网络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应对策略[J].教育探索,2013,(11).

[6]王琰.网络境遇中大学生思想意识的悖论性样态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02).